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與企業一體化,是種高度,是最大化的一種效應,是企業發展最大推動力。這也是所有企業的理想狀態,但這種改變在前進的道路上要從點滴做起,而思想和心態,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是可實現的基石。
第一:修思想 ―― 變心態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
沒有思想,一切歸零。從個人,企業,到國家無不如此,換一種思想,就能換一片天地。健康正確的思想,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做公司管家,諫真言,這一切首先從思想開始。
拿破侖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種東西最有力量:一是寶劍,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寶劍更有力量。原因就在于思想可以通過行為改變寶劍,所以說思想勝過寶劍”。
所以:行動之始,源于思想 ――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試想:如果我們的思想改變了,態度也就隨之改變,具體的行動也隨之改變。 因為:思想差之毫厘,行動失之千里 —— 即“正確的思想決定正確的行動方式,產生正確的行為結果;反之是錯誤的結果”。
我認為:修思想 ―― 變心態,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和根源,做為員工,自己是改變一切行為的源動力,所以首先應該從思想和心態開始。
◆:好員工就是好心態
正面思維的員工就是好員工,有怎樣的態度,就會有怎樣的行為方式,而行為方式又決定了自己能不能成功。
一名合格的員工,首要考慮如何發揮自己最大潛能,為公司創造更大效益,這是一個成熟職業人士唯一選擇,如果一味想著個人利益和抱怨,是沒有一點用處的,只能讓我們的心態更加消極,從而影響工作發揮。
要想改變這樣的現狀,先改變我們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員工要明白工作對自己的重要性,從改變員工意識入手,讓員工從心里不會去偷懶。
第二 :調心態,變行為
◆:明白自己在為誰工作
工作中有2種人:一是為老板打工的人,二是為自己工作的人。
前者的衡量標準就是錢,公司給多少錢,就做多少事,無利不起早,講求即時回報。其實這就成了 “鐘點工”,這樣的話,一生的價值用時間乘以工資計算就可以了,也永遠不可能成為企業家或創業者。
所以我們要做后者,花若干年時間來實現自己的目標,用成果來對價回報,要成為拿年薪的職業經理人,不以時間賺取工資,要靠成果來證明價值,把企業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把企業的業務當成份內之事,放眼未來,把握今朝。
◆:享受工作,自主執行
工作占據一生中1/5的時間,甚至更多,那么既然我們無法繞過,又為何不能化敵為友,去熱愛我們的工作呢?
想想:工作不是謀生的手段,一想到工作,就辛苦乏味,痛苦不堪,體驗不到成長和快樂,憤憤不平,總覺自己回報太少,想盡辦法逃避付出。
如果把工作當做任務,沒全力投入,那么自身能力提高也就極其有限,就不會主動承擔責任,主動幫助團隊拿到成果,所以很少被獲得重用提拔的機會。
其實:幾乎所有偉大的成就都是來自對事業的熱愛,對命運的挑戰。
所以任何職業的巔峰狀態都不是出于對金錢的追求,計較是否加班,少發工資的人是永遠無法真正成就的,所以一定要對工作,對事業發自內心的熱愛甚至狂熱。
時間總是有限的,如果不熱愛自己的工作,那一生注定將平淡而終。事實上,從獲得第一份工作開始,對待工作的態度已經決定了未來職業之路能走多遠,能走多高。
第三:時刻謹記,實踐提升
有了好的心態,明白我們工作的目的,并享受工作的樂趣,在過程中注重細節,追求完美,讓自身在公司環境中發揮價值最大化。執行力就隨之提升。
不管遇到什么樣的環境,都必須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投入忠誠心和責任心,徹底融入公司里,盡職盡責,處處為自己所在公司著想。
