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三農 » 正文

吉林玉米主產區的供給側改革好故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3-28  來源:新華社長春  作者:鄒聲文 段續 郭翔  瀏覽次數:63
 
 
  冰雪消融,春耕將至。面對玉米產量過剩、價格下跌的形勢,位于中國黃金玉米帶的不少農民充滿困惑:2017年地里種什么?
 
  近日,記者在吉林玉米主產區調研發現,一些農戶主動求變、對接市場,用智慧、勇氣和實踐解答玉米主產區的“供給側改革之惑”。一個個帶著泥土氣息的田間“好故事”,點燃了希望,也傳遞著信心。
 
  西瓜一“晚”值千金
 
  榆樹市是全國產糧狀元縣(市),這里的許多人都在傳說種糧大戶馬占友被迫種了“晚”西瓜,卻歪打正著掙了近七十萬元的趣事。
 
  2016年,榆樹市的許多農戶早早斷定玉米價格下跌,提前改種西瓜。沒想到的是,種西瓜的農戶多,種植面積大,上市時間又過于集中,價格最低時只有七八分錢一斤,許多種植戶血本無歸。
 
  馬占友2016年除了種植300公頃玉米外,也自發調整結構,種了30多公頃西瓜。頭一回種西瓜,也趕上集中上市期,眼看就要賠進去幾十萬元。
 
  但馬占友不甘失敗,天天與技術人員泡在一起想辦法。“最后,我冒著風險,聽從技術人員建議,決定把快成熟的西瓜掐掉,等著瓜苗重新結瓜。當時許多人覺得我們瘋了。”
 
  被掐掉大西瓜的瓜苗繼續生長、開花、結瓜。一個多月后,新瓜成熟,而此前集中上市的西瓜早已絕跡。馬占友的新瓜成了獨一份。
 
  “一個月的時間差讓我們的西瓜成了全國最晚熟的品種,北京、上海、深圳的客商都搶著要,著實賣了一個好價錢。”馬占友興奮地回憶道,“大量上市時不到1毛一斤,而我們最高賣到6毛一斤。”
 
  “種西瓜也不是說晚就能晚,關鍵是我們的技術人員是合作社股東,憋足勁兒攻關,最終才想出這個辦法。”馬占友說。
 
  一個“晚”字,讓馬占友在西瓜市場上占得先機。目前正忙著農資采購的馬占友打算,2017年“早中晚”三茬西瓜一起種,這樣更能規避風險,不同時節都能向市場供應新鮮西瓜。
 
  除玉米、西瓜外,馬占友2017年還打算種一些馬鈴薯、旱稻、大豆、高粱……“如果一切正常,2017年合作社盈利能達到200多萬元。”馬占友說。
 
  玉米棒子“品”出“甜”滋味
 
  同樣大小的玉米棒子,一個能賣出七八元的“天價”,另一個卻只能是三四毛錢的“地板價”。在產糧大縣(市)公主嶺,種了一輩子玉米的農民孔祥成說起這個天壤之別,至今還感到十分震驚。“我家2016年種的甜玉米,連棒子帶苞葉賣給公司,經過真空包裝,市場上最高一個能賣八元多,我們農戶拿到的利潤也比種普通玉米高多了。”
 
  2016年,孔祥成把自家的五公頃土地入股一家食品企業——吉林農嫂公司,改種鮮食甜玉米。收獲后一算賬,一公頃甜玉米比普通玉米多收入6000元,五公頃地多收入3萬元。
 
  “特別好的是,種前和公司簽訂合同、鎖定價格,即使市場波動,咱心里也不怕。” 孔祥成說。
 
  “吉林地處中國‘黃金玉米帶’,公主嶺是‘黃金玉米帶’的‘黃金帶’,甜玉米品質非常好。”農嫂公司總經理齊新江說,甜玉米口感香甜,清脆爽口,年輕人特別喜愛,吃玉米成了一種時尚。
 
  這家公司引進的先進技術和設備能讓真空玉米保鮮18個月,不僅在國內市場暢銷,還出口到許多國家和地區。
 
  小小甜玉米,撬動了公主嶺數千家農戶調整種植結構。2016年,農嫂公司的甜玉米種植面積達9000多畝,兩條生產線加工銷售鮮甜糯玉米2000多萬穗。為適應市場需求,2017年公司還要擴大基地面積,新上兩條生產線,產值也會翻一番。
 
  農嫂公司與農民的合作并不局限在訂單上。農民不僅種植甜玉米獲得收益,土地入股也有分紅,還能以雇員身份在公司打工。“工資一個月3000多元,分紅一年也有好幾千。”孔祥成說。
 
  小小的玉米棒子,讓越來越多的農戶在農業供給側改革中“品”出“香甜”好滋味。
 
  超大訂單“開啟”差異種植新路
 
  2017年春節以來,一張20萬畝的玉米種植超大訂單,讓公主嶺市的許多種糧大戶興奮不已。
 
  為推進玉米主產區的農業供給側改革,公主嶺市與中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合作建設“20萬畝功能型玉米示范田”,一些農戶已經表現出很強的參與意愿。
 
  種糧大戶郜藍冬2017年流轉土地280多公頃,打算在功能型玉米上大干一場。“2016年秋收后比較迷茫,不知道種啥,現在決定參與市里的訂單項目了。”郜藍冬說,“按照2016年的形勢看,普通玉米收購價6毛一斤,高品質的功能型玉米價格保持在8毛多錢一斤,一公頃能多賺5000多元。”
 
  公主嶺市農委項目部部長曹明貴介紹,種植高淀粉含量、高抗倒伏、高抗病害能力的功能型玉米品種,成品糧中黃曲霉素含量非常低,飼料加工企業十分青睞,目前供不應求。“和普通商品糧比,功能型玉米價格高了不少。”曹明貴說。
 
  大規模的功能型玉米種植需要集中連片機械化種植,對于種糧大戶的土地流轉規模、機械化生產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流轉的地越多,生產資料投入就越多,種糧大戶的資金壓力就越大。”曹明貴說,“這是我們要著力破解的難題。”
 
  “如果實現大規模機械化作業,一公頃成本至少降2000元;根據訂單,每斤成品糧可以比市場多賣5分錢,一公頃又能增收1000多元。”曹明貴說,“兩樣加起來,一公頃可以多掙3000多元,而且種了就不愁賣,企業照單全收。”
 
  力推差異化種植,聯系大企業下單,找農戶接單,幫農戶找錢……目前,這份20萬畝的超大訂單正在落實,一條糧食主產區的供給側改革之路也逐漸清晰。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