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日前,河南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花生團隊在蘭考縣召開會議,對使用集成技術讓蘭考的旱薄地實現花生優質高產情況進行了現場觀摩。
據悉,全國花生生產第一大省河南省有旱薄地超過500萬畝,而該類地塊正是傳統的花生種植區域。這些地塊土壤相對貧瘠、養分缺乏,花生生育期內降雨量偏少,灌溉條件差,花生受天氣影響較大,產量低而不穩,嚴重干旱年份甚至絕收。因此,提高旱薄地花生的單產,改善品質,對于增加花生種植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在國家和河南省產業技術體系的支持下,2000年以來,河南省農科院花生團隊開展了抗旱品種篩選、平衡施肥、土壤處理等相關研究,集成了以優質抗旱品種、平衡施肥、施用保水劑為核心的花生旱薄地優質高產標準化生產技術,并制定了河南省地方標準《旱薄地花生豐產種植技術規程》。該技術在全國6個省10多個地點示范均取得了顯著的增產效果,比對照增產可達20%以上。
在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現代農業科技示范精品工程的支持下,針對蘭考旱薄地花生面積大的現狀,2017年河南省農科院和蘭考縣政府聯合在蘭考縣開展了旱薄地花生優質高產示范工作。項目選擇當地有代表性的旱薄地建立了百畝示范方,通過選用由河南省農科院經作所選育、具有較強的抗旱性和穩產性的優質高油花生新品種豫花9326,采用旱薄地花生豐產種植技術,取得了可喜的示范效果。
經專家對示范田實地測產,每畝花生單產達到409.82公斤,且花生含油量在55%以上,每畝花生可增加效益200元以上。(史俊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