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東省2023年評定通過的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目錄
|
序號
|
作物種類
|
品種名稱
|
評定編號
|
育種者
|
|
1
|
蔬菜
|
利農翠寶50尖葉菜心
|
粵評菜20230001
|
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
2
|
蔬菜
|
利農尖美1號菜心
|
粵評菜20230002
|
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
|
3
|
蔬菜
|
廣玉田6號菜心
|
粵評菜20230003
|
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
4
|
蔬菜
|
廣玉田7號菜心
|
粵評菜20230004
|
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
5
|
蔬菜
|
柳盛1號菜心
|
粵評菜20230005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
|
6
|
蔬菜
|
粵薹4號菜薹
|
粵評菜20230006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
|
7
|
蔬菜
|
粵薹8號菜薹
|
粵評菜20230007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
|
8
|
蔬菜
|
利農夏優青梗小白菜
|
粵評菜20230008
|
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
|
9
|
蔬菜
|
利農優寶芥藍
|
粵評菜20230009
|
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
10
|
蔬菜
|
紫妃芥菜
|
粵評菜20230010
|
韶關學院
|
|
11
|
蔬菜
|
紫敏芥菜
|
粵評菜20230011
|
韶關學院、韶關市金沁富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
|
12
|
蔬菜
|
紫薇芥菜
|
粵評菜20230012
|
韶關學院、韶關市金沁富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
|
13
|
蔬菜
|
綠盈芥菜
|
粵評菜20230013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
|
14
|
蔬菜
|
綠盛芥菜
|
粵評菜20230014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
|
15
|
蔬菜
|
江科18號苦瓜
|
粵評菜20230015
|
江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
16
|
蔬菜
|
利農E39吉早苦瓜
|
粵評菜20230016
|
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
|
17
|
蔬菜
|
利農翡麗苦瓜
|
粵評菜20230017
|
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
18
|
蔬菜
|
宜珍140苦瓜
|
粵評菜20230018
|
廣東現代金穗種業有限公司
|
|
19
|
蔬菜
|
臻秀苦瓜
|
粵評菜20230019
|
廣東現代金穗種業有限公司
|
|
20
|
蔬菜
|
興綠絲瓜
|
粵評菜20230020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
|
21
|
蔬菜
|
富綠2號絲瓜
|
粵評菜20230021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
|
22
|
蔬菜
|
夏綠5號絲瓜
|
粵評菜20230022
|
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
23
|
蔬菜
|
綠旺3號絲瓜
|
粵評菜20230023
|
佛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
24
|
蔬菜
|
求琦101號南瓜
|
粵評菜20220024
|
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
25
|
蔬菜
|
香緣1號小南瓜
|
粵評菜20230025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
|
26
|
蔬菜
|
綠翠1號冬瓜
|
粵評菜20230026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
|
27
|
蔬菜
|
雅翠2號冬瓜
|
粵評菜20230027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
|
28
|
蔬菜
|
鐵柱8號冬瓜
|
粵評菜20230028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
|
29
|
蔬菜
|
粵圓1號冬瓜
|
粵評菜20230029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
|
|
30
|
蔬菜
|
爬地1號冬瓜
|
粵評菜20230030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
|
31
|
蔬菜
|
廣良志田翡翠節瓜
|
粵評菜20230031
|
廣良可保豐種業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廣東省良種引進服務公司
|
|
32
|
蔬菜
|
新秀8號節瓜
|
粵評菜20230032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
|
33
|
蔬菜
|
江翠3號節瓜
|
粵評菜20230033
|
江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
34
|
蔬菜
|
夏秀蒲瓜
|
粵評菜20230034
|
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
35
|
蔬菜
|
粵蒲2號蒲瓜
|
粵評菜20230035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
|
36
|
蔬菜
|
利農和順豇豆
|
粵評菜20230036
|
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
|
37
|
蔬菜
|
利農春寶2號豇豆
|
粵評菜20230037
|
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
38
|
蔬菜
|
紫榮10號茄子
|
粵評菜20230038
|
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
39
|
蔬菜
|
紫榮11號茄子
|
粵評菜20230039
|
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
40
|
果樹
|
遲美人荔枝
|
粵評果20230001
|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
|
|
41
|
果樹
|
脆蜜龍眼
|
粵評果20230002
|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潮州市果樹研究所,廣州市果樹科學研究所
|
|
42
|
果樹
|
廣早龍眼
|
粵評果20230003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
|
43
|
果樹
|
熱農17號菠蘿
|
粵評果20230004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
|
44
|
果樹
|
熱農56號菠蘿
|
粵評果20230005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
|
45
|
果樹
|
海大4號波羅蜜
|
粵評果20230006
|
廣東海洋大學
|
|
46
|
果樹
|
黃花佑番木瓜
|
粵評果20230007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魏岳榮,楊護,楊敏,周陳平,鄺瑞彬,吳夏明,黃炳雄
|
|
47
|
果樹
|
潮紅番石榴
|
粵評果20230008
|
潮州市果樹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農業農村技術服務中心
|
|
48
|
果樹
|
綠田油甘
|
粵評果20230009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陸河縣日耀農夫油柑種植專業合作社、陸河縣果田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陸河縣農作物病蟲測報站、陸河縣農業局土肥站
|
|
49
|
果樹
|
青茵橄欖
|
粵評果20230010
|
潮州市建成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潮州市果樹研究所
|
|
50
|
桑樹
|
粵菜桑7號
|
粵評桑20230001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51
|
桑樹
|
粵椹123
|
粵評桑20230002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52
|
花卉
|
汕農芙蓉蝴蝶蘭
|
粵評花20230001
|
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
53
|
花卉
|
汕農紅美人蝴蝶蘭
|
粵評花20230002
|
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
54
|
花卉
|
汕農鴻運蝴蝶蘭
|
粵評花20230003
|
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
55
|
花卉
|
汕農玉女蝴蝶蘭
|
粵評花20230004
|
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
56
|
花卉
|
瑞白蝴蝶蘭
|
粵評花20230005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佛山鯤鵬現代農業研究院
|
|
57
|
花卉
|
小黑蝶蝴蝶蘭
|
粵評花20230006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肇慶萬綠興花卉種植有限公司
|
|
58
|
花卉
|
小壯士蝴蝶蘭
|
粵評花20230007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佛山鯤鵬現代農業研究院
|
|
59
|
花卉
|
廣花小粉蝶蝴蝶蘭
|
粵評花20230008
|
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
|
60
|
花卉
|
廣花紫星蝴蝶蘭
|
粵評花20230009
|
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
|
61
|
花卉
|
瑞紅火焰蝶蘭
|
粵評花20230010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
|
62
|
花卉
|
金鳥水晶墨蘭
|
粵評花20230011
|
廣東遠東國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
|
63
|
花卉
|
紫嬋蘭
|
粵評花20230012
|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
|
|
64
|
花卉
|
銀爪小鳳蘭
|
粵評花20230013
|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佛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65
|
花卉
|
玉錦蘭
|
粵評花20230014
|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廣東省植物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
|
|
66
|
花卉
|
國鳳蘭
|
粵評花20230015
|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
|
67
|
花卉
|
大壯兜蘭
|
粵評花20230016
|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仁善田園(廣東)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68
|
花卉
|
秀彩兜蘭
|
粵評花20230017
|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廣東天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69
|
花卉
|
春暉兜蘭
|
粵評花20230018
|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廣東華大錦蘭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
|
70
|
花卉
|
碧玉大花蕙蘭
|
粵評花20230019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廣州市天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71
|
花卉
|
金如意大花蕙蘭
|
粵評花20230020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廣州市天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72
|
花卉
|
金銀脈血葉蘭
|
粵評花20230021
|
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
|
73
|
花卉
|
貝殼公主石斛蘭
|
粵評花20230022
|
東莞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
|
|
74
|
花卉
|
安妮壯壯石斛蘭
|
粵評花20230023
|
東莞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
|
|
75
|
花卉
|
芳菲朱頂紅
|
粵評花20230024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
|
76
|
花卉
|
粉裙朱頂紅
|
粵評花20230025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中山市農業科技推廣中心
|
|
77
|
花卉
|
喜洋洋朱頂紅
|
粵評花20230026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
|
78
|
花卉
|
豆蔻朱頂紅
|
粵評花20230027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
|
79
|
花卉
|
凝香朱頂紅
|
粵評花20230028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
|
80
|
花卉
|
香怡朱頂紅
|
粵評花20230029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
|
81
|
花卉
|
粉紅女郎朱頂紅
|
粵評花20230030
|
廣東圣茵花卉園藝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
|
82
|
花卉
|
華龍朱頂紅
|
粵評花20230031
|
廣東圣茵花卉園藝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東莞市圣茵城市景觀農業工程研究中心和東莞市圣茵農業有限公司
|
|
83
|
花卉
|
白玉朱頂紅
|
粵評花20230032
|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廣東圣茵花卉園藝有限公司、東莞市圣茵城市景觀農業工程研究中心、東莞市圣茵農業有限公司
|
|
84
|
花卉
|
中科火焰朱頂紅
|
粵評花20230033
|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
|
85
|
花卉
|
中科雙蝶朱頂紅
|
粵評花20230034
|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廣東圣茵花卉園藝有限公司
|
|
86
|
花卉
|
物寶天華朱頂紅
|
粵評花20230035
|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廣東圣茵花卉園藝有限公司、東莞市圣茵城市景觀農業工程研究中心和東莞市圣茵農業有限公司
|
|
87
|
花卉
|
香肋公主朱頂紅
|
粵評花20230036
|
廣東圣茵花卉園藝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東莞市圣茵城市景觀農業工程研究中心、東莞市圣茵農業有限公司
|
|
88
|
花卉
|
翠如意白掌
|
粵評花20230037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
|
89
|
花卉
|
白雪白掌
|
粵評花20230038
|
深圳市仙湖植物園,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
|
90
|
花卉
|
銀心梭白掌
|
粵評花20230039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佛山市三水陽特園藝有限公司
|
|
91
|
花卉
|
銀簪白掌
|
粵評花20230040
|
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
|
92
|
花卉
|
廣花艷麗紅掌
|
粵評花20230041
|
廣州花卉研究中心、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
|
93
|
花卉
|
廣花福美紅掌
|
粵評花20230042
|
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
|
94
|
花卉
|
廣花美嬌紅掌
|
粵評花20230043
|
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
|
95
|
花卉
|
廣花金剛紅掌
|
粵評花20230044
|
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
|
96
|
花卉
|
廣花綠寶石花燭
|
粵評花20230045
|
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
|
97
|
花卉
|
和平天使花葉芋
|
粵評花20230046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江門市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梅州市農林科學院花卉研究所
|
|
98
|
花卉
|
輕舞飛揚花葉芋
|
粵評花20230047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廣州市卉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99
|
花卉
|
喜氣盈門花葉芋
|
粵評花20230048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
|
100
|
花卉
|
黃花密苞姜花
|
粵評花20230049
|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
|
101
|
花卉
|
長序覆瓦姜花
|
粵評花20230050
|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
|
102
|
花卉
|
白黃玉姜花
|
粵評花20230051
|
佛山市連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建筑園林股份有限公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
|
103
|
花卉
|
晨曦姜花
|
粵評花20230052
|
廣州建筑園林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連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104
|
花卉
|
碧寒姜花
|
粵評花20230053
|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
|
105
|
花卉
|
香雪姜花
|
粵評花20230054
|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
|
106
|
花卉
|
翠錦龍骨
|
粵評花20230055
|
廣州正欣園藝有限公司、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
|
107
|
花卉
|
羽扇膨珊瑚
|
粵評花20230056
|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廣州正欣園藝有限公司
|
|
108
|
花卉
|
紅荷姜黃
|
粵評花20230057
|
廣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佛山市連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109
|
花卉
|
紅霞姜黃
|
粵評花20230058
|
佛山市連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
|
110
|
花卉
|
粉苞山姜
|
粵評花20230059
|
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廣東天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111
|
花卉
|
銹紅疊瓣菊
|
粵評花20230060
|
廣州厚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
|
112
|
花卉
|
仁善貢菊
|
粵評花20230061
|
仁善田園(廣東)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廣州厚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113
|
花卉
|
甜香金菊
|
粵評花20230062
|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州厚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息烽都市現代農業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
|
|
114
|
花卉
|
珠水泛翠菊
|
粵評花20230063
|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州厚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115
|
花卉
|
粉紅回憶秋海棠
|
粵評花20230064
|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州市綠脈花卉園林有限公司
|
|
116
|
花卉
|
綠洲秋海棠
|
粵評花20230065
|
廣州市綠脈花卉園林有限公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
|
117
|
花卉
|
福玉秋海棠
|
粵評花20230066
|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州市綠脈花卉園林有限公司、東莞植物園
|
|
118
|
花卉
|
花城玫紅矮牽牛
|
粵評花20230067
|
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
|
|
119
|
花卉
|
花城紅矮牽牛
|
粵評花20230068
|
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廣州市三力園藝有限公司
|
|
120
|
花卉
|
紫霞仙子長春花
|
粵評花20230069
|
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
|
|
121
|
中藥
材
|
廣藥大1號廣金錢草
|
粵評藥20230001
|
廣東藥科大學、廣州采芝林藥業有限公司
|
|
122
|
云陽牛大力
|
粵評藥20230002
|
廣東小陽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云浮小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云浮市大力種植專業合作社
|
附件2
廣東省2023年評定通過的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簡介
