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種名稱:新單23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4001
選育單位:新鄉市農科所
品種來源:自選系新4(白)作母本,自選系新7(紅)做父本雜交育成。母本新4(白)是478變異株經連續自交育成新04自交系后,又與4021×107選育的二環系4128雜交選育而成的。父本新7(紅)是以京7黃與昌7雜交選育而成的新77與廣西綜合種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穗位以上葉片上沖,穗位以下葉片夾角較大,株高238cm,穗位106cm,葉片數21片,植株清秀,葉色深綠,葉片持綠期長;果穗多著生在第15片葉間,雄穗分枝27個,穗位葉寬16cm,花藥黃,花絲紅,穗大呈筒形,穗長17-22cm,穗行數16行,行粒數39粒,軸粗2.9 cm,白軸,黃粒,結實性好,出籽率89.0%,千粒重322.5g,籽粒外觀好,商品性好。夏播生育期102天,生育期間需≥10℃以上積溫約2500℃。
品質分析:據2003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分析:籽粒粗蛋白質10.6%,粗脂肪4.4%,粗淀粉72.1%,賴氨酸0.3%,容重760g/L。
抗性鑒定:經2003年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保所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1級),感小斑病(7級),抗彎孢菌葉斑病(3級),抗莖腐病(6.3%),高抗黑粉病(0%),抗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10%),感玉米螟(7.2級)。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河南省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3500株/畝二組),平均畝產603.1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10.0%,達極顯著差異,居16個參試品種第4位,全省九處試點,7增2減;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54.5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10.4%,達顯著差異,居17個參試品種第6位,全省八個試點6增2減。綜合兩年17點次的試驗結果,平均畝產533.0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10.1%。
2003年參加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3500株/畝一組),平均畝產499.9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9.0%,八個試點,7增1減,豐產、穩產性較好,居7個參試品種第3位。
適宜區域:適宜我省各地夏播種植,一般畝產550-650kg。
栽培技術要點:
1、夏直播或麥壟套種,適宜播期5月28日至6月10日。
2、播種量為2.5kg/畝,適宜密度3500-4000株/畝。
3、等行距種植,行距60cm;或寬窄行種植,寬行80cm、窄行40cm。
4、分期追肥:播種后30天施總追肥量的40%,播后45天施總追肥量的60%。高產田應在苗期增施P,K肥和專用微肥。
5、苗期注意防治薊馬和粗縮病,大喇叭口期采用呋喃丹丟心防治玉米螟。
2、品種名稱:豫單2002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4002
選育單位:河南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自選系豫301為母本,自選系豫508為父本雜交組配而成。豫301來源于豫綜2號改良群體優良單株×157自交系;父本自交系豫508來源于豫綜5號改良群體C3,該群體具有美國BSSS和Reid兩種血緣。
特征特性:幼苗芽鞘色紫色,生長健壯;株型半緊湊,株高260-277cm,穗位高102cm,葉片數20;花絲吐時黃綠而后變淡紅色,雄穗分枝數10-15個,花藥黃色;果穗圓柱型,穗長18.9cm,穗粗5.2cm,穗行數14.3,行粒數36,出籽率88.1%,千粒重388.1g,子粒黃色,半馬齒型,紅軸,子粒商品品質優良;根系發達,抗倒性好,活稈成熟,夏播生育期103天。
品質分析:據2003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鄭州)品質分析:籽粒粗蛋白質12.15 %,粗脂肪4.05%,粗淀粉70.44%,賴氨酸0.32%,容重734g/L,屬優質高蛋白品種。
抗性鑒定:經2003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中抗小斑病(5級),抗大斑病(3級),抗彎孢菌葉斑病(3級),高抗瘤黑粉病(0.0%),高抗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0.0%),中抗莖腐病(28.2%),感玉米螟(8.5級)。
產量表現:2001年參加河南省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3500株/畝一組),平均畝產600.1 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8.3%,達顯著差異,居16個參試品種第6位,八個試點全部增產;2002年續試,平均畝產632.9 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15.0 %,達極顯著差異,居15個參試品種第2位,九個試點全部增產。綜合兩年17個點次區試結果,平均畝產617.4 kg,比對豫玉18增產11.8%,產量高,穩產性好。
