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墑情與旱情管理系統表明大豆和甘薯一樣在生長季節對于土壤墑情的需求不同。研究表明:大豆苗期和莢期50%田間持水量比75%田間持水量產量較高;而花期則以田間持水量75%的產量最高。苗期需水較少,土壤田間持水量不宜超過50%。大豆花期土壤持水量不能低于80-83%。結莢期保持40-50%田間持水量。
無線墑情與旱情管理系統顯示甘薯對水分的利用率較高,蒸騰系數約在300-500之間。生育期土壤持水量的70%上下,適于莖葉生長和塊根形成及膨大。生育前期土壤干旱(持水量低于50%),薯苗發根還苗緩慢,莖葉生長差,根體薄壁細胞木質化程度大,不利于塊根形成,且易形成柴根。生育中后期土壤干旱,莖葉生長量不足又易早衰,養分積累少,塊根膨大慢,產量也低。反之,如雨水過多,垅土過濕(持水量高于90%),土壤通氣差,易莖葉徒長,根體形成層活動強度弱,也影響塊根形成和膨大。在生育后期陰雨天氣過多,光照不足,塊根產量降低,水分含量高,出干率及耐貯性均降低。如田間積水發生澇害,塊根還會因缺氧窒息而腐爛,同時薯塊中不溶于水的原果膠含量增多,發生硬心。生長后期時干濕,薯塊易于開裂。
儀器名稱:無線墑情與旱情管理系統
儀器型號:TOP
無線墑情與旱情管理系統 //www.soil17.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