1.利農翠寶50尖葉菜心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01
申請者: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從廣州地區引進的‘中南尖葉油青菜心’的變異株系統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常規菜心品種。早熟,播種至初收約31天。生長勢強,株型直立,株高26.2厘米、開展度18.3厘米;葉片卵圓形,油綠色,葉長18.6厘米、寬8.7厘米,柄長4.7厘米、寬1.4厘米;菜薹粗壯、勻稱,油綠有光澤,肉質緊實,薹高22.7厘米、粗1.8厘米、重42.5克。抽薹整齊,味甜,爽脆,纖維少。理化品質檢測結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09%,維生素C含量57.6毫克/100克,粗纖維含量0.6%,蛋白質含量1.86克/100克,還原糖含量0.78克/100克。人工接種鑒定中抗炭疽病。
產量表現:2021年秋季和2022年春季在汕頭、廣州、惠州等地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利農翠寶50尖葉菜心2021年秋季平均畝產1101.7公斤,比對照碧綠粗苔菜心增產12.3%;2022年春季平均畝產956.6公斤,比對照碧綠粗苔菜心增產11.9%,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1)廣東地區適播期9~11月,大田每畝用種量300~500克;(2)選擇肥力好、排灌方便,一年內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壤質土;(3)土壤深耕、曬白后,施足基肥,包溝起畦。播種后15~20天進行間苗;(4)全生育期均保持土壤濕潤,進入菜薹形成期和采收期增加澆水次數;(5)注意防治軟腐病等病害及跳甲、小菜蛾等蟲害;(6)“齊口花”時采收。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利農翠寶50尖葉菜心為常規菜心品種,早熟,播種至初收約31天。菜薹粗壯、勻稱,油綠有光澤,肉質緊實,豐產性和商品性好,品質優良,中抗炭疽病。適宜我省平原地區9~11月種植。
2.利農尖美1號菜心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02
申請者: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雄性不育系‘LN-18’×自交系‘Y423-2-1’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早中熟,播種至初收約37天。生長勢強,株型直立,株高26.5厘米、開展度23.0厘米;葉片卵圓形,油綠色,葉長22.2厘米、寬9.8厘米,柄長5.2厘米、寬1.6厘米,菜薹粗壯,碧綠有光澤,主薹高22.5厘米、粗2.0厘米、重45克。抽薹整齊,味甜,爽脆,纖維少。理化品質檢測結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37%,維生素C含量42.9毫克/100克,粗纖維含量0.7%,蛋白質含量1.94克/100克,還原糖含量0.97克/100克。經人工接種鑒定,炭疽病抗性顯著強于對照品種碧綠粗苔菜心。
產量表現:2021年秋季和2022年春季在汕頭、廣州、惠州等地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利農尖美1號菜心2021年秋季平均畝產1151.0公斤,比對照碧綠粗苔菜心增產17.4%;2022年春季平均畝產998.4公斤,比對照碧綠粗苔菜心增產16.8%,均增產達極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1)廣東地區適播期9~11月,大田每畝用種量100~200克;(2)選擇肥力好、排灌方便,一年內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壤質土;(3)土壤深耕、曬白后,施足基肥,包溝起畦。播種后15~20天進行間苗;(4)全生育期均保持土壤濕潤,進入菜薹形成期和采收期增加澆水次數;(5)注意防治軟腐病等病害及跳甲、小菜蛾等蟲害;(6)“齊口花”時采收。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利農尖美1號菜心為雜交一代品種,早中熟,播種至初收約37天。菜薹粗壯,碧綠有光澤,抽薹整齊,味甜,爽脆,纖維少。豐產性和商品性好,品質優良。適宜我省平原地區9~11月種植。
3.廣玉田6號菜心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03
申請者: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育種者: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NKY71P5A1×B-1-1-3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中熟油綠類型,播種至初收春季41~43天、秋季42~44天。生勢強、株型半直立、節間較疏。薹葉長卵形,薹葉少、深綠有光澤,菜薹粗壯,緊實勻稱,不易空心,薹棱溝淺,風味爽脆、甜,品質優。平均薹高28.9厘米,薹粗2.1厘米,平均葉片長25.8厘米、寬10.9厘米,柄長6.7厘米、寬1.8厘米,單株商品重64.1克。經檢測,維生素C 23.5毫克/100克、粗纖維0.6克/100克、蛋白質2.47克/100克、還原糖0.94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4.4克/100克。田間表現適應性廣。
產量表現:2021年秋季和2022年春季在廣州市南沙區、增城區,湛江市麻章區和清遠市清新區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春季平均畝產894.9公斤,比對照‘玉田2號菜心’增產10.2%,增產極顯著;秋季平均畝產1196.3公斤,比對照增產12.0%,增產極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⑴ 直播或育苗移栽,移植苗齡18-22天,每畝用種量0.2-0.3公斤;⑵ 播種后用遮陽網覆蓋保濕,3葉期前后及時間苗,株距13-16厘米。⑶ 施足基肥,播種前畝施復合肥30公斤,生長期每隔7-10天追施1次速效肥。⑷ 適時淋水,保持土壤濕潤。⑸ 注意防治軟腐病等病害及黃曲跳甲、菜青蟲、小菜蛾、蚜蟲等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廣玉田6號菜心為雜種一代菜心,中熟油綠類型,播種至初收春季41~43天、秋季42~44天。株型半直立、節間較疏。薹葉卵柳形,薹葉少、深綠有光澤,菜薹粗壯,緊實勻稱,不易空心,薹棱溝淺,風味爽脆、甜,品質優。適宜我省各地種植,珠江三角洲地區適播期9月至11月。
4.廣玉田7號菜心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04
申請者: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育種者: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NKY1712A1×B-1-1-3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中遲熟油綠類型,播種至初收春季43~45天、秋季46~48天。生勢強、株型直立、節間密。薹葉卵形,薹葉少、油綠有光澤,菜薹粗壯,緊實勻稱,不易空心,薹棱溝淺,風味爽脆、甜,品質優。平均薹高28.5厘米,薹粗2.3厘米,平均葉片長26.3厘米、寬11.1厘米,柄長7.4厘米、寬2.1厘米,單株商品重72.1克。經檢測,維生素C 18.9毫克/100克、粗纖維0. 6克/100克、蛋白質2.71克/100克、還原糖0.85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4.4克/100克。田間表現適應性廣。
產量表現:2021年秋季和2022年春季在廣州市南沙區、增城區,湛江市麻章區和清遠市清新區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春季平均畝產922.3公斤,比對照‘玉田2號菜心’增產13.6%,增產極顯著;秋季平均畝產1315.4公斤,比對照增產18.8 %,增產極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⑴ 直播或育苗移栽,移植苗齡20-24天,每畝用種量0.2-0.3公斤;⑵ 播種后用遮陽網覆蓋保濕,3葉期前后及時間苗,株距13-16厘米。⑶ 施足基肥,播種前畝施復合肥30公斤,生長期每隔7-10天追施1次速效肥。⑷ 適時淋水,保持土壤濕潤。⑸ 注意防治軟腐病等病害及黃曲跳甲、菜青蟲、小菜蛾、蚜蟲等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廣玉田7號菜心為雜種一代菜心,中遲熟油綠類型,播種至初收春季43~45天、秋季46~48天。株型直立、節間密。薹葉卵形,薹葉少、油綠有光澤,菜薹粗壯,緊實勻稱,不易空心,薹棱溝淺,風味爽脆、甜,品質優。適宜我省各地種植,珠江三角洲地區適播期2月下旬至3月及9月下旬至11月。
5.柳盛1號菜心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05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胞質雄性不育系7A-4-0×CX120-1-1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播種至初收47-50天,株型直立,株高35.8厘米,株幅34.5厘米,葉片長卵圓形,綠色,最大葉平均長23.9厘米、寬13.6厘米、柄長6.5厘米,主薹高28.9厘米、粗2.8厘米、重102.9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4克/100克,還原糖含量2.5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53.5毫克/100克,蛋白質含量2.59克/100克,粗纖維含量0.7克/100克。品質優良,田間表現適應性廣。
產量表現:2022年春、秋兩季在廣州、連州、連山3個點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春季1371.1公斤、秋季1580.8公斤,分別比對照品種‘玉田3號菜心’增產10.0%和10.9%,增產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廣州地區適播期8月~10月。畝用種量120克。(2)直播或育苗:育苗一般采用穴盤基質育苗,1穴1株,苗齡20天可以移栽。(3)選地整地:選擇前作不是十字花科作物的壤土,畝均勻施腐熟有機肥1500公斤,復合肥10公斤,幼苗4-5片真葉即可定植。(4)合理密植:栽培密度為20×20厘米左右。(5)田間管理:定植成活后追肥2-3次,前期主要追復合肥或少量氮肥。(6)及時采收:“齊口花”時采收。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柳盛1號菜心品種遲熟,播種至初收47-50天。株型直立,葉片長卵圓形,綠色;主薹高28.9厘米、粗2.8厘米、重102.9克;品質優良;田間表現適應性廣。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珠江三角洲地區適播期8~10月份。
6.粵薹4號菜薹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06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自交系P128 × 自交系H3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遲熟,播種至初收65天。生勢強,株型直立,平均株高44.1厘米、開展度43.7厘米;葉片長卵圓形、綠色;平均葉長26.5厘米、寬20.5厘米、柄長5.7厘米;平均主薹高39.5厘米、粗3.2厘米、重266.1克;經檢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42克/100克,還原糖含量1.53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54.15毫克/100克,蛋白質含量2.42克/100克,粗纖維含量0.71克/100克。
產量表現:2022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臺山、連州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春季平均畝產為1489.6公斤,比對照‘粵薹1號菜薹’增產15.6%;秋季平均畝產為1902.8公斤,比對照品種‘粵薹1號菜薹’增產14.8%,增產均極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廣州地區適播期10月中旬~12月,畝用種量100克。(2)育苗:一般采用穴盤基質育苗,1穴1株,苗齡20天可以移栽。(3)選地整地:選擇前作不是十字花科作物的壤土,畝均勻施腐熟有機肥1500公斤,復合肥10公斤,幼苗4-5片真葉即可定植。(4)合理密植:栽培密度為25×25厘米左右。(5)田間管理:定植成活后追肥2-3次,前期主要追復合肥或少量氮肥。(6)及時采收:“齊口花”時采收。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粵薹4號菜薹屬遲熟雜交一代菜薹品種,播種至初收65天。株型直立,葉片長卵圓形、綠色;平均主薹高39.5厘米、粗3.2厘米、重266.1克;豐產性和商品性好,品質優良。適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種植,廣州地區適播期10月中旬~12月。
7.粵薹8號菜薹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07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連州A-1× 連州G-5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早熟,播種至初收約51天,株型直立,株高55.0厘米,株幅56.0厘米,基葉長倒卵形、綠色,最大葉平均長53.1厘米、寬18.3厘米,主薹長36.1厘米、粗3.1厘米、重239.4克。理化品質檢測結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93克/100克,還原糖含量1.21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52.7毫克/100克,蛋白質含量2.09克/100克,粗纖維含量0.74克/100克。
產量表現: 2022年春季和秋季在廣州、連州、臺山等地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春季平均畝產1434.1公斤,比對照粵薹1號菜薹增產11.3%,增產達顯著水平;秋季平均畝產1840.9公斤,比對照粵薹1號菜薹增產11.0%,增產達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春、秋季種植,珠江三角洲地區適播期8~10月,畝用種量100克。(2)育苗:一般采用穴盤基質育苗,1穴1株,苗齡20-25天可以移栽。(3)選地整地:選擇前作不是十字花科作物的壤土,畝均勻施腐熟有機肥1500公斤,復合肥10公斤,幼苗4-5片真葉即可定植。(4)合理密植:栽培密度為25×30厘米左右。(5)田間管理:定植成活后追肥2-3次,前期主要追復合肥或少量氮肥。(6)及時采收:“齊口花”時采收。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粵薹3號菜薹為雜種一代菜薹,早熟,播種至初收約45天。株型直立,基葉長卵形,綠色,主薹重310.0克,豐產性較好,品質優良。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珠江三角洲地區適播期8~10月。
8.利農夏優青梗小白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08
申請者: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自交不親和系‘QZXY01’×自交系‘QZXY02’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早中熟,從播種至初收約33天。生長勢強,植株較緊湊、束腰,葉面較平滑,葉片卵圓形,綠色,葉柄淺綠,有光澤。株高17.8厘米、開展度19.8厘米,葉片長14.8厘米、寬6.3厘米,葉柄長5.0厘米,單株重105克。商品性好,口感佳。理化品質檢測結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22%,維生素C含量46.1毫克/100克,粗纖維含量0.6%,蛋白質含量2.62克/100克,還原糖含量1.0克/100克。人工接種鑒定抗炭疽病。
產量表現:2021年秋季和2022年春季在汕頭、廣州、惠州等地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以‘夏野小白菜’為對照。‘利農夏優青梗小白菜’2021年秋季平均畝產1380.4公斤,比對照增產12.7%;2022年春季平均畝產1343.7公斤,比對照增產11.5%,均增產達極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1)廣東地區適播期為9~11月;(2)苗期防止幼苗徒長,及時間苗或移植,營養生長期追施復合肥加少量氮肥,現蕾期增施鉀肥;(3)注意防治跳甲、小菜蛾、菜青蟲等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利農夏優青梗小白菜為雜交一代品種,早中熟,從播種至初收約33天。植株較緊湊、束腰,葉面較平滑,豐產性較好,品質優良,抗炭疽病。適宜我省平原地區9~11月種植。
9.利農優寶芥藍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09
申請者: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自交不親和系‘KA310’×自交不親和系‘YB42-1’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早中熟,播種至初收約45天。生長勢強,株型直立,株高30.8厘米,開展度28.6厘米;葉近圓形,葉面稍皺,葉色綠被少量蠟粉,葉長21.1厘米、寬18.1厘米、葉柄長5.3厘米;主薹高27.1厘米、粗2.3厘米,頭尾勻稱,薹色綠,花白色,節間中長,口感脆嫩,重141.5克。理化品質檢測結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54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51.6毫克/100克,粗纖維含量0.8克/100克,蛋白質含量2.49克/100克,還原糖含量1.7克/100克。人工接種鑒定中抗黑斑病。
產量表現:2021年秋季和2022年春季在汕頭、廣州、惠州等地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利農優寶芥藍2021年秋季平均畝產1377.0公斤,比對照合寶芥藍增產13.2%;2022年春季平均畝產1150.2公斤,比對照合寶芥藍增產12.2%,均增產達極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1)廣東地區適播期8~10月,大田每畝用種量75~100克;(2)選擇肥力好、排灌方便,一年內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壤質土;(3)施足基肥,整好三級排灌溝并翻地做畦,定植株行距20×20厘米;(4)要及時追肥,保持土壤濕潤;(5)注意防治跳甲、小菜蛾、斑潛蠅和霜霉病等病蟲害;(6)“齊口花”時采收。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利農優寶芥藍為雜交一代品種,早中熟,播種至初收約45天。株型直立,葉近圓形,葉色綠被少量蠟粉,主薹頭尾勻稱,薹色綠,節間中長,口感脆嫩。豐產性和商品性好,品質優良,中抗黑斑病。適宜我省平原地區8~10月種植。
10.紫妃芥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10
申請者:韶關學院
育種者:韶關學院
品種來源:不育系202-4母×20P11Z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早熟,播種至收獲約60天。株型半直立,葉片闊倒卵形,板葉型,葉緣波狀,無刺毛,葉色深紫,葉面有光澤,半包心。株高33厘米左右、株幅39厘米左右,單株重254克左右。質地脆嫩,品質檢測結果,可溶性固形物4.1%,總糖1.3克/100克,蛋白質1.31克/100克,粗纖維0.8%,維生素C 51.0毫克/100克,總花青素含量485.4毫克/100克。經人工接種鑒定,紫妃芥菜對病毒病表現為中抗。
產量表現:2020年秋和2021年秋在河源、韶關、茂名等地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2020年秋季平均畝產2556.7公斤,比對照品種農普水東芥菜減產1.55%;2021年秋季平均畝產2541.9公斤,比對照品種減產1.72%,減產均不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廣東地區適宜9月~11月中旬播種。(2)科學施肥:施足基肥,生育期追肥2~3次。(3)開溝作廂。要求廂面平整,土壤細碎,確保排灌通暢,雨停田干。(4)合理密植:育苗栽培株行距為20×20厘米左右,直播株行距15×15厘米左右。(5)病蟲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蚜蟲、黃曲跳甲、菜青蟲、小菜蛾等蟲害及鳥害。(6)及時收獲:播種后一般60天左右收獲。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紫妃芥菜為雜種一代包心芥,早熟,播種至收獲約60天。株型半直立,葉片闊倒卵形,葉色深紫、有光澤,半包心,質地脆嫩,花青素含量高,商品性好。產量與對照相當,中抗病毒病。適宜我省秋季種植。
11.紫敏芥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11
申請者:韶關學院
育種者:韶關學院、韶關市金沁富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不育系202-28母×20P1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早熟,播種至收獲60天左右。株型半直立,葉片倒卵形,板葉型,葉緣波狀,無刺毛,葉色深紫,葉面有光澤。株高62厘米左右、株幅58厘米左右,單株重247克左右。質地脆嫩,品質檢測結果,可溶性固形物4.0%,總糖1.0克/100克,蛋白質1.52克/100克,粗纖維0.7%,維生素C 66.2毫克/100克,總花青素566.7毫克/100克。經人工接種鑒定,紫敏對病毒病表現為中抗。
產量表現:2020年和2021年在河源、茂名、韶關等地開展了多點試驗,2020年秋季平均畝產2416.7公斤,比對照品種801春芥減產1.9%;2021年秋季平均畝產2530.0公斤,比對照品種減產1.4%,減產均不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廣東地區適宜9月~11月中旬播種。(2)科學施肥:施足基肥,生育期追肥2~3次。(3)開溝作廂。要求廂面平整,土壤細碎,確保排灌通暢,雨停田干。(4)合理密植:育苗栽培株行距為35×35厘米左右,直播株行距30×30厘米左右。(5)病蟲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蚜蟲、黃曲跳甲、菜青蟲、小菜蛾等蟲害及鳥害。(6)及時收獲:播種后一般60天左右收獲。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紫敏芥菜為雜交一代大葉芥,早熟,播種至收獲約60天。株型半直立,葉片倒卵形,葉色深紫、有光澤,質地脆嫩,花青素含量高,商品性好。產量與對照相當,中抗病毒病。適宜我省秋季種植。
12.紫薇芥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12
申請者:韶關學院
育種者:韶關學院、韶關市金沁富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不育系202-33母×20P33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中晚熟,播種至收獲80天左右。株型半直立,葉片倒卵形,板葉型,葉緣深鋸齒,無刺毛,葉色深紫、有光澤。株高56厘米左右、株幅38厘米左右,單株重245克左右,質地脆嫩。品質檢測結果,可溶性固形物4.2%,總糖1.1克/100克,蛋白質1.36克/100克,粗纖維0.8%,維生素C 64.9毫克/100克,總花青素626.2毫克/100克。經人工接種鑒定,病毒病抗性表現為中抗。
產量表現:2020年和2021年在河源、茂名、韶關等地開展了多點試驗,2020年秋季平均畝產2416.0公斤,比對照品種801春芥減產2.0%;2021年秋季平均畝產2482.7公斤,比對照品種減產3.2%,減產均不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廣東地區適宜9月~12月中旬播種。(2)科學施肥:施足基肥,生育期追肥2~3次。(3)開溝作廂。要求廂面平整,土壤細碎,確保排灌通暢,雨停田干。(4)合理密植:育苗栽培株行距為30×30厘米左右,直播株行距20×20厘米左右。(5)病蟲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蚜蟲、黃曲跳甲、菜青蟲、小菜蛾等蟲害及鳥害。(6)及時收獲:播種后一般80天左右收獲。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紫薇芥菜為雜交一代大葉芥,中晚熟,播種至收獲80天左右。葉色深紫、有光澤,質地脆嫩,花青素含量高,商品性好。產量與對照種相當,中抗病毒病。適宜我省秋季種植。
