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察團在麥地里了解彩色小麥長勢情況
本報咸陽訊(農業科技報社全媒體記者 黨菲)“‘秦紫1號’和‘隴紫麥2號’這兩個彩色小麥品種,在經過今年倒春寒和條銹病的考驗之后,現在看來表現出了抗凍性較強、抗病性好的特點,為陜西彩色小麥增添了新品種,應該會受到農民歡迎”。6月21日,在陜西省彬州市水口鎮旱地彩色小麥訂單種植基地舉行的“旱地彩色小麥訂單種植開發觀摩會”上,陜西省咸陽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站長武明安研究員現場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彩色小麥育種開發課題組副研究員何一哲培育的“秦紫1號”和平涼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任根深培育的“隴紫麥2號”給予了高度肯定。現場觀摩的甘肅省平涼市農業科學院、咸陽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彬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永壽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等領導、專家對這兩個彩色小麥品種的長勢和表現表示了較高的贊譽。
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副院長胡寶倉帶領該院彩色小麥育種開發課題組專家,咸陽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武明安帶領彬州市和永壽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專家,甘肅省平涼市農業科學院小麥所研究員任根深帶領其團隊從事彩色小麥育種的專家,共同組成了30多人的田間觀摩考察團,在彬州市水口鎮人民政府副鎮長李彬安及所建彩色小麥基地訂單收購企業(彬州務本堂豳禮農業有限公司、秦豐農業網絡有限公司、永壽縣鴻運達種養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陜西唐農苑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等負責人的陪同下,對彬州市水口鎮和永壽縣即將收獲的900多畝旱地彩色小麥訂單種植基地進行了現場觀摩考察。
在彬州市水口鎮旱地彩色小麥訂單種植基地,何一哲向考察團介紹了示范種植的220畝彩色小麥“秦紫1號”特征特性、農藝性狀特點和品質、營養指標等情況;任根深向考察團介紹了首次引種到彬州市示范種植的100畝彩色小麥“隴紫麥2號”特征特性、農藝性狀特點和營養品質等情況,使考察團成員對這兩個示范種植的彩色小麥品種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同時,彬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孫相海向考察團介紹了彩色小麥訂單種植基地“六統一”管護方法措施,并介紹了田間農藝性狀調查數據資料,經他們測產,彬州的旱地彩色小麥畝產水平在350公斤以上。
同時,考察團還利用午餐和午休時間對旱地彩色小麥產業發展進行了座談和討論交流,大家認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彩色小麥育種開發課題組提出的“種加銷三產融合,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彩色小麥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模式值得大力推廣應用,以促進彩色小麥盡快在產業扶貧和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鄉村經濟振興、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考察團專家建議,在不具備彩色小麥產品開發、加工和銷售條件的地區、企業或個人不宜盲目擴大彩色小麥種植面積,彩色小麥產業應走向“以銷定產、以產定面,以面定種”、“適度、有限、保護、區域”發展的方向;彩色小麥產業如能在貧困區縣以“訂單農業”的方式優先扶持發展,不失為促進對口扶貧和精準扶貧的上乘之策。
座談和討論交流活動結束后,考察團當天下午又奔赴永壽縣,對“永壽鴻運達種養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和“永壽尚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彩色小麥石磨面粉加工設備、彩色小麥掛面加工廠、彩色小麥釀酒車間等進行了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