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育單位 赤峰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 1986年以文革1號為母本,克76條295為父本人工有性雜交,后代采用系譜法及派生系譜法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描述 生育期90天左右,屬中早熟品種,春性。幼苗習性直立,葉片灰綠色,有蠟質、葉耳紫色。分蘗力強,根系發達,株型緊湊,全株8片葉,抽穗后期葉輕度彎曲,葉片寬,長形披散。生育前期發育緩慢,抽穗后期灌漿速度較快。株高95-100cm,旗葉至穗下莖長度22-23cm,莖稈強壯,不倒伏,喜肥水,分蘗成穗率高,整齊一致,落黃好,不青枯,不早衰。穗長9-10cm,紡錘型,多花,小穗密度中等,排列均勻。長芒,穎殼白色,單穗粒數30-42粒,籽粒紅色,橢圓形,硬質,千粒重38.7克。容重707g/L,粗蛋白15.51%,濕面筋35.2%,沉降值35.6ml,吸水率64.0%,面團形成時間3.0min,面團穩定時間3.5min,公差指數70F.U,斷裂時間5.5min,軟化度115F.U,5cm處阻力165E.U,屬于普通優質型品種。抗稈銹,中抗葉銹。
產量表現 1995-1997年三年赤峰地區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97.04?,較赤麥2號平均增產6.67%。1997-1998年赤峰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19.40kg,比對照赤麥2號及遼春9號平均增產8.40%,增產幅度1.27-14.40%。1998-2001年在赤峰及內蒙古東部哲盟等地區累計推廣面積4.77萬畝,一般畝產350kg左右,最高畝產可達450kg。
栽培要點 赤峰地區春播應以清明為宜,夏播以5月20日左右播種為宜,春播或夏播畝播量均以20kg左右為宜,要求畝保苗38-40萬株。栽培上采取巧施種肥,結合降雨追肥,及時收獲等措施。
適應區域 適宜我區≥00C有效積溫為19000C以上的東部平原水澆地高肥水條件下及旱肥二陰地夏播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