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粵審菜2009005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南海3902/石井0902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勢強,分枝力中等,葉片深綠色。從播種至始收春植85天,秋植50天,持續采收期38~43天,全生育期春植128天,秋植88天。第一朵雌花著生平均節位6.8~9.2節;第一個瓜座瓜平均節位8.8~10.9節。瓜呈長圓筒形,皮綠色,無棱溝,花斑點較小。瓜長23.9~27.0厘米;橫徑6.48~6.77厘米,肉厚1.40~1.54厘米。單瓜重632.1~633.3克,單株產量1.39~1.84公斤。肉質致密,品質較好,感觀品質良,品質評分80分。商品率93.42%~95.41%。鮮瓜果粗蛋白含量0.60克/100克,還原糖1.80克/100克;維生素C690毫克/公斤;可溶性固形物3.0克/100克。感疫病,高抗枯萎病。田間表現耐熱性、耐寒性、耐澇性和耐旱性強。
產量表現:2007年春季初試,平均畝總產量和前期產量分別為3190.92公斤和1238.86公斤,比對照種冠華3號增產6.84%和27.94%,增產分別達顯著和極顯著標準;2007年秋季復試,平均畝總產量和前期產量分別為2639.5公斤和1285.5公斤,比對照種冠星2號增產25.16%和39.81%,增產均達極顯著標準。
栽培技術要點:⑴適期播種。廣州地區春植2月初播種育苗,3月初定植大田,小拱棚或地膜覆蓋栽培可適當提前在1月播種;夏、秋種植4~8月播種;⑵施足基肥。畝施土雜肥2000公斤以上,畜禽毛肥50公斤,適時追肥,開花結果期結合中耕施重肥;⑶適當密植。每畝種植2400株;⑷人工輔助授粉。開花期如遇陰雨天氣,要進行人工輔助授粉;⑸適時采收。當果實表皮白色星點逐步顯露時應及時采收;⑹病蟲害防治:豐冠節瓜不抗疫病,定植后至始收期要注意噴藥防治,同時要及時防治薊馬、蚜蟲。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豐冠節瓜為雜交一代品種。從播種至始收,春植85天,秋植50天。豐產性好,植株生長勢強,分枝力中等,瓜呈長圓筒形,肉質致密,品質較好,感疫病,高抗枯萎病,田間表現耐熱性、耐寒性、耐澇性和耐旱性強。適宜我省節瓜產區春、秋季種植。
41. 惠寶紫紅茄
審定編號:粵審菜2009006
選育單位:惠州市惠城區菜籃子工程科學技術研究所、惠州市惠城區菜籃子工程辦公室
品種來源:從惠州市橫瀝鎮農家茄子品種中選出的優系
特征特性:常規茄子品種。從播種至始收,春植98天,秋植85天;持續采收期春植53天、秋植69天,全生育期春植151~156天;門茄座果率80.80%~89.70%。果長棒形,頭尾勻稱,尾部圓,果身微彎曲;果皮紫紅色,果面平滑、著色均勻、有光澤,萼片呈紫綠色;果肉白色,肉質緊密。果長23.4~25.4厘米,果粗4.99~5.48厘米。單果重209.0~252.7克。商品率89.38%~90.76%。品質優,鮮果粗蛋白含量0.79克/100克;還原糖2.93克/100克;維生素C4.40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4.3克/100克。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結果為抗青枯病。田間表現耐熱性和耐澇性強,耐寒性和耐旱性中等。
產量表現:2007年秋季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總產量和前期產量分別為1945.19公斤和530.83公斤,比對照種新豐紫紅茄分別減產16.44%和21.09%,減產均達極顯著標準。2008年春季復試,平均畝總產量2289.32公斤,比對照種紫榮2號增產4.62%,增產未達顯著標準;前期平均畝產量921.89公斤,比對照種增產9.73%,增產達顯著標準。
栽培技術要點:⑴精細整地、施足基肥:深翻曬白,起高畦種植,定植前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1000~1500公斤,三元復合肥10~15公斤作基肥。⑵適時播種、培育壯苗、合理密植:春種1月中下旬播種,每畝植2000株左右。定植后淋足定根水,并覆蓋稻草。⑶及時追肥:定植成活后約7天開始追肥,每畝施復合肥20~25公斤,隔7至10天追一次肥;⑷及時摘除側芽;選留門茄以上第一個側枝,摘除其余側芽,及時清除老病葉。⑸適時采收:當果實皮色亮麗富有光澤時及時采收;⑹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軟腐病、蚜蟲、薊馬、白粉虱、斜紋夜蛾和螨類。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惠寶紫紅茄為常規茄子品種。春植從播種至始收98天,產量與對照種相當,果長棒形,肉質緊密,品質優,抗青枯病,田間表現耐熱性和耐澇性強、耐寒性中等。適宜我省茄子產區春季種植。
