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事關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2011海南省政府將南繁建設列入財政預算,新增投入3000萬元,建設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是國際旅游島六大戰略定位之一,海南南繁基地將向著“中國農業科技硅谷”和國家級育種基地的目標大邁進。這是12月11日上午,記者從海口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博鰲農業(種業)科技創新論壇上了解到的。
據介紹,海南擁有發展現代農業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是我國重要的南繁育種基地。海南不僅是全國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基地,天然橡膠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而且是我國重要的冬季瓜菜基地,種植面積達300萬畝,年出島瓜菜310萬噸,全國人均消費4.7斤。海南南繁育種產業已列入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規劃,并作為全國農作物種業發展基地被給予重點支持。
自首屆農業科技創新論壇舉辦以來,海南南繁產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具備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和國際影響力。全省育制種面積從2009年的13萬畝增加到現在的20萬畝,2011海南為全國提供棉花、水稻、玉米等主要農作物優良種子突破3500萬公斤,比2009年增加800萬公斤。同時,海南“近水樓臺先得月”,目前已有10個市縣推廣了14萬畝優質水稻高產工程,單季畝產突破700公斤。
建設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是國際旅游島六大戰略定位之一,海南省委、省政府不斷加大扶持力度。據悉,2011海南省政府將南繁建設列入財政預算,新增投入3000萬元,以南繁種業為主題的三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獲科技部批準設立,首期投入經費3800萬元,一期重點建設項目“海南國家南繁研發中心暨海南國家南繁育種公共服務實驗平臺”已經開工建設。三亞市南繁科學院依托園區建設,吸引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等10多家南繁單位建立了南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圍繞海南熱帶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和農民增收目標,海南多部門建立了合作的長效機制,加大科技支撐力度。”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林紅生對記者說,海南發展農業需要全力促進傳統產業作物產量升級,并培育新興產業發展、建設新品種和新技術示范基地。據悉,在各種措施的聚集效應下,2011海南中部市縣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同比增長34.5%。
“海南南繁產業今天取得的成就和重大進展,離不開半個世紀以來幾代南繁人的辛勤努力和艱難探索。”海南省副省長林方略表示,以袁隆平院士為代表的6000多名專家和科技人員扎根海南,埋頭苦干,勇于創新,在海南這塊富饒的土地上不斷創造奇跡,也創造了以“堅韌不拔、勇攀高峰、造福人類”為核心價值理念的“南繁精神”。 (記者劉嘉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