按照農業農村部關于組織做好農民豐收節期間“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活動的要求,為進一步提高公眾對農業種質資源的保護意識,充分發揮“中國農民豐收節”與“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的“1+1>2”疊加效應,遼寧省對“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活動進行了詳細地安排部署。9月20-21日,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省農業科學院、沈陽農業大學以“慶豐收、迎小康、愛種質”為主題,成功舉辦了3場“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系列宣傳活動。開放日期間,全省共2500余人線上線下參加科普活動,遼寧衛視、遼寧日報等媒體進行跟蹤宣傳報道。此次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顯著提高了公眾對種質資源保護的認知,使公眾充分認識種質資源對國家的戰略意義,牢固樹立公眾“愛資源、護資源”的意識。
一是舉辦“相約沈農—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活動。9月20日,在沈陽農業大學舉辦了“相約沈農—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活動。活動現場,有60余名學生參觀了國家果樹種質沈陽山楂圃、東北野生獼猴桃資源異位保存圃、遼寧東北野菜種質異位保存圃,專業老師詳細講解了每個資源圃的建設時間、保存資源種類及數量、資源收集及利用等情況,介紹了保護種質資源的重要意義;參加活動的學生們踴躍提問,老師耐心講解,現場互動氣氛熱烈。觀摩之余,組織學生品嘗了山楂、獼猴桃、蒲公英茶等產品。此次活動在學校官方抖音號進行了現場直播,全省共2100多名觀眾收看了全程直播,線上線下互動熱烈,獲得了4萬余點贊。
二是舉辦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遼寧分庫)開放日活動。9月21日,在省農科院舉行了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遼寧分庫)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活動,邀請了沈陽市沈河區馬官橋小學的師生參加,這也是該資源庫首次面向公眾開放。在活動現場,小學生們參觀了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遼寧分庫)、花卉種質資源圃、蝴蝶蘭種質資源繁育基地、作物分子改良實驗室,通過PPT講解、互動交流、動手操作種子發芽試驗等方式,向小學生們生動、系統地展示了我省種質資源保護的奮斗歷程和科研成果,讓大家切身感受到作物種質資源多樣性的魅力,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保護種質、人人有責”的種子。
三是舉辦“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國家種質資源熊岳李杏圃科普開放日”活動。9月20-21日,國家種質資源熊岳李杏資源圃舉辦了“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活動,邀請了省內農民合作社成員、果樹種植戶、高中學生、省農科院新入職博士、碩士等共200余人參加現場活動。活動現場,科研人員詳細介紹了李杏資源圃的建設歷史、資源種類、李杏學科發展等知識,講解了李杏果樹的多樣性、地理分布及李杏品種營養價值等情況,發放了《農作物種質資源管理辦法》宣傳資料,宣講了種質資源對人類、對國家、對農業的重要性,組織參觀人員現場品嘗了新選育的李杏品種,讓大家實地參觀中更加深刻地了解我國李杏品種資源的發展歷程。
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是農業科技原始創新與現代種業發展的物質基礎。目前,遼寧省已初步構建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建立了作物種質資源庫、資源圃、原生境保護區和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其中,遼寧省種質資源庫建成于2009年,目前共收集保存作物種質資源3萬余份,涵蓋16種農作物,已完成2.7萬余份庫存資源的基礎性狀評價,并篩選出優質、抗病、耐旱、耐鹽堿等優異種質資源100余份,對外提供種質資源交流利用2500多份次,已成為我省種質資源實物與信息共享的服務平臺。通過開展“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活動,普及種質資源知識,提高公眾參與意識,為推動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行動有效落實營造了良好的氛圍,為加強我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加快建設現代種業強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人民日報] 我國篩選出耐鹽堿種質資源1100多份](http://518pifa.cn/file/upload/202411/08/09230381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