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北京2月13日電(記者 馬麗)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今天選擇在中國北京舉行其在全球范圍內第一場2014年新聞發布會并發布報告。根據報告,全球27個國家超過1800萬農民在2013年種植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比2012年增加了500萬公頃,占比3%。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主席及創始人Clive James博士表示,之所以特別關注亞洲,是因為“亞洲存在著特別的危險”。一方面,亞洲擁有世界上60%的人口,另一方面,城市化帶來的中產階級對于高蛋白食物等的需求增加,同時,中國等國家還面臨土壤肥力退化的問題。根據聯合國糧食安全組織預測,到2050年亞洲的糧食供應需要增加70%以上。
同時,亞洲國家可能還將面臨從相同來源競爭進口農產品的問題。
James坦言,身為新加坡人,他同樣擔心新加坡的糧食很大程度依賴進口的情況, “如果進口大國中國說,我就要這么多,那我們怎么辦?”對此,他給出的答案是,生物技術被認為是最有效提高生產力的途徑 ,以及應對干旱,洪澇等環境壓力,害蟲、疾病等生物壓力的辦法。全球轉基因作物自商業化種植18年以來,種植面積增加了一百倍。
“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完全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James舉例,美國每年同樣要進口大量糧食,日本、韓國也進口了大量大豆。“糧食安全取決于這個國家的生產力有多高,以及他們在糧食貿易中有多大話語權。”
近年來轉基因作物除了全球種植面積在增長,其品種也有增加。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全球協調員兼東南亞中心主任Randy Hautea博士介紹,去年全球有兩個新產品開始種植,包括美國2000個農戶開始種植5萬公頃的轉基因耐干旱玉米,以及巴西大面積推廣種植250萬公頃的復合性狀HT/IR大豆。
該組織還預測,印度尼西亞將在今年種植轉基因甘蔗,巴西將在2015年種植抗病毒大豆,菲律賓2016年將種植黃金大米,這三個品種被認為具有更持久更有效的抗蟲和抗除草劑效果的復合性狀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