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熱愛所有的干部員工,我希望能夠帶給所有人幸福。”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曾說,企業的目標應定為“實現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幸福”,首先致力于保護員工的福利,強調企業必須承擔社會責任,以讓員工和企業結成“命運共同體”。即企業首先是員工的企業,其次才是股東的企業。
如今,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系正在發生著空前的大變化,企業與員工不再是“一錘子買賣式”的簡單的商品交換關系。企業需要忠誠、有能力的穩定員工隊伍,才能生存和發展;而員工依賴企業的相對穩定平臺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實現自己的價值和理想。
常言道,企業是“鐵打營盤”,員工是“流水的兵”。那么,在國內那些明星企業又是如何對待員工、留住員工的呢?中國企業家網盤點如下:

【柳傳志:員工成為主人,才能沉下心去做事情】
作為中國企業界教父級的人物,柳傳志曾表示,企業有沒有主人是很重要的,員工成為主人,才能真正沉下心去做事情。把員工的利益放在很高的地位,但需要澄清的是保證員工的利益決不是為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為股東創造利潤,而是這本身是企業發展的目的之一。
如何實現聯想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即把企業員工的追求,和企業的長期發展能夠融合到一起。
柳傳志曾舉過3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就是1988年,剛創辦聯想不久,當時物價上漲很快,柳傳志很害怕自己的員工受到影響,就投資了10萬塊錢,在山東聊城辦了一個養豬場,希望自己的員工能夠自己吃上肉。
第二個例子是:1992年的時候,很多人離開中科院,加盟聯想,但住房是個大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聯想把房子建好,由員工承擔首期付款,然后企業擔保,讓72名年輕的員工住進了自己的住房。
第三個例子:就是聯想的企業年金制度。聯想會配比10%—20%的獎金,等到員工退休的時候,能夠有一筆退休金,這樣員工就可以過很好的生活。此外,聯想還根據物價的浮動程度,每年首先給基層員工漲工資,而對管理層的薪酬,則是跟業績直接掛鉤的,這樣以來,整個公司內部氣氛很融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