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南方農村報推送的的《梅州某農資業務員卷款80余萬元》的消息,促發了農資業界對于貨款流通的全面排查和反思。據農財寶典農化版微信后臺監測統計,該條新聞的閱讀量為9663次,分享轉發次數為502次。
如何減少業務員直接接觸貨款現金的機會?如何規范與零售商的票據、文件往來?廣東省內各農資流通公司紛紛開始排查業務員收款流程的漏洞,并大力推進與客戶簽訂正式經銷協議、規范化的貨款合同。
業務員成收銀員
農資界資金、貨物流通主要涉及農資生產企業、經銷商、終端零售商三方。目前,企業與經銷商間的財務基本都是通過公司賬戶往來,而農資流通企業與零售店之間很多還是現金交易,加上賒銷票據不規范,作為收銀員的業務員也就有了侵吞貨款的機會。
農資生產廠家的業務員只負責市場開拓和貨物配送,不會身兼收銀員角色。據廣東植物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粵北區域經理孫建峰介紹,企業與經銷商之間業務涉及的貨款金額較大,雙方都會簽訂加蓋公章的經銷合同,經銷商貨款直接打到廠家指定的財務賬號,廠家業務員手里不會過錢,自然也不會發生類似卷款的事情。
而經銷商與零售商之間的情況則較為復雜。零售店拿貨次數多、金額小,一般單次貨款為幾千元,甚至少至幾百元,零售商普遍不愿意為此專門到銀行轉賬到公司賬戶,更多選擇交由經銷商業務員辦理提交。"貨款是否能正常到達經銷商手里,這就主要看業務員的忠誠度了,如果經銷商財務管理不完善,對欠款單或者貨款監管不力,很可能出現業務員卷走貨款的事故",孫建峰如是說。
高州市泗水鎮農資店老板余啟超做農資零售已有十幾個年頭,貨款一直都是交現金給經銷商業務員,賒銷的貨物也是直接將欠款單交給業務員,當地的其他零售店都是如此操作,"像業務員卷走貨款的事我也聽說了不少,但目前看來也沒有更好的付款方式,主要看業務員自己的道德水平".
移動POS機尚屬少見
要避免業務員直接接觸現金,就需要把貨款電子化,但零售店和經銷商都面臨著實際困難。余啟超認為,要求農資店每筆款項都直接打到公司賬戶目前還不現實,"鎮上一般就一兩家銀行,辦理業務要排很長隊,為了3000元的貨款排2小時隊,哪有這個閑功夫?更不用說村里的農資店,他們要跑銀行還得先坐車到鎮上,更不現實。"
在這種現實下,有經銷商率先采用了移動POS機收款方式。南方農村報記者從廣東天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禾農資")了解,天禾農資的貨款回收機制已經很規范化,但梅州業務員卷款事件還是引起了公司高層的重視。天禾農資農業化工部總經理姚偉英表示,公司的財務管理本就很完善,一般要求客戶直接打款到公司賬戶,在部分地區給業務員配備了銀聯移動pos機,讓零售商不出店門就能刷卡埋單。"這個案例不是發生在天禾,但給了天禾公司一個警示,我們又重新嚴格排查了有無業務員直接收取貨款的現象,防財務事故于未然。"
移動POS機可以一勞永逸解決現金貨款的問題,但大多數經銷商卻并不愿意采用。深圳圣楠農資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廣場表示,他也曾考慮到用移動POS機收貨款,還有客戶主動問他能否刷卡付錢,但POS機每筆都收手續費讓他難以接受。"經銷商毛利本來就非常低,銀聯一個點兩個點的手續費我們真是吃不消。"另外,移動POS機還有租用的可能,并非完全保險。
文件規范受限于公章
對于欠款單據真實性的核實也是一大難題。中農立華廣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偉群介紹,對于業務員提交的單據,一是認公章,二是認簽名,目前很多零售商是掛靠在供銷社名下,公章多在供銷社處,農資店老板對公章的使用有很多不便,再者,農資店大多是夫妻店,老板不在店里時,誰來簽字有效,都是問題。
文件規范化需要經銷商與零售商雙方配合,業務員卷款事件報道后對零售店也有所觸動,配合的意愿有所加強。張偉群介紹,業務員卷走貨款事件后,為保護公司與客戶雙方的利益,中農立華擬定了新的貨物批發政策,即每單貨或者每季度的貨款,公司要與每個零售商之間簽訂經商協議,協議要雙方簽字蓋章,且附上零售店負責人身份證復印件,欠款單要有零售店實際負責人簽字并在公司財務備案,避免業務員私自收取欠款。
雖然簽協議、立合同是保障公司與客戶之間利益的良策,但張偉群坦言這項政策實施尚有很多困難。"這次事件發生后,零售商也吸取了教訓,知道流程規范化是保護雙方利益的,他們也逐漸開始愿意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