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縣域種業發展的“四大痛點”,如何“對癥下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8-15  來源:中國種業  作者:李千和  瀏覽次數:850
 
 

      乘著種業發展的東風

      種業強縣勢頭強勁

      問題也日漸凸顯

      為縣域種業發展“問診把脈”

      種業強縣這步棋

      究竟該如何走

      實例剖析

      廬江縣是安徽省早秈稻種植面積最大的縣。目前,全縣共有農作物種子企業11家,其中,注冊資金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5家,注冊資金在3000萬元、6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各1家,另有從事種子銷售的企業4家,全縣共有種子代銷網點270多個。

      2007年,縣種子管理站牽頭組建成立了廬江縣種子協會,發展種子生產經營單位和種糧大戶等會員共221個。

      2010年,廬江縣成為安徽省首批取得種子質量檢驗檢測資質的6個市、縣之一。

      與科企合作,搭建產學研基地、科研基地、種子試驗基地。建立了1hm2常規農作物種子生產基地和650hm2的雜交水稻、雜交油菜生產基地。

      2018年承擔全國第十六屆種子“雙交會”水稻新品種展示工作,2019年承擔安徽省唯一一個省級水稻新品種田間集中展示(211個水稻品種)項目,取得很好的展示示范效果。

      近兩年

      廬江縣種業發展明顯放緩

      經過調研

      發現了問題

      ……

      01

      種子企業“多、小、散、弱”,農業用種依靠外調

      目前,全縣還沒有獲認證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除隸屬于白湖監區的安徽省白湖種子有限公司外,縣內的多數種子企業生產經營規模普遍較小,機械化生產水平低,研發能力弱,擁有自主品種權的品種少,縣內種子企業供種量常年不能滿足全縣農業生產需要,尤其是粳稻種子,一半以上依靠從江蘇、浙江等外省調入。

      02

      種子執法人員少,執法監管力度不大

      根據當地文件規定“縣耕地面積3.33hm2以下的定編6名,3.33hm2以上的每增加2hm2增編1名”的要求,廬江縣從事種子管理人員應為8人以上,但是目前全縣在崗從事種子執法管理人員只有5人,同時還兼職其他工作,現有人員力量不能適應農業大縣種子管理工作需要。由于執法人員不足,存在對種子市場檢查頻次少、檢查面不夠廣(對村級種子代銷網點檢查較少)和對經銷未經審定的種子案件處罰力度不夠大等問題。

      03

      市場種子品種多、雜,當家主導品種少

      廬江縣糧食生產主要是以小麥和常規稻為主,常規稻占水稻總面積95%以上。全縣農業生產用種量大,縣內種子企業供種量不能滿足農業生產需求,種子批發商從周邊省、市、縣調入大量稻、麥種子,全縣市場上的種子品種多、雜、亂,當家主導品種少。

      04

      財政保險政策支持不夠,種業發展保障體系有待完善

      近年來,地方政府出臺宏觀政策較多,口號喊得較多,實質扶持利好較少,目前縣政府還沒有制定出臺救災備荒種子儲備、農作物制種保險政策。政府對種子企業在用地、信貸融資、財政資金獎補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不大,縣域內的廬江縣種子有限公司和安徽樂利農種子有限公司多年來因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急需增加用地,政府一直沒有給予審批。

      其實

      這些問題在縣域種業發展中

      具有普遍性

      廬江縣只是一個縮影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如何突破發展瓶頸

      還得從這 5 方面著手

      一、出臺扶持政策

      1) 建立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制度。建議縣政府根據《種子法》規定,制定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制度,并設立專項財政資金;農業主管部門和種子管理機構要主動幫助種子企業申報救災備荒種子儲備項目。

      2) 切實推進種業保險和信貸支持政策落實。農業主管部門要主動與保險公司對接,制訂種子生產保險實施辦法,將稻麥良繁生產納入農業保險范疇;組織召開“銀、企”對接會,切實幫助種子企業解決信貸融資問題。

      3) 出臺產業政策。建議將種子生產納入現代農業產業提升工程范疇,對常規農作物種子良繁生產或雜交水稻制種達到一定規模的,給予資金獎補;同時,將種子良繁生產與糧食加工、農產品品牌創建工作結合形成產業鏈,實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二、大力推進種子基地建設