工作中的每一個階段,每一環節都不找任何借口,力求卓越,切實執行。
職業人,充滿渴幻和夢想的職業;同時挑戰與機遇并存,在這個競爭加劇,信息爆炸的年代,我們只有具備了正確的心理素質,才能跨越千山萬水,才能翻過一座又一座“高山”,才能“揮斥方遒”,勇登事業的高峰。
所以我們時刻謹記:
要帶著思想來工作 ――
用心工作是走向成功的法則 ――
高效是一種思想,拖延是一種惡習 ――
工作是要用靈魂去做的事 ――
用力能做到稱職,用心才能做到優秀 ――
投入激情,不要只做老板交代的事 ――
“要想釣魚先要學會向魚一樣思考”,熱愛招商工作,就要在本質崗位中發揮出彩,所以在自身招商工作的實踐過程中,要時刻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并解決代理商的實際問題,細化招商服務,多一些激勵的方法,努力成為經銷商的營銷顧問,培訓顧問,和投資顧問。
第四:做公司管家,個人諫言
◆:全體員工進軍 “三業化”
專業:(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的進步,正確審視自己不足;接受他人建議與指導,就可以不斷提升。因為“學習就是生產力”,學習首要解決“本領恐慌”問題!當專業了以后就能夠非常容易的勝任自己的工作! 所以我建議公司全員要學習專業化。
敬業:(責任心與工作態度問題)
拒絕踩著鐘點上下班,為一件小事兒拖上一周,拒絕推卸責任,總找借口,執行不力。更不能將辦公室作為“網吧”,QQ聊天與網絡游戲,一天工作就要付出一天的責任。
職業化:(團隊協作,目標責任意識)
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對事不對人”!
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現象,因為人與人有大的差異性,工作中難免會有摩擦和沖突,但是我們要學著大度和寬容。因為所有的事情都不是針對某個人。只是為了我們一致的目標與責任,將工作處理的更加完美。
成為同事是機緣,大家每天在一起共事,要互相理解,互相扶持。因為只有協作才能聚焦,才能發揮威力。才能施展團隊作戰力。
我們要做平衡公司,客戶,個人三者利益的切實執行者,要做職業化的員工,就要站在更高的立場,用專業的技能,敬業精神,解決企業切實存在的問題!
“三業化”推動全體員工職業素養塑造,“專業”解決技能問題,“敬業”解決態度問題,而“職業”解決的是高度問題。
◆:制度政策民主化
制度是公司的基礎,但并非全部人性化,制度越嚴格,員工與公司的關系就越生硬,就更加體現不出生產力。 所以:“以人為本”并非只是口號,多與員工交流,構建順暢的雙向式溝通平臺和機制,以促進雙方和諧協調一體化。
公司的政策有很多是即時性的,為了市場的變化,客戶的調整等等。但是政策的出臺更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要取得多數人的認同。如果對多人的利益有影響,而不去顧及,那就失去了民主化的意義,那員工就會多一份反感與排斥情緒,影響工作進展。
所以:多溝通多聽取員工的心聲才是正確的。 當員工真正理解制度與政策的意義時,惰性就會消失,而這個時候,再加上我們制度上的監督,會發現我們員工將不再懶惰,開始變的主動。
◆:落地細節化
大家都知道“精細化”,但它并不只是眾多工作環節上面面俱到,事無巨細的表現。
我認為:要做好精細化,先要注重流程化:并建立監督與檢查機制,比如:經常會發生這樣的問題: 一個代理商的發貨,收貨,票據,竄貨處理,或其它事宜拖延無期,代理商向區域經理反饋意見后卻遲遲得不到回復。久之:導致一些代理商怨聲載道。這是我們營銷服務流程存在問題。離標準化的營銷作業還有距離,離精細化運營還有距離……
“我是公司好管家,我為公司諫真言”,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更從心態和觀念做起,在理性與悟性之間找到成功的“加油站” ,一步步調整,一步步改變,不進則退,永遠不停留,員工奔跑,企業奔跑,揮斥方遒,奮力跨越。
烏日娜:醫藥健康行業的從業者,歷任大區經理,部門經理,營銷總監等職,擅長全國招商,渠道拓展與管理,項目運作,營銷策劃與管理等,希望與業內朋友交流探討:13910065930 wrn_7651@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