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榮譽面前,我應該急流勇退,不再計較,但在事業面前,我要勇往直前。”今年已經84歲的袁隆平院士依然雄心不老,“目前,超級稻畝產已經超過900公斤,我正要向1000公斤甚至更高的高度攀登,在這方面,我是不讓步的。”
1月10日召開的2013年度國家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袁隆平和他的團隊憑借“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這是他在2001年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后第二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
截止到目前袁隆平已獲得3項國內科技大獎,17個國際科技大獎,因在雜交水稻方面獲得重大突破而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據他介紹,兩系法雜交稻是我國獨創的一種技術體系,是利用光溫敏不育系水稻為基本材料培育的。光溫敏不育系水稻非常神奇,他的生育能力是隨著光和溫度的變化而達到一系兩用的目標。這種水稻在夏季,長日照、高溫下,表現為雄性不育,這時所有正常品種都能和他生育,生產雜交種子,這個種子就是兩系雜交水稻的種子。這種水稻相對于之前的三系雜交水稻篩選出優良稻種的可能性提高了20倍,所產水稻品質更優,產量更高。其他作物也可借鑒兩系法獲得優良品種,目前,油菜,高粱的兩系技術也已取得成功。
在接受人民網記者的采訪中,袁隆平透露,他初步打算將此次100萬獎金平分給整個科研團隊。袁隆平笑著說:“我的科研團隊有50個人,這次我初步打算把獎金平均分配,每人兩萬,大家都辛苦了,這樣花最公平!”
講起自己對科研環境的看法,袁隆平認為,現在的人們對科研工作和科學家的態度都有了很大改善,雖然一些科學家的生活仍然比較艱苦,但在社會上已經很受人們的尊重:“雖然我個人在物質上還不是很富有,但有人說我是湖南的“精神首富”。我認為這個精神首富比物質首富更為可貴,社會上這種崇拜科學家的風氣是好的。今年9月份,我去武大演講,吸引了一萬多的青年學生,我覺得這不是個人崇拜,而這是體現出人們對科技的一種崇拜,這很好。”
同時,袁隆平提到:“現在,國家方面也采取了各種措施推進科技發展,這個科技獎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科研工作者其實并不在乎獎金,但這種榮譽是對他們工作的莫大鼓勵。同時,這些年,科研經費也提高了。但希望在未來,國家還能為科研者提供更多的科研設備,尤其是目前各領域的分子研究,都需要高精尖的設備,希望有關部門對此能大力支持。”
袁隆平說:“國家推動科技發展,科學家研發新技術,讓我沒想到的是,企業也成為了科技的推動者。在我們雜交水稻的技術推廣中,企業成了主力軍。過去推廣靠農技局,我認為科學家辛苦研發,卻讓經銷商賺錢是不合理的,但現在我改變了這種看法,事實證明,靠企業來推廣新技術確實非常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