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審定編號:渝審玉2007001
品種名稱:瑞玉3號
選育單位:綿陽瑞德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于2003年用自選系B35為母本,自選系A1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玉米,出苗至成熟 135.3天,比對照雅玉2號長1.6天,比渝單8號短0.8天。株高252厘米,穗位高91厘米,葉色綠色,成株葉片數 20片,株型較平展,穎殼淺紫色,花藥黃色,花絲紫紅色。果穗筒形,果穗長 20.0 厘米,穗行數 15.8行,行粒數38粒,穗軸白色,籽粒黃色馬齒型,百粒重 34.5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籽粒容重 711克/升,粗蛋白含量 10.03%,粗脂肪含量4.41%,粗淀粉含量70.7%,賴氨酸含量 0.35%。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小斑病、紋枯病、玉米螟 ;抗大斑病和莖腐病;感絲黑穗病 。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B組區試,平均畝產533.03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8.69%,5個試點全部增產;2006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組區試,平均畝產591.32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20.36%,比渝單8號增產9.01%,6個試點均比雅玉2號和渝單8號增產;兩年平均畝產562.18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4.53%;2006 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6.0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9.77%,比渝單8號增產8.67%,5 個試點比雅玉2號全部增產,比渝單8號4增1減。
栽培技術要點:在我市深丘、山區區域春播,一般以 3 月中下旬育苗或4月初直播為宜;種植密度一般2800?3000 株/畝。施肥上注意N、P、K比例,施好基肥,重施穗期肥,猛施攻苞肥,適時采收。
審定意見:經審核,符合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上深丘、山區作糧飼玉米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渝審玉2007002
品種名稱:三峽玉1號
選育單位:重慶三峽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于2002年用 XZ966-14為母本,XZ93-2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玉米,出苗至成熟134天,與對照雅玉2號相當,比渝單8號短1天。株高282厘米,穗位高125厘米,葉色深綠色,成株葉片數20片,株型半緊湊,花藥黃色,穎殼紫綠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果穗長21.2厘米,穗行數15.5行,行粒數38.1粒,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百粒重34.5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籽粒容重 746克/升,粗蛋白含量11.63%,粗脂肪含量4.13%,粗淀粉含量68.85%,賴氨酸含量0.36%。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大斑病、紋枯病、莖腐病和絲黑穗病;抗小斑病;高抗玉米螟。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A組區試,平均畝產578.67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20.49%, 5個試點全部增產 ;2006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組區試,平均畝產599.56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22.03%,比渝單8號增產10.53%, 6個試點比雅玉2號全部增產,比渝單8號5增1減;兩年平均畝產586.12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21.26%;2006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5.0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9.56%,比渝單8號增產8.47%, 6個試點比雅玉2號和渝單8號全部增產。
栽培技術要點:在我市深丘、山區區域春播,一般以3月中下旬育苗或4月初直播為宜;種植密度一般2800-3000株/畝;畝施純15-20公斤,鉀肥10-15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
審定意見:經審核,符合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上深丘、山區作糧飼玉米推廣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渝審玉2007003
品種名稱:可粒900
選育單位:重慶三峽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于2002年用XZ966-14為母本,XZ978 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玉米,出苗至成熟135天,比對照雅玉2號長1.1天,比渝單8號短1天。株高243厘米,穗位高104厘米,葉色深綠色,葉片較寬大,成株葉片數 20 片,株型半緊湊,花藥黃色,穎殼紫綠色,花絲綠色或淡紅色。果穗筒型,果穗長20.4厘米,穗行數16.0行,行粒數36.9粒,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百粒重33.7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籽粒容重762克/升,粗蛋白含量 10.89%,粗脂肪含量 4.27%,粗淀粉含量68.20%,賴氨酸含量 0.34%。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大斑病和小斑病;感絲黑穗病和紋枯病;高感莖腐病;抗玉米螟。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B組區試,平均畝產565.23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5.26%, 5個試點全部增產;2006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組區試,平均畝產585.83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9.24%,比渝單8號增產8.0%, 6個試點比雅玉2號和渝單8號全部增產;兩年平均畝產575.53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7.25%;2006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0.26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8.58%,比渝單8號增產7.58%, 5個試點比雅玉2號和渝單8號全部增產。
