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金紅四號
選育單位:內蒙古農科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金紅四號”(1042-1×3030)是以“Pt”型胡蘿卜胞質雄性不育系1042-1為母本,自交系3030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
葉片:葉簇直立。
植株:植株生長勢強。
根:肉質根的表皮、肉、髓部均為橙紅色,肉質根整齊,圓柱狀,根尖鈍形,長17.5~18.5cm,粗5.0~5.5cm,平均單根重240~265g。
品質:
內蒙古農業科學院測試中心測定,可溶性總糖6.08%,β-胡蘿卜素8.14 mg/100g,核黃素0.0881 mg/100g,Vc 9.07 mg/100g,水分89.4%。
田間考察結論:田間鑒定抗黑斑病(病情指數較‘夏時五寸’低7.95%),田間表現較低的裂根率和歧叉根率,分別比‘夏時五寸’低5.35%和9.45%,夏播無抽薹現象。
試驗情況:
2002-2003年參加自治區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5577.44kg,比對照‘夏時五寸’增產19.75%,平均商品率為82.81%,平均比對照提高9.15%,肉質根全紅率達到99%。2003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4548.60kg/畝,商品率83.22%,比對照“夏時五寸”增產11.26%。
栽培技術要點:
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疏松、排水條件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一般畝施腐熟要有機肥1500~3000kg,磷二銨5~10kg,硫酸鉀10kg,一般不宜施用碳銨類化肥作底肥。基肥施入后,要深耕25~30cm,將肥料翻入。播前精細整地、作畦。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播種為宜。播種可用人工開溝播種,亦可耬播或采用小型播種機進行播種。行距一般為20-25cm ,播種深度為0.5~1cm,播種量為0.3-0.5公斤/畝。為了防止草害,可在播種前或胡蘿卜真葉兩葉一心時,用胡蘿卜專用除草劑進行田間除草。
苗期進行2-3次間苗,第一次在1~2片真葉時,第二次在3~4片真葉時進行間苗,第三次在4~5片真葉時定苗。定苗的株距8~10cm,每畝留苗2.5~3.0萬株,應結合中耕間苗培土,以固定幼苗并防止肥大后根肩部變綠。播種后至出苗期間,應視土壤墑情,多次小水輕澆,直至出全苗,幼苗期需水量不大,主要進行中耕、培土、促進根系發育。定苗后要澆水追肥,每畝追尿素5~10kg,此時胡蘿卜肉質根開始膨大,需水需肥量增加,要保證田間濕度,不能忽干忽濕,以免裂根、爛根。收獲前一個月追肥灌水一次,畝施尿素5kg。
地老虎、螻蛄危害嚴重的地塊可用辛硫磷500倍液灌根,或拌毒餌撒在田間。白粉病可選用粉銹寧,黑斑病可選用百菌清或甲霜靈錳鋅,細菌性疫病可選用農用鏈霉素或新植霉素,按農藥噴施說明在胡蘿卜病害發病前、后進行噴施防治。適時收獲。
適應區域: 適宜我國北方地區夏播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