2003年參加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3500株/畝二組),平均畝產466.9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7.3%,七個試點全部增產,居8個參試品種第2位。
適應范圍:適合我省各地夏播種植,一般產量600kg。
栽培技術要點:
1、麥壟套種或6月上旬麥收后直播均可,注意早播。
2、適宜密度,中低產地塊2800-3300株/畝,高水肥地塊3300-3500株/畝。
3、增施磷、鉀肥。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授粉后增施一次粒肥,適當推遲收獲期延長灌漿時間可以增加千粒重,提高產量。
3、品種名稱:豫單2001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4003
選育單位:河南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自選系豫537A為母本,外引系沈137為父本雜交組配而成。母本自交系豫537A,來源于豫綜5號改良群體C2,該群體具有美國BSSS和Reid血緣。父本自交系沈137引自沈陽市農業科學院,其系譜為美國雜交種6JK-111的選系。
特征特性:幼苗芽鞘紫色,生長健壯,葉片濃綠;株型半緊湊,株高260~270cm,穗位高105~110cm,莖粗2.4cm,葉片數20;花絲吐時綠色,后變紅色,雄穗分枝數10-15個,花藥黃色;果穗長柱型,穗長20.3cm,穗粗4.9cm,穗行數13.4,行粒數37,出籽率86.0%,千粒重365.5g,黃粒,半馬齒型,紅軸,子粒商品性好。活稈成熟,夏播生育期103天。
品質分析:據2003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鄭州)品質分析:籽粒粗蛋白質10.36 %,粗脂肪4.38%,粗淀粉71.34%,賴氨酸0.32%,容重733g/L。
抗性分析:經2003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抗小斑病(3級),抗大斑病(3級),抗彎孢菌葉斑病(3級),高抗莖腐病(0.0%),高抗瘤黑粉病(0.0%),高抗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4.2%),抗玉米螟(4.2級)。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河南省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3500株/畝二組),平均畝產592.6 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8.1%,達顯著差異,居16個參試品種第5位,全省九處試點8增1減;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76.1 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15.6 %。達極顯著差異,居17個參試品種第4位,全省八個試點全部增產。綜合2年17個點次區試結果,平均畝產537.6 kg,比對豫玉18增產11.1%。豐產性和穩產性較好。
2003年參加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3500株/畝一組),平均畝產454.9 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1.1%,八個試點全部增產,居7個參試品種第2位。
適宜區域:適宜我省各地夏播種植,一般畝產650kg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
1、5月中下旬麥壟套種或6月上旬麥后直播均可。
2、適宜密度:中低產地塊3000-3300株/畝,高水肥地塊3300-3500株/畝。
3、散粉前增施一次粒肥,適當推遲收獲期延長灌漿時間,可增加千粒重,提高產量。
4、品種名稱:丹玉86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4004
選育單位:遼寧丹東市農科院
品種來源:以丹988為母本,丹T138為父本雜交組配而成。丹988以外引雜交種PN78599為基礎材料選育而成,丹T138是以丹9046為母本、L2為父本組配的單交種為基礎材料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生長勢強,葉鞘紫色,葉色濃綠;株型半緊湊,株高277cm,穗位112cm,葉片數19~21片;雄穗發達,分枝數多,護穎黃色,花藥黃色,雌穗穗柄長度適中,花絲粉紅色;果穗中間型,籽粒黃色,紅軸,半馬齒型,穗長19.4cm,穗粗5.1cm,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37粒,千粒重320.8g,出籽率83.3%。夏播生育期105天。
品質分析:據2003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分析:籽粒粗蛋白10.58%,粗脂肪4.49%,粗淀粉70.86%,賴氨酸0.31%,容重763g/L。