      (以安徽省廬江縣為例)

      擴大郭河種子生產基地建設規模。

      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在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區的臺灣農民創業園、郭河鎮和同大鎮一帶,建立大規模的常規水稻、小麥良繁基地和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并將基地內的耕地劃入基本農田,實行永久性保護,保證生產基地長期穩定。

      著力培育白湖良繁基地。

      發揮國有白湖農場以及基地內發展快、實力強的安徽省白湖種子有限公司等資源優勢,在“十四五”期間,力爭把整個1.13hm2的白湖農場全部建成農作物良繁基地,重點發展紅皮小麥種子生產,將其打造成安徽省重要的紅麥良繁基地。

      積極申報省級區域良繁基地建設項目。

      緊抓地方發展戰略機遇,爭取部、省、市三級項目支持,共建水稻良種繁育基地。“十四五”期間,全縣大力實施種業強縣戰略,在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區建立1.8hm2以常規雙季水稻為主的種子生產基地,在白湖農場及其周圍建立1.2hm2小麥良繁基地。

      三、加強并購和科技轉化

      1) 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培育龍頭種業集團。種業強,企業必須強。

      引進種子大企業入駐,兼并收購中、小種子企業;鼓勵中、小種子企業相互間合并重組,實現資源聚集,全縣要著力培育2~3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集團。

      對于特色優勢明顯的中、小、微種子企業,引導其在特色作物、小作物種業上形成優勢,做專做精,走專業化發展道路。

      2) 產、學、研、企結合,推動科技轉化。政府加強引導,推動產、學、研和縣內種子企業結合,加快推動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成果與育種技術向縣內種子企業轉化流動,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其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3) 扶持種子企業發展壯大。著力解決種子企業因擴大發展使用土地和信貸融資存在困難的問題;鼓勵社會資本通過參股等方式進入種子行業;對于種子企業購買先進的制種、采種、加工 機械裝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農技推廣部門和種子管理機構協助企業引進、轉讓農作物新品種,增加企業擁有自主產權的品種數量。

      四、大力開展試驗示范

      加快農作物新品種推廣應用

      1) 發揮種子產業園示范輻射作用。加強完善種子產業園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引進省內外龍頭種子企業入駐種子產業園,逐步擴大種子產業園示范輻射帶動作用。

      2015年,安徽省合肥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種子協會組織多家種子企業,在廬江縣郭河鎮建立合肥市種子產業園,占地 35hm2,開展農作物種子生產試驗、展示示范,提升種業集聚度。

      2) 促進品種更新換代,加快新品種推廣應用。針對屬地氣候特點和農民種植習慣,農技推廣機構每年引進優良品種進行比較試驗,篩選出適宜種植的優質高產主導品種,示范、引導廣大農民開展綠色種植生產,帶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對于廬江縣,今后要把郭河鎮基地建成長久性的或作為廬江縣乃至合肥市、安徽省重要的水稻新品種集中展示示范基地,常年開展農作物新品種試驗、展示示范。

      五、強化種子執法監管服務

      ● 整合執法資源。加快推進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機構改革,整合現行分散在種植業、畜牧動檢、水產漁政和農機監理等單位的執法資源,增加種子執法管理人員。

      ● 發揮縣種子檢驗站作用,加強市場種子質量監測。檢驗資質已到期的縣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應及時申請續展,針對農時季節,全面開展市場種子抽檢,加強播種前種子質量監測監管。

      ● 加大執法力度,強化市場監管。加強種子管理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種子管理人員的執法能力和辦案水平,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類種子違法行為。

      ● 引導種子協會積極作為,加強行業自律管理。幫助種子企業、代銷網點和種植大戶會員開展政策咨詢、技術培訓、糾紛維權等服務,加強企業間合作,促進種業規范行為和快速發展。

      堅定不移地支持縣域種業發展!

      ● 本文選自《縣域種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以安徽省廬江縣為例》

      ● 作者:李千和

      ● 單位:安徽省廬江縣種子管理站

      ● 刊于《中國種業》2020年第716-19頁 轉載請注明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