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
我國的大豆加工歷史悠久,產品豐富多樣。然而近年來,國產大豆加工業卻面臨著發展的困局:一方面,因產量高、出油率高,進口大豆沖擊著國產大豆產業,幾乎占據了國內的豆油市場;另一方面,在產品深度開發、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上,國產大豆與國外仍有較大差距,尤其是小作坊式的生產方式,對豆制品質量安全構成風險。國產大豆加工產業究竟該怎么走?
事實上,與國外進口大豆的高出油率相比,國產大豆的蛋白質含量更高,營養也更為豐富,盡管在油品加工上并不占優,但食用加工仍然擁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專家建議,隨著減糧增豆政策的推行,國產大豆加工不必與進口大豆爭地盤爭市場,應該專走優質食用的加工路線,在食用加工上大做文章。
要走優質食用的加工路線,科技創新是關鍵。一是要突破傳統加工工藝,早日實現大豆加工產品尤其是豆制品的工廠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保證食品安全;二是要加強大豆的功能因子研究,深度開發各類保健食品,拓寬大豆加工的領域和市場;三是要注重大豆副產物的綜合開發利用,將豆粕、豆渣等廢棄物加以利用變廢為寶,全面提升大豆的附加值。
國產大豆加工業要真正具備競爭力,除了依托科技外,還需要在專用品種的確定、優質生產基地的建立、品牌的建設推廣等一系列環節上下工夫。解決了這些問題,國產大豆加工業的市場前景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