13.綠盈芥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13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胞質雄性不育系JCG6A×ST-7-8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中熟,播種至初收55天。生長勢強,株型半直立緊湊,生長整齊,株高48.5厘米,株幅60.2厘米,葉片近圓形,綠色,平均葉長44.5厘米、寬42.1厘米,單株重281.7克。品質檢測結果,維生素C72.8毫克/100克,粗纖維0.7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5.6克/100克,蛋白質2.57克/100克,還原糖1.7 克/100克。豐產性較好,品質優良,田間表現抗病性較好。
產量表現:2022年春季、秋季在廣州、連州、連山3個點開展品種多點比較試驗,春季平均畝產2394.6公斤,比對照竹芥增產13.4%,增產極顯著;秋季平均畝產2855.8公斤,比對照竹芥增產16.3%,增產極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時播種:適宜全省種植,珠江三角洲地區適播期10~12月份,畝用種量100克。2、育苗:可采用直播或穴盤基質育苗,1穴1株,苗齡20-25天可以移栽。3、選地整地:選擇前作不是十字花科作物的壤土,畝均勻施腐熟有機肥1500公斤,復合肥10公斤,幼苗4-5片真葉即可定植。4、合理密植:栽培密度為株行15×25厘米左右。5、田間管理:定植成活后追肥2-3次,前期主要追復合肥或少量氮肥。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綠盈芥菜屬中熟葉用芥菜品種,播種至初收約55天。株型半直立,葉片近圓形、綠色,豐產性較好,品質優良。適宜我省各地種植,珠江三角洲地區適播期10~12月。
14.綠盛芥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14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胞質雄性不育系7A-4-0×CX120-1-1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中遲熟,秋季播種至初收約55天。株型直立,株高52.4厘米,株幅48.1厘米,葉色綠,葉長47.1厘米、寬39.3厘米,單株重261.6克。品質檢測結果,維生素C含量72.9毫克/100克,粗纖維含量0.7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3克/100克,蛋白質含量1.66毫克/100克,還原糖含量1.2毫克/100克,品質優良。田間表現適應性廣。
產量表現:2022年春、秋兩季在廣州、清遠(連州、連山)3個點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春季2295.5公斤、秋季2573.5公斤,分別比對照品種竹芥增產8.7%和4.8%,增產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廣州地區適播期9月~12月,畝用種量100克。(2)育苗:采用直播或穴盤基質育苗,1穴1株,苗齡20天可以移栽。(3)選地整地:選擇前作不是十字花科作物的壤土,畝均勻措施腐熟有機肥1500公斤,復合肥10公斤,幼苗4-5片真葉即可定植。(4)合理密植:栽培密度為15×20厘米左右。(5)田間管理:定植成活后追肥2-3次,前期主要追復合肥或少量氮肥。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綠盛芥菜為雜交一代品種,中遲熟,秋季播種至初收約55天。株型直立,葉色綠,豐產性較好,品質優良。適宜廣東省秋、冬季種植,珠江三角洲地區適播期10~12月份。
15.江科18號苦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15
申請者:江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育種者:江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自交系KD5F-6×自交系KD9-3-3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大頂苦瓜新品種,早熟,播種至始收春季64天、秋季50天。植株生長勢強,分枝性強,葉綠色。第一雌花著生節位春季13.4節、秋季11.3節,瓜呈短圓錐,瓜色深綠、有光澤,條瘤相間。瓜長約13.6厘米,橫徑約9.7厘米,肉厚約1.2厘米,單瓜重358.3克。理化品質檢測結果:蛋白質含量1.18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72.6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9克/100克,粗纖維含量0.6克/100克。人工接種鑒定表現高感枯萎病、感白粉病。田間表現耐熱性、耐寒性、耐澇性和耐旱性均為強。
產量表現:2021年春、秋兩季在佛山市、深圳市、惠州市、江門市4個點進行多點品比試驗,以廣良2號苦瓜為對照,春季前期產量平均畝產720.3公斤,比對照增產26.1%;平均畝總產量2343.1公斤,比對照增產5.5%。秋季前期產量平均畝產486.0公斤,比對照增產49.9%;平均畝總產量1960.4公斤,比對照增產21.5%。
栽培技術要點:(1)廣東地區適播期春植1月-3月,秋植7月-8月;(2)采用人字架或平架栽培,人字架栽培約1000株/畝,平架栽培約600株/畝;(3)及時整枝、引蔓和摘除多余側蔓;(4)加強肥水管理,前期以高氮復合肥為主,結果期以高鉀復合肥為主;(5)開花期如遇陰雨天可進行人工輔助授粉;(6)注意防治枯萎病、白粉病、瓜實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江科18號苦瓜為雜交一代大頂苦瓜,早熟,播種至始收春季64天、秋季50天。植株分枝性強,雌性強,結瓜多,瓜呈短圓錐,瓜色深綠、有光澤,條瘤相間,單瓜重358.3克。豐產性好,品質優良。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枯萎病和白粉病。
16.利農E39吉早苦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16
申請者: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自交系EG1706-4×自交系B6039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早中熟,播種至初收春季約76天,秋季約57天。植株生長勢強,分枝性強,第一雌花節位為8~12節,主側蔓均可結瓜,坐果率高。瓜長圓錐形,瓜色綠有光澤,條瘤順直,外形美觀。平均瓜長30.3厘米、橫徑6.7厘米、肉厚1.1厘米,單瓜重500克。品質優良,味苦甘適中。理化品質檢測結果:粗蛋白含量1.02克/100克,粗纖維含量0.6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6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21.6毫克/100克。人工接種鑒定中抗枯萎病,田間表現抗逆性較強。
產量表現:2020年秋季和2021年春季在汕頭、廣州、揭陽等地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2020年秋季平均畝產2224.4公斤,比對照綠寶石苦瓜增產12.5 %,前期平均畝產626.6公斤,增產15.8 %;2021年春季平均畝產2527.1公斤,比對照綠寶石苦瓜增產14.3 %,前期平均畝產767.0公斤,增產17.4%,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1)廣東地區適播期春植1~3月,秋植7月下旬~8月上旬,采用育苗移栽方式;(2)施足基肥,采收期及時追肥,保持肥水充足;(3)用人字架或平架栽培,每畝定植600~800株;(4)苗長40~50厘米時引蔓上架,摘除主蔓80厘米以下側蔓;(5)注意防治白粉病、瓜實蠅、煙粉虱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利農E39吉早苦瓜為雜交一代品種,早中熟,播種至初收春季約76天、秋季約57天。植株分枝性強,連續坐果能力強,瓜長圓錐形,瓜色綠有光澤,條瘤順直,外形美觀,單瓜重500克。味苦甘適中,品質優良,豐產性和商品性好,中抗枯萎病。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17.利農翡麗苦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17
申請者: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自交系CZ207-2×自交系LF107
特征特性:早中熟,播種至初收春季約76天,秋季約57天。植株生長勢強,分枝性強,第一雌花節位為8~12節,主側蔓均可結瓜,連續坐果能力強。瓜長圓錐形,瓜皮淺綠色、有光澤,粒條瘤,瓜形美觀。平均瓜長29.4厘米、橫徑6.9厘米、肉厚1.1厘米,單瓜重450克。理化品質檢測結果:粗蛋白含量1.12克/100克,粗纖維含量0.6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6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25.1毫克/100克。人工接種鑒定中抗枯萎病,田間表現抗逆性較強。
產量表現:2020年秋季和2021年春季在汕頭、廣州、揭陽等地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2020年秋季平均畝產2210.9公斤,比對照湖南農之子白珍珠苦瓜增產9.4 %,前期平均畝產644.4公斤,增產12.7 %;2021年春季平均畝產2420.1公斤,比對照湖南農之子白珍珠苦瓜增產10.2%,前期平均畝產775.8公斤,增產14.5%,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1)廣東地區適播期春植1~3月,秋植7月下旬~8月上旬,采用育苗移栽方式;(2)施足基肥,采收期及時追肥,保持肥水充足;(3)用人字架或平架栽培,每畝定植600~800株;(4)苗長40~50厘米時引蔓上架,摘除主蔓80厘米以下側蔓;(5)注意防治白粉病、瓜實蠅、煙粉虱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利農翡麗苦瓜為雜交一代品種,早中熟,播種至初收春季約76天、秋季約57天。植株分枝性強,連續坐果能力強,瓜長圓錐形,瓜皮淺綠色、有光澤,粒條瘤,瓜形美觀,單瓜重450克。豐產性和商品性好,中抗枯萎病。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18.宜珍140苦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18
申請者:廣東現代金穗種業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東現代金穗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自交系H14-1×自交系T108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中早熟,播種至初收春季72天、秋季51天。植株生長勢強,第一朵雌花節位14.3~14.9節,第一坐瓜節位16.0~16.8節,分枝性強,主側蔓結瓜,主蔓結瓜能力強。果色淺綠有光澤,長圓錐形,圓瘤為主,頭尾勻稱,果形美觀,商品率高。平均瓜長31.1厘米,橫徑6.1厘米,肉厚1.1厘米,單瓜重349.3克。理化品質檢測結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克/100克,粗纖維含量1.1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56.1毫克/100克,蛋白質含量0.84克/100克。人工接種表現中抗枯萎病。
產量表現:2021年在廣州、清遠和梅州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以碧珍1號為對照,春季平均畝產2330.9公斤,比對照增產17.7%;前期產量平均畝產650.5公斤,比對照增產13.5%。秋季平均畝產2014.6公斤,比對照增產20.5%;前期平均畝產555.5公斤,比對照增產11.9%。
栽培技術要點:(1)廣東地區適宜播種期春植2~3月,秋植7月下旬~8月上旬,春植宜采用拱棚育苗移植,注意防寒。(2)選擇在土壤肥沃,排水灌溉較好的田間種植,施足基肥。(3)采用人字架或平架栽培,每畝定植550~650株。(4)開花期如遇陰雨天氣可進行人工輔助授粉。(5)結果期摘除主蔓80 厘米以下所有側蔓及基部病葉、老葉,第一批坐果穩定后,及時追肥一次,以后每采摘2~3次追肥一次。(6)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宜珍140苦瓜為珍珠類苦瓜雜交一代品種,中早熟,從播種至初收春季72天、秋季51天。植株分枝性強,瓜長圓錐形,果色淺綠有光澤,單瓜重349.3克。豐產性好,品質優良,中抗枯萎病。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19.臻秀苦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19
申請者:廣東現代金穗種業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東現代金穗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自交系KF05×自交系T136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中早熟,播種至初收春季74天、秋季53天。植株生長勢強,第一朵雌花節位15.5~15.6節,第一坐瓜節位17.2~17.4節,分枝性強,主側蔓結瓜。果色綠有光澤,長圓錐形,條瘤為主,頭尾勻稱,果形美觀,商品率高。平均瓜長28.4厘米,橫徑6.2厘米,肉厚1.1厘米,單瓜重359.3克。理化品質檢測結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5克/100克,粗纖維含量1.0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63.1毫克/100克,蛋白質含量0.83克/100克。人工接種表現中抗枯萎病。
產量表現:2021年在廣州、清遠和梅州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以金船52號苦瓜為對照,春季平均畝產2571.8公斤,比對照增產17.8%;前期產量平均畝產667.4公斤,比對照增產11.9%。秋季平均畝產2141.7公斤,比對照增產13.3%;前期平均畝產546.0公斤,比對照增產3.5%。
栽培技術要點:(1)廣東地區適宜播種期春植2~3月,秋植7月下旬~8月上旬,春植宜采用拱棚育苗移植,注意防寒。(2)選擇在土壤肥沃,排水灌溉較好的田間種植,施足基肥。(3)采用人字架或平架栽培,每畝定植550~650株。(4)開花期如遇陰雨天氣可進行人工輔助授粉。(5)結果期摘除主蔓80 厘米以下所有側蔓及基部病葉、老葉,第一批坐果穩定后,及時追肥一次,以后每采摘2~3次追肥一次。(6)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臻秀苦瓜為油綠長身類苦瓜雜交一代品種,中早熟,從播種至初收春季74天、秋季53天。瓜長圓錐形,果色綠有光澤,果形美觀,單瓜重359.3克。豐產性好,品質優良,中抗枯萎病。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20.興綠絲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20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S19-10×WF253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早熟,從播種至始收春季61天、秋季59天,延續采收期春季41天、秋季43.6天。生長勢旺盛,連續坐果力強,第一朵雌花節位春季5.8節,秋季7.17節,第一坐瓜節位春季8.17節,秋季8.33節。瓜短棒型,瓜皮綠色,無花斑,瓜表面點、條狀凸起,墨綠色線條;春季瓜長20-25厘米、橫徑5-6厘米。人工接種鑒定高抗絲瓜枯萎病,田間表現抗病、抗逆性強。
產量表現:2021年春季和秋季在廣州、佛山、深圳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以亞華早佳絲瓜為對照,興綠絲瓜春季平均畝產2948.0公斤,比對照增產6.3%,增產達顯著水平;秋季平均畝產2089.5公斤,比對照增產8.8%,增產達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1)3月前播種應注意防寒且避免過早結瓜影響產量,一般控制主蔓在10節以上坐果,及時引蔓上架,摘除主蔓80厘米以下側蔓及基部病葉、老葉。(2)5-6月播種不施基肥,其他時間播種需施足基肥,初花后開始追肥,結果盛期勤施薄施追肥。(3)及時采收,最好花后8-10天采收嫩瓜。(4)綜合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興綠絲瓜為雜交一代普通絲瓜品種,早熟,播種至始收春季61天,秋季59天。瓜短棒型,瓜皮綠色無花斑,豐產性和商品性好,品質優良,高抗枯萎病。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21.富綠2號絲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21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水瓜27×水瓜753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新品種。從播種至始收春季68天、秋季65天,延續采收期春季45天、秋季46天。植株生長勢旺盛,連續坐果力強。第一朵雌花節位春季8.7節,秋季12.43節,第一坐瓜節位春季9.9節,秋季14.53節。瓜長棒型,瓜形勻稱,瓜皮綠色,無花斑,瓜表面點、條狀凸起,墨綠色線條;瓜長春季為24.31厘米,秋季27.53厘米,瓜橫莖春季5.25厘米,秋季5.46厘米。品質優良。田間表現抗病、抗逆性強,人工接種鑒定高抗絲瓜枯萎病。
產量表現:2021年在深圳、佛山、廣州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以亞華早佳絲瓜為對照,富綠2號絲瓜春季平均畝產2922.8公斤,比對照增產5.0%,增產顯著;秋季平均畝產2148.9公斤,比對照增產12.0%,增產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1)3月前播種應注意防寒且避免過早結瓜,一般控制主蔓在10節以上坐果,及時引蔓上架,摘除主蔓80厘米以下側蔓及基部病葉、老葉。(2)5-6月播種不施基肥,其他時間播種需施足基肥,初花后開始追肥,結果期施重肥。(3)長日照、高溫季節,注意及時整枝,去除無效側蔓,保證通風透光。(4)及時采收,花后8-10天采收嫩瓜。(5)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
富綠2號絲瓜為雜交一代普通絲瓜品種,中早熟,播種至始收春季68天,秋季65天。瓜長棒型,瓜型美觀,商品率高。豐產性較好,品質優良,高抗枯萎病。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22.夏綠5號絲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22
申請者: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育種者: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自交系2011ABC-1-12×自交系2013示-長資-6-5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早熟,播種至始收春季50天、秋季47天。生勢較強、分枝性較強、前期坐果能力強。果實長棍棒形,頭尾勻稱,瓜皮深綠色,棱溝較淺,棱墨綠色。平均瓜長50.5厘米、橫徑4.8厘米、單瓜重495.3克,肉質緊實,口感好。理化品質檢測結果:維生素C 含量10.9毫克/100克,粗纖維含量0.7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6克/100克,蛋白質含量1.13克/100克。經人工接種鑒定,枯萎病抗性水平與對照雅綠8號絲瓜相當。
產量表現:2021年春季和秋季在廣州、惠州等地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春季平均畝產1951.1公斤,比對照雅綠8號絲瓜增產6.7%,增產未達顯著水平;秋季平均畝產1615.1公斤,比對照雅綠8號絲瓜增產7.7%,增產未達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1)以有機質豐富,排灌方便,日照充沛的非瓜類連作地栽培為佳;(2)適期播種,廣州地區適播期3月-8月;(3)施足基肥,及時插竹、引蔓,初花期培土追肥,采收期勤施肥,每10天追肥1次;(4)商品成熟及時采收,采收時間最好在早上;(5)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夏綠5號絲瓜為雜交一代有棱絲瓜品種,早熟,播種至始收春季50天、秋季47天。分枝性較強,前期坐果能力強,果實長棍棒形,果皮深綠色,肉質緊實,口感好,品質優良,單瓜重495.3克。豐產性較好。適宜我省各地夏、秋季種植。
23.綠旺3號絲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23
申請者:佛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育種者:佛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自交系JB3-1×自交系GM-1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中早熟,播種至收獲春季59天、秋季47天。長勢、分枝性、連續坐果能力強,果實棍棒形,果形美觀,頭尾勻稱,果皮綠白有花點,平均瓜長37.7厘米,橫徑5.6厘米,果形指數6.7,果肉白色,肉質脆,單瓜重420克。理化品質檢測結果:維生素C含量3.89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52克/100克,粗蛋白含量10.5毫克/100克,粗纖維含量0.50克/100克。經人工接種鑒定,枯萎病抗性顯著強于對照品種夏勝4號絲瓜。
產量表現:2021年春、秋兩季在江門、惠州、佛山等地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春季平均畝產3232.9公斤,比對照夏勝4號增產15.2%,;秋季平均畝產2347.5公斤,比對照夏勝4號增產8.5%。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前茬為水稻或非瓜類的地塊種植;(2)適期播種,珠三角地區春植2-3月、秋季8-9月上旬;(3)施足基肥,及時整枝引蔓上棚,摘除一米以下側蔓;開花結果期,勤施薄施肥;(4)雨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及時采收;(5)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綠旺3號絲瓜為雜交一代大肉絲瓜品種,中早熟,播種至收獲春季59天、秋季47天。分枝性較強,連續坐果能力強,果實棍棒形,果形美觀,果肉白色,肉質脆,單瓜重420克。豐產性較好,品質優良。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24.求琦101號南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24
申請者: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育種者: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小蜜-13×鱷魚-1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中國南瓜品種。中早熟,播種至初收春季約102天、秋季約88天。生長勢、分枝性、坐果性強,單果重約1.1公斤,果實近圓形,有棱溝,表皮墨綠色、瘤粒明顯,皮薄,肉質細膩、糯性強、板栗味濃。經檢測:果肉水分76.30克/100克,淀粉10.20克/100克,可溶性糖4.28克/100克,維生素C 17.7毫克/100克,粗纖維1.0克/100克。其中水分含量比對照低5.8%,淀粉含量比對照高60.1%,可溶性糖比對照高5.2%,口感品質明顯優于對照“金鈴南瓜”。田間表現抗逆性較好。
產量表現:2021年春季和秋季分別在廣州市、惠州市等地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以金鈴南瓜為對照品種,平均畝產春季1362.5公斤,比對照增產3.9%,未達顯著水平;秋季1135.8 公斤,比對照增產6.8%,達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1)避開瓜類茬口,選擇有排灌溉條件的地塊起壟或緩坡地種植;(2)廣州地區適播期春季2-3月、秋季8月;(3)種植密度“爬地”200~250 株/畝,“上架”700~800 株/畝,瘦地宜密,肥地宜疏,“上架”栽培需及時引蔓、整枝。(4)開花期遇連續陰雨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5)果柄開始轉黃色,連續數天晴天后采摘;(6)注意防治病蟲害及鼠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求琦101號南瓜為雜交一代中國南瓜品種,中早熟,播種至初收春季約102天、秋季約88天。分枝性、坐果性強,果實近圓形,表皮墨綠色,肉質細膩、糯性強、板栗味濃,單果重約1.1公斤。豐產性和商品性較好,品質優良。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25.香緣1號小南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25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YGX2019×MZGX2019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中熟,播種至采收春季約113天、秋季約105天。植株生長勢和分枝性強,瓜近圓形,平均縱徑16.4厘米、橫徑17.9厘米、單瓜重約1.9公斤,肉色橙黃,口感粉糯。經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及加工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廣州)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檢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8克/100克,總糖含量 3.6 克/100克, 維生素 C 含量 14.9 毫克/100克,淀粉含量 7.7 克/100克,粗纖維含量 0.9克/100克,葉黃素含量 259.75 微克/克。經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種鑒定,該品種病毒病抗性與對照相當。
