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點擊“夫妻工”三個字,在互聯網上能搜出有關《今年流行夫妻工》《為求穩定,廈門工廠愛招“夫妻工”》《“夫妻工”開始走俏民工市場》等與“夫妻工”相關的字條結果約429,000個,難道“夫妻工”真是勞動力市場的“香餑餑”?企業雇傭“夫妻工”確實是“高枕無憂嗎?
眼下,在長三角、閩南地區、珠三角及廣東等諸多企業為能招到并留住員工,可謂絞盡腦汁,除了加薪,還想方設法改善工作環境、提供夫妻住房、開辦幼兒園、免費接送孩子上學等等,部分農資企業也在悄悄模仿。
對于農民夫妻來說,兩人離鄉背井在一起工作,一起打工賺錢,相互平時又有個照應,確實是好事;而對于企業來說,這樣具有人情味的舉措,能讓他們吸引到更多的人來企業務工,企業不在為員工的老婆或妻子一方不在身邊而心神不定,確實兩全其美、各取所得不亦樂乎。
但天下沒有盡善盡美的事,兩者都有所得,也都有所失,這是因為歷來得與失都是并存的。這里雙方的得,不再詳細解釋,主要對雙方得失來舉例說明企業雇傭農民“夫妻工”的困惑。
農民“夫妻工”的困惑
夫妻務工,子女教育缺失。盡管有的企業打著提供夫妻住房、企業開辦幼兒園、免費接送孩子上學的噱頭,但真正做到的卻寥寥無幾,筆者在企業做了十年的管理及咨詢工作,服務過漳州、泉州、廈門、廣東等地的企業,但真正遇到的企業沒有一個是開辦幼兒園及免費接送的,卻未曾遇見過一個,往往多說都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打了一個“招聘”的幌子。
工種不同,夫妻隔閡。夫妻工文化及體力懸殊,導致夫妻崗位及工種不同。張素之出生在皖北平原一個農村家庭,是60后的大學生,當年被分配到縣城一家企業做技術人員,但由于企業倒閉,便帶著妻子去深圳務工,由于夫妻文化及體力懸殊,導致夫妻崗位及工種不同,丈夫在公司里做的是管理崗位工作,一天只要工作8小時就能月領到4000元的工資,而妻子小學文化,每天計件工資,每月辛苦下來,不足2000元。一個工作輕松,一個勞累過度,這種不平等待遇,造成夫妻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未能盡孝,愧對老人。 “夫妻工”長年累月在外務工,父母子女難以見面。70歲以上的老人,生病就醫,必須親自去醫院就醫抓藥,可憐天下父母心,即使生病了也要下床煮飯。做晚輩的得知老人生病住院,誰不想盡點孝道,可因為“一個蘿卜一個坑,一個崗位一個工”,即使老板準假了,可來回又損失不少錢,“夫妻工”的父母“傷”不起。
企業雇傭農民“夫妻工”的隱患
夫妻相互勾結,套取財務資金。福建某農資企業是一家從事農藥生產及銷售的公司,由于公司運營良好,業務繁忙,公司呈現一派喜人景象,所以公司高層決定招聘一名財務主管會計潘某,潘某進來三個月后,公司又擴大了規模,潘某于是申請老板再招聘一名出納,在公司一番招聘及面試的篩選后,女性王某被企業留下聘用了。熟不知,出納王女士原是潘某的妻子,而利用娘家的地址身份證蒙混過了面試關,于是潘王夫妻二人便開始醞釀“發財計劃”,從進來公司到申請辭工近6個月時間做假賬套取資金20萬,之后陸續從企業離職。
工作情緒,互受牽連。一對夫妻同時進入一家企業,一開始夫妻非常欣慰,但當夫妻雙方,任何一人受到老板、管理者批評或公司其他員工的排斥、打壓,那么,另一人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不僅工作情緒低落,工作的質量也很難得到保障。來自江西某山區的蔣某夫妻同被雇傭江蘇一家化肥生產的企業,蔣某系一名質檢工人,由于工作不認真,造成許多產品漏檢,總經理開出罰單,將某工資被扣發300元。其妻子張某覺得自己丈夫“窩囊”,在公司員工面前又沒面子,于是悶悶不樂,對工作開始心不在焉, 偷工減料,致使產品制造過程中出現許多不良產品、次品及廢品,結果人為增加企業運營成本。
鞏固勢力,拉幫結派。有些農民“夫妻工”素質不高,在企業里拉幫結派,為培養自己“黨羽”,設法將雙方親戚朋友拉進公司,在企業選撥干部時,好拉選票占便宜鉆孔子。另外,“夫妻工”利用親屬及“黨羽”公開向老板挑釁增加工資,倘若老板不答應,便要挾老板集體辭工或停工休息。甚至,“夫妻工”和親戚朋友私自將企業的原材料、產品、半成品內外接應運出廠外,換取現金,中飽私囊。廣東一民營化工企業就遇到類似情況:公司的員工從管理者到技術員,再到倉管、門衛及一線員工幾乎都是“夫妻工”的親戚朋友,一天一對“夫妻工”趁老板旅游外出之際,將企業生產的原材料連夜運出廠區賣掉,造成企業損失10萬元。
為了牟利,泄露信息。業務員小趙和小馬結婚后到廣東佛山同一化工企業打工。妻子是這家企業的銷售文員兼老板助理,丈夫是一名業務代表,妻子為了讓小趙拿到更多提成,便把企業原有客戶資料及每天征訂產品的客戶信息告訴丈夫,致使丈夫不勞而獲。
這種不良行為及破壞了公司業務人員正常的競爭環境,又挫傷了其他業務員的積極性,進而導致人才的憤然離職。
綜上所述,農資企業在招聘及使用農民“夫妻工”時,一定要從“夫妻工”實際家庭狀況出發,設身處地為“夫妻工”考慮其務工的后顧之憂及所遇到的難題,著手解決“夫妻工”的真正困惑,讓“夫妻工”,人在公司,心在公司;同時,企業在雇傭“夫妻工”時也要預防雇傭“夫妻工”用人風險,以減少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的不必要的成本及損失。
因此,客觀的說農民“夫妻工”不一定都是勞動力市場的“香餑餑”;而農資企業雇傭農民“夫妻工”也不要“高枕無憂,疏于防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