栽培技術要點:在我市深丘、山區區域春播,一般以3月中下旬育苗或4月初直播為宜;種植密度一般2600-2800株/畝;畝施純氮20公斤,鉀肥10-15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
審定意見:經審核,符合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上深丘、山區作糧飼玉米推廣種植。在低洼潮濕地塊注意防治莖腐病。
品種審定編號:渝審玉 2007004
品種名稱:渝單27號
選育單位:重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玉米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于2002年用渝78為母本,401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熟、半馬齒型雜交玉米,出苗至成熟135.3天,比對照雅玉2號長2.1天,比渝單8號短0.4天。株高245厘米,穗位高99厘米,葉色綠色,成株葉片數20片,株型半緊湊,花藥黃色,穎殼綠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果穗長19.6厘米,穗行數16.8行,行粒數36.0粒,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百粒重31.5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籽粒容重702克/升,粗蛋白含量10.19%,粗脂肪含量5.18%,粗淀粉含量67.82%,賴氨酸含量0.35%。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大斑病、紋枯病、莖腐病和絲黑穗病;抗小斑病;高抗玉米螟 。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A組區試,平均畝產538.33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2.18%,5個試點4增1 減;2006 年繼續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組區試,平均畝產582.04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8.47%,比渝單8號增產7.30%,6個試點比雅玉2號和渝單8號5增1減;兩年平均畝產560.41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5.33%;2006 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9.62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4.28%,比渝單8號增產3.68%,5個試點比雅玉2號全部增產,比渝單8號4增1減。
栽培技術要點:在我市深丘、山區區域春播,一般以3月中下旬育苗或4月初直播為宜;種植密度一般2800-3000株/畝;施足底肥,以磷鉀肥、農家肥為主,及時追施苗肥、撥節肥,重施攻苞肥,追肥以氮肥為主。
審定意見:經審核,符合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上深丘、山區作糧飼玉米推廣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渝審玉2007005
品種名稱: 渝單25號
選育單位:重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玉米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于2002年用渝38為母本,渝35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玉米,出苗至成熟134.8天,比對照雅玉2號長2.6天,比渝單8號長0.5天。株高269厘米,穗位高114厘米,葉色綠色,成株葉片數20片,株型半緊湊,花藥黃色,穎殼綠色,花絲紫色。果穗筒形,果穗長21.1厘米,穗行數15.6行,行粒數40.9粒,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硬粒型,百粒重31.0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籽粒容重748克/升,粗蛋白含量10.96%,粗脂肪含量4.18%,粗淀粉含量70.57%,賴氨酸含量0.36%。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該品種抗大斑病、小斑病和莖腐病;中抗紋枯病和絲黑穗病,高抗玉米螟。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A組區試,平均畝產532.23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0.82%, 5個試點全部增產;2006年繼續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組區試,平均畝產578.08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7.66%,比渝單8號增產6.57%,6個試點比雅玉2號和渝單8號全部增產;兩年平均畝產555.16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4.28%;2006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7.76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8.82%,比渝單8號增產6.06%,5個試點比雅玉2號和渝單8號全部增產。
栽培技術要點:在我市深丘、山區區域春播,一般以3月中下旬育苗或4月初直播為宜;種植密度一般2800-3000株/畝;施足底肥,以磷、鉀肥、農家肥為主,及時追施苗肥、撥節肥,重施攻苞肥,追肥以氮肥為主。
審定意見:經審核,符合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上深丘、山區作糧飼玉米推廣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渝審玉2007006
品種名稱: 隆慶二號
選育單位:黃仕明
品種來源:該品種于 2002年用自選系H37為母本,自選系618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玉米,出苗至成熟134.8天,比對照雅玉2號長0.5天,比渝單8號短0.5天。株高239厘米,穗位高96厘米,葉色淺綠色,成株葉片數 20 片,株型平展,花藥黃色,穎殼紫色,花絲綠色。果穗錐形,果穗長20.6厘米,穗行數15.6行,行粒數37.7粒,穗軸紫紅色,籽粒橙黃色馬齒型,百粒重33.8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籽粒容重745克/升,粗蛋白含量10.90%,粗脂肪含量 4.41%,粗淀粉含量70.84%,賴氨酸含量0.34%。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紋枯病;抗莖腐病;感絲黑穗病;高抗玉米螟。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A組區試,平均畝產521.23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8.53%,5個試點4增1減;2006年繼續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組區試,平均畝產579.49公斤,比對照雅玉2增產17.95%,比渝單8號增產6.83%,6 個試點比雅玉2號全部增產,比渝單8號5增1減;兩年平均畝產550.36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3.24%;2006 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6.20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2.22%,比渝單8號增產0.17%,5個試點比雅玉2號和渝單8號4增1減。
