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曹操,不禁會出現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花臉奸臣。事實上,曹操對廣大的北方人民而言,卻是一個有大功之人,他統一了北方,為人民創造了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同時,正是曹操奠定了西晉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基礎,為西晉統一天下準備了條件。而曹操之所以取得如此重大之成就,與他善于留住人才有密切的關系。
曹操在留才上可謂手法多樣、技高一籌,無論是個人魅力、名位爵祿、婚姻關系還是對待死者的方式等,都形成了他獨特的留才之道。解讀曹操的留人之道可以給現代企業管理帶來啟示、借鑒。
以個人魅力留才
一般而言,成功的領導人都具有個人魅力。由于這種魅力,他吸引了很多人,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團體。曹操也不例外,他是一個極具個人魅力的人,這表現為他的豁達大度、風趣幽默、有情有義、機智聰慧、風流灑脫、果敢堅毅。
建安十七年,有人要求裁并東曹,意在排擠不徇私情的東曹椽毛玠。曹操心知肚明,故意裝糊涂,幽默地說,日出于東,月盛于西。東西,東西,人們總是先說東而后說西,為什么要裁并東曹呢?最后,還是把西曹給裁并了,從而保護了擅長人事工作的毛玠。
曹操的大度表現在他的大度寬容、忍辱修身。張繡殺死了他的愛子、愛侄、愛將,氣跑了他的愛妻。后來張繡向曹操投降,表示愿意歸順曹操。按照一般人的度量,估計會將張繡碎尸萬段。可是,曹操大度得超凡脫俗,他既往不咎,接受張繡投降,從而將張繡的文臣武將等全部收歸己有,其中包括著名謀士賈詡。
在企業管理中,領導人對下屬不能不講寬容,具有寬容和忍耐的領導人往往對下屬更具凝聚力。
以名位留才
人生在世,只要不傻不呆,必有所追求,或美名,或高位,或爵位,或金錢。這些既是個人奮斗之動力,也是家族之期盼,也是國家之希望。而一個一旦擁有了這些,就標志著其人生的成功。因此,人們無不對“名位爵祿”趨之若鶩,尤其是那些奮斗不息的文臣武士。
曹操對此看得清、把得準,做得漂亮。不僅為他們提供建功的機會、舞臺,還論功行賞、賞罰分明。就像現在的大企業那樣,既要給你個“勞動模范”稱號,也要任命你為總工程師、總會計師或總經理之類的職位;既要給你年薪幾十萬的“俸祿”,也要讓你成為股東之一。
以關系留才
古今中外,婚姻常常被用于宣示國家之間的修好或友好,甚至是聯盟關系。
曹操和他集團內非曹氏的核心成員荀彧、夏侯惇和夏侯淵之間都存在姻親關系。曹操通過與下屬聯姻,以示籠絡、恩寵之意,加強彼此之間的物質和精神聯系。
荀彧不僅是曹操的首席文臣,還是曹操的兒女親家。曹操把女兒嫁給了荀彧的長子。荀家乃是當時的名門望族,荀彧的祖父是荀淑,為朗陵令,是東漢末年名士。同時,曹操的另一位重要謀士荀攸是荀彧的族侄。毫無疑問,荀家具有很大的政治勢力,荀彧和荀攸皆是當時的一流人才。曹操通過和荀彧聯姻可以加強與這股勢力的聯系,爭取他們最大限度的支持,最重要的是讓荀彧、荀攸叔侄為他竭盡忠誠。
曹操與曹氏集團內的核心成員夏侯惇、夏侯淵、荀彧之間均有婚姻關系,其中曹操與夏侯淵具有雙重姻親關系。或者出于籠絡,或是出于“感恩”,當然也不排除門當戶對、郎才女貌的因素,但無論出于什么目的,這些婚姻關系無疑在很大程度上將他們的利益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將他們的心進一步拉近,增進了組織的穩定和和諧。
以厚恤留才
古往今來,那些被譽為“明主”的人,對于因為其創立功業而不幸死亡的屬下的家人加以照顧,對死者本人進行厚恤。無論是出于情義,還是出于政治目的,這種做法都會對活著的下屬產生極大的觸動,使得這些下屬感到主子的仁厚,從而更加努力地為其貢獻力量。同時,由于不擔心陣亡之后父母妻兒得不到照顧,他們在戰場上會更加賣命。
曹操深通此道。這可以從其厚待夏侯淵的家人、曹真、典韋的子女的行為上得出上述結論。夏侯淵在與蜀漢的戰爭中不幸陣亡之后,曹操沒有因此遺棄夏侯淵的家人,而是照顧得很周到,讓其子夏侯衡娶自己的侄女;曹真的父親曹邵,在為曹操募兵時被人殺害。曹操就收養了曹真,讓他享受與曹丕等人一樣的待遇;典韋是曹操起兵初期的第一猛將,在與張繡戰斗中為保護曹操而死。曹操對其子典滿極為關心、照顧。
曹操不僅對武將如此,對文臣也不例外。例如,在其謀士郭嘉病亡之后,曹操上表漢獻帝對郭嘉給予褒獎,要求給郭嘉增加食邑。如此一來,郭嘉的整個家庭,甚至整個家族,在曹家當權之時可以累世享受俸祿,受到禮遇。曹操這樣必然會在其文臣武將的心里分數大增,一些沒有歸附曹操的人也許會因此而投到其麾下,曹操此舉既顯示了濃濃人情味,也起到不可估計的政治意義。
正是曹操善于留住人才,才使得其身邊謀士如雨、猛將如林,以其宦官之后、逃亡之身,實現了敗袁紹、誅呂布、逐劉備、懾孫權的宏舉,建立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基業。
曹操的用人之術