抗性鑒定:經2003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中抗小斑病(5級)、抗大斑病(3級)、抗彎孢菌葉斑病(3級)、高抗莖腐病(4.1%)、高抗瘤黑粉病(0.0%)、高抗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3.1%)、高感玉米螟(9級)。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河南省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3500株/畝二組),平均畝產607.7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10.9%,達極顯著差異,居16個參試品種第3位,九個試點7增2減;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39.9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6.8%,差異不顯著,居17個參試品種第8位,八個試點全部增產。兩年17個試點平均畝產528.9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9.3%。
2003年參加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3500株/畝一組),平均畝產429.4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5.0%,居第4位,八個試點4增產,4減。
適應范圍:適合我省各地夏播種植,一般畝產550kg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
1、夏播種植或麥壟套種為宜,一般密度3000-3500株/畝。
2、追施在撥節期和抽雄前分兩次追施,前輕后重,一次性追肥,應在大喇叭口期。并注意防止玉米螟。
5、品種名稱:洛玉1號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4005
選育單位:洛陽市農科所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ZK01-1為母本,自選系ZK02-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ZK01-1是鄭58與中72的二環系,ZK02-1是昌7-2與H21的二環系。
特征特性:第一葉尖端圓形,第四葉片邊緣紅綠色,幼苗葉鞘紫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73cm,穗位高118 cm,全株葉片數20-21;雄穗分枝數量中等,雄穗穎片綠色,花藥黃色,花絲淺粉紅色;果穗筒形,穗長16.6 cm,穗粗4.9 cm,穗行數14.5,行粒數36;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千粒重310.6g,出籽率89.1%;夏播全生育期102天,約需活動積溫2500°C左右。
品質分析:據2003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分析:籽粒粗蛋白8.71%,粗脂肪4.33%,粗淀粉74.34%,賴氨酸0.29%,容重744 g/l。
抗性鑒定:經2003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5級),高抗小斑病(1級),抗彎孢菌葉斑病(3級),高抗莖腐病(0%),高抗瘤黑粉病(3.8%),高抗矮花葉病(0%),高感玉米螟(9級)。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河南省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4000株/畝一組),平均畝產607.2kg,比對照豫玉23增產14.6%,達極顯著差異,居16個參試品種第2位,九個試點全部增產;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73.2kg,比對照豫玉23增產16.6%,達極顯著差異,居17個參試品種第1位,七個試點全部增產;綜合兩年16個試點結果,平均畝產548.7kg,比對照豫玉23增產15.4%,豐產穩產性好。
2003年參加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000株/畝組),平均畝產482.7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3%,居5個參試品種第1位,六個試點全部增產。
適宜范圍:適合我省各地夏播種植,一般畝產600kg。
栽培技術要點:
1、適宜播種期為5月下旬到6月中旬。
2、適宜種植密度為3500-4000株/畝,宜采用寬窄行種植,寬行90cm,窄行40cm。
3、苗期應注意蹲苗,應保證肥料充足并注意N、P、K配合使用。籽粒胚乳線消失再收獲,以充分發揮該品種的高產潛力。
6、品種名稱:中科4號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4006
選育單位:北京中科華泰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科泰種業有限公司聯合育成。
品種來源:以CT019為母本 ,980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自交系CT019是以(齊319×沈137)/齊319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5代育成。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淺紫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60-270cm,穗位100-104cm,成株葉片為綠色、葉緣紫紅色,葉片數為20-21片;花絲淡粉色,穎片淡紫色,花藥淡綠色;果穗中間型,果穗長19cm左右,果穗粗4.9-5.2cm;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36,偏硬粒型,籽粒黃色有白頂,穗軸白色,千粒重350g左右,出籽率84%左右。夏播生育期96-99天。
品質分析:據2003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分析:籽粒粗蛋白質10.54 %,粗脂肪4.07%,粗淀粉72.38%,賴氨酸0.30%,容重764g/L。