產量表現:2021年春季和秋季在廣州、佛山、深圳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以華農大芋香小南瓜為對照,春季平均畝產2282.3公斤,比對照增產7.3%;秋季平均畝產1371.2公斤,比對照增產20.2%,增產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田塊種植。(2)廣東春植2月播種育苗,秋植可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直播。早春育苗播種后保持高溫,待大部分幼苗出土后,適當降低棚內溫、濕度。(3)開好排灌溝,起高畦,搭架或爬地栽培。(4)施足基肥,伸蔓、坐瓜期注意追肥。(5)單蔓或多蔓整枝,后期適當控水。(6)開花期如遇陰雨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香緣1號小南瓜為雜交一代芋香味小南瓜品種。中熟,播種至采收春季約113天、秋季約105天。分枝性強,瓜近圓形,單瓜重約1.9公斤,肉色橙黃,口感粉糯,芋香味濃,品質優良,豐產性好。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26.綠翠1號冬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26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自交系PY170×自交系PD1-2-1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中早熟,播種至收獲,春季95天、秋季88天。生長勢、坐果能力強,果實圓筒形,果形美觀,頭尾勻稱,成熟果皮墨綠色,無網紋,平均瓜長28.0厘米,橫徑14.0厘米,果形指數2.0,果肉厚3.8厘米,果肉深綠色,肉質致密,單瓜重3.0公斤。理化品質檢測結果:總糖含量2.60克/100克,總酸含量0.70克/千克,粗纖維含量1.3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21.4毫克/100克。田間表現中抗枯萎病,抗病毒病。
產量表現:2021年春和2021年秋在佛山、清遠、廣州等地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春季平均畝產5164.8公斤,比對照綠美冬瓜增產11.6%,增產達極顯著水平;秋季平均畝產4826.8公斤,比對照綠美冬瓜增產11.3%,增產達極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前茬為水稻或當年未種過瓜類的地塊種植;(2)適期播種,廣州地區春植1月下旬-3月中旬;(3)施足基肥,及時整枝,摘除一米以下側蔓,引蔓要勤;開花結果期,結合中耕施重肥;(4)雨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及時采收;(5)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綠翠1號冬瓜為雜交一代小冬瓜品種,中早熟,播種至收獲春季95天、秋季88天。坐果能力強,果實圓筒形,果肉深綠色,肉質致密,單瓜重3.0公斤。豐產性和商品性好,品質優良。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27.雅翠2號冬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27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自交系YD1-4-2×自交系YD200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中早熟,播種至收獲春季95天、秋季87天。生長勢、連續坐果能力強,果實圓筒形,果形美觀,頭尾勻稱,果皮綠色,成熟果實果面被厚粉,平均瓜長31.0厘米,橫徑14.1厘米,果形指數2.2,果肉厚3.8厘米,果肉深綠色,肉質致密,單瓜重3.5公斤。理化品質檢測結果:總糖含量2.04克/100克,總酸含量0.61克/千克,粗纖維含量1.4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22.7毫克/100克。田間表現中抗枯萎病、疫病,抗病毒病。
產量表現:2021年春和2021年秋在佛山、清遠、廣州等地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春季平均畝產5448.9公斤,比對照一串鈴冬瓜增產12.2%,增產達極顯著水平;秋季平均畝產5145.6公斤,比對照一串鈴冬瓜增產11.3%,增產達極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前茬為水稻或當年未種過瓜類的地塊種植;(2)適期播種,廣州地區春植1月下旬-3月中旬;(3)施足基肥,及時整枝,摘除一米以下側蔓,引蔓要勤;開花結果期,結合中耕施重肥;(4)雨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及時采收;(5)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雅翠2號冬瓜為雜交一代小冬瓜品種,中早熟,播種至收獲春季95天、秋季87天。連續坐果能力強,果實圓筒形,果皮綠色,成熟果實果面被厚粉,果肉深綠色,肉質致密,單瓜重3.5公斤。豐產性和商品性好,品質優良。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28.鐵柱8號冬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28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BY490×BNH367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中晚熟,播種至收獲春季120天、秋季95天。生長勢強,果實長圓柱形、整齊勻稱,皮色濃黑,表皮光滑,平均瓜長84.2厘米、橫徑18.4厘米、肉厚6.4厘米、單瓜重18.2公斤,肉質緊實,致密度為0.96克/立方厘米。理化品質檢測結果:維生素C含量4.5毫克/100克,鉀含量1030毫克/千克,膳食纖維1.2克/100克。經人工接種鑒定,疫病抗性強于對照鐵柱冬瓜。
產量表現:2020年秋和2021年春在三水、臺山、東莞、清新等4個點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春季平均畝產6945.5公斤,比對照鐵柱冬瓜增產8.4%,增產達顯著水平;秋季平均畝產6597.5公斤,比對照鐵柱冬瓜增產6.6%,增產達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前茬為水稻或當年未種過瓜類的地塊種植;(2)適期播種,廣州地區春植1月下旬-2月初,秋播7月中-8月中;(3)施足基肥,及時搭架、整枝;開花結果期,結合中耕施重肥;(4)人工輔助授粉,1株只留1個瓜;(5)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鐵柱8號冬瓜為雜交一代品種,中晚熟,播種至收獲春季120天、秋季95天。果實長圓柱形,皮色濃黑,肉質緊實,單瓜重18.2公斤。豐產性和商品性好,品質優良。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29.粵圓1號冬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29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自交系S15×自交系Q-1-1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中早熟,播種至收獲春季92天、秋季88天。生長勢強,分枝性中,果實圓球形,整齊勻稱,果皮深綠色,表皮光滑。瓜長約16.5厘米,橫徑約19.1厘米,肉厚約3.6厘米,單瓜重約2.6公斤。肉質潔白,風味濃郁,雙邊籽。經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及加工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廣州)檢測,總糖3.1克/100克,總酸0.86克/100克,粗纖維1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21.4毫克/100克。經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種鑒定,中抗疫病。
產量表現:2021年在佛山、江門、廣州等地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以‘墨寶冬瓜’為對照,‘粵圓1號冬瓜’春季平均畝產3815.7公斤,比對照增產13.3%,增產達極顯著水平;秋季平均畝產3315.0公斤,比對照增產9.1%,增產達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前茬為水稻或當年未種過瓜類的地塊種植;(2)適期播種,廣州地區春植1月下旬-3月上旬,秋季6月下旬-7月下旬;(3)畦寬2.5米,雙行植,株距0.7米(建議搭棚架,架高1.5米);施足基肥;及時整枝,摘除一米以下側蔓,引蔓要勤;開花結果期,結合中耕施重肥。(4)雨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及時采收;(5)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粵圓1號冬瓜為雜種一代小冬瓜品種,中早熟,播種至收獲春季92天、秋季88天。果實圓球形,果皮深綠色,果肉白色,風味濃郁,品質優良,單瓜重2.6公斤。豐產性和商品性好,中抗疫病。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30.爬地1號冬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30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
品種來源:B274-2×BNH367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晚熟,播種至收獲春季125天、秋季95天。坐瓜率高,果實呈長圓柱形,瓜形勻稱且整齊;瓜長70-80厘米,橫徑約20.6厘米,皮色濃黑,淺棱溝,表皮光滑,肉厚6.4厘米,肉白色,肉質致密,致密度為0.936克/厘米3,耐貯運;種子為雙邊籽,品質優,商品率高,瓜形美觀。單瓜重約17.2公斤,理化品質檢測結果:維生素C含量2.98毫克/100克,鉀含量843毫克/千克,膳食纖維0.95克/100克。經人工接種鑒定,疫病抗性強于對照黑優1號冬瓜。
產量表現:2020年和2021年在佛山三水、清遠清新、廣州進行3點品種比較試驗,春季平均畝產6719.8公斤,比對照黑優1號冬瓜增產7.2%,增產顯著;秋季平均畝產6696.1公斤,比對照增產7.3%,增產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前茬為水稻或當年未種過瓜類的地塊種植;(2)適期播種,廣州地區春植1月下旬-2月初,秋播7月中-8月中;(3)施足基肥,及時搭架、整枝;開花結果期,結合中耕施重肥;(4)支架栽培,人工輔助授粉,1株只留1個瓜;爬地栽培,每株可留2-3個瓜。(5)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爬地1號冬瓜為雜交一代品種,晚熟,播種至收獲春季125天、秋季95天。果實長圓柱形、整齊勻稱,皮色濃黑,肉質緊實,單瓜重17.2公斤。豐產性和商品性好,品質優良。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31.廣良志田翡翠節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31
申請者:廣良可保豐種業科技(廣州)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良可保豐種業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廣東省良種引進服務公司
品種來源:自交系綠雜-2×自交系BJ2-5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早熟,春季從播種至始收75 天,延續采收期52天,全生育期127天;秋季從播種至始收44天,延續采收期40天,全生育期84天。植株生長勢和分枝性強,商品瓜短圓筒形,瓜皮綠色,無棱溝,花點數量多,平均果長16.2厘米,橫徑6.5厘米,肉厚約2.0厘米,單瓜重530克左右。肉質致密,肉色綠,口感甜滑,商品率96.8%以上。理化品質檢測結果:粗蛋白含量0.53 克/100 克,維生素C含量53.0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1克/100克。人工接種鑒定表現高感疫病,中抗枯萎病。田間表現耐熱性、耐寒性、耐澇性和耐旱性等均為強。
產量表現:2021年春、秋季在廣州、佛山、陽江等地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春季平均畝產4148.6公斤,比對照種翠玉1號節瓜增產10.8%,增產達極顯著標準;秋季平均畝產3795.3公斤,比對照翠玉1號節瓜增產9.6%,增產達極顯著標準。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前茬為稻地或當年未種過瓜類的地塊種植。(2)適期播種,廣州地區春植1月下旬-3月上旬,秋植7月-9月;畦寬(包溝)1.6-2米,雙行植,株距0.3-0.4米。(3)施足基肥,開花結果期結合中耕施重肥,及時追肥,也可結合防病噴藥,進行葉面追肥。(4)及時整枝,摘除1米以下側蔓。(5)雨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6)及時采收及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廣良志田翡翠節瓜屬翡翠類型雜交一代品種,早熟,播種至初收春季約75天、秋季約44天。瓜短圓筒形,果肉綠色,風味好,品質優良,單瓜重約530克。豐產性和商品性好,中抗枯萎病。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32.新秀8號節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32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Yb2×組-7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早熟,播種至初收春季69天、秋季43天。生長勢強,分枝性強,瓜圓筒形,瓜型美觀勻稱。瓜皮深綠,瓜型美觀勻稱,肉質嫩滑,風味好,感觀品質鑒定為良。商品瓜平均瓜長18.5厘米、橫徑6.5厘米、單瓜重450克。理化品質檢測:粗蛋白含量0.41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209毫克/公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4克/100克。經人工接種鑒定,中抗枯萎病。
產量表現:2020年春季參加廣東省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066.0公斤,比對照增產9.0%,增產極顯著;2020年秋季、2021年春季在廣州、佛山和陽江等3點試驗,秋季平均畝產3810.1公斤,比對照增產11.6%;春季平均畝產4696.1公斤,比對照增產10.7%,增產均極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前茬為稻地或當年未種過瓜類蔬菜的地塊種植。(2)適期播種,廣州地區春植1月下旬-8月;畦寬(包溝)1.6-2米,雙行植,株距0.3-0.4米。(3)幼苗兩葉一心時進行定植。(4)基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體,配施少量復混肥;追肥以復混肥為主。(5)雨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及時采收。(6)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新秀8號節瓜為雜交一代品種,早熟,播種至初收春季69天、秋季43天。分枝性強,瓜圓筒形,瓜皮深綠,單瓜重450克,肉質嫩滑,風味好,品質優良。豐產性和商品性好,中抗枯萎病。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33.江翠3號節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33
申請者:江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育種者:江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自交系J19-16-5×自交系B37-2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中早熟,春季播種至始收72天、延續采收期38天、全生育期109天;秋季播種至始收55天,延續采收期37天,全生育期91天;植株生長勢和分枝性強,瓜呈長圓筒形,美觀勻稱,瓜色青綠,肉色淺綠,口感脆甜,風味好。瓜長約31.7厘米,橫徑約6.3厘米,肉厚約1.8厘米,單瓜重約770克。商品率97.1%以上。理化品質檢測結果:蛋白質含量0.50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45.9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9%。人工接種鑒定表現感疫病和高感枯萎病,和對照品種相當。
產量表現:2021年春季和秋季在佛山、惠州、深圳、江門4個點進行多點試驗,春季平均畝總產量5918.0公斤,比對照寶玉節瓜增產8.0%,增產未達顯著水平;秋季平均畝總產量4502.6公斤,比對照寶玉節瓜增產8.9%,增產達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1)廣東地區適播期春植2月-3月,秋植7月-8月;(2)采用籬笆架、人字架或平棚栽培,籬笆架、人字架栽培畝約1500株,平棚栽畝約800株;(3)及時整枝、引蔓,結果前摘除全部側蔓,生長旺盛期適當保留部分側蔓;(4)開花坐果期重施肥;(5)注意防治枯萎病、疫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江翠3號節瓜為雜交一代品種,中早熟,播種至始收春季約72天、秋季約55天。瓜呈長圓筒形,瓜型美觀勻稱,肉色淺綠,口感脆甜,風味佳,品質優良,單瓜重約770克。豐產性和商品性好。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枯萎病和疫病。
34.夏秀蒲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34
申請者: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育種者: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萬川-1×早生-1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蒲瓜品種。播種至始收期春季約76天,秋季約49天。生長勢、分枝性強,側蔓結果為主,坐果性強,果實短圓筒型,表皮光滑、油綠色。經檢測:維生素C 4.20 毫克/100克,比對照高0.74毫克/100克,蛋白質0.49克/100克,比對照高0.20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5.0克/100克,比對照高0.4克/100克,品質優于對照。田間表現抗白粉病,耐病毒病、枯萎病和疫病,有較強的耐熱性、耐澇性。
產量表現:2021年春季和秋季分別在廣州市、惠州市等地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以‘粵蒲1號’為對照品種。春季平均前期畝產802.1公斤,比對照增產93.7%,秋季平均前期畝產614.6公斤,比對照增產147.7%,均達極顯著水平;畝總產量春季2782.2公斤,比對照增產1.3%,秋季2336.5 公斤,比對照增產2.1%,均未達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前茬為水稻或當年未種過瓜類的地塊種植;(2)適期播種,廣州地區適播期春季1-3月,秋季7-8月;(3)施足基肥,及時整枝,引蔓要勤;開花結果期結合中耕施重肥;(4)開花期遇連續陰雨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5)注意防治疫病、枯萎病、病毒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夏秀蒲瓜為雜交一代品種,播種至始收期春季約76天,秋季約49天。分枝性強,側蔓結果為主,坐果性強,果短圓筒型,表皮光滑。豐產性和商品性好,品質優。適合我省各地春、秋季種植。
35.粵蒲2號蒲瓜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35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自交系綠寶-1×自交系L-1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蒲瓜品種。中晚熟,播種至收獲春季70天、秋季55天。生長勢強,果實圓筒形,商品瓜瓜長約23.2厘米、橫徑約6.4厘米、單瓜重約0.7公斤,瓜型美觀勻稱,皮色皮色油綠,有光澤。理化品質檢測結果:維生素C為12.2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為2.6克/100克,可溶性糖為3.2克/100克,蛋白質為0.7克/100克。經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檢測,對白粉病抗性與對照粵蒲1號相當。
產量表現:2021年在三水、陽江、廣州等3個點進行多點比較試驗,以粵蒲1號為對照。粵蒲2號春秋兩季平均折畝產分別為4865.4公斤和4472.5公斤,分別較對照增產9.4%和8.8%,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⑴ 選擇前茬為稻或當年未種過瓜類的地塊種植;⑵ 適期播種,廣州地區春植1-3月,秋植8月-9月,春植一般在1.8~2.0米(包溝)寬的畦面上種植1行,株距40~50厘米,秋季可適當加密;⑶定植前施足基肥;⑷ 主蔓10片葉左右時及時摘心,待植株長成時逐漸摘除基部10節以下的側蔓;⑸ 雨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⑹ 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粵蒲2號蒲瓜為雜交一代品種,中晚熟,播種至收獲春季70天、秋季55天。果實圓筒形,瓜色油綠,瓜型勻稱,單瓜重約0.7公斤。豐產性好,品質優良。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36.利農和順豇豆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36
申請者: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從云南引進的‘云南628豇豆’變異株系統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常規豇豆品種。早中熟,播種后45~60天始收。植株生長勢強,蔓生,平均第一花序著生節位4.4節,莖色綠紫,葉色淡綠,平均小葉長12.7厘米、寬6.2厘米。莢條均勻,莢色嫩綠色,莢面光滑,莢纖維少,莢長72.5厘米、橫徑0.9厘米,單莢重30.5克。理化品質檢測結果:粗蛋白含量2.38克/100克,粗纖維含量1.0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6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8.23毫克/100克,還原糖含量1.20克/100克。人工接種鑒定中抗枯萎病,田間表現抗逆性較強。
產量表現:2020年秋季和2021年春季在汕頭、廣州、揭陽等地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2020年秋季平均畝產2056.0公斤,比對照汕海豇豆增產7.3%,前期平均畝產751.6公斤,增產9.5%;2021年春季平均畝產2365.5公斤,比對照汕海豇豆增產8.9%,前期平均畝產837.9公斤,增產11.4%,增產均達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1)廣東地區播種期春植3~4月、秋植7~8月;(2)采用高畦雙行栽植,行株距60×20厘米,每穴種2株,畝用種量2500克,“人”字形搭架;(3)在抽蔓前及時搭設人字架,摘除生長弱和第1花序發生遲的側蔓;(4)施足基肥,生長前期注意控制氮肥施用量,結莢期每采收一次追施一次氮肥;(5)注意防治豆莢螟、銹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利農和順豇豆為常規豇豆品種,早中熟,播種45~60天后始收。莢條均勻,莢色嫩綠色,莢面光滑,莢纖維少,品質優良,單莢重30.5克。豐產性和商品性好,中抗枯萎病。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37.利農春寶2號豇豆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37
