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飛劉玚本報記者程鴻飛
“我們種的大棚西紅柿都是無公害的,品種、口感都很好,根本不愁賣,柿子摘下來就會被外來的菜商拉走……”近日,在山東省冠縣東古城鎮南辛莊村大棚無公害西紅柿種植基地,張金縣一邊將剛摘下的西紅柿搬運裝車一邊欣喜地說,他回村建標準化大棚果蔬種植基地,種植進口西紅柿新品種,算是搞準了。
今年31歲的張金縣是南辛莊村村民,曾在北京開門市賣篷布、帳篷,后來又改做汽車修理、開飯店等生意。因買賣不景氣,2015年,張金縣回鄉當起了“職業農民”,創辦了冠縣金青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同村18戶村民建起24座蔬菜大棚,種植荷蘭進口西紅柿、套種香瓜。
張金縣從買賣人變為職業農民得益于妻子。“俺妻子是河北保定高陽人,她們當地建大棚種植優質品種西紅柿的很多。她建議我學習大棚優質西紅柿種植技術,在村里建溫室大棚,種植西紅柿。”張金縣說,通過考查,他發現種植大棚優質果蔬效益非常好,建一個投資10萬元的溫室大棚,種植西紅柿、套種香瓜,兩年回本,“妻子的姨夫是農技員,可以指導西紅柿種植、管理技術,這也讓我吃了‘定心丸’。”
2016年9月,張金縣聯合18戶村民,流轉100畝地,建起了24座溫室大棚。“我們種的是荷蘭進口西紅柿新品種普羅旺斯,種植環節比較繁瑣,柿苗從小到大都要悉心照料,每道工序都馬虎不得。”張金縣說,9月份開始育苗,10月底移栽入棚,12月初打尖、吊繩、整枝、授粉、灌溉、采摘……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忙活兒,“這個品種的西紅柿適合在冬季大棚里種植,對溫度、濕度要求比較高,棚溫一般要控制在26攝氏度左右。”
“俺家建了一個冬暖大棚,跟著合作社一起種植新品種的西紅柿,越冬這一大茬留了第六穗果。1.6畝的大棚種了3680棵苗,一棚的產量在3萬斤左右。”金青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李鳳嶺說,今年的西紅柿價格好,按照地頭價2.6元每斤的均價,一棚收益能有8萬元。“新品種西紅柿不僅個頭大,產量高,而且品質優、口感好,不少收購商爭相前來收購,目前收獲的西紅柿供不應求。”李鳳嶺欣喜地說,他家的大棚第一穗果摘了7000多斤,賣了1.8萬元了。
西紅柿供不應求是因為這里按照標準化種植模式種植,合作社制定了一套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從建棚、施肥、育苗到采摘,都按標準生產,蔬菜苗進棚早、品種好,藥用量低。“品質優自然銷路暢,來自河北保定、邯鄲、館陶的菜商都來這里拉貨,超市售價在4元/斤以上。”張金縣說,北京新發地市場供貨商也來過,只要基地一天能采摘3萬斤以上,他們就簽單。
“注重品牌化發展和綠色化種植是叩開高端市場的必由之路。”對今后的發展,張金縣充滿了信心,他說,下一步,他們將提高大棚蔬菜的科技含量,注冊果蔬商標,新建40個溫室大棚,帶領全村農戶共同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