抗性鑒定:經2003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5級),高抗小斑病(1級),高抗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0%),高抗彎孢菌葉斑病(1級),高抗瘤黑粉病(0%),感莖腐病(35.6%),中抗玉米螟(5.7級)。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河南省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3500株/畝二組),平均畝產632.9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15.5%,達極顯著差異,居16個參試品種第2位,九處試點全部增產;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69.9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14.1%,達極顯著差異,居17個參試品種第5位,八處試點7增1減。兩年17個試點匯總平均畝產556.1kg, 比對照豫玉18增產14.9%。
2003年參加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3500株/畝二組),平均畝產451.9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3.5%,全省七處試驗6增1減,居8個參試品種第6位。
適應范圍:適合我省各地夏播種植,一般畝產600kg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
1、5月下旬麥壟套種或6月上、中旬麥后直播。
2、適宜種植密度為3000-3500株/畝。
3、苗期注意適當蹲苗,依肥力水平控制種植密度,提高抗倒性,預防倒伏。高產田要增施磷肥、鉀肥和鋅肥,以發揮其高產潛力。
7、品種名稱:鄭單22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4007
選育單位: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作所
品種來源:自選系鄭60為母本、自選系鄭 36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自選系鄭60是從478×9962組合F1為基礎材料分離選擇育成。自選系鄭36是以〔(138×鄭22)×(掖52106×鄭22)〕為基礎材料選擇育成。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淡紫色,葉尖圓形,苗期長勢較強;葉片色淺,葉片較上沖,株型半緊湊,全株19-21片葉,株高253cm,穗位高108cm;雄穗發達,外穎綠色,花藥黃色,花絲綠色;果穗與莖稈夾角較小,穗柄較長,果穗長18.6cm,穗粗5.1cm,穗行16行,行粒36粒,籽粒黃色,紅軸,半硬粒型,千粒重305g,出籽率86.9%,容重771g/L,結實性好,品質優。夏播生育期104天。
品質分析:據2003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分析:籽粒粗蛋白質10.10%,粗脂肪4.38%,粗淀粉72.88%,賴氨酸0.30%,容重771g/L。
抗性鑒定:經2003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抗玉米大斑病(3.0級),中抗玉米小斑病(5.0級),中抗彎孢菌葉斑病(5.0級),高抗玉米莖腐病(0%),中抗瘤黑粉病(8.9 %),中抗玉米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30%),抗玉米螟(3.8級)。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河南省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3500株/畝一組),平均畝產601.3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9.3%,達極顯著差異,居15個參試品種第6位,九個試點全部增產;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90.3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7.1%,差異不顯著,居17個參試品種第7位,七個試點5個增2減。兩年16點次試驗平均畝產552.7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8.4%。
2003年參加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3500株/畝二組),平均畝產458.3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15.2%,居8個參試品種第4位。全省七個試點有6增1減,穩產性較好。
適應范圍:適合河南省夏玉米區中等以上肥力地種植,一般畝產600kg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
1、5月下旬麥壟點種或6月10日前趁墑適時播種。
2、種植密度:中等肥力地3200株/畝,中上等肥力地3500株/畝、高水肥地3800株/畝為宜。
3、苗期增施磷鉀肥,拔節期重施氮肥,灌漿期補施氮肥,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
8、品種名稱:金穗18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4008