申請者: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從廣西引進的‘廣西NC253豇豆’變異株系統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常規豇豆品種。早中熟,播種后47~63天始收。植株生長勢強,蔓生,第一花序著生節位4.7節,莖色綠紫,葉色深綠,平均小葉長11.8厘米、寬5.7厘米。莢色淺綠,纖維少。莢長76.0厘米、橫徑0.9厘米,單莢重33.6克。理化品質檢測結果:粗蛋白含量2.60克/100克,粗纖維含量1.0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8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7.18毫克/100克,還原糖含量1.30克/100克。人工接種鑒定中抗枯萎病,田間表現抗逆性較強。
產量表現:2020年秋季和2021年春季在汕頭、廣州、揭陽等地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2020年秋季平均畝產2095.4公斤,比對照汕海豇豆增產9.3%,前期平均畝產757.9公斤,增產10.4 %;2021年春季平均畝產2401.3公斤,比對照汕海豇豆增產10.5%,前期平均畝產834.2公斤,增產10.9%,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1)廣東地區播種期春植3~4月、秋植7~8月;(2)采用高畦雙行栽植,行株距60×20厘米,每穴種2株,畝用種量2500克,“人”字形搭架;(3)在抽蔓前及時搭設人字架,摘除生長弱和第1花序發生遲的側蔓;(4)施足基肥,生長前期注意控制氮肥施用量,結莢期每采收一次追施一次氮肥;(5)注意防治豆莢螟、銹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利農春寶2號豇豆為常規豇豆品種,早中熟,播種47~63天后始收。結莢率高,莢果呈長圓條,莢色淺綠,莢面微凸,莢纖維少,單莢重33.6克。豐產性和商品性好,品質優良,中抗枯萎病。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38.紫榮10號茄子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38
申請者: 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育種者: 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天龍紫茄天龍8-1-4-2B×農達紅茄06ZFM19-1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中熟,春季播種至始收約100天,延續采收約53天;秋季播種至始收約78天、延續采收約60天。果實長棒形,果長約31.5厘米,橫徑約4.4厘米,單果重約241.7克,果皮深紫紅色,有光澤,果形直,頭尾勻稱,前期和后期商品性一致性高,在夏秋高溫季節,坐果率高,色澤保持好。經檢測,可溶性糖2.16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6.2克/100克,維生素C 3.74毫克/100克,蛋白質1.23克/100克。苗期人工接種鑒定結果為中抗青枯病。田間表現抗病,耐熱性、耐寒性、耐旱性、耐澇性均為強。
產量表現:2021年春季和秋季分別在廣州市、惠州市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春季平均畝產2224.5公斤,比對照‘農夫3號茄子’增產8.5%,達顯著水平;秋季平均畝產2696.1公斤,比對照增產9.3%,達極顯著水平;春季前期畝產618.7公斤,比對照減產1.4%,秋季前期畝產1368.4公斤,比對照增產14.9%,均未達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前茬為水稻或當年未種過茄果類的地塊種植;(2)適期播種,廣州地區春季適播期1-2月、秋季適播期7-8月;(3)施足基肥,及時整枝,摘除門茄以下側枝,緩苗后每隔7天淋稀水肥,結果期每隔10天追肥一次;(4)注意排水防澇,及時采收;(5)注意防治綿疫病、枯萎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紫榮10號茄子為雜交一代紫茄品種,中熟,播種至始收春季約100天、秋季約78天。長果型,果形直,頭尾勻稱,果皮深紫紅色,有光澤,單果重約241.7克。豐產性和商品性好,品質優良,中抗青枯病。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39.紫榮11號茄子
評定編號:粵評菜20230039
申請者: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育種者: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陽興紫茄1461-7-2-4×農旺紫茄1710-6-2-5
特征特性:中熟,春季播種至始收約100天、延續采收約53天,秋季播種至始收約78天、延續采收約60天。果形順直、勻稱,皮色深紫紅,光澤好,長約27.5厘米,橫徑約4.8厘米,單果重約260.2克。前期和后期商品果一致性高,在夏秋高溫季節,坐果率高,色澤保持好。經檢測,可溶性糖2.05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5.3克/100克,維生素C 3.79毫克/100克,蛋白質0.95克/100克。苗期人工接種鑒定結果為抗青枯病。田間表現抗病,耐熱性、耐寒性、耐旱性、耐澇性均為強。
產量表現:2021年春季和秋季分別在廣州市、惠州市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春季平均畝產2160.1公斤,比對照‘農夫3號茄子’增產5.4%,未達顯著水平;秋季平均畝產2653.5公斤,比對照增產7.6%,達顯著水平;春季前期畝產637.2公斤,比對照增產1.5%,秋季前期畝產1355.1公斤,比對照增產13.8%,均未達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前茬為水稻或當年未種過茄果類的地塊種植;(2)適期播種,廣州地區春季適播期1-2月、秋季適播期7-8月;(3)施足基肥,及時整枝,摘除門茄以下側枝,緩苗后每隔7天淋稀水肥,結果期每隔10天追肥一次;(4)注意排水防澇,及時采收;(5)注意防治綿疫病、枯萎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紫榮11號茄子為雜交一代紫茄品種,中熟,播種至始收春季約100天、秋季約78天。中果型,果形順直、勻稱,皮色深紫紅,光澤好,單果重約260.2克。豐產性和商品性好,品質優良,抗青枯病。適宜我省春、秋季種植。
40.遲美人荔枝
評定編號:粵評果20230001
申請者: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
育種者: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
品種來源:以‘馬貴荔’為母本、“焦核三月紅”為父本進行雜交,從雜交F1代群體中單株優選而成。
特征特性:樹勢壯旺,樹型開張,果實在廣州地區7月上中旬成熟,果實正心形,果皮紅色,果肉蠟白,肉質細嫩,清甜微酸,有微香。平均單果重58.2克,果皮厚度1.28毫米,可食率77.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5克/100克,總酸含量1.92克/千克,總糖含量16.8克/100克,還原糖含量11.1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48.7毫克/100克。
產量表現:豐產穩產性能好,高接在十年生樹上第3年、第4年的平均株產分別為12.5公斤和24.2公斤,折合畝產分別為412.5公斤和798.6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懷枝、馬貴荔、紫娘喜等晚熟荔枝作嫁接砧木;(2)丘陵山坡地在種植前進行深翻改土,挖深坑種植,株行距4~5米×5~6米,畝植22~33株左右;(3)幼年樹定干40~60厘米,新梢長至30厘米短截,促進分枝;(4)施足基肥,結果樹一般全年施開花肥、壯果肥和秋梢肥3次肥;(5)適當疏花疏果,剪去過小果穗;(6)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遲美人荔枝早結豐產穩產,特晚熟,在廣州地區7月上中旬成熟。果實正心形、果型碩大,平均單果重58.2克,果皮紅色,果肉蠟白,肉質細嫩,清甜微酸,有微香,可食率77.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5克/100克。適宜我省荔枝產區種植。
41.脆蜜龍眼
評定編號:粵評果20230002
申請者: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
育種者: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潮州市果樹研究所、廣州市果樹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石硤龍眼’為母本、‘紫娘喜荔枝’為父本進行屬間雜交,從屬間雜交F1代群體中單株優選而成。
特征特性:樹勢壯旺,果實在廣州地區8月上中旬成熟,在潮汕地區8月中下旬成熟;果實近圓形、雙肩平,果皮黃綠色;果肉蠟黃、離核,嫩脆無渣、清甜多汁、有香氣;平均單果重10.8克,可食率64.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6克/100克,總糖含量18.5克/100克,還原糖含量5.1克/100克,總酸含量0.22克/千克,維生素C含量47.4毫克/100克。
產量表現:早結豐產性能好,高接樹第3年和第4年的平均株產分別為27.0公斤和35.9公斤,折合畝產分別為891.0公斤和1184.7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石硤龍眼作砧木;(2)丘陵山坡地種植株行距4~5米×5~6米,畝植22~32株;(3)幼年樹定干40~60厘米,新梢長至30厘米短截,促進分枝;(4)施足基肥,結果樹一般全年施壯花肥、壯果肥和秋梢肥共3次肥;(5)適當疏花疏果,剪去過小果穗,截短過大果穗;(6)培養粗壯下垂的長結果母枝,避免果實遭受陽光暴曬。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脆蜜龍眼豐產穩產,晚熟,在廣州地區8月上中旬成熟,潮汕地區8月中下旬成熟。果實近圓形、果皮黃綠色,平均單果重10.8克,果肉蠟黃、離核,嫩脆無渣、清甜多汁、有香氣,可食率64.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6克/100克。適宜我省龍眼產區種植。
42.廣早龍眼
評定編號:粵評果20230003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品種來源:從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龍眼資源圃中通過單株優選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長勢中強,樹姿較開張,高接樹冠形成快,果實在廣州地區成熟期7月上旬,比石硤早熟10-15天。果穗成穗性較好,果實大小均勻,近圓形,單果重10.5克;果皮綠褐色,龜裂紋、疣狀突起明顯,放射紋不明顯,果肉黃白色,半透明,表面稍流汁,汁液中等,肉離核易、稍脆化渣,味甜;可食率66.6%,可溶性固形物19.5克/100克。種子近圓形,種臍大小中等,品質良好,豐產穩產。
產量表現:豐產性較好,高接后第二年和第三年平均株產分別為6.4公斤和18.9公斤,折合畝產分別為211.9公斤和623.7公斤(按每畝33株計算)。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海晏龍眼、大烏圓或石硤作嫁接砧木,春季嫁接最好;(2)種植前施足基肥,畝植14-22株;(3)幼樹“一梢二肥”,結果樹一般一年施肥3~4次;(4)幼樹拉枝整形,初投產樹短截過長枝條,盛產期樹疏除密枝、枯枝、病蟲害枝等,花果期注意疏花疏果,控制結果量,保證果實品質。(5)冬季采用氯酸鉀催花;(6)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廣早龍眼特早熟,果實在廣州地區成熟期7月上旬,比石硤早熟10-15天。豐產穩產,果實近圓形,果皮綠褐色,單果重10.5克,果肉黃白色,半透明,肉離核易、稍脆化渣,味甜,品質良好,可食率66.6%,可溶性固形物19.5%。適宜在我省龍眼產區種植。
43.熱農17號菠蘿
評定編號:粵評果20230004
申請者: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育種者: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臺農17號為母本、巴厘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勢較強,株型較緊湊。葉色濃綠,有紫紅色光澤,果柄較短,果實圓柱形,果眼較淺,單果小果數量120~140個,果肉黃色,肉質香甜、脆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5克/100克,可溶性糖含量14.84%,可滴定酸含量0.49%,維生素C含量11.1毫克/100克。
產量表現:豐產性好,生育期約18個月,平均單果重1.41公斤,按畝栽3000株折合平均畝產423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1)定植:選擇土壤疏松、pH值4.5~5.5的紅壤土建園。種植密度3000株/畝,深度7~10厘米。(2)土肥管理:幼苗期以氮肥為主,配施磷鉀肥;旺盛生長期氮鉀混合,生殖發育期重施鉀肥。(3)花果管理:用2%電石溶液催花,傍晚或者夜間進行;間隔1~2天,再催一次。冬春果1/2小果變黃,夏季果果皮變亮,果縫展開,即可采收。(4)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熱農17號菠蘿果實圓柱形,果形端正,果眼較淺,平均單果重1.41公斤,果肉淡黃色,肉質香甜、脆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5%。豐產性好,品質優良。適宜我省菠蘿主產區種植。
44.熱農56號菠蘿
評定編號:粵評果20230005
申請者: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育種者: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臺農4號為母本、巴厘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勢較強,株型緊湊。葉色翠綠,葉背部蠟粉較厚,果柄較短,果實圓柱形,果眼較淺,小果易剝離,果徑細,果肉黃色,肉質香甜、脆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9%,可溶性糖含量15.1%,可滴定酸含量0.6%,維生素C含量為9.1毫克/100克。
產量表現:豐產性好,生育期約18個月,平均單果重1.3公斤,按畝栽3000株折合平均畝產39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1)定植:選擇土壤疏松、pH值4.5~5.5的紅壤土建園,種植密度3000株/畝,深度7~10厘米。(2)土肥管理:幼苗期以氮肥為主,配施磷鉀肥;旺盛生長期氮鉀混合,生殖發育期重施鉀肥。(3)花果管理:用2%電石溶液催花,傍晚或者夜間進行;間隔1~2天,再催一次。冬春果1/2小果變黃,夏季果果皮變亮,果縫展開,即可采收。(4)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熱農56號菠蘿果實圓柱形,果眼較淺,果肉黃色,肉質香甜、脆爽,平均單果重1.3公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9%。豐產性好,品質優良。適宜我省菠蘿主產區種植。
45.海大4號波羅蜜
評定編號:粵評果20230006
申請者:廣東海洋大學
育種者:廣東海洋大學
品種來源:從徐聞縣南山鎮討南村波羅蜜大果干苞類型實生優株中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大果干苞類波羅蜜,7月上旬至8月上旬成熟。生長勢較強,樹勢壯旺,果實長橢圓形,平均單果重7.9公斤,果苞肉厚金黃,香甜爽脆,口感潤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0.5克/100克,可溶性糖含量14.25%,維生素C含量7.23毫克/100克,總酸含量0.25%,可食率49.4%。
產量表現:豐產穩產,嫁接苗種植第4年開始結果,6年生樹平均株產84.1公斤、7年生樹平均株產110.6公斤,畝植18株折合畝產分別為1513.8公斤和1990.8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1)宜選擇北緯21.4度以南,極端最低氣溫不低于 6 ℃地區栽種。(2)選擇本地品種作嫁接砧木,春季或秋季嫁接;(3)種植前施足基肥,畝植16-18株;(4)樹高1米左右定干,一般保留3~4個分枝。(5)幼樹“一梢二肥”,結果樹一般一年施肥3~4次;(6)在雌花謝后 10天,噴灑一次防治病蟲藥物后,套無紡布專用袋防蟲。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海大4號波羅蜜豐產穩產,果實7月上旬至8月上旬成熟。果大、干苞,果形端正,平均單果重7.9公斤,果苞肉厚金黃,香甜爽脆,口感潤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0.5克/100克,可食率49.4%,品質優良。適宜我省雷州半島地區種植。
46.黃花佑番木瓜
評定編號:粵評果20230007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泰國紅’優株為母本、小果型夏威夷類‘GZ201301301’為父本進行雜交,從F1代優株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長勢旺盛,定植至始花時間平均約60天,定植至始采時間平均約180天。花數量多,連續坐果率高,果實整齊度高,平均單果重790.3克,果肉較厚、橙紅色,味清甜,品質優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克/100克,還原糖含量10.5克/100克,總糖含量12.8克/100克,總酸含量1.55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84.7毫克/100克,粗纖維含量0.5克/100克。
產量表現:平均株產56.8公斤,折合畝產6816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輪作種植方式;(2)種植前施足基肥,挖好排灌溝,畝植130-150株;(3)科學肥水管理,主攻促生肥、催花肥和壯果肥;(4)及時疏花疏果,每個節位保留1-2個正常果為宜;(5)注意防治環斑花葉病毒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黃花佑番木瓜連續結果能力強,豐產性好,果實整齊度高,平均單果重790.3克,果肉較厚、橙紅色,味清甜,可溶性固性物含量13.5克/100克,品質優良。適宜我省番木瓜產區種植。
47.潮紅番石榴
評定編號:粵評果20230008
申請者:潮州市果樹研究所
育種者:潮州市果樹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農業農村技術服務中心
品種來源:從潮汕土種紅肉番石榴實生群體中通過單株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樹勢較健壯,樹姿較開張。豐產性能好,正造果8月下旬-9月上旬成熟;二造果1月上、中旬-2月中旬成熟。果實卵圓形,果皮淡黃色,果面光滑;果肉淡紅至鮮紅色,肉質細膩嫩滑,香氣濃郁;二造果平均單果重115.4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8克/100克,總糖含量6.5克/100克,可滴定酸含量5.04克/千克,維生素C含量285毫克/100克,還原糖含量5.5克/100克,可食率99.8%。
產量表現:種植第3年、4年平均株產分別為27.5公斤和52.0公斤;按畝栽60株折合畝產分別為1650.0公斤和3120.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本地番石榴作嫁接砧木,春季或秋季嫁接;(2)種植前施足基肥,畝植50-55株;(3)幼樹“一梢二肥”,結果樹一般一年施肥5~6次;(4)幼齡樹打頂定干;結果樹采取摘心或短截處理,以促分枝;(5)進行疏花疏果,果徑達2-2.5厘米時套袋。(6)適時采收,果實顏色由青色轉為淡黃色即可采收;(7)注意防治炭疽病及桔小實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潮紅番石榴豐產性好,平均單果重115.4克,果皮淡黃色,果肉淡紅至鮮紅色,肉質細膩嫩滑,香氣濃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8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285毫克/百克,還原糖含量5.5克/百克,品質優良。適宜我省番石榴產區種植。
48.綠田油甘
評定編號:粵評果20230009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陸河縣日耀農夫油柑種植專業合作社、陸河縣果田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陸河縣農作物病蟲測報站、陸河縣農業局土肥站
品種來源:從陸河縣河口鎮田墩村油甘實生群體中通過單株選種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樹形開張,樹勢壯旺。果實成熟期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適宜采收期10月中下旬;果實扁圓形,果棱明顯,果皮黃綠色,肉質爽脆,甘甜、澀味輕;平均單果重11.0克,可食率92.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44克/100克,總糖含量7.2克/100克,還原糖含量6.9克/100克,蔗糖含量0.28克/100克,可滴定酸含量10.81克/千克,維生素C含量294毫克/100克,粗纖維含量1.0克/100克,單寧含量8.66毫克/克。
產量表現:豐產性好,高接樹2年投產,3年生、4年生和5年生平均株產分別為27.1公斤、31.8公斤和35.2公斤,每畝種植60株計,折合畝產分別為1626公斤、1908公斤和2112公斤;嫁接苗種植后2年試產,3年生和4年生平均株產分別為10.9公斤和26.7公斤,每畝種植60株計,折合畝產分別為654公斤和1602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本砧或土種油甘作嫁接砧木,春季或秋季嫁接;(2)選擇偏酸土壤,于2月底至4月中旬定植,每畝種植60株左右;(3)幼樹培養開心形樹形,結果樹采果后剪去病蟲枝、纖弱枝、枯枝和過密枝,避免短截結果母枝;(4)幼樹“一梢一肥”,結果樹一般一年施肥3~4次;(5)注意防治銹病和紅蜘蛛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綠田油甘果實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成熟,豐產性好,果實扁圓形,果大,平均單果重11.0克,果皮黃綠色,果肉酸甜爽口,澀味輕、回甘濃,可溶性固性物含量9.44克/100克,品質優良。適宜我省油甘產區種植。
49.青茵橄欖
評定編號:粵評果20230010
申請者:潮州市建成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
育種者:潮州市建成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潮州市果樹研究所
品種來源:從潮安區歸湖鎮甜種欖實生群體中通過單株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樹勢強健,樹姿開張。果實11月下旬成熟,果實橢圓形;果皮黃綠色,果肉黃白,爽脆、較化渣、澀味輕、回甘;平均單果重8.32克,可食率82.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4克/100克,總糖含量5.3克/100克,可滴定酸含量10.56 克/千克,維生素C含量20.96毫克/100克,粗纖維含量3.7%,單寧含量1.21×104毫克/千克,鈣含量1.56×103毫克/千克。
產量表現:豐產性好,嫁接苗種植3年開始結果,種植8年生、9年生和10年生樹平均株產分別為20.1公斤、24.3公斤和40.1公斤,按照每畝種植25株折算畝產分別為502.5公斤、607.5公斤和1002.5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本砧或香種橄欖實生苗先定植2年~3年后,主干離地面50 厘米處莖粗達5 厘米,高0.8米-1.0米進行嫁接,畝植30-35株;(2)幼樹“一梢二肥”,結果樹一般一年施肥3~4次;(4)幼樹及時短截,疏掉弱小枝條;結果期樹疏除密枝、直立性生長枝、枯枝、病蟲害枝等,短截回縮連續生長并多年結果的側枝到適宜位置;(5)注意防治炭疽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青茵橄欖果實11月下旬成熟,豐產性好,果實橢圓形,果皮黃綠色,果肉黃白,爽脆、較化渣、澀味輕、回甘,平均單果重8.32克,可食率82.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4克/100克。適宜我省青欖產區種植。
50.粵菜桑7號