栽培技術要點:在我市深丘、山區區域春播,一般以3月中下旬育苗或4月初直播為宜;種植密度一般2600-2800株/畝;中等肥力地塊畝施純氮15-20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
審定意見:經審核,符合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上深丘、山區作糧飼玉米推廣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渝審玉2007007
品種名稱:渝單28
選育單位:重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玉米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于 2001年用8954為母本,渝561 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組合屬中熟雜交玉米,出苗至成熟135.1天,比對照雅玉2號長1.3 天,比渝單8號短0.5天。株高249厘米,穗位高91厘米,葉色綠色,成株葉片數19?20片,株型半緊湊,花藥黃色,穎殼淡紫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果穗長19.8厘米,穗行數15.8行,行粒數37.1粒,穗軸粉紅色,籽粒淺黃色半馬齒型,百粒重32.0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籽粒容重752克/升,粗蛋白含量11.14%,粗脂肪含量3.92%,粗淀粉含量69.49%,賴氨酸含量0.35 %。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大斑病和紋枯病;感小斑病和絲黑穗病;高感莖腐病;抗玉米螟 。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B組區試,平均畝產 516.73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5.37%,5個試點4增 1減;2006年繼續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組區試,平均畝產541.61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0.23%,比渝單8號減產0.34%,6個試點比雅玉2號全部增產,比渝單8號2增4減;兩年平均畝產529.17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7.80%;2006 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4.46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3.21%,比渝單8號增產2.71%, 5個試點比雅玉2號全部增產,比渝單8號4增1減。
栽培技術要點:在我市深丘、山區區域春播,一般以3月中下旬育苗或4月初直播為宜;種植密度一般3000株/畝左右;中等肥力地塊畝施純氮15-20公斤,鉀肥10-15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采用“一底三追”施肥法較好。
審定意見:經審核,符合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上深丘、山區作糧飼玉米推廣種植。在低洼潮濕地塊注意防治莖腐病。
品種審定編號:渝審玉2007008
品種名稱:奧農玉1號
選育單位:重慶輝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豐都縣千禧農業技術研究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于2002年用自選系08-6為母本,自選系Q09 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玉米,出苗至成熟135.3天,比對照雅玉2號長1天,比渝單8號短1.1天。株高234厘米,穗位高91厘米,葉色濃綠色,成株葉片數19片,株型半緊湊,花藥黃色,穎殼紫綠色,花絲粉紅色。果穗筒形,果穗長18.8厘米,穗行數15.5行,行粒數36.5粒,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百粒重33.2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籽粒容重719克/升,粗蛋白含量11.09%,粗脂肪含量4.56%,粗淀粉含量67.30%,賴氨酸含量0.36%。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大斑病和小斑病;抗莖腐病,感紋枯病和絲黑穗病,高抗玉米螟。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B組區試,平均畝產545.43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1.22%, 5個試點全部增產;2006年繼續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組區試,平均畝產559.87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3.95%,比渝單8號增產3.22%,6個試點比雅玉2號全部增產,比渝單8號5增1減;兩年平均畝產552.67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2.59%;2006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山區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7.0公斤,比對照雅玉2號增產12.38%,比渝單8號增產0.32%,5個試點比雅玉2號全部增產,比渝單8號3增2減。
栽培技術要點:在我市深丘、山區區域春播,一般以3月中下旬育苗或4月初直播為宜;種植密度一般2800-3000株/畝;中等肥力地塊畝施純氮15-20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注意重施底肥,早施苗肥,巧施撥節肥,猛攻穗肥。
審定意見:經審核,符合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上深丘、山區作糧飼玉米推廣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渝審玉2007009
品種名稱: 華試99