42. 農夫長茄
審定編號:粵審菜2009007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蕉嶺粗長系/臺浙線茄系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從播種至始收春植101天,秋植86天;延續采收期春植50天、秋植70天,全生育期春植151天、秋植156天。門茄座果率85.29%~86.76%。果長棒形,頭尾勻稱,尾部圓,果身微彎曲;果皮紫紅色,果面平滑、著色均勻、有光澤,萼片呈紫綠色;果肉白色,肉質緊密度中等。果長28.2~29.0厘米;果粗5.08~5.21厘米,單果重268.1~268.8克;商品率90.89%~95.94%。品質優,鮮果粗蛋白含量0.76克/100克,還原糖2.54克/100克,維生素C5.8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4.2克/100克。抗病性鑒定結果為中抗青枯病。田間表現耐熱性、耐寒性和耐澇性強,耐旱性中等。
產量表現:2007年秋季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總產量2913.9公斤,比對照種新豐紫紅茄增產25.2%,增產達極顯著標準,前期平均畝產量744.6公斤,比對照種增產10.7%,增產達顯著標準。2008年春季復試,平均畝總產量2021.6公斤,比對照種紫榮2號減產7.6%,減產達顯著標準;前期平均畝產量666.7公斤,比對照種減產20.6%,減產達極顯著標準。
栽培技術要點:⑴科學選地、合理密植:選擇土質疏松通透性好的砂壤土種植。種植密度因地制宜,收獲期長的地方如連州、陽春和粵西地區,應適當疏植,畝植600~800株為宜;收獲期較短的地方如廣州市郊區,可以適當密植,畝植1000~1200棵;⑵加強中后期的管理:適當整枝,及時清除田間老枝、病枝、殘枝和病果,對營養生長過旺植株適當剪掉部份新枝葉。整枝后適當噴灑一些含硼高的葉面肥,促進開花,提高座果率。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農夫長茄為雜交一代品種。秋植從播種至始收86天,產量高,果長棒形,肉質緊密度中等,品質優,中抗青枯病,田間表現耐熱性、耐寒性和耐澇性強,耐旱性中等。適宜我省茄子產區秋季種植。
43. 慶豐紫紅茄
審定編號:粵審菜2009008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長石選/臺選6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從播種至始收,春植107天,秋植85天;持續采收期44~70天,全生育期151~155天。門茄座果率84.53%。果長棒形,頭尾勻稱,尾部圓,果身順直。果皮紫紅至深紫紅色,果面平滑、著色均勻、有光澤,果上萼片呈綠色。果肉白色,肉質緊密度中等。果長25.5~27.7厘米,果粗5.22厘米。單果重223.5~260.2克。商品率93.0~95.2%。品質優,鮮果粗蛋白含量0.79~1.21克/100克,還原糖2.93~3.30克/100克,維生素C4.4~18.2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4.3~4.8克/100克。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結果為中抗青枯病。田間表現耐熱性、耐澇性和耐旱性強,耐寒性中等。
產量表現:2006年春季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總產量和前期產量分別為1411.4公斤和697.4公斤,比對照種紫榮2號分別增產17.3%和27.4%,增產均達極顯著標準;2007年秋季復試,平均畝總產量、前期產量分別為2665.2公斤和778.0公斤,比對照種新豐紫紅茄分別增產14.5%和15.7%,增產均達極顯著標準。
栽培技術要點:⑴適時播種、培育壯苗:春植播種期為11月至翌年1月份,秋植播種期為6月下旬至8月份;⑵實行輪作、合理密植:選擇前作不是茄科作物、排灌條件好的田塊種植,起高畦,壢寬1.5米,種雙行,每畝種植600~800株;⑶科學施肥、加強管理:初花期進行培肥培土,商品果采收期每收2~3次果追肥1次,氮、磷、鉀肥配合施用。進入盛果期后,應保持土壤濕潤適中,切忌忽干忽澇。初花期及時整枝,陰雨天氣清除田間病葉和老葉,剪去部分空枝、弱枝;⑷注意防治薊馬。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慶豐紫紅茄為雜交一代品種。從播種至始收,春植107天,秋植85天。豐產性好,果長棒形,品質優,中抗青枯病,田間表現耐熱性、耐澇性和耐旱性強,耐寒性中等。適宜我省茄子產區春、秋季種植。
44. 辣優15號辣椒
