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農業部、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的《關于擴大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精神,進一步深化種業科研體制改革,加快我國民族種業創新發展。7月18日,農業部組織召開全國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工作視頻會議,會上,國家先期改革試點單位、地方和科研院所等代表介紹了經驗,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就加快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作了動員部署。湖南省分會場會議由省農委黨組書記、主任劉宗林主持,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人社廳、湖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單位的負責人,部分市州農科所、種子企業的負責同志,省農委機關有關處室、委直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等52人參加會議。
劉宗林主任指出,各部門各單位要嚴格按照部里的統一部署要求,全面深化我省種業科研體制改革,扎實做好種業科研成果權益改革、成果轉移轉化、人員分類管理等相關工作,促進我省種業更好更快發展,加快建設種業強省。在印發給與會代表的講話提綱中,劉主任重點強調了5個方面的要求:
一要提高思想認識。我省農業“調結構、轉方式”的任務繁重,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來推動,其關鍵是發揮種業科技的底部支撐作用。目前,我省種業科技創新引領能力不強、成果轉化效率低、科研人員流動不暢、產學研用不緊密等問題依然突出,科研與產業“兩張皮”問題未根本解決,種業持續發展動力不足。加快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迫切需要深化種業科研成果權益分配改革,用好用活科研人才,充分激發新活力,切實釋放創新潛能,有效促進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科技資源、人才依法有序向企業流動,實現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勞動同研發人員權益對接,為加快農業強省和種業強省建設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要理清思路目標。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國家關于深化種業科研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促進科技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為重點,建立健全種業科研成果權益分配、轉移轉化和科研人員分類管理機制,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熱情,著力解決制約科技創新轉化突出問題,走出一條創新驅動發展的種業強省之路。目標是到2017年,我省種業權益改革的新機制基本建立,種業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初見成效,并形成一批典型示范。到2020年,取得一批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突破性種業科研成果,構建起以科研院校為主體的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和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有序分工、運行高效的現代種業科技創新體系。
三要明確重點任務。全面開展種業科研成果確權,各權益改革單位要制定和完善種業科研成果權屬確定辦法,對科研成果權屬進行追認確定。加快種業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全省建立統一的種業科技成果產權交易平臺,鼓勵成果持有人在平臺進行公開交易,各權益改革單位要制訂成果轉移轉化管理辦法,推動成果公開交易,加速成果轉化。推行種業科研人員分類管理,各權益改革單位要制訂科研人員分類實施細則,規范不同類型科研人員的持股、兼職等行為。規范科研成果權益分配,成果轉移轉化收入全部留歸單位依法自主分配,轉化收入分配應當兼顧科技成果完成人、成果轉化人員以及科研單位等方面利益和事業發展。鼓勵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種業科研人員到企業兼職,促進企業研發工作,各權益改革單位要制訂科研人員兼職管理辦法,實行分類審批管理。
四要加強組織領導。省里將成立由農業、科技、財政、教育、人社、編制等部門組成的種業科研權益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各市(州)由農業主管部門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充分發揮組織協調,統籌推進,指導監督作用,合力推進改革。各權益改革單位要成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編制改革工作方案,完善各項制度,規范成果報告、登記、保護、轉化、分配、獎懲及有關審核審批等事項,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省級權益改革單位改革工作由省農委會同有關部門指導落實。
五要扎實開展工作。湖南是種業大省,這次被列入全國10個全面推進種業科技成果權益改革工作的省份之一,根據這次會議要求,會后2個月內要將本省改革方案報農業部備案,時間緊、任務重、情況復雜,各有關主管部門要嚴格按照國家和省里的改革部署,積極推進改革各項工作。各有關單位要在7月底前將本部門推進改革的意見交我委種子管理處匯總,力爭在8月15日前形成《湖南省推進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的指導意見》(送審稿),報省政府審定,爭取在9月10日以前印發實施。各地各單位要結合實際,深入調查研究,積極探索種業改革發展政策路徑,及時解決改革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總結宣傳改革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好制度。改革政策措施應當與現有法律法規、政策制度相銜接,涉及重大改革事項時,農業主管部門應及時報告同級黨委政府。建立一季度一調度的工作機制,各權益改革單位要在每季度末及時總結報送改革進展情況,年底前報送全年改革工作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