選育單位:四川華豐種業有限公司、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于2000年用華自109為母本,18-599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玉米,出苗至成熟125.8天,比對照農大108長1天,比渝單8號短2.2天。株高 268厘米,穗位高103厘米,葉色濃綠色,成株葉片數 20-22 片,株型半緊湊,花藥黃色,穎殼紫色,花絲淺粉紅色。果穗長筒形,果穗長22.3厘米,穗行數15.6行,行粒數37.1粒,穗軸紫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百粒重33.4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粗蛋白含量9.66%,粗脂肪含量5.03%,粗淀粉含量67.47%,賴氨酸含量0.31%。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大斑病、莖腐病、玉米螟;抗小斑病和絲黑穗病;感紋枯病。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平丘A組區試,平均畝產527.4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3.59%, 8個試點全部增產;2006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平丘A組區試,平均畝產545.8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6.32%,比渝單8號增產9.76%,7個試點比農大108和渝單8號全部增產;兩年平均畝產536.6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4.95 %;2006 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平丘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7.1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9.32%,比渝單8號增產9.49%,5個試點比農大108和渝單8號全部增產。
栽培技術要點:在我市淺丘、平壩區域春播,一般以3月上中旬育苗或3月下旬直播為宜,播種時土壤田間持水量應達到70%左右;施足底肥;種植密度一般 2800-3000株/畝。
審定意見:經審核,符合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下平壩、淺丘區域作糧飼玉米推廣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渝審玉2007010
品種名稱:露新23
選育單位:重慶三峽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于2000年以自選系XZ966-14為母本,自選系XZ98C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玉米,出苗至成熟123.3天,比對照農大108短1.5天,比渝單8號短4.7天。株高262厘米,穗位高113厘米,葉色綠色,成株葉片數 20 片,株型半緊湊,花藥黃色,穎殼紫綠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果穗長22.0厘米,穗行數15.0行,行粒數39.8粒,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百粒重29.8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籽粒粗蛋白含量10.02%,粗脂肪含量4.95%,粗淀粉含量69.04%,賴氨酸含量0.31%。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和絲黑穗病;高感莖腐病;高抗玉米螟。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平丘B組區試,平均畝產504.1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6.69%, 7個試點6增1減;2006 年繼續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平丘A組區試,平均畝產528.7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2.68%,比渝單8號增產6.32%,7個試點比農大108和渝單8號6增1減;兩年平均畝產516.4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9.69%;2006 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平丘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3.7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8.58%,比渝單8號增產8.79%, 5個試點比農大108和渝單8號全部增產。
栽培技術要點: 在我市平壩、淺丘區春播,以3月上中旬育苗或3月下旬直播為宜,畝植密度一般2800-3000株。中等肥力地塊畝施純氮15-20公斤,鉀肥10-15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
審定意見:經審核,符合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我市平壩、淺丘區域作糧飼玉米推廣種植。在低洼潮濕地塊注意防治莖腐病。
品種審定編號:渝審玉2007011
品種名稱:奧玉3214
選育單位:北京奧瑞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于 2001年用自選系OSL063為母本, OSL041 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玉米,出苗至成熟123.4天,比對照農大108短1.4天,比渝單8號短4.6天。株高261厘米,穗位高95厘米,葉色深綠色,成株葉片數22-24片,株型半緊湊,花藥黃色,穎殼綠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果穗長20.0厘米,穗行數15.9行,行粒數36.4粒,穗軸白色,籽粒黃色馬齒型,百粒重33.4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籽粒容重747克/升,粗蛋白含量10.12%,粗脂肪含量4.47%,粗淀粉含量69.53%,賴氨酸含量0.29%。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和莖腐病;抗絲黑穗病、玉米螟。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平丘B組區試,平均畝產532.1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2.42%, 7個試點全部增產;2006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平丘A組區試,平均畝產525.1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1.91%,比渝單8號增產5.59%,7個試點比農大108和渝單8號6增1減;兩年平均畝產528.2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2.17%;2006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平丘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6.4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2.38%,比渝單8號增產3.12%, 5個試點比農大108全部增產,比渝單8號3增2減。
栽培技術要點:在我市淺丘、平壩區域春播,一般以3月上中旬育苗或3月下旬直播為宜;種植密度一般 3000株/畝左右;中等肥力地塊畝施純氮15-20公斤,鉀肥10-15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采用“一底三追”施肥法較好。
審定意見:經審核,符合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下平壩、淺丘區域作糧飼玉米推廣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渝審玉2007012
品種名稱: 川玉1號