審定編號:粵審菜2009009
選育單位: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貴陽073/自交系30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植株生長勢強,株高58.3~66.5厘米。從播種至始收,秋植76天,春植103天;持續采收期48~84天,全生育期151~160天。第一朵花著生平均節位9.0~9.9節。青果綠色,熟果大紅色。果實長羊角形,果面光滑,有光澤,無棱溝,果實著生方向向下,果頂部細尖。果長17.8厘米,果寬2.82厘米,肉厚0.32厘米。大果型,單果重36.9~38.6克,單株產量0.41~0.58公斤,商品率96.6%~98.7%。感觀品質優,品質分87分;鮮果維生素C含量1140毫克/公斤;還原糖3.21克/100克;粗蛋白0.84克/100克。抗病性鑒定結果為中抗青枯病,抗疫病。田間表現耐熱性、耐寒性、耐澇性和耐旱性強。
產量表現:2007年春季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總產量、前期產量分別為1086.7公斤和537.1公斤,比對照種辣優8號分別增產33.4%和20.7%,增產均達極顯著標準。2007年秋季復試,平均畝總產量2261.0公斤,比對照種福康3號增產11.9%,增產達極顯著標準;前期平均產量596.2公斤,比對照種增產8.1%,增產未達顯著標準。
栽培技術要點:⑴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灌良好的田塊種植;⑵適時播種、培育壯苗:適播期7月至翌年2月份,采取先育苗后移栽辦法,冬季和早春采用薄膜覆蓋防寒育苗,培育適齡壯苗,每畝用種量40克;⑶合理密植:株行距35×40厘米,每畝種3000至4000株;⑷重施基肥,以施腐熟有機肥為主,提早追肥,采收期每采收一次均要追肥,保持土壤濕潤;⑸及時防治蚜蟲、青枯病、疫病和病毒病。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辣優15號辣椒為雜交一代品種。從播種至始收,秋植76天、春植103天。果大,豐產性好,品質優,中抗青枯病,抗疫病,田間表現耐熱性、耐寒性、耐澇性和耐旱性強。適宜我省辣椒產區春、秋季種植。
45. 匯豐二號辣椒
審定編號:粵審菜2009010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W2280/W2102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植株生長勢強,株高54.9~61.5厘米。從播種至始收,秋植76天,春植104天;持續采收期40~84天,全生育期144~160天。第一朵花著生平均節位10.7~11.7節。青果綠色,熟果大紅色。果實羊角形,果面光滑,有光澤,無棱溝,果實著生向下、細尖。果長18.0~18.2厘米,橫徑2.53~2.64厘米,肉厚0.31~0.32厘米。大果型,單果重36.4~39.4克,單株產量0.29~0.55公斤,商品率高。感觀品質優;鮮果維生素c含量113.9毫克/100克;還原糖2.95克/100克,粗蛋白0.78克/100克。抗病性鑒定為感青枯病,中抗疫病。田間表現耐熱性、耐寒性、耐澇性和耐旱性強。
產量表現:2007年春季初試,平均畝總產量898.4公斤,比對照種辣優8號增產10.3%,增產達顯著標準;前期畝產量556.7公斤,比對照種增產25.1%,增產達極顯著標準。2007年秋季復試,平均畝總產量、前期產量分別為2258.2公斤和660.9公斤,比對照種福康3號分別增產11.7%和19.8%,增產均達極顯著標準。
栽培技術要點:⑴適時播種、培育壯苗:春植11月至翌年1月播種,采用薄膜覆蓋防寒育苗55~60天,秋植7~10月播種;⑵苗期25~30天,實行輪作,施足基肥:選擇前作為非茄科類的田塊,定植前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2000公斤,復合肥50~60公斤,在畦中間開溝施下。起高畦,畦寬1.1~1.2米包溝;⑶合理密植:每畦種雙行,株距30厘米,行距40厘米,每畝種植4000棵左右;⑷加強田間管理:開花結果初期,應結合中耕除草進行一次培土追肥,每畝施復合肥25公斤,尿素10公斤;收獲盛期3~5天采收一次,每采收兩次追肥一次。每次每畝追施鉀肥7公斤,尿素6公斤;⑸摘除腋芽:在花開放前及時摘除第1朵花以下的全部腋芽;⑹注意防治青枯病、疫病、病毒病、螨類、蚜蟲和煙青蟲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匯豐二號辣椒為雜交一代品種。播種至始收,秋植76天,春植104天。豐產性好,植株生長勢強,果大,品質優,感青枯病,中抗疫病,田間表現耐熱性、耐寒性、耐澇性和耐旱性強。適宜我省綠皮尖椒產區春、秋季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