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荃銀高科(股票代碼:300087)宣布了公司第一大股東擬發生變更及公司股票復牌的消息。此次公司引進的戰略投資方是中化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中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中化農業)。
今年11月初,荃銀高科因籌劃重大事項停牌,隨后宣布公司11名股東擬合計轉讓9252.1萬股給中化農業,轉讓完成后,中化農業將成為公司新的第一大股東。
這意味著,荃銀高科將要迎來中化時代。值得注意的是,中化集團的背后是寧高寧。在擔任中化集團董事長之前,寧高寧2004至2015年掌舵中糧集團的11年間,曾主導發起50起并購,做大中糧集團。此次對荃銀科技的戰略投資,無疑是寧高寧搭建中化集團“全產業鏈”版圖的重要舉措。
寧高寧再續“全產業鏈”夢
根據荃銀高科的公告,公司原第一大股東重慶中新融澤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簡稱 中新融澤)及其一致行動人、張琴、賈桂蘭等11名股東擬合計轉讓9252.1萬股股票(占公司總股本21.5%),這部分股權的受讓方是中化農業。目前該項交易已經取得母公司中化集團的核準意見,國務院國資委的審批程序正在履行中。
此次股權轉讓之后,中新融資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例將下降至5%以上,中化農業成公司新的第一大股東。但是由于中化農業持股比例未達50%以上,且可以實際支配的公司股份表決權未超過30%,因此中化農業目前對荃銀高科不具有實際控制,公司仍是處于無實控人的狀態。
然而,這個看似普通的戰略投資,背后隱藏的“操盤手”是素以超高資產運作能力聞名的中化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寧高寧。
在入主中化集團之前,寧高寧2004年至2015年曾是中糧集團的董事長,他在位期間,曾經帶領著中糧集團進行業務板塊和資產整合,11年內共發起50起并購,將蒙牛乳業、福臨門食用油、長城葡萄酒、五谷道場等多個品牌收入旗下,大大推動了中糧集團的發展。到2015年,中糧集團在財富500強榜單中已經晉升至第272位。
對于中糧集團,他堅持“從田間到餐桌打造全產業鏈”的設想,被媒體稱為是中國第一位提出農業產業鏈的企業家,中糧也的確圍繞這個中心展開并購布局。不過,直到他離職,中糧集團的全產業鏈并未真正發揮價值。因此,外界當時也將他的離開稱為“壯志未酬”。
此次中化對荃銀高科的入股,無疑是寧高寧再續“全產業鏈”夢的舉措,同時也是中化集團業務戰略擴張的重要一步。荃銀高科正是憑借其在種子技術上的積累和優勢,得以進入中化農業的“現代農業版圖”,成為央企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環。
公開資料顯示,中化農業是中化集團2015年全資設立,目的是加快探索農業業務板塊的未來發展之路。而中化農業對荃銀高科的戰略投資,正是因為其缺少種子提供這一環節,需要借助荃銀高科打造現代農業服務閉環。
種子“中國夢”
在農業領域,處于上游的種子是具有國家戰略性意義的行業,因為種子涉及到種子安全、糧食安全和農業安全。
去年6月,中國化工集團宣布完成了對瑞士農業化學和種子公司先正達(Syngenta)的收購,該項收購涉資430億美元,創下去年中企海外單筆收購金最高紀錄。當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就曾對此評論,這項收購有利于雙方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同時,也對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具有積極意義。
回到中化集團自身,寧高寧出任董事長職位后,當年8月馬上親赴中種集團生命科學技術中心調研,他在調研中強調,種子是中化集團農業版塊的重要領域,更是國家的戰略性、基礎性行業。到了2017年11月,中化集團發布全新戰略定位,透露下一步集團重點任務是“產業結構升級和商業模式重構”,要培育四大戰略性新興行業,其中生物產業重點發展種子、環保型農藥等行業。
從全球的角度來看,種子領域,拜耳、孟山都等跨國企業占據較大部分市場份額,而“中國隊”在該領域處于較弱勢。中化此次對荃銀高科的投資,也有打造種子“國家隊”的意思。
種子行業是農業產業鏈條中壁壘很大的一個行業,一般研發一個新品種需要8-10年時間,最快也要5-6年。對于種子企業而言,技術專利就是生命力,時間沉淀是根基,尤其時間成本是硬性,企業的競爭力并不是靠燒錢就能燒出來。
荃銀高科是國內種子領域第一陣營企業、安徽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其2018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是首批獲農業部頒證的農作物種子“育繁推一體化”企業,農作物種子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九位。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擁有自主或合作選育的種子品種包括:水稻品種共計87個(國審品種33個)、玉米品種36個(國審2個)、棉花品種6個(國審品種2個)等。
荃銀高科的董事長張琴日前也接受媒體采訪表示,中化集團的入股就是看中了公司在種子領域技術上的優勢,而荃銀高科看中的是中化的整體實力,中化能為公司種子銷售提供渠道優勢。









![[人民日報] 我國篩選出耐鹽堿種質資源1100多份](http://518pifa.cn/file/upload/202411/08/09230381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