選育單位:四川嘉陵農作物品種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該品種于2002年用齊205為母本,2NP133 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玉米,出苗至成熟124.7天,與對照農大108相當,比渝單8號短3.3天。株高264厘米,穗位高101厘米,葉色綠色,成株葉片數18片,株型半緊湊,花藥黃色,穎殼淺紫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果穗長21.9厘米,穗行數15.5行,行粒數37.7粒,穗軸粉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百粒重30.8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籽粒容重750克/升,粗蛋白含量8.93%,粗脂肪含量4.62%,粗淀粉含量72.42%,賴氨酸含量0.31%。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大斑病、紋枯病和莖腐病;抗絲黑穗病;感小斑病;高感玉米螟。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平丘A組區試,平均畝產501.8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8.08%, 8個試點全部增產;2006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平丘A組區試,平均畝產518.1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0.42%,比渝單8號增產4.19%, 7個試點比農大108和渝單8號6增1減;兩年平均畝產509.9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9.25%;2006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平丘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0.2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5.49%,比渝單8號增產5.97%,5個試點比農大108全部增產,比渝單8號4增1減。
栽培技術要點:在我市淺丘、平壩區域春播,一般以3月上中旬育苗或3月下旬直播為宜;種植密度一般 3000株/畝左右;施肥上注意重底早追,以有機肥為主,早施提苗肥,中施撥節肥,重施攻苞肥;注意防治小斑病。
審定意見:經審核,符合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下平壩、淺丘區域作糧飼玉米推廣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渝審玉2007013
品種名稱:川單828
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四川川單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于2002 年用自選系08-641(R08)為母本,自選系SCML202(RP128)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早熟雜交玉米,出苗至成熟122.2天,比對照農大108短2.6天,比渝單8號短5.8天。株高278厘米,穗位高112厘米,葉色綠色,成株葉片數19片,株型半緊湊型,花藥紫色,穎殼綠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果穗長19.3厘米,穗行數16.6行,行粒數37.4粒,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百粒重29.2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籽粒容重750克/升,粗蛋白含量8.95%,粗脂肪含量4.21%,粗淀粉含量72.29%,賴氨酸含量0.30%。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小斑病和紋枯病;抗大斑病和莖腐病;感絲黑穗病;高抗玉米螟。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平丘B組區試,平均畝產503.1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6.48%;2006年繼續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平丘A組區試,平均畝產515.7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9.91%,比渝單8號增產3.71%, 7試點比農大108和渝單8號6 增1減;兩年平均畝產509.4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8.20%;2006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平丘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5.2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4.35%,比渝單8號增產4.93%, 5個試點比農大108全部增產,比渝單8號4增1減。
栽培技術要點:在我市平壩、淺丘區域春播,一般以3月上中旬育苗或3月下旬直播為宜;種植密度一般 2800--3000株/畝;適宜在土壤肥力較高的地塊種植,中等肥力地塊畝施純氮15-20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
審定意見:經審核,符合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下平壩、淺丘區域作糧飼玉米推廣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渝審玉2007014
品種名稱: 潤農88
選育單位:重慶潤農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于2002年CR03 為母本,D34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玉米,出苗至成熟125.3天,比對照農大108長0.5天,比渝單8號短2.7天。株高255厘米,穗位高92厘米,葉色綠色,成株葉片數20片,株型半緊湊,花藥黃色,穎殼綠色,花絲粉紅色。果穗筒形,果穗長21.5厘米,穗行數15.3行,行粒數38.2粒,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百粒重31.8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粗蛋白含量8.70%,粗脂肪含量4.36%,粗淀粉含量72.60%,賴氨酸含量0.30%。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紋枯病;抗絲黑穗病和莖腐病;高抗玉米螟。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平丘組A區試,平均畝產507.8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9.37%, 8個試點7增1減;2006年繼續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平丘A組區試,平均畝產523.8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1.64%,比渝單8號增產5.33%,7個試點比農大108全部增產,比渝單8號6增1減;兩年平均畝產515.8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0.51%;2006 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平丘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9.7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0.86%,比渝單8號增產1.73%,5個試點比農大108全部增產,比渝單8號4增1減。