評定編號:粵評桑20230001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品種來源:菜選10-16×菜選11-31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群體整齊,發條數多,再生能力強。葉心形,葉片平伸,葉面光滑有波皺,葉色翠綠,光澤強,葉尖長尾狀,葉緣細鋸齒狀。最大葉長28.7厘米、寬25.3厘米,葉柄長6.4厘米,葉基心形。頂芽壯,黃綠色,嫩芽數量多,平均單芽重7.48克。發芽早,葉片成熟早。經檢測,維生素C 222毫克/100克、粗纖維1.6克/100克、蛋白質6.94克/100克、可溶性糖2.2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16.6克/100克。
產量表現:在廣州、韶關、清遠英德進行多點比較試驗,對照品種為“283×抗10”,2019年嫩芽年畝產量1010.3公斤,比對照增產25.0%;2020年嫩芽年畝產量1203.1公斤,比對照增產25.7%,兩年均增產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1)種植前挖深坑,施足基肥。(2)畝栽4000株左右,大小苗分類種植。(3)種植后一個月內,每株選留1-2條壯枝,枝條長高至50厘米以上可開始摘桑芽菜。(4)收獲3-4茬后進行剪枝,留干高度30-50厘米。(5)注意防治白粉病及桑粉虱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粵菜桑7號為雜交一代菜用桑樹品種,發條數多,再生能力強,葉色翠綠,光澤強,頂芽壯,嫩芽數量多,豐產性好,品質優。適宜在我省種植。
51.粵椹123
評定編號:粵評桑20230002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品種來源:從‘塘10’ב航誘31’的雜交F1代實生苗人工誘變處理群體中優選而成。
特征特性:樹形稍開展,發枝力強,發條數多,節間較密。在廣州地區種植,始熟期3月上旬,采收期25~30天;果實紫黑色,果粒較硬,果形長,平均單果重9.2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4克/100克,總糖含量7.9克/100克,總酸含量5.11克/千克,維生素C含量5.62毫克/100克。
產量表現:豐產性能優良,嫁接苗種植第3年、第4年和第5年平均株產分別為9.0公斤、10.3公斤和12.3公斤,折合畝產分別為1087.3公斤、1233.8公斤和1478.1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1)種植前挖深坑,施足基肥。(2)種植時選用嫁接苗,畝栽75~110株。(3)新梢生長至80~100 厘米時打頂形成一級干,后選擇3~4條新梢長出20~25 厘米時進行二次打頂形成二級干。(4)冬季發芽前施足冬肥,春季冬芽萌發時增施催芽肥,夏季剪枝后增施發枝肥。(5)注意防治菌核病。(6)應根據成熟度分批、適時采收。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粵椹123豐產性好,果實紫黑色,果粒較硬,果實大,平均單果重9.2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4克/100克,品質優良,鮮食加工兼宜。適宜我省果桑產區種植。
52.汕農芙蓉蝴蝶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01
申請者: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育種者: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外引625號蝴蝶蘭‘小寶石蝴蝶蘭’(Phalaenopsis Little Gem Stripes)×自育蝴蝶蘭‘07022-1蝴蝶蘭’。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勢好;花瓣純白,唇瓣橙色,花朵數多,花朵排列整齊,雙梗率高;株幅40.0厘米,株高13.0厘米;葉長22.1厘米、寬7.3厘米;花梗數1.99個,花枝長53.5厘米,單枝花朵數10.0,總花朵數18.0朵,花朵間距2.6厘米;總狀花序,花序長24.4厘米;花朵橫徑8.1厘米,縱徑7.2厘米。觀賞期105天左右。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可通過組培擴繁技術生產種苗,栽培基質主要為水苔。(2)種苗種植適期為每年春節后1~2個月。(3)營養生長期應保持溫度22℃~30℃,濕度75%~90%;通過花期調控技術,在每年春節前165天左右開始催花,日夜溫度26℃/17℃,濕度70%~85%。(4)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汕農芙蓉蝴蝶蘭屬中花型白色系列蝴蝶蘭品種,花瓣純白,唇瓣橙色,花朵數多,花朵排列整齊,雙梗率高,觀賞期105天左右。在相同栽培條件下,與對照品種‘小寶石蝴蝶蘭’相比,花序增長62.7%,花朵更大,橫徑增加28.6%、縱徑增加50.0%,唇瓣橙色。適合我省溫室栽培。
53.汕農紅美人蝴蝶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02
申請者: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育種者: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自育蝴蝶蘭‘11002-4’×外引蝴蝶蘭‘鉅寶黑玫瑰蝴蝶蘭’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勢好。組培苗出瓶種植22個月的開花株,花色深紫紅色、具淺粉色鑲邊,唇瓣深紫紅色;花色艷麗;花朵數多,花型圓整,花序長;株幅36.2厘米,株高19.0厘米;葉長21.2厘米、寬9.3厘米;花枝長69.0厘米,花梗數1條,花朵數11.1朵,花朵間距4.1厘米;總狀花序,花序長28.7厘米。花朵橫徑11.3厘米、縱徑10.0厘米。觀賞期95天左右。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可通過組培擴繁技術生產種苗,栽培基質主要為水苔。(2)種苗種植適期為每年春節后1~2個月。(3)營養生長期應保持溫度22℃~30℃,濕度75%~90%;通過花期調控技術,在每年春節前165天左右開始催花,日夜溫度26℃/17℃,濕度70%~85%。(4)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汕農紅美人蝴蝶蘭屬大紅花系列蝴蝶蘭品種,花色深紫紅色、具淺粉色鑲邊,唇瓣深紫紅色,花色艷麗,花朵數多,花型圓整,花序長,觀賞期95天左右。在相同栽培條件下,與對照品種‘一串紅蝴蝶蘭’相比,花序增長36.0%,花朵數增加11.0%,花瓣紫紅更勻稱,花色更艷麗。適合我省溫室栽培。
54.汕農鴻運蝴蝶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03
申請者: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育種者: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外引‘PL353蝴蝶蘭’×外引‘火鳳凰蝴蝶蘭’(Phalaenopsis Fire Phoenix)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勢好。組培苗出瓶種植22個月的開花株,花橫徑大,花朵數多,花色艷紅;株幅42.5厘米,株高17.0厘米。葉長23.8厘米、寬8.3厘米;花枝長81.7厘米,總花朵數9.8朵,花朵間距4.4厘米;總狀花序,花序長30.1厘米。花朵橫徑12.1厘米,縱徑9.8厘米;觀賞期95天左右。抗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可通過組培擴繁技術生產種苗,栽培基質主要為水苔。(2)種苗種植適期為每年春節后1~2個月。(3)營養生長期應保持溫度22℃~30℃,濕度75%~90%;通過花期調控技術,在每年春節前165天左右開始催花,日夜溫度26℃/17℃,濕度70%~85%。(4)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汕農鴻運蝴蝶蘭屬大紅花系列蝴蝶蘭品種,花橫徑大,花朵數多,花色艷紅,觀賞期95天左右。在相同栽培條件下,與對照品種PL353蝴蝶蘭相比,花朵數增加11.4%,花朵更大,橫徑增加16.4%、縱徑增加21.0%,花色更鮮艷。適合我省溫室栽培。
55.汕農玉女蝴蝶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04
申請者: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育種者: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甜草莓蝴蝶蘭×自育蝴蝶蘭0590-1號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勢好。組培苗出瓶種植22個月的開花株,株幅20.0厘米,株高12.0厘米;葉長12.0厘米、寬4.3厘米;花梗深綠色,長37.6厘米、直徑0.5厘米,具雙梗;單枝花朵數16.0,總花朵數23.0朵,花朵間距2.4厘米;總狀花序,花序長18.4厘米。花朵橫徑6.6厘米,縱徑5.7厘米;花瓣白色,花被片基部有紅暈,唇瓣紫紅色。觀賞期115天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1)可通過組培擴繁技術生產種苗,栽培基質主要為水苔。(2)種苗種植適期為每年春節后1~2個月。(3)營養生長期應保持溫度22℃~30℃,濕度75%~90%;通過花期調控技術,在每年春節前165天左右開始催花,日夜溫度26℃/17℃,濕度70%~85%。(4)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汕農玉女蝴蝶蘭屬小花型白花系列蝴蝶蘭品種,具雙梗,花瓣白色,花被片基部有紅暈,唇瓣紫紅色,觀賞期115天左右。在相同栽培條件下,與對照品種‘寶貝蝴蝶蘭’相比,花序增長31.4%,花朵數增加35.3%,花瓣與唇瓣顏色對比鮮明,花色更清新淡雅。適合我省溫室栽培。
56.瑞白蝴蝶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05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佛山鯤鵬現代農業研究院
品種來源:沙拉金蝴蝶蘭×白天使蝴蝶蘭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健壯,葉片厚實;組培苗移栽種植18個月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12.6厘米,株幅42.7厘米,花枝長62.1厘米,花梗直徑5.0毫米,無側分枝,單枝著花6.8朵;白色花,花型圓整,花橫徑8.0厘米、縱徑7.3厘米。在廣東平地溫室栽培2月下旬始花,單枝花期60天左右,抗病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組培快繁技術繁殖種苗,在培養基上進行生根壯苗培養后,組培苗3-5月份出瓶移植;(2)注意控制好溫室溫度:苗期保持在20-30℃,抽梗期20-28℃,開花期18-28℃;(3)種植過程中相對濕度保持在70%~85%;(4)成熟大苗可以高山催花或空調催花。(5)注意防治軟腐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瑞白蝴蝶蘭’屬中花型白花系列蝴蝶蘭新品種,在廣東平地溫室栽培2月下旬始花,白色花,花型圓整,單枝花期60天左右。在相同栽培條件下,與對照阿媽蝴蝶蘭相比,花枝更長更粗,花序增長21.1%、花梗增粗13.6%,花徑增大10.0%,花瓣增厚75.0%。適合廣東溫室栽培。
57.小黑蝶蝴蝶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06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肇慶萬綠興花卉種植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藝術紅蝴蝶蘭SH49×黃金豹蝴蝶蘭P47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健壯,葉片厚實;組培苗移栽種植18個月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12.0厘米,株幅34.0厘米,花枝長57.4厘米,花梗直徑4.5毫米,無側分枝,單枝著花7.8朵;暗紫花,花型圓整,花橫徑6.8厘米、縱徑6.1厘米。在廣東平地溫室栽培2月中旬始花,單枝花期60天左右,抗病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組培快繁技術繁殖種苗,在培養基上進行生根壯苗培養后,組培苗3-5月份出瓶移植;(2)注意控制好溫室溫度:苗期保持在20-30℃,抽梗期20-28℃,開花期18-28℃;(3)種植過程中相對濕度保持在70%~85%;(4)成熟大苗可以高山催花或空調催花。(5)注意防治軟腐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小黑蝶蝴蝶蘭’屬小花型紫花系列蝴蝶蘭新品種,在廣東平地溫室栽培2月中旬始花,暗紫花,花型圓整,單枝花期60天左右。在相同栽培條件下,與對照品種黑鷹蝴蝶蘭相比,花朵數增加47.2%,花徑增大13.3%,花色純、白邊不明顯,唇瓣橢圓形、更寬大。適合廣東溫室栽培。
58.小壯士蝴蝶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07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佛山鯤鵬現代農業研究院
品種來源:玫瑰蝴蝶蘭P455×安曼蝴蝶蘭P871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健壯,葉片厚實;組培苗移栽種植18個月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9.0厘米,株幅32.3厘米,花枝長43.1厘米,花梗直徑5.0毫米,有側分枝,單枝著花10.6朵;紫紅花,花型圓整,花橫徑6.6厘米、縱徑6.1厘米。在廣東平地溫室栽培2月上旬始花,單枝花期60天左右,抗病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組培快繁技術繁殖種苗,在培養基上進行生根壯苗培養后,組培苗3-5月份出瓶移植;(2)注意控制好溫室溫度:苗期保持在20-30℃,抽梗期20-28℃,開花期18-28℃;(3)種植過程中相對濕度保持在70%~85%;(4)成熟大苗可以高山催花或空調催花;(5)注意防治軟腐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小壯士蝴蝶蘭屬小花型紅花系列蝴蝶蘭新品種,在廣東平地溫室栽培2月上旬始花,紫紅花,花型圓整,單枝花期60天左右。在相同栽培條件下,與對照品種夕陽紅蝴蝶蘭相比,花朵數增加63.5%,花瓣增厚40.0%,花期提早20天。適合廣東溫室栽培。
59.廣花小粉蝶蝴蝶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08
申請者: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育種者: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外引蝴蝶蘭‘PS31050’×臺灣阿媽蝴蝶蘭‘E27’
特征特性:生長勢較強,組培苗出瓶種植20個月開花植株,平均株幅27.8厘米,葉片長17.0厘米、寬8.3厘米,綠色,窄倒卵圓形;花序梗綠色,長28.8厘米、粗4.4毫米,雙花梗率約80%;花序長13.6厘米,總花朵數20.7朵;花型圓整,橫徑4.8厘米、縱徑4.2厘米,花色粉紫紅,白底具紅色脈紋;單朵花期約60天,單株觀賞期約90天。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組培快繁技術繁殖種苗,出瓶時采用1.5寸塑料白杯種植,栽培基質為水苔;(2)苗期和開花階段適宜溫度20~30℃,催花階段日溫26±2℃、夜溫18±1℃;(3)前期每隔45天調整1次植株朝向,后期每月調整1次植株朝向。(4)注意防治軟腐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廣花小粉蝶蝴蝶蘭’屬小花型粉紅花系列蝴蝶蘭新品種,花型圓整,花色粉紫紅、白底具紅色脈紋,單朵花期約60天,單株觀賞期約90天。與對照品種‘小史蒂夫蝴蝶蘭’相比,花序雙梗率高,總花朵數更多,脈紋更明顯、花色更明亮,花期提早1個月。適宜廣東溫室栽培。
60.廣花紫星蝴蝶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09
申請者: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育種者: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維納斯蝴蝶蘭×蝴蝶蘭‘B2’
特征特性:生長勢較強,組培苗出瓶種植20個月的開花植株,平均株幅36.8厘米,葉片長21.9厘米、寬7.1厘米,綠色,窄卵圓形;花序梗灰綠色,長30.4厘米、直徑5.1毫米;花序長18.7厘米,花朵數8.3朵;花型圓整,橫徑6.8厘米、縱徑6.2厘米,深紫紅色,花瓣厚實;單花觀賞期約60天,單株觀賞期約90天。抗病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組培快繁技術繁殖種苗,出瓶時采用1.5寸塑料白杯種植,栽培基質為水苔;(2)苗期和開花階段適宜溫度20~30℃,催花階段日溫26±2℃、夜溫18±1℃;(3)前期每隔45天調整1次植株朝向,后期每月調整1次植株朝向;(4)注意防治軟腐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廣花紫星蝴蝶蘭屬小花型紫紅花系列蝴蝶蘭新品種,花型圓整,深紫紅色,花瓣厚實,單花觀賞期約60天,單株觀賞期約90天。與對照品種‘紅韻蝴蝶蘭’相比,花序梗更粗,直徑增加39.1%;花瓣更厚實,單花觀賞期增加15天。適宜廣東溫室栽培。
61.瑞紅火焰蝶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10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品種來源:翔鳳蝴蝶蘭×中華火焰蘭‘環引13號’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健壯,葉片厚實;組培苗移栽種植24個月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8.6厘米,株幅18.6厘米,花枝長42.6厘米,花梗直徑4.5毫米,無側分枝,單枝著花7.0朵;深紫紅花,花橫徑5.5厘米、縱徑5.4厘米。在廣東平地溫室栽培2月中旬始花,單枝花期60天左右,抗病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組培快繁技術繁殖種苗,在培養基上進行生根壯苗培養后,組培苗3-5月份出瓶移植;(2)注意控制好溫室溫度:苗期保持在20-30℃,抽梗期20-28℃,開花期18-28℃;(3)種植過程中相對濕度保持在70%~85%;(4)成熟大苗可以高山催花或空調催花。(5)注意防治軟腐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瑞紅火焰蝶蘭屬紅花系列火焰蝶蘭(Renanthopsis)新品種,在廣東平地溫室栽培2月中旬始花,深紫紅花,單枝花期60天左右。在相同栽培條件下,與對照品種珍珠紅蝴蝶蘭相比,花枝增長10.4%,花縱徑增大8.0%,花朵顏色更紫紅。適合廣東溫室栽培。
62.金鳥水晶墨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11
申請者:廣東遠東國蘭股份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東遠東國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品種來源:金鳥墨蘭芽變單株
特征特性:株型緊湊,平均株高44.3厘米、株幅34.4厘米;葉片半直立、綠色,61.3%的葉片尖端具透明水晶藝,水晶深度2.3厘米、寬度0.2厘米;花葶直立,高31.2厘米、直徑0.3厘米,著花7.2朵,花橫徑2.1厘米、縱徑2.6厘米,花色金黃,一字肩、貓耳捧心、圓鋪舌鑲大紫紅斑點,花瓣尾紅褐色鑲邊,蕊柱紫紅,柱頭黃色,清香。在設施栽培條件下,盛花期1月-2月,單枝花期25-35天。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分株法繁殖,無土栽培,以1:1混合的石子和花生殼為基質,分株時間為每年10月到翌年3月;(2)營養生長期施加N∶P∶K=20∶20∶20通用肥,濃度2000倍,生殖生長期加施磷肥,濃度800-1000倍,間隔時間一周;(3)冬季保持不低于4℃,夏季以25-30℃為合適,8、9月份需要至少二層遮陰,以免造成葉片“燒邊”或焦尖。(3)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金鳥水晶墨蘭為水晶藝墨蘭新品種,花色金黃,一字肩、貓耳捧心、圓鋪舌鑲大紫紅斑點,花瓣尾紅褐色鑲邊,蕊柱紫紅,柱頭黃色,清香。設施栽培條件下,盛花期1月-2月,單枝花期25-35天。在相同栽培條件下,與對照品種金鳥墨蘭相比,葉尖端具晶瑩通透水晶藝,花梗更粗,直徑增加10.0%,單枝花朵數增加24.0%。適合廣東地區設施栽培。
63.紫嬋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12
申請者: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育種者: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
品種來源:‘玉女蘭’´兔耳蘭‘文引1號’
特征特性:植株緊湊,高約13厘米組培杯苗種植26個月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29.0厘米、株幅46.3厘米;成熟假鱗莖具葉片4.5枚,葉半直立、深綠色,光澤度強,長58.3厘米、寬3.6厘米;花葶淺紫紅色,長52.3厘米、直徑0.5厘米,著花11.4朵,花淺紫色,橫徑5.1厘米、縱徑7.0厘米,花瓣白色基部帶紫色條紋。在簡易設施栽培下,1月上中旬始花,觀賞期40天左右,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組培快繁技術生產種苗;(2)栽培基質宜用粗樹皮、花生殼和小石子的混合基質;(3)夏天采用雙層遮蔭網,秋冬天采用單層遮蔭網,密閉溫室應加強通風;(4)水肥管理:4月和9月份分別施一次長效肥,夏季每半個月施一次液體肥,4天左右澆一次水;秋冬季每個月施一次液體肥;花芽分化期增施磷鉀肥,適當控制水分;(5)注意防治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紫嬋蘭為紫色花系列蘭屬新品種,葉半直立、深綠色,花淺紫色,花瓣白色基部帶紫色條紋,簡易設施栽培下1月上中旬始花,觀賞期40天左右。與對照品種摩耶紫晶蘭相比,葉片光澤度更強,花葶長度增加21.8%,花朵數增加20.9%,花更大,縱徑增加29.9%。適宜我省簡易設施栽培。
64.銀爪小鳳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13
申請者: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育種者: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佛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由‘小鳳蘭’的無性系變異單株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植株緊湊,高約13厘米組培杯苗種植26個月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38.0厘米、株幅63.3厘米;成熟假鱗莖具葉片4.9枚,葉姿半直立,葉片綠色、先端具金銀色爪藝,長55.6厘米、寬2.1厘米;花葶灰綠色,長55.2厘米、直徑0.5厘米,著花7.7朵,花橙色、具細白邊,橫徑6.5厘米、縱徑6.3厘米,有香氣。在簡易設施栽培下,1月下旬始花,觀賞期50天左右,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組培快繁技術生產種苗;(2)栽培基質宜用粗樹皮、花生殼和小石子的混合基質;(3)夏天采用雙層遮蔭網,秋冬天采用單層遮蔭網,密閉溫室應加強通風;(4)水肥管理:4月和9月份分別施一次長效肥,夏季每半個月施一次液體肥,4天左右澆一次水;秋冬季每個月施一次液體肥;花芽分化期增施磷鉀肥,適當控制水分;(5)注意防治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銀爪小鳳蘭’為蘭屬葉藝新品種,葉姿半直立,葉片綠色、先端具金銀色爪藝;花橙色、具細白邊,有香氣。在簡易設施栽培下,1月下旬始花,觀賞期50天左右。與對照品種‘小鳳蘭’相比,葉片先端具有明顯的金銀色爪藝,株高減小8.9%,花縱徑增大9.5%,萼片和花瓣具細白邊。適宜我省簡易設施栽培。
65.玉錦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14
申請者: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育種者: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廣東省植物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
品種來源:‘金嘴墨蘭’´兔耳蘭‘文引1號’
特征特性:植株緊湊,高約13厘米組培杯苗種植26個月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31.2厘米、株幅40.9厘米;成熟假鱗莖具葉片3.6枚,葉姿半直立,葉片綠色,長47.3厘米、寬3.0厘米;花葶深紫色,長46.2厘米、直徑0.4厘米,著花8.9朵,花紫紅色,橫徑5.6厘米、縱徑5.8厘米,唇瓣白色帶紫紅色斑點,有淡香。在簡易設施栽培下,1月上旬始花,觀賞期30天左右,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組培快繁技術生產種苗;(2)栽培基質宜用粗樹皮、花生殼和小石子的混合基質;(3)夏天采用雙層遮蔭網,秋冬天采用單層遮蔭網,密閉溫室應加強通風;(4)水肥管理:4月和9月份分別施一次長效肥,夏季每半個月施一次液體肥,4天左右澆一次水;秋冬季每個月施一次液體肥;花芽分化期增施磷鉀肥,適當控制水分;(5)注意防治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玉錦蘭為紫色花系列蘭屬新品種,葉半直立、綠色,花紫紅色,唇瓣白色帶紫紅色斑點,有淡香。在簡易設施栽培下,1月上旬始花,觀賞期30天左右。與對照品種粉墨玉兔蘭相比,花葶長度增加13.2%,花朵數增加24.7%,花朵更大,花縱經增加11.3%,花色更鮮艷。適宜我省簡易設施栽培。