選育人:李燁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96-4作母本,自選系K002為父本組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96-4是以美國雜交種78575為基礎材料選育出的二環系,K002是K12與昌7-2雜交后連續五代自交選成的二環系。
特征特性:第一片葉橢圓形,幼苗葉鞘紫色,苗期生長發育快;葉片上沖,株型緊湊,莖葉夾角35°左右,成株葉片20片左右,株高220-240cm,穗位高95-105cm,根系發達,抗倒伏;果穗長筒形,穗長19cm左右,穗粗4.8cm,穗行數12-14行,行粒數35粒,千粒重330-360g,出籽率88%,籽粒半硬粒型,橙黃粒,紅軸;夏播生育期100天左右。
品質分析:據2003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分析:籽粒粗蛋白10.15%,粗脂肪3.22%,粗淀粉75.74%,賴氨酸0.27%,容重780g/L,屬高淀粉玉米品種。
抗性鑒定:據2003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小斑病(1級),高抗大斑病(1級),抗彎孢菌葉斑病(3級),高抗莖腐病(8.9%),高抗瘤黑粉病(0%),高抗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5.3%),抗玉米螟(3.3級)。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河南省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4000株/畝二組),平均畝產672.1kg,比對照豫玉23增產13.3%,差異達極顯著,居15個參試品種第1位,八個試點全部增產;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70.7kg,比對照豫玉23增產7.8%,差異不顯著,居16個參試品種第2位,八個試點6增2減。綜合兩年16點次試驗結果,平均畝產571.4kg,比對照豫玉23增產11.0%,豐產,穩產性好,綜合抗性強。
2003年參加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000株/畝組),平均畝產464.5kg,比對照種鄭單958僅減2.1kg,減產0.5%,居5個參試品種第4位,六個試點3增3減。
適宜范圍:適合我省各地夏播種植,金穗18具有高產穩產,豐產性突出,抗病抗倒,活桿成熟的特點,一般畝產650kg。
栽培技術要點:
1、適合麥壟套種或夏直播,6月15日前播種結束。
2、一般地塊畝種植密度3800-4000株左右,高肥水地塊可增加到4500株。
3、肥水管理以氮為主一促到底,注意配合施入磷鉀;大喇叭口期和灌漿期注意用呋喃丹防止玉米螟。
9、品種名稱:滑豐986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4009
選育單位:滑豐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自選系HF93做母本,自選系HF08做父本雜交選育而成。HF93是78599選系與掖單13選系4783雜交后代選出,HF08是用黃早4與自育系C712(昌7-2×K12)雜交后代選出。
特征特性:幼苗芽鞘淺紫色,葉片上沖,株型緊湊,株高262 cm,穗位127cm,成株葉片數21片;花絲青色,果穗筒型,穗長15.8cm,穗行數15.1,行粒35,出籽率88.7%,黃粒,白軸,半硬粒型,千粒重297.6g。后期灌漿速度快,禿尖小,結實性好,豐產性和穩產性好,夏播生育期100天。
品質分析:據2003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分析:籽粒粗蛋白9.26%,粗脂肪4.39%,粗淀粉 74.34%,賴氨酸0.29%,容重762g/L。
抗性鑒定:經2003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3級),中抗小斑病(5級),中抗彎孢菌葉斑病(5級),中抗莖腐病(19.8%),高抗瘤黑粉病(0.0%),高抗矮花葉病(0.0%),高感玉米螟(9.0級)。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河南省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4000株/畝一組),平均畝產607.4kg,比對照豫玉23增產14.6%,達極顯著差異,居16個參試品種第1位,九個試點全部增產;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70.7kg,比對照豫玉23增產16.0%,達極顯著差異,居17個參試品種第2位,七個試點全部增產。綜合兩年16個試點結果,平均畝產547.6kg,比對照豫玉23增產15.2%,豐產性突出,穩產性好。
2003年參加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000株/畝組),平均畝產469.7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0.7%,居5個參試品種第2位,六個試點3增3減。
適宜范圍:適合我省各地夏播種植,一般畝產600kg。
栽培技術要點:
1、麥壟套種和麥收后直播均可,播種時間不晚于6月20日。
2、種植密度為4000株/畝,高水肥地可適當增加密度,低水肥地塊可適當減少密度。
3、采取分期施肥方式:苗期輕施、大喇叭口期重施,每畝施尿素30-40kg,大喇叭口期用呋喃丹顆粒丟芯,防治玉米螟。
10、品種名稱:豫單101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4010
選育單位:河南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以L17與8085雜交組配而成。L17是雜交種13065自交分離選育的二環系, 8085是河南農科院從泰國8058雜交種自交分離的二環系。