栽培技術要點:在我市平壩、淺丘中上等肥水區域春播,一般以3月上中旬育苗或3月下旬直播為宜;種植密度一般 2600-2800株/畝;畝施純氮15-20公斤,鉀肥10-15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
審定意見:經審核,符合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我市海拔700米以下平壩、淺丘區域作糧飼玉米推廣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渝審玉2007015
品種名稱:渝科糯1號
選育單位:重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玉米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于2003年以B4301為母本,S18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糯玉米,出苗至成熟94.4天,比對照渝糯7號長2天。株高254厘米,穗位高103厘米,葉色深綠色,成株葉片數19片,株型緊湊,花藥黃色,穎殼紫綠色,花絲淺粉紅色。果穗筒形,果穗長19.6厘米,穗行數17.5行,行粒數33.0粒,穗軸白色,籽粒乳白色糯質半硬粒型,百粒鮮重30.8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粗蛋白含量11.20%,粗脂肪含量5.18%,粗淀粉含量68.77%,支鏈淀粉占粗淀粉97.75%,賴氨酸含量0.36%。經重慶市種子站組織專家進行食味品質考查評分,2005?2006年平均得分86.65分,比對照渝糯7號多1.15分。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小斑病;抗大斑病、紋枯病和莖腐病;感絲黑穗病;高抗玉米螟。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糯玉米組區試,平均畝產鮮穗925.2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37.78%, 6個試點全部增產;2006年繼續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糯玉米組區試,平均畝產鮮穗 831.5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33.3%,5個試點全部增產;兩年平均畝產鮮穗878.4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35.63%;2006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糯玉米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鮮穗761.2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14.3%,5個試點4增1減。
栽培技術要點:重慶春播以3月上中旬、地表溫度穩定在攝氏12度以上時播種育苗為宜,秋播最遲須保證鮮穗采收期氣溫在攝氏18度以上。采用隔離種植以防止串粉影響品質,畝植3200-3500株;做到有機肥與無機肥搭配施用,磷、鉀肥作基肥,氮肥30%作底肥,70%在撥節孕穗期追肥。
審定意見:經審核,符合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我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區作菜用或鮮食玉米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渝審玉2007016
品種名稱:渝科糯2號
選育單位:重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玉米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于2003年以B4301為母本,H81B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糯玉米,出苗至成熟94.3天,比對照渝糯7號長1.9天。株高252厘米,穗位高107厘米,葉色深綠色,成株葉片數19片,株型緊湊,花藥黃色,穎殼紫綠色,花絲粉紅色。果穗筒形,果穗長19.5厘米,穗行數17.7行,行粒數 33.3 粒,穗軸白色,籽粒乳白色糯質半硬粒型,百粒鮮重32.5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粗蛋白含量11.90%,粗脂肪含量5.77%,粗淀粉含量66.66%,支鏈淀粉占粗淀粉97.73%,賴氨酸含量0.37%。經重慶市種子站組織專家進行食味品質考查評分,2005?2006年平均得分85.6分,比對照渝糯7號多0.1分。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大斑病和紋枯病;抗小斑病;高抗莖腐病;感絲黑穗病;抗玉米螟。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糯玉米組區試,平均畝產鮮穗940.1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40.0%, 6個試點全部增產;2006年繼續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糯玉米組區試,平均畝產鮮穗 806.1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29.3%, 5個試點全部增產;兩年平均畝產鮮穗873.1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34.81%;2006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糯玉米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鮮穗840.1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26.2%,5個試點全部增產。
栽培技術要點:重慶春播以3月上中旬、地表溫度穩定在攝氏12度以上時播種育苗為宜,秋播最遲須保證鮮穗采收期氣溫在攝氏18度以上。采用隔離種植以防止串粉影響品質,畝植3200-3500株;做到有機肥與無機肥搭配施用,磷、鉀肥作基肥,氮肥30%作底肥,70%在撥節孕穗期追肥。
審定意見:經審核,符合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我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區作菜用或鮮食玉米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渝審玉2007017
品種名稱:瑞糯2008