66.國鳳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15
申請者: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育種者: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企劍白墨墨蘭’´‘小鳳蘭’
特征特性:植株緊湊,高約13厘米組培杯苗種植26個月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42.5厘米、株幅51.0厘米;成熟假鱗莖具葉片4.4枚,葉半直立、綠色,長55.4厘米、寬2.1厘米;花葶綠色,長65.0厘米、直徑0.6厘米,著花13.3朵,花黃綠色,橫徑7.0厘米、縱徑5.6厘米,有香氣。在簡易設施栽培下,2月中旬始花,觀賞期40天左右,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組培快繁技術生產種苗;(2)栽培基質宜用粗樹皮、花生殼和小石子的混合基質;(3)夏天采用雙層遮蔭網,秋冬天采用單層遮蔭網,密閉溫室應加強通風;(4)水肥管理:4月和9月份分別施一次長效肥,夏季每半個月施一次液體肥,4天左右澆一次水;秋冬季每個月施一次液體肥;花芽分化期增施磷鉀肥,適當控制水分;(5)注意防治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國鳳蘭為黃綠色花系列蘭屬新品種,葉半直立、綠色,花黃綠色,有香氣。簡易設施栽培下,2月中旬始花,觀賞期40天左右。與對照‘企劍白墨墨蘭’相比,植株更緊湊,株幅減小18.2%,花朵數增加12.0%,萼片增寬25.0%,花瓣增寬36.7%,唇瓣增寬27.3%,觀賞期增加20天,花色更明亮。適宜我省簡易設施栽培。
67.大壯兜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16
申請者: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育種者: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仁善田園(廣東)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奇跡兜蘭‘K-1’×胼胝兜蘭‘Y-1’
特征特性:生長勢較旺盛,5.0厘米高組培苗種植36個月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11.0厘米,株幅32.3厘米;葉矩狀橢圓形,長15.0厘米、寬5.4厘米,綠色,具深綠相間的網格斑;花序軸長33.2厘米,紫色,被白色柔毛;花圓整,橫徑13.5厘米、縱徑12.8厘米;中萼片長7.0厘米、寬8.2厘米,紫色,具白邊與綠色脈;合萼片長5.8厘米、寬7.5厘米;花瓣長7.5厘米、寬2.3厘米,基部綠褐色,先端淺紫色,具綠色條紋,上側邊緣有少量黑色突起;唇瓣盔狀,長6.0厘米、寬3.3厘米,褐色;退化雄蕊近馬蹄形,淺黃綠色,具紫色邊緣。設施栽培條件下,3-4月份開花,單花觀賞期約42天。抗病性、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兩親本在雜交后,在培養基上的無菌播種進行繁殖;(2)適宜我省具有水簾降溫的溫室大棚等設施條件下種植;(3)以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混合基質較好;(4)適合溫度范圍5℃~32℃;(5)注意防治基腐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大壯兜蘭屬斑葉類兜蘭盆花新品種,花圓整,中萼片紫色、具白邊與綠色脈,花瓣基部綠褐色、先端淺紫色、具綠色條紋、上側邊緣有少量黑色突起,唇瓣盔狀、褐色,退化雄蕊近馬蹄形、淺黃綠色、具紫色邊緣。設施栽培條件下,3-4月份開花,單花觀賞期約42天。與對照胼胝兜蘭‘Y-1’相比,花序軸長度增加80.4%、直徑增加28.1%;花朵更大,橫徑增加114.2%、縱徑增加58.2%;合萼片突出,長度增加114.7%、寬度增加400.0%;花期提前1個月。適合我省設施栽培。
68.秀彩兜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17
申請者: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育種者: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廣東天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秀麗兜蘭‘V-1’×彩云兜蘭‘W-1’
特征特性:生長勢較旺盛,5.0厘米高無菌播種苗種植36個月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13.6厘米,株幅21.8厘米;葉5.0枚、基生、半直立、長圓形,綠色、具深綠相間的網格斑,長13.7厘米、寬4.0厘米;花葶直立,長19.0厘米;花朵較圓整,橫徑8.4厘米、縱徑5.6厘米;中萼片白色、具綠色縱脈,寬卵狀披針形,長3.6厘米、寬2.9厘米;花瓣黃綠色并有深色脈紋、前端紅褐色,長5.1厘米、寬1.7厘米;唇瓣盔狀,紫褐色、有深紫褐色脈紋和綠色暈,長3.9厘米、寬2.2厘米;退化雄蕊月牙形,黃綠色,中央有深綠色脈紋;設施栽培條件下,1-2月開花,單花觀賞期50天。抗病性、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在培養基上無菌播種進行繁殖;(2)適宜在具有水簾降溫的溫室大棚等設施條件下種植;(3)選擇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混合基質;(4)適合溫度10℃~32℃;相對濕度70%~85%;(5)注意防治基腐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秀彩兜蘭屬斑葉類兜蘭盆花新品種,花朵較圓整,中萼片寬卵狀披針形、白色、具綠色縱脈,花瓣黃綠色并有深色脈紋、前端紅褐色,唇瓣盔狀、紫褐色、有深紫褐色脈紋和綠色暈,退化雄蕊月牙形、黃綠色、中央有深綠色脈紋。設施栽培條件下,1-2月開花,單花觀賞期50天。與對照品種彩云兜蘭‘W-1’相比,分蘗能力更強,分蘗數增加33.3%,花葶更長更粗,增長47.0%,增粗21.7%,花朵更圓整,唇瓣更大,單花觀賞期增長12天。適合我省設施栽培。
69.春暉兜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18
申請者: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育種者: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廣東華大錦蘭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白旗兜蘭‘S-1’×綠肉餅兜蘭‘P-1’
特征特性:生長勢較旺盛,5.0厘米高單種子無性克隆苗種植36個月的開花植株,株型緊湊,平均株高9.7厘米、株幅18.7厘米;葉4.0枚、基生、狹矩圓形,綠色,長15.0厘米、寬2.6厘米;花葶直立,長17.7厘米;花朵較圓整,橫徑11.1厘米、縱徑8.5厘米;中萼片白色,基部淺綠色并有延展的綠色脈紋,寬卵圓形,后卷;花瓣淺黃綠色,長5.6厘米、寬2.6厘米;唇瓣盔狀,黃綠色;退化雄蕊黃色,心形;設施栽培條件下,1-2月開花,單花觀賞期55天。抗病性、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在培養基上無菌播種進行繁殖;(2)適宜在具有水簾降溫的溫室大棚等設施條件下種植;(3)選擇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混合基質;(4)適合溫度10℃~32℃;相對濕度70%~85%;(5)注意防治基腐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春暉兜蘭屬綠葉類兜蘭盆花新品種,花朵較圓整,中萼片寬卵圓形、后卷、白色、基部淺綠色并有延展的綠色脈紋,花瓣淺黃綠色,唇瓣盔狀、黃綠色,退化雄蕊心形、黃色。設施栽培條件下,1-2月開花,單花觀賞期55天。與對照品種迎春兜蘭相比,株型更緊湊,株幅減少169.5%,花朵更圓整,花瓣增寬188.9%,單花觀賞期增長13天,花色更明艷。適合我省設施栽培。
70.碧玉大花蕙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19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廣州市天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櫻花大花蕙蘭’成苗的自然變異,經分株繁殖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健壯,平均株高34.9厘米、株幅28.2厘米;花序長29.0厘米、直徑5.7毫米,單枝著花14.9朵,花淺綠色,唇瓣白色帶少量淺粉色斑點,花橫徑5.5厘米、縱徑6.1厘米,濃香。在設施栽培條件下,1-2月始花,單枝花期25-30天,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分株法繁殖;(2)進行盆栽時,以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材料作為基質為宜;(3)堅持不干不澆,澆必澆透的原則;(4)注意預防軟腐病和炭疽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碧玉大花蕙蘭’是小株型大花蕙蘭新品種,花淺綠色,唇瓣白色帶少量淺粉色斑點,濃香。在設施栽培條件下,1-2月始花,單枝花期25-30天。在相同栽培條件下,與對照‘櫻花大花蕙蘭’相比,株型更緊湊,株高增加11.9%,株幅減小10.3%,花朵排列更緊密,花朵間距減小15.0%,花色更素雅,適合我省設施栽培。
71.金如意大花蕙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20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廣州市天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櫻花大花蕙蘭’成苗的自然變異,經分株繁殖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健壯,平均株高42.5厘米,株幅36.9厘米;葉片長35.9厘米、寬1.8厘米,具金邊;花序長32.8厘米、直徑5.8毫米,單枝著花16.1朵,花粉色,唇瓣白色帶粉色斑點,花橫徑5.0厘米、縱徑4.8厘米,濃香。在設施栽培條件下,1月-2月始花,單枝花期25-30天,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分株法繁殖;(2)進行盆栽時,以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材料作為基質;(3)堅持不干不澆,澆必澆透的原則;(4)注意預防軟腐病和炭疽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金如意大花蕙蘭是小株型大花蕙蘭新品種,葉片具金邊,花粉色,唇瓣白色帶粉色斑點,濃香。設施栽培條件下,1月-2月始花,單枝花期25-30天。在相同栽培條件下,與對照‘櫻花大花蕙蘭’相比,葉緣具金色葉藝,花枝長度增加10.4%,花序長度增加16.8%,適合我省設施栽培。
72.金銀脈血葉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21
申請者: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
育種者: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品種來源:‘綠單銀血葉蘭’´‘紅密金血葉蘭’
特征特性:植株緊湊,高約9厘米的組培杯苗種植24個月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9.8厘米、株幅14.5厘米;葉片長7.7厘米、寬4.0厘米,葉正面深綠色、具金色和銀色脈紋,葉背面灰紫色;花葶長29.4厘米、直徑3.0毫米,黃綠色,著花15.5朵;花苞片長1.3厘米,淺紅色;花柄長1.5厘米、直徑2.0毫米,黃綠色;花朵橫徑1.6厘米、縱徑1.6厘米,白色,花藥黃色。在簡易設施栽培條件下,3月上中旬始花,觀賞期20天左右,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組培快繁技術生產種苗;(2)基質宜用進口粗泥炭;(3)夏天采用雙層遮蔭網,秋冬天采用單層遮蔭網,密閉溫室應加強通風;(4)4月和9月份分別施一次長效肥,夏季每半個月施一次液體肥,秋冬季每個月施一次液體肥;花芽分化期減少氮肥,增施磷鉀肥;(5)注意防寒避凍。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金銀脈血葉蘭為血葉蘭雜交新品種,葉正面深綠色、具金色和銀色脈紋,花朵白色,花藥黃色。在簡易設施栽培條件下,3月上中旬始花,觀賞期20天左右。與對照‘紅密金血葉蘭’相比,葉正面具金色和銀色脈紋;花葶更高,高度增加17.3%;花朵排列更有序,間距增加25.0%;花朵更大,縱徑增加18.8%。適宜我省設施栽培。
73.貝殼公主石斛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22
申請者:東莞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
育種者:東莞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夫人微笑石斛蘭´初花石斛蘭
特征特性:生長勢較旺盛,株形直立,15厘米左右高芽苗每年4月份上盆種植11個月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37.0厘米、株幅18.0厘米;葉片10.7枚,深綠色、窄卵形,長10.0厘米、寬3.2厘米;總狀花序,花序梗半直立,黃綠色,長1.6厘米、直徑6.9毫米,花序梗數7.1個;花梗黃綠色,長2.4厘米、直徑3.6毫米;花淡紫色,有香味,橫徑3.9厘米、縱徑3.7厘米;唇瓣橫橢圓形、具暗紫紅色豆眼,長2.5厘米、寬1.8厘米。單莖著花22.9朵,單花觀賞期27.8天。抗病性、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種苗采用培養高位芽,分株繁殖的方法;(2)栽培基質:用水苔包裹小苗根莖部放入2.8寸高杯,填入1.5-2厘米的樹皮;(3)肥水管理:小苗期用4000倍的通用肥澆灌,中苗和大苗用2000倍的通用肥和硝酸鉀葉面肥交替使用,終止葉轉色后用2000倍開花肥(N-P-K:10-30-20)液澆灌;(4)注意預防軟腐病和炭疽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貝殼公主石斛蘭屬小花型春石斛蘭新品種,花淡紫色,有香味,唇瓣橫橢圓形、具暗紫紅色豆眼,單花觀賞期27.8天。與對照品種粉黛石斛蘭相比,單莖花朵數更多,增加16.8%,單花序花朵數增加10.3%,花梗更短更粗,香味更濃。適宜我省設施栽培。
74.安妮壯壯石斛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23
申請者:東莞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
育種者:東莞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初花石斛蘭´夫人微笑石斛蘭
特征特性:生長勢旺盛,株形直立,15厘米左右高芽苗每年4月份上盆種植11個月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42.0厘米、株幅18.6厘米;葉片10.3枚,深綠色、橢圓形、平展,長9.2厘米、寬3.6厘米;總狀花序,花序梗半直立、黃綠色,長2.1厘米、直徑6.9毫米,花序梗數6.4個;花梗黃綠色,長2.8厘米、直徑3.0毫米;花紫色,橫徑5.4厘米、縱徑4.7厘米;唇瓣圓形、具暗紫紅色豆眼,長3.0厘米、寬2.3厘米。單莖著花17.7朵,單花觀賞期35.0天。抗病性、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種苗采用培養高位芽,分株繁殖的方法;(2)栽培基質:用水苔包裹小苗根莖部放入2.8寸高杯,填入1.5-2厘米的樹皮;(3)肥水管理:小苗期用4000倍的通用肥澆灌,中苗和大苗用2000倍的通用肥和硝酸鉀葉面肥交替使用,終止葉轉色后用2000倍開花肥(N-P-K:10-30-20)液澆灌;(4)注意預防軟腐病和炭疽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安妮壯壯石斛蘭屬中花型春石斛蘭新品種,花紫色,唇瓣圓形、具暗紫紅色豆眼,單花觀賞期35.0天。與對照品種粉黛石斛蘭相比,葉片更短更寬更平展,葉片長減小18.6%、寬增加12.5%;花梗更短更粗,花色更鮮艷。適宜我省設施栽培。
75.芳菲朱頂紅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24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品種來源:米納瓦朱頂紅×舞后朱頂紅
特征特性:周徑6厘米左右種球種植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32.1厘米,株幅55.5厘米;葉長56.2厘米、寬6.6厘米;花莖綠色,長31.2厘米、粗2.6厘米,著花4朵,重瓣花,花紅色,中脈白色,有香味,花姿近水平,花徑18.5厘米,花梗長4.8厘米;外花被片卵圓形,有褶皺,長11.8厘米、寬8.5厘米。在廣東簡易溫室大棚栽培,3月下旬始花,單朵花壽命8.5天,單莖觀賞期12.5天。抗病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雙鱗莖片進行扦插擴繁,以泥炭為扦插基質;(2)進行盆栽時,以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材料作為基質;(3)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花后適當減少澆水,雨季注意排水,以防鱗莖腐爛;(4)注意預防軟腐病和炭疽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芳菲朱頂紅是復色系重瓣朱頂紅盆花新品種,花紅色、重瓣,中脈白色,有香味,花姿近水平,外花被片卵圓形,有褶皺。在廣東簡易溫室大棚栽培,3月下旬始花,單朵花壽命8.5天,單莖觀賞期12.5天。與對照品種舞后朱頂紅相比,株型更緊湊,花葶矮31.6%,花色更鮮艷,有香味。適宜我省簡易溫室大棚種植。
76.粉裙朱頂紅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25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中山市農業科技推廣中心
品種來源:粉色驚奇朱頂紅×甜蜜妮芙朱頂紅
特征特性:周徑6厘米左右種球種植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34.5厘米,株幅64.1厘米;葉綠色,長56.2厘米、寬5.8厘米;花莖綠色,長58.8厘米、粗2.3厘米,著花4朵,花姿近水平,花粉紅色,有脈紋,花徑17.3厘米;外花被片倒卵圓形,有褶皺,長12.6厘米、寬5.6厘米。在廣東簡易溫室大棚栽培,3月下旬始花,單朵花壽命6.4天,單莖觀賞期11.0天。抗病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雙鱗莖片進行扦插擴繁,以泥炭為扦插基質;(2)進行盆栽時,以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材料作為基質;(3)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花后適當減少澆水,雨季注意排水,以防鱗莖腐爛;(4)注意預防軟腐病和炭疽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粉裙朱頂紅是粉紅色系朱頂紅新品種,花姿近水平,花粉紅色,有脈紋,外花被片倒卵圓形,有褶皺。在廣東簡易溫室大棚栽培,3月下旬始花,單朵花壽命6.4天,單莖觀賞期11.0天。與對照品種甜蜜妮芙朱頂紅相比,花葶增長20.6%,花徑增大21.0%,花色更鮮艷。適宜我省簡易溫室大棚種植。
77.喜洋洋朱頂紅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26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品種來源:米納瓦朱頂紅×花孔雀朱頂紅
特征特性:周徑6厘米左右種球種植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35.4厘米、株幅59.0厘米;葉長55.0厘米、寬5.8厘米;花莖綠色,長55.0厘米、粗2.3厘米,著花4朵,花姿近水平,重瓣花,花紅色,呈火焰狀分布,中脈白色,有香味,花徑16.7厘米,花梗長5.0厘米;外花被片卵圓形,有褶皺,長11.5厘米、寬7.5厘米。在廣東簡易溫室大棚栽培,3月下旬始花,單朵花壽命8.2天,單莖觀賞期12.5天。抗病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雙鱗莖片進行扦插擴繁,以泥炭為扦插基質;(2)進行盆栽時,以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材料作為基質;(3)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花后適當減少澆水,雨季注意排水,以防鱗莖腐爛;(4)注意預防軟腐病和炭疽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喜洋洋朱頂紅是復色系重瓣朱頂紅新品種,花姿近水平,花紅色、重瓣,呈火焰狀分布,中脈白色,有香味,外花被片卵圓形,有褶皺。在廣東簡易溫室大棚栽培,3月下旬始花,單朵花壽命8.2天,單莖觀賞期12.5天。與對照品種花孔雀朱頂紅相比,花梗增長22.0%,花瓣增寬44.2%,花色更鮮艷。適宜我省簡易溫室大棚種植。
78.豆蔻朱頂紅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27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品種來源:羅莎莉朱頂紅×舞后朱頂紅
特征特性:植株長勢旺盛,周徑26厘米左右成熟種球種植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50.6厘米、株幅71.2厘米;葉長64.5厘米、寬5.8厘米;花莖綠色,長40.1厘米、直徑2.4厘米,著花4.0朵;花梗長2.5厘米,花重瓣、主色白色、具紅色條紋,花姿近水平,花徑14.7厘米;外花被片中等倒卵圓形,褶皺程度中等,長8.2厘米、寬4.2厘米;具香氣。單朵花期8.2天,單莖花期12.1天。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雙鱗莖片進行扦插擴繁,以泥炭為扦插基質;(2)進行盆栽時,以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材料作為基質;(3)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花后適當減少澆水,雨季注意排水,以防鱗莖腐爛;(4)注意預防軟腐病和炭疽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豆蔻朱頂紅是重瓣芳香型朱頂紅新品種,花重瓣、主色白色、具紅色條紋,花姿近水平,外花被片中等倒卵圓形,具香氣,單朵花期8.2天,單莖花期12.1天。在相同栽培條件下,與對照品種‘舞后朱頂紅’相比,花莖更短,縮短28.6%,花色更淡雅,具香氣。適宜我省設施栽培。
79.凝香朱頂紅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28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品種來源:大獎朱頂紅×花孔雀朱頂紅
特征特性:植株長勢旺盛,周徑26厘米左右成熟種球種植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34.8厘米、株幅72.8厘米;葉長64.3厘米、寬5.8厘米;花莖綠色,長24.5厘米、直徑2.3厘米,著花4.0朵;花梗長2.9厘米,花主色深紅色、重瓣,花姿近水平,花徑14.6厘米;外花被片中等倒卵圓形,褶皺程度中等,長8.1厘米、寬4.2厘米;內花被中脈深紅色,具香氣。單朵花期8.3天,單莖花期12.2天。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雙鱗莖片進行扦插擴繁,以泥炭為扦插基質;(2)進行盆栽時,以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材料作為基質;(3)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花后適當減少澆水,雨季注意排水,以防鱗莖腐爛;(4)注意預防軟腐病和炭疽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凝香朱頂紅是重瓣芳香型朱頂紅新品種,花主色深紅色、重瓣,花姿近水平,外花被片中等倒卵圓形,內花被中脈深紅色,具香氣,單朵花期8.3天,單莖花期12.2天。在相同栽培條件下,與對照品種‘雙龍朱頂紅’相比,花莖更長,增加8.9%,花梗增長11.5%,花色更深紅,具香氣。適宜我省設施栽培。
80.香怡朱頂紅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29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品種來源:羅莎莉朱頂紅×花孔雀朱頂紅