易中天先生認為曹操能夠恩威并舉,并善于自我批評和將心比心,這難道就是曹操爭取人心的獨家秘訣嗎?那么,曹操那么多用人之術的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第一個特點:知人善任,唯才所宜。
唯才所宜是荀彧和郭嘉這兩個人對曹操用人之道的評價,唯才所宜和知人善用或者知人善任,是統一的。什么叫知人善任?包括三個內容:第一,知道哪些人是人才;第二,知道這些人是哪方面的人才,或者那種類型的人才;第三,知道把這些人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適。這就叫做知人善任。這就是曹操用人的第一個特點,知人善任、唯才所宜。
第二個特點:推誠取信,用人不疑。
這個是用人的一般原則,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會用人的人都是這么做的。但是曹操這里有一點特殊,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曹操第一他身處亂世,亂世的特點是什么呢,人心浮動,人際關系緊張,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和誠意,用曹操的話說這叫做“上下相疑之秋也”,大家都不信任,這是第一個特點。其次,就是曹操陣營復雜,他這個陣營里面有原來東漢王朝的官員,有新招聘和新選拔的官員,有曹操自己帶出來的人,也有別人陣營里面的投靠曹操、投降曹操、投奔曹操的。那么這些人之間也是互相猜疑,也就是說對于曹操來說,信任和誠意在這個時候、在這個環境、在這個條件下格外地重要。而曹操在這個時候作為一個領導人,一定要表現出自己的寬容和誠意。
第三個特點是:令行禁止,賞罰分明。
曹操治軍是很嚴的,多次下達和頒布各種命令,要求嚴明軍紀。因為曹操很清楚,一支沒有紀律的隊伍是不能戰勝敵人的。而且曹操還能夠做到以身作則。馬踏麥田,曹操斷發的故事,這里就不再重復了。
那么曹操罰得重,賞得也不含糊。曹操獎賞部下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像某些豪帥那樣,憑一時的興致。曹操作為一個統帥,他有一個過人之處,就是從來不和部下爭風頭、爭面子、搶功勞,他所有的功勞都歸于部下;第二個,他的獎勵絕不走過場,一定讓你實實在在地得到好處,曹操是一個非常非常實在的人,正是這種實在的作風使得大家覺得跟著曹操確實是跟對了。
第四個特點是:虛懷若谷,見賢思齊。
曹操不和部下爭風頭、爭面子、搶功勞,這且不說,而且部下給他提意見,如果他沒有采納,犯了錯誤他一定檢討,一定把錯都攬到自己他過身上。當然在很多情況下曹操是虛心納諫的,這也是吸引人才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我們現在一些當領導的犯了錯誤不愿意檢討就是因為一檢討好像就要痛哭流涕,深刻解剖自己,檢討也有各種感情,你也可以笑著檢討,笑著檢討你也不丟面子,接受你檢討的人他也還是覺得你是有誠意的。
真心誠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誠待人;開誠布公,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
令行禁止,依法治人;設身處地,以寬容人;揚人責己,以功歸人;論功行賞,以獎勵人。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每件事情也都需要不同類型的人去做事。像故事所講,同樣的團隊,不同的使用方法,帶來的效果也截然不同,甚至相反。比如讓魏征去帶兵打仗,讓王琺做宰相,讓李靖去直諫,其結果很可能是國破家亡,而不是國家的繁榮昌盛。
管理者能做到知人善任,需要兩個條件:一個是自己能夠放權,大膽的使用人才;另一個是要知道每個人的特性,每個崗位的需求,然后進行匹配。
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發,我們把一個人做好一件事或是適合做一件事劃分為很多能力和素質要素。如果我們知道了每一個人都有哪些能力,而哪些崗位需要什么能力的人,就能輕松做到知人善任。
如果感覺分析勝任力太專業,分類型也可以。比如我們可以根據果斷性和感情性分為分析型、結果型、表現型、順從型的人。西游記里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分別是上面四種類型。性格很是分明。每一種類型的人如何用,適合做什么事情一目了然。如果我們管理者能做到如此。就足夠了。
試想,如果讓千里馬犁地、讓老黃牛奔跑、讓狗捉鼠、讓貓護院,會令所有的人笑掉大牙。但在企業管理中何嘗不是這樣呢?所以我建議大用所有的管理者,一定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崗位,分析一下自己的員工,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讓適合的人待適合的崗。我們的管理隨之提高檔次,我們的大用管理也會有質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