選育單位:重慶噸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于2002年以WX01-1為母本,WXH00-13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糯玉米,出苗至成熟95.3天,比對照渝糯7號長2.9天。株高249厘米,穗位高100厘米,葉色深綠色,成株葉片數23片,株型半緊湊,花藥黃色,穎殼綠色,花絲淡紅色。果穗筒形,果穗長19.5厘米,穗行數14.3行,行粒數 35.1粒,穗軸白色,籽粒乳白色糯質硬粒型,百粒鮮重31.7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粗蛋白含量11.50%,粗脂肪含量4.57%,粗淀粉含量69.63%,支鏈淀粉占粗淀粉96.44%,賴氨酸含量0.34%。經重慶市種子站組織專家進行食味品質考查評分,2005?2006年平均得分85.6分,比對照渝糯7號多0.1分。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小斑病和大斑病;抗紋枯病和莖腐病;高感絲黑穗病;高抗玉米螟。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糯玉米組區試,平均畝產鮮穗865.8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28.94%, 6個試點5增1平;2006年繼續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糯玉米組區試,平均畝產鮮穗 754.9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21.0%,5個試點全部增產;兩年平均畝產鮮穗810.4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25.13%;2006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糯玉米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鮮穗738.8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11.0%,5個試點4增1減。
栽培技術要點:重慶春播以3月上中旬、地表溫度穩定在攝氏12度以上時播種育苗為宜,秋播最遲不能晚于8月上旬;畝植3500株左右,宜單株栽培;畝施有機肥1000-2000公斤,氮肥10公斤,鉀肥10-15公斤,磷肥30-40公斤;鮮穗采收應在吐絲后22~25天進行。
審定意見:經審核,符合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我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區作菜用或鮮食玉米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渝審玉2007018
品種名稱:Q香糯1號
選育單位:重慶市三千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于2003年以SQ-2-1為母本,SQ-1-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糯玉米,出苗至成熟94.9天,比對照渝糯7號長2.5天。株高239厘米,穗位高96厘米,葉色深綠色,成株葉片數20片,株型半緊湊,花藥黃色,穎殼綠色,花絲淺紅色。果穗錐形,果穗長17.6厘米,穗行數15.2行,行粒數 30.4 粒,穗軸白色,籽粒乳白色糯質硬粒型,百粒鮮重32.8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粗蛋白含量13.16%,粗脂肪含量4.53%,粗淀粉含量69.52%,支鏈淀粉占粗淀粉96.20%,賴氨酸含量0.33%。經重慶市種子站組織專家進行食味品質考查評分,2005?2006年平均得分86.1分,比對照渝糯7號多0.6分。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小斑病和紋枯病;抗大斑病;高抗莖腐病;感絲黑穗病;高感玉米螟。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糯玉米組區試,平均畝產鮮穗737.7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9.86%, 6個試點5增1減;2006年繼續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糯玉米組區試,平均畝產鮮穗 742.6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19.1%,5個試點全部增產;兩年平均畝產鮮穗740.2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14.29%;2006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糯玉米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鮮穗741.2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11.30%,5個試點4增1減。
栽培技術要點:重慶春播以3月上中旬、地表溫度穩定在攝氏12度以上時播種育苗為宜,秋播最遲不能晚于8月上旬;畝植3200~4000株;施肥上有機肥與無機肥混合施用,畝施純氮15-18公斤,其中底肥占30%,撥節孕穗肥占70%;鮮穗采收應在吐絲后22~25天進行,灌漿期氣溫高可適當提前采收,反之則延后采收。
審定意見:經審核,符合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我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區作菜用或鮮食玉米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渝審玉2007019
品種名稱:金糯1號
選育單位:重慶金德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于2002年以N22為母本,N62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糯玉米,出苗至成熟97天,比對照渝糯7號長4.6天。株高225厘米,穗位高96厘米,葉色深綠色,成株葉片數19-20片,株型半緊湊,花藥黃色,穎殼綠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形,果穗長19.2厘米,穗行數14.7行,行粒數 37.4 粒,穗軸白色,籽粒乳白色糯質硬粒型,百粒鮮重26.7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粗蛋白含量12.99%,粗脂肪含量5.93%,粗淀粉含量69.27%,支鏈淀粉占粗淀粉97.69%,賴氨酸含量0.33%。經重慶市種子站組織專家進行食味品質考查評分,2005?2006年平均得分85.3分,比對照渝糯7號少0.2分。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該品種中抗小斑病和大斑病;抗紋枯病;感絲黑穗病;高感莖腐病;高抗玉米螟。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糯玉米組區試,平均畝產鮮穗785.6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16.99%, 6個試點5增1減;2006年繼續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糯玉米組區試,平均畝產鮮穗753.4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20.8%, 5個試點全部增產;兩年平均畝產鮮穗769.5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18.81%;2006年參加重慶市雜交玉米糯玉米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鮮穗675.4公斤,比對照渝糯7號增產1.50%,5個試點4增1減。
栽培技術要點:重慶春播以3月上中旬育苗為宜;畝植3500~株左右;施肥要注意N、P、K配比,施好基肥,增施農家肥,及時防治病蟲害,鮮穗采收應在吐絲后22~25天進行。
審定意見:經審核,符合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我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區作菜用或鮮食玉米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