特征特性:幼苗頂土力強,基部葉鞘紫紅色,第1葉呈橢圓形;株型較松散,穗上葉稀疏,穗位及以下葉較平展,株高280cm,穗位118cm,全株葉片18-19片,穗上6-7片葉;雄穗分枝數10-13個,花粉量大,花絲紫紅。穗筒型,穗長20-26cm,穗粗5-5.5cm,穗行數14-16,行粒數35-45,禿尖長1.3cm,軸粗3.3cm,千粒重286.1g,出籽率84.6%,黃粒,半馬齒型,軸紅色。夏播生育期105-106天。
品質分析:據2003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分析:籽粒粗蛋白11.78%,粗脂肪3.81%,粗淀粉71.46%,賴氨酸0.33%,容重762g/L。
抗性鑒定:經2003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抗小斑病(3級)、高抗大斑病(1級)、抗彎孢菌葉斑病(3級)、抗莖腐病(5.7%)、感瘤黑粉(16.7%)、高抗矮花葉病(0.0%)、感玉米螟(7.8級)。
產量表現:2002年河南省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3500株/畝一組),平均畝產623.6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13.3%,達極顯著水平,居15個參試品種第3位,九個試點全部增產;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500.0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9.2%,達極顯著水平,居17個參試品種第5位,七個試點6增1減。兩年區試16個試點平均畝產569.5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11.7%。
2003年參加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3500株/畝二組),平均畝產412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3.5%,居8個參試品種第7位,七個試點5增2減。
適應范圍:豫單101屬大穗型中晚熟品種,適合我省各地麥壟套種種植,一般畝產可達550-600kg。
栽培技術要點:
1、麥壟套種采用寬窄行種植,中等肥力地塊2700-3000株/畝、高肥水地塊以3000-3300株/畝為宜。
2、苗期注意蹲苗,前控后促,分次追肥。苗肥宜適當推遲(第6片展開葉時施入1/3施肥量);重施攻穗攻籽肥(第12片展開葉時施入2/3施肥量),以充分發揮其穗大的優勢。
11、品種名稱:洛玉2號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4011
選育單位:洛陽市農科所
品種來源:自選系ZK03-1為母本,與自選系ZK02-2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ZK03-1是中72與246雜交選育的二環系,ZK02-2是昌7-2與H21雜交選育的二環系。
特征特性:第一葉尖端圓形,第四葉片邊緣紅綠色,幼苗葉鞘紫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65cm,穗位高112cm,全株葉片數20;雄穗分枝適中,雄穗穎片紫色,花藥紫色,花絲粉紅色;果穗圓筒型,穗長17.9cm,穗粗5.1 cm,穗行數14.6,行粒數37;穗軸紅色,籽粒黃白色,半硬粒型,千粒重314.7g,出籽率85.0%;夏播生育期101天,約需活動積溫2500°C左右。
品質分析:據2003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分析:籽粒蛋白質10.51%,粗脂肪4.19%,粗淀粉73.42%,賴氨酸0.32%,容重750g/L。
抗性鑒定:經2003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高抗小斑病(1級)、抗大斑病(3級)、中抗彎孢菌葉斑病(5級)、高抗莖腐病(4.2%)、高抗瘤黑粉病(0.0%)、高抗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5.3%)、感玉米螟(7級)。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河南省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3500株/畝一組),平均畝產618.9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12.5%,達極顯著差異,居15個參試品種第4位,九處試點8增1減;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529.3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15.6%,達極顯著差異,居17個參試品種第1位,七個試點全部增產。綜合兩年16個試點試驗結果,平均畝產579.7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13.7%。
2003年參加河南省生產試驗(3500株/畝一組),平均畝產462.8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2.8%,居7個參試品種第1位,八個試點全部增產。
適應區域:適宜我省中等以上肥力水澆地夏播種植,一般畝產650kg。
栽培技術要點:
1、適宜播種期為6月20日以前。
2、適宜種植密度為3500株/畝,宜采用寬窄行種植,寬行90cm,窄行40cm。
3、保證充足的肥料供應并注意N、P、K配合使用。籽粒胚乳乳線消失后收獲,充分發揮該品種的高產潛力。
12、品種名稱:浚單22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4012
