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第六屆“種子雙交會”虛假宣傳亂象
來源:新華網
表面紅火熱鬧 背后暗流涌動??透視第六屆“種子雙交會”虛假宣傳亂象
新華網鄭州11月5日電(“新華視點”記者張興軍)日前,第六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暨產品交易會在鄭州落幕。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作為國內最大的種子信息交流和產品交易平臺,本屆“種子雙交會”表面看似紅火熱鬧,背后卻暗流涌動、亂象迭出,尤其是大量夸大宣傳甚至虛假信息充斥其間,令人擔憂。
“未審先推”擅闖紅線
一位中年婦女遞給記者一張彩色宣傳頁,只見上面寫著“歐亞5號,優質超高產,適應性廣”等內容,并且宣稱“精品種子放心使用”,尤其是畫面上一只碩大的玉米棒特別顯眼。當記者詢問該品種有無通過審定時,中年婦女說:“這個品種正在參加區試,今年可能進行審定。”
走進會場,形形色色的展位和花花綠綠的包裝讓人目不暇接。在甘肅某種業公司的展位上,一個名為“碩單
長期從事農資打假維權的民間人士李鑫告訴記者,作為一種特殊商品,農作物種子在廣告宣傳方面有嚴格規定。根據種子法,主要農作物種子未經審定不得發布廣告、經營推廣;通過審定的品種在宣傳中對主要性狀的描述應與審定公告一致,且要說明適應區域,嚴禁夸大。
“種子沒通過審定就沒有取得合法身份,這樣的"黑戶"竟公然在一個國家級的種子展會上"裸奔",實在不應該。”李鑫說。
面對質疑,“種子雙交會”承辦方河南省種子管理站副站長、組委會工作人員張進生表示,“種子雙交會”是商品種子信息推廣的一個重要平臺,按大會規定參會企業可以發布一些科研試驗方面的新進展、新成果,但宣傳中必須注明是“未經審定”或“試驗中”。然而在采訪期間,記者未發現一例明確標注“未經審定”的品種。
花樣頻出混淆視聽
記者在現場觀察發現,除了宣傳推廣未經審定品種外,“種子雙交會”上還存在其他明顯違規現象,大致包括隨意篡改審定公告上特征特性說明,夸大宣傳;“張冠李戴”,偽造品種名稱或亂起名;虛構與大型科研院所關系,狐假虎威“傍名牌”等。
在整個“種子雙交會”上,最為常見的宣傳字眼就是“超高產”“抗病強”“千斤王”等,甚至還冠有“太空一號”等名稱,且多數配有相應農作物的放大照片,讓人望之心動。
河南一參展種業公司工作人員任磊告訴記者,公司此次共推介了12個品種,其中的重點“金保姆”系列,是公司“自我繁育和銷售一體化的品種”。然而公司經理張新軍卻表示,上述系列中,“金保姆9號”是從河北省引進的一個新品種,目前尚未通過審定,“金保姆
為何同一系列中,有的是品種名稱,有的卻是注冊商標?河南金囤種業公司總經理崔振華分析,種子選育和推廣是一項長期工程,為牟取暴利,一些公司往往將以前通過審定的品種“張冠李戴”,商標之說只是其規避監管的幌子。
在一家名為“河北邯鄲農科院黃淮銷售部”的展位上,宣傳的是“"世紀千斤王"牌國審系列”玉米品種。然而當記者詢問銷售部和邯鄲農科院的關系時,該展臺工作人員竟一言不發,揚長而去。
李鑫介紹,“傍名牌”是種子虛假宣傳中的典型手段之一。此前的種子展會上,就曾發現多家企業打著中國農科院的招牌,但調查發現,其只是租用了中國農科院的房子辦公,并無任何關系。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本次展會上竟然還出現了種子“李鬼”和“李逵”同時宣傳的怪事。崔立臣是山東德州市德農種子有限公司的銷售部經理。據他介紹,“SGK
種源之亂亟待治理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面對鋪天蓋地、花樣百出的品種宣傳信息,就連作為“業內人士”的種子經銷商也感到茫然,而且有的經營者本身就是上當受騙者。
來自山西夏縣水頭鎮種子站的王國英說,選種一要考慮是否適應當地氣候,再就是產量、抗性等方面特點,但是現在市場上的品種越來越多,越來越亂,讓人覺得像是“霧里看花”,這個“法則”也越來越不好用了。
河南博愛縣的王景照主要從事棉花品種經銷。據他介紹,與小麥和玉米相比,現在市場上的棉花品種“算是少的”,但仍然真假難辨,有一年自己就上了當。
“當時有種棉花說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培育的,抗病高產,畝產能達600斤。我大量經銷后,實際效果與廣告背道而馳,畝產皮棉僅200斤,有的甚至才100多斤。”王景照說,“一下就把我的生意搞砸了,不但損失了兩萬多塊,而且大家不信任我了。”
王景照告訴記者,自己現在選種子是“小心加謹慎”,新品種都要先試種一季,“不但自己試種,還動員親戚朋友一起試種”,確定沒有問題才大量推銷。
李鑫認為,種子經銷商的無奈和受騙經歷,說明當前種子市場上的虛假標簽、夸大宣傳已呈泛濫之勢,想不上當已經很難。而作為源頭,類似“種子雙交會”這樣的平臺對此應負有相當的責任。
“由于缺乏嚴格規范,現在的展會正呈現出越來越商業化的傾向,就像"阿慶嫂開店,來的都是客",只要交錢,好賴企業都能參展,這必然導致良莠不齊、魚目混珠。”李鑫說。
崔立臣介紹,按照組委會的要求,參會企業應提供營業執照、種子生產許可證、種子經營許可證等資質證明,“可是我們帶過來后,有關方面連看都不看。”
記者查閱大會指南和網站發現,關于參會企業資質、廣告宣傳有何規定和注意事項,相關信息付之闕如。但與此相反,展位價格和贊助收費標準的說明卻很詳盡,其中僅開幕式獨家冠名單位收費就高達48萬元。
李鑫認為,“種子雙交會”夸大和虛假宣傳亂象叢生,表面上看是會議主辦門檻設置較低造成的,但深層次原因在于種子管理站成了會議承辦方,失去了監管主體的位置。他呼吁有關部門應及時糾正這種錯位現象,進而從源頭上肅清當前混亂的種子市場。
(責任編輯:黃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