特征特性:植株長勢旺盛,周徑26厘米左右成熟種球種植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41.5厘米、株幅72.3厘米;葉長65.0厘米、寬5.8厘米;花莖綠色,長30.6厘米、直徑2.2厘米,著花4.0朵;花梗長2.8厘米,花重瓣、主色橙紅色、具白色條紋,花姿近水平,花徑15.1厘米;外花被片中等倒卵圓形,褶皺程度中等,長8.2厘米、寬4.3厘米;具香氣。單朵花期8.3天,單莖花期12.4天。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雙鱗莖片進行扦插擴繁,以泥炭為扦插基質;(2)進行盆栽時,以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材料作為基質;(3)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花后適當減少澆水,雨季注意排水,以防鱗莖腐爛;(4)注意預防軟腐病和炭疽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香怡朱頂紅是重瓣芳香型朱頂紅新品種,花重瓣、主色橙紅色、具白色條紋,花姿近水平,外花被片中等倒卵圓形,具香氣,單朵花期8.3天,單莖花期12.4天。在相同栽培條件下,與對照品種雙龍朱頂紅相比,花莖更高,增長36.0%,花色更明亮,具香氣。適宜我省設施栽培。
81.粉紅女郎朱頂紅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30
申請者:廣東圣茵花卉園藝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東圣茵花卉園藝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品種來源:曼谷玫瑰朱頂紅×粉紅少女朱頂紅
特征特性:具4片葉左右的組培苗移栽種植36個月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45.8厘米,株幅38.6厘米;葉長26.0厘米、寬5.1厘米,綠色,中脈白色;單球花梗1.8枝,綠色,長37.5厘米、直徑2.1厘米,單枝花梗著花4.7朵;花朵橫徑13.5厘米、縱徑16.0厘米,花筒長9.0厘米;花單瓣,白底具玫紅色脈紋和斑點,花藥黃色;具清香。在珠三角地區簡易設施栽培條件下2-3月份開花,單花壽命約10天,單葶花觀賞期約15天。抗逆性和抗病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以鱗莖為外植體,利用組織培養技術進行種苗的規模化生產;(2)采用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混合基質;(3)在防雨的設施中栽培較好,雨季注意排水,以防鱗莖腐爛;(4)注意預防軟腐病、炭疽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粉紅女郎朱頂紅屬白肋復色系朱頂紅新品種,花單瓣,白底具玫紅色脈紋和斑點,花藥黃色,具清香。在珠三角地區簡易設施栽培條件下2-3月份開花,單花壽命約10天,單葶花觀賞期約15天。與對照曼谷玫瑰朱頂紅相比,花梗直徑增加31.3%;花朵更大,橫徑增加107.7%、縱徑增加105.1%;具香味。適合我省珠三角地區簡易設施栽培。
82.華龍朱頂紅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31
申請者:廣東圣茵花卉園藝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東圣茵花卉園藝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東莞市圣茵城市景觀農業工程研究中心、東莞市圣茵農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魔幻之綠朱頂紅×甜蜜仙女朱頂紅
特征特性:采用5片葉左右的試管苗種植36個月的成熟植株,平均株高22.5厘米、株幅68.0厘米;葉片闊帶狀、綠色,長83.3厘米、寬5.6厘米;花莖直立、綠色且基部有深紅色暈,長49.0厘米、直徑3.0厘米,著花4.0朵;花重瓣,橙紅色,喉部綠色,花朵直徑13.5厘米,花筒長9.7厘米。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簡易設施栽培條件下自然花期3-4月,單朵花壽命8.5天,單葶花觀賞期14.5天。
栽培技術要點:(1)以鱗莖為外植體,利用組織培養技術進行種苗的規模化生產;(2)采用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混合基質;(3)在防雨的設施中栽培較好,雨季注意排水,以防鱗莖腐爛;(4)注意預防軟腐病、炭疽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華龍朱頂紅屬復色系朱頂紅品種,花重瓣,橙紅色,喉部綠色。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簡易設施栽培條件下自然花期3-4月,單朵花壽命8.5天,單葶花觀賞期14.5天。與對照甜蜜仙女朱頂紅相比,花莖長增加44.1%;花朵更大,直徑增加14.4%,花筒長度增加14.1%;單花壽命增加1-2天,單葶花觀賞期增加2-3天。適合我省珠江三角洲地區簡易設施栽培。
83.白玉朱頂紅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32
申請者: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育種者: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廣東圣茵花卉園藝有限公司、東莞市圣茵城市景觀農業工程研究中心、東莞市圣茵農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櫻花朱頂紅×阿弗雷朱頂紅
特征特性:采用5片葉左右的試管苗種植36個月的成熟植株,平均株高21.5厘米、株幅51.3厘米;葉片闊帶狀、綠色,葉片長45.3厘米、寬4.5厘米;花莖直立、綠色,長30.0厘米,直徑2.5厘米,著花4.0朵;花單瓣,6片,白色,帶粉紅暈,有香味。花朵直徑12.4厘米,花筒長9.2厘米。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簡易設施栽培條件下自然花期3-4月,單朵花壽命7.0天,單葶花觀賞期14.0天,抗逆性、抗病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以鱗莖為外植體,利用組織培養技術進行種苗的規模化生產;(2)采用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混合基質;(3)在防雨的設施中栽培較好,雨季注意排水,以防鱗莖腐爛;(4)注意預防軟腐病、炭疽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白玉朱頂紅屬白色系朱頂紅新品種,花單瓣,白色帶粉紅暈,有香味。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簡易設施栽培條件下自然花期3-4月,單朵花壽命7.0天,單葶花觀賞期14.0天。與對照品種櫻花朱頂紅相比,花有香味,花朵更大,直徑增加30.5%;單葶花期延長3-4天。適合我省珠江三角洲地區簡易設施栽培。
84.中科火焰朱頂紅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33
申請者: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育種者: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品種來源:朱頂紅‘V-1’×紅獅朱頂紅
特征特性:具5片葉左右的組培苗移栽種植36個月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48.0厘米,株幅47.0厘米;葉長55.0厘米、寬5.2厘米,綠色;單球花梗1.8枝,綠色,長49.0厘米、直徑2.6厘米,單枝花梗著花4.0朵;花朵橫徑16.0厘米、縱徑13.5厘米,花筒長7.0厘米;花單瓣,深紅色。在珠三角地區簡易設施栽培條件下3-4月份開花,單花壽命約6天,單葶花觀賞期約14天。抗逆性和抗病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以鱗莖為外植體,利用組織培養技術進行種苗的規模化生產;(2)采用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混合基質;(3)在防雨的設施中栽培較好,雨季注意排水,以防鱗莖腐爛;(4)注意預防軟腐病、炭疽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中科火焰朱頂紅屬紅色系朱頂紅新品種,花單瓣,深紅色。在珠三角地區簡易設施栽培條件下3-4月份開花,單花壽命約6天,單葶花觀賞期約14天。與對照朱頂紅‘V-1’相比,株高增加10.3%,株幅增加44.7%;花朵更大,橫徑增加30.0%,縱徑增加12.5%;花色更鮮艷。適合我省珠三角地區簡易設施栽培。
85.中科雙蝶朱頂紅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34
申請者: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育種者: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廣東圣茵花卉園藝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中科紅唇朱頂紅×花孔雀朱頂紅
特征特性:具5片葉左右的組培苗移栽種植36個月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48.5厘米,株幅38.0厘米;葉長27.3厘米、寬4.5厘米,綠色;單球花梗2.0枝,綠色,長41.7厘米、直徑2.7厘米,單枝花梗著花4.6朵;花朵橫徑14.3厘米、縱徑15.0厘米,花筒長7.5厘米;花重瓣,13.0片,粉紅色帶深紅色條紋,喉部綠白色,具清香。在珠三角地區簡易設施栽培條件下3-4月份開花,單花壽命約6天,單葶花觀賞期約14天。抗逆性和抗病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以鱗莖為外植體,利用組織培養技術進行種苗的規模化生產;(2)采用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混合基質;(3)在防雨的設施中栽培較好,雨季注意排水,以防鱗莖腐爛;(4)注意預防軟腐病、炭疽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中科雙蝶朱頂紅屬復色系朱頂紅新品種,花重瓣,粉紅色帶深紅色條紋,喉部綠白色,具清香。在珠三角地區簡易設施栽培條件下3-4月份開花,單花壽命約6天,單葶花觀賞期約14天。與對照花孔雀朱頂紅相比,花梗數增加11.1%,單梗著花數增加15.0%;花朵更大,橫徑增加19.2%、縱徑增加17.2%;花色更艷麗。適合我省珠三角地區簡易設施栽培。
86.物寶天華朱頂紅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35
申請者: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育種者: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廣東圣茵花卉園藝有限公司、東莞市圣茵城市景觀農業工程研究中心、東莞市圣茵農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焦點朱頂紅×漩渦朱頂紅
特征特性:采用5片葉左右的試管苗種植36個月的成熟植株,平均株高22.5厘米、株幅38.8厘米;葉片闊帶狀,綠色,長36.3厘米、寬5.5厘米;花莖直立、綠色,長33.0厘米、直徑2.2厘米,著花4.0朵,重瓣,花瓣18.0片,紅色,中脈白色;花朵直徑18.0厘米,花筒長9.5厘米。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簡易設施栽培條件下自然花期3-4月,單花壽命8.5天,單葶花觀賞期14.5天。抗逆性和抗病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以鱗莖為外植體,利用組織培養技術進行種苗的規模化生產;(2)采用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混合基質;(3)在防雨的設施中栽培較好,雨季注意排水,以防鱗莖腐爛;(4)注意預防軟腐病、炭疽病和病毒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物華天寶朱頂紅屬紅色系朱頂紅品種,花重瓣,紅色,中脈白色。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簡易設施栽培條件下自然花期3-4月,單花壽命8.5天,單葶花觀賞期14.5天。與對照漩渦朱頂紅相比,花朵更大,直徑增加16.1%,花筒長度增加18.8%;花莖長度增加57.1%;單葶花觀賞期增加2天左右。適合我省珠江三角洲地區簡易設施栽培。
87.香肋公主朱頂紅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36
申請者:廣東圣茵花卉園藝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東圣茵花卉園藝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東莞市圣茵城市景觀農業工程研究中心、東莞市圣茵農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曼谷玫瑰朱頂紅×花孔雀朱頂紅
特征特性:采用5片葉左右的試管苗種植36個月的成熟植株,平均株高21.5厘米、株幅51.3厘米;葉片闊帶狀,綠色、中脈白色,長36.3厘米、寬4.2厘米;花莖直立、綠色,長37.5厘米,直徑2.8厘米,著花4.0朵,重瓣,花瓣20.0片,紅色,中部有白脈,有香味;花朵直徑15.1厘米,花筒長9.8厘米。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簡易設施栽培條件下自然花期3-4月,單朵花壽命6.5天,單葶花觀賞期12.5天。
栽培技術要點:(1)以鱗莖為外植體,利用組織培養技術進行種苗的規模化生產;(2)采用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混合基質;(3)在防雨的設施中栽培較好,雨季注意排水,以防鱗莖腐爛;(4)注意預防軟腐病、炭疽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香肋公主朱頂紅屬復色系朱頂紅品種,花重瓣,紅色,中部有白脈,有香味。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簡易設施栽培條件下自然花期3-4月,單朵花壽命6.5天,單葶花觀賞期12.5天。與對照花孔雀朱頂紅相比,花朵更大,直徑增加25.8%,花筒長度增加13.9%,花色更鮮艷。適合我省珠江三角洲地區簡易設施栽培。
88.翠如意白掌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37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品種來源:奧特斯白掌×帕麗斯白掌
特征特性:植株長勢旺盛,10厘米高左右組培篩苗上盆栽培8個月后的植株,平均株高44.6厘米,株幅39.6厘米;葉柄長21.0厘米,綠色,葉長20.7厘米、寬9.7厘米,綠色,全緣,葉脈間有凸起;佛焰苞柄長48.3厘米,苞片長10.7厘米、寬7.4厘米,綠色,基部鈍圓,尖端銳尖;肉穗花序長5.0厘米、直徑1.5厘米,棒狀。單花觀賞期30天左右。在廣東中南部地區簡易溫室栽培耐熱性、抗病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基質始終要保持濕潤,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5%~80%;(2)忌強光直射,光照控制在7000~15000 Lux;(3)生長適溫20~28℃,高于32 ℃或低于10 ℃時,植株會停止生長;(4)每周噴施一次廣譜性殺蟲劑或殺菌劑。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翠如意白掌為綠色白掌中型盆花新品種,葉綠色,全緣,葉脈間有凸起;佛焰苞綠色,基部鈍圓,尖端銳尖;肉穗花序棒狀。單花觀賞期30天左右。與對照品種美酒白掌相比,佛焰苞柄更長,增加26.8%,佛焰苞更大,長增加30.5%、寬增加57.4%,葉寬增加79.6%。適宜我省中南部地區簡易溫室種植。
89.白雪白掌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38
申請者:深圳市仙湖植物園
育種者:深圳市仙湖植物園,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品種來源:帕麗斯白掌×奧特斯白掌
特征特性:植株長勢旺盛,10厘米高左右組培篩苗上盆栽培8個月后的植株,平均株高41.5厘米、株幅39.4厘米;葉柄長20.1厘米,葉長17.7厘米、寬8.5厘米,綠色,全緣,葉脈間有凸起;佛焰苞柄長49.1厘米,苞片長10.8厘米、寬8.1厘米,白色,尖端銳尖;肉穗花序長4.2厘米、直徑1.5厘米,棒狀。單花觀賞期30天左右。在廣東中南部地區簡易溫室栽培耐熱性、抗病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基質始終要保持濕潤,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5%~80%;(2)忌強光直射,光照控制在7000~15000 Lux;(3)生長適溫20~28℃,高于32℃或低于10℃時,植株會停止生長;(4)每周噴施一次廣譜性殺蟲劑或殺菌劑。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白雪白掌屬中型盆花白掌新品種,葉綠色,全緣,葉脈間有凸起;佛焰苞白色,尖端銳尖;肉穗花序棒狀;單花觀賞期30天左右。與對照品種美酒白掌相比,葉倒卵形,佛焰苞更大,長增加31.7%、寬增加72.3%,葉更寬,增加57.4%。適宜我省中南部地區簡易溫室種植。
90.銀心梭白掌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39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佛山市三水陽特園藝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以‘銀脈白掌’未成熟花序為外植體離體培養獲得的體細胞變異單株,經組培擴繁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10.0厘米左右高組培苗種植18個月的植株,平均株高26.2厘米、株幅25.6厘米;葉柄長8.5厘米,葉長12.1厘米、寬3.5厘米,綠色,橢圓形,全緣,主葉脈白色;花梗長13.8厘米,佛焰苞長5.6厘米、寬1.7厘米,白色;肉穗花序長2.3厘米、直徑0.7厘米,單花觀賞期約25天。設施栽培條件下抗病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基質始終要保持濕潤,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5%~80%;(2)忌強光直射,光照控制在7000~15000 Lux;(3)生長適溫20~28℃,高于32 ℃或低于10 ℃時,植株會停止生長;(4)注意噴施廣譜性殺蟲劑或殺菌劑預防常見病蟲。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銀心梭白掌屬白脈系列小型盆花新品種,葉綠色,橢圓形,全緣,主葉脈白色;佛焰苞白色;單花觀賞期約25天。與對照品種美酒白掌相比,株型更小巧,株高減少26.2%,株幅減少34.2%;葉片更小,葉長減少33.9%,葉寬減少35.2%,具天鵝絨質感,葉脈白色。適宜我省設施栽培。
91.銀簪白掌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40
申請者:華南農業大學
育種者: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銀脈白掌’(Spathiphyllum floribundum)未成熟花序為外植體離體培養獲得的體細胞變異單株,經組培擴繁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植株長勢旺盛,10.0厘米左右高組培苗種植18個月的植株,平均株高28.3厘米、株幅29.6厘米;葉柄長9.3厘米,葉長14.2厘米、寬5.9厘米,墨綠色,橢圓形,全緣,主葉脈白色;花梗長17.0厘米,佛焰苞長6.7厘米、寬2.4厘米,白色;肉穗花序長3.6厘米、直徑0.7厘米。單花觀賞期約25天。設施栽培條件下抗病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基質始終要保持濕潤,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5%~80%;(2)忌強光直射,光照控制在7000~15000 Lux;(3)生長適溫20~28℃,高于32 ℃或低于10 ℃時,植株會停止生長;(4)每周噴施一次廣譜性殺蟲劑或殺菌劑。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銀簪白掌屬白脈系列中小型盆花新品種,葉墨綠色,橢圓形,全緣,主葉脈白色;佛焰苞白色;單花觀賞期約25天。與對照品種‘美酒白掌’相比,株高減少20.6%,株幅減少23.9%;葉片更濃綠,具天鵝絨質感,葉脈白色。適宜我省設施栽培。
92.廣花艷麗紅掌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41
申請者:廣州花卉研究中心、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育種者:廣州花卉研究中心、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品種來源:肯塔基紅掌×熱情紅掌
特征特性:生長勢強,15-20厘米高的穴盤苗雙株種植390天的植株,平均株高71.3厘米、冠幅84.8厘米;葉片長33.1厘米、寬18.8厘米,綠色、有光澤,卵形、圓裂片交疊;葉柄長31.4厘米、直徑5.3毫米;花高于葉,花梗直立,長49.0厘米、直徑6.0毫米;佛焰苞長14.5厘米、寬11.2厘米,紅色、光澤度強,闊橢圓形;肉穗花序長6.2厘米、直徑10.6毫米,佛焰苞盛開時肉穗花序基部和先端的主色分別為淺黃色和黃色;單株切花年產量7.3枝,切花瓶插期約21天。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15-20厘米高的穴盤苗種植,選擇泡沫花槽定植,基質選用切花紅掌專用泥炭或切花花泥。(2)采用水肥一體化管理。(3)適宜日溫25~30℃,夜溫15~21℃。(4)去除植株基部吸芽避免母株營養流失。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廣花艷麗紅掌屬紅色系列大型切花紅掌新品種,花高于葉,花梗直立,佛焰苞闊橢圓形、紅色、光澤度強,盛開時肉穗花序基部和先端的主色分別為淺黃色和黃色。單株切花年產量7.3枝,切花瓶插期約21天。與對照品種‘熱情紅掌’相比,佛焰苞更大,長度增加15.5%,寬度增加8.9%;花梗更粗,直徑增加25.3%。適宜我省溫室栽培。
93.廣花福美紅掌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42
申請者: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育種者: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豐韻紅掌×小嬌紅掌
特征特性:生長勢強,10-15厘米高的穴盤苗雙株種植300天植株,平均株高37.2厘米、冠幅47.4厘米;葉片長19.3厘米、寬9.0厘米,綠色、光澤度強,窄卵形,葉緣波浪狀;葉柄長15.0厘米、直徑4.1毫米;花略高于葉,花梗直立,長25.6厘米、直徑3.8毫米,紫紅色;佛焰苞長10.9厘米、寬7.1厘米,紅色、光澤度強,闊橢圓形;肉穗花序長4.3厘米、直徑7.9毫米,佛焰苞盛開時肉穗花序基部和先端的主色分別為淺黃色和黃色。單花觀賞期約80天。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10-15厘米高的穴盤苗雙株種植,采用上口徑13厘米的盆具進行盆花定植,基質采用規格為20-40厘米的泥炭。(2)采用水肥一體化管理。(3)適宜日溫25~28℃,夜溫15~21℃。(4)栽培中做好環境控制,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廣花福美紅掌屬紅色系列中型盆花紅掌新品種,花略高于葉,花梗直立,佛焰苞闊橢圓形、紅色、光澤度強,盛開時肉穗花序基部和先端的主色分別為淺黃色和黃色,單花觀賞期約80天。與對照品種馬都拉紅掌相比,佛焰苞更大、顏色更深紅,長度增加42.1%,寬度增加12.2%;花梗更粗,直徑增加29.8%。適宜我省溫室栽培。
94.廣花美嬌紅掌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43
申請者: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育種者: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小嬌紅掌×紅掌‘An2012-208-10’
特征特性:生長勢強,10-15厘米高穴盤苗雙株種植300天的植株,平均株高30.8厘米、冠幅43.5厘米;葉片長18.9厘米、寬8.9厘米,綠色、光澤度強,卵形,葉緣微波浪狀;葉柄長13.3厘米、直徑3.6毫米;花略高于葉,花梗直立,長22.8厘米、直徑3.2毫米,深紫紅色;佛焰苞長6.8厘米、寬5.0厘米,紅色、光澤度強,橢圓形;肉穗花序長3.3厘米、直徑7.0毫米,佛焰苞盛開時肉穗花序基部和先端的主色分別為暗紫色和深紫色。單花觀賞期約80天。抗病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10-15厘米高的穴盤苗雙株種植,采用上口徑13厘米的盆具進行盆花定植,基質采用規格為20-40厘米的泥炭。(2)采用水肥一體化管理。(3)適宜日溫25~28℃,夜溫15~21℃。(4)栽培中做好環境控制,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廣花美嬌紅掌屬紅色系列中型盆花紅掌新品種,花略高于葉,花梗直立,佛焰苞橢圓形、紅色、光澤度強,盛開時肉穗花序基部和先端的主色分別為暗紫色和深紫色,單花觀賞期約80天。與對照品種小嬌紅掌相比,生長更快,從定植到留第一朵花的時間縮短30天;佛焰苞