選育單位:浚縣農科所
品種來源:以9058自選系作母本,浚926作父本組配而成。母本9058是將美國先鋒公司材料6JK選系穩定后,導入含有熱帶基因的8085泰材料選育而成;父本浚926是昌7-2×京7黃經連續自交選育而成的二環系。
特征特性:幼苗拱土力強,葉鞘淺紫色,葉色深綠,生長勢強。株型緊湊,葉片上沖,株高258.1cm,穗位高112.8cm左右,成株葉片數19-20片,穗位整齊,穗上葉莖夾角200,穗位葉及以下葉片稍平展,葉片深綠。雄穗分枝數16-23個,穎殼綠色,花藥黃色,花粉量大,花絲淺粉色;果穗筒型,結實好,穗長17.6cm,穗粗5.1cm,穗行數15.9,行粒38,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白色,千粒重340-360g,出籽率90%,容重751g/L。夏播生育期103天。
品質分析:據2003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分析:籽粒粗蛋白10.48%,粗脂肪4.44%,粗淀粉72.33%,賴氨酸0.29%,容重751g/L。
抗性鑒定:經2003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5級),抗小斑病(3級),抗彎孢菌葉斑病(3級),高抗莖腐病(2.0%),高抗瘤黑粉病(0.0%),抗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5.3%),抗玉米螟(4.2級)。
產量表現:2001年參加河南省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套種組),平均畝產617.8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11.3%,達極顯著差異,居16個參試品種第4位,八個點全部增產;2002年續試(3500株/畝一組),平均畝產639.5kg,比對照豫玉18號增產16.2%,達極顯著差異,居15個參試品種第1位,九個試點全部增產。綜合兩年17點次的試驗結果,平均單產628.9kg,比對照豫玉18號增產13.9%,產量高,穩產性好。
2003年參加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3500株/畝二組),平均畝產479.7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20.5%,居8個參試品種第1位,七個試點全部增產。
適應范圍:適合我省各地夏播種植,一般畝產650kg。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早播,6月15日前播種為宜。
2、種植密度:中肥地為3300-3500株/畝,高肥地不超過3500-4000株/畝為宜。
3、以氮肥為主,分期施肥。適當延期收獲,苞葉發黃后再推遲7-10天,產量可增加5-10%。
13、品種名稱:安玉13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4013
選育單位:安陽市農科所
品種來源:以自選系420為母本,3566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420是國內種質與國外種質雜交選育而成,3566是導入亞熱帶種質的選系。
特征特性:幼苗綠色,葉鞘紫色,長勢強;株型松散,株高252cm,穗位高98cm;雄穗分枝6-8個,護穎綠色,花藥黃色,花粉量大,花絲紅色,雌雄協調;果穗筒型,穗長20.3cm,穗粗5.2cm,穗行15.2,行粒數37,千粒重341g,出籽率87.5%,子粒半馬齒,黃粒紅軸。子粒灌漿速度快,夏播生育期100天左右,從出苗到成熟約需有效積溫2500℃。
品質分析:據2003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分析:籽粒粗蛋白10.49%,粗脂肪3.23%,粗淀粉74.1%,賴氨酸0.30%,容重756g/L。
抗性鑒定:經2003年河北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中抗小斑病(5級),高抗大斑病(1級),中抗彎孢菌葉斑病(5級),高抗莖腐病(0%),高抗瘤黑粉病(0%),抗矮花葉病(幼苗病株率12.5%),高抗玉米螟(2.5級)。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河南省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3500株/畝一組),平均畝產605.9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10.1%,達極顯著差異,居15個參試品種第5位,九個試點8增1減;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500.4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9.3%,差異不顯著,居17個參試品種第4位,七個試點全部增產。綜合兩年16點結果,平均畝產559.8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9.8%,豐產穩產性好。
2003年參加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3500株/畝二組),平均畝產453.4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3.9%,居8個參試品種第5位,七個試點全部增產。
適應范圍:適宜我省各地夏播種植,一般畝產600kg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
1、麥壟套種或夏直播均可,直播在6月上旬搶種。
2、適宜密度3000-3500株/畝,宜寬窄行種植。
3、追肥可大喇叭口期一次性施入或拔節施入30%、大喇叭口期施入70%,前輕后重式施肥方式。
4、適時收獲,應在乳線消失苞葉變黃收獲。
14、品種名稱:X1132X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4014
選育單位:鐵嶺先鋒種子研究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PH4CV為母本和PH6WC雜交選育而成。雙親均是從美國先鋒國際良種公司獨立的資源中培育而成。
特征特性:芽鞘紫色,幼苗葉色紫綠,株高285-286cm,穗位99.5-106cm,成株葉片21;雄穗較小,分枝數3-5個,分枝角度30-40度;護穎綠色,花藥黃色,花絲紫紅色;果穗筒形,果穗長18.5cm,穗行數15.9行,行粒數34,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紅色,千粒重339.1g,出籽率86.8%。根系發達,生長健壯,株型清秀,莖桿堅硬,河南省夏播生育期102-106天。
品質分析:據2003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分析:籽粒粗蛋白10.00%,粗脂肪3.96%,粗淀粉74.14%,賴氨酸0.31%,容重760g/L。
抗性鑒定:經2003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中抗小斑病(5級),抗大斑病(3級),抗彎孢菌葉斑病(3級),高抗莖腐病(4.0%),抗瘤黑粉病(4.2%),抗矮花葉病(12.5%),感玉米螟(8.1級)。
產量表現:2002年參加河南省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3500株/畝二組),平均畝產633.9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15.7%,達極顯著差異,居16個參試品種第1位,九處試點全部增產;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83.4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17.4%,達極顯著差異,居17個參試品種第3位,八個試點7增1減。綜合兩年17點次的試驗結果,平均單產563.1kg,比對照豫玉18增產16.3%,豐產性突出,穩產性好。
2003年參加生產試驗(3500株/畝二組),平均畝產464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6.6%,居8個參試品種第3位,七個試點6增1減,豐產、穩產性較好。
適應范圍:適合我省各地夏播種植,一般畝產650kg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
1、5月下旬麥垅套種或麥后直播。
2、種植密度以3500株/畝-4500株/畝為宜,密度隨地力水平提高而增加。
3、提高播種質量,及時間定苗和中耕除草,防治病蟲害;播種時每畝施5-10kg二銨作為種肥,氮肥分基肥、拔節肥和花粒肥三次施入,也可以采用“一炮轟”的施肥方法。注意種、肥隔離,防止燒苗。
15、品種名稱:周單8號
審定編號:豫審玉2004015
選育單位:周口市農科所
品種來源:以周73029為母本,周72-25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周73029是用7922×5003選育的二環系周7302再與78599選系周59雜交經連續自交選育而成;周72-25是用昌7-2×H21的F1代再與昌7-2回交后連續自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拱土力強,葉鞘淺紅色,第一葉片為匙形,葉色較深,整株葉片半上沖,葉尖稍有下披,葉緣呈微波浪狀,株型半緊湊,株高220?230cm,穗位高80?100cm,全株21片葉;雌穗著生11?12葉位,雄穗分枝較長,分枝數15?17個,穎殼淺紅色,花藥黃色,花粉量大,活力強,花絲粉紅色;果穗均勻,果穗筒型,穗長17cm,穗粗4.7?5.0cm,穗行數16,行粒數37,出籽率87%,千粒重300g左右,黃粒白軸,半硬粒型,品質優良。夏播生育期94天,偏早熟。
品質分析:據2003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分析:籽粒粗蛋白10.36%,粗脂肪4.69%,粗淀粉71.55%,賴氨酸0.34%,容重744g/L。
抗性鑒定:經2003年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保所接種鑒定:抗小斑病(3級),感大斑病(7級),抗彎孢菌葉斑病(3級),高抗莖腐病(0.0%),高抗瘤黑粉病(0.0%),高抗矮花葉病(0.0%),中抗玉米螟(5.3級)。
產量表現:2001年參加河南省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直播組),平均畝產563.9kg,比對照豫23號增產10.5%,達顯著差異,居17個參試品種第5位,十個試點8增2減;2002年續試,平均畝產573.6kg,比對照豫玉23增產8.3%,達顯著差異,居16個參試品種第6位,九個試點有8增1減。綜合兩年19點次匯總,平均畝產568.5kg,比對照豫玉23號增產9.4%。
2003年參加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4000株/畝組),平均畝產452.7kg,較對照種鄭單958減產2.9%,水平相當,居5個參試品種第6位,六個試點5減1增。
適宜范圍:適合我省各地夏播種植,一般畝產600kg。
栽培技術要點:
1、麥后直播以6月10號左右為宜。
2、中等肥力適宜種植密度4000株/畝左右,高肥力4500株/畝左右。
3、畝施純氮20kg左右。采用前重后輕的分期施用方式,并注意磷鉀肥配合施用。及時排澇和灌水,苗期和喇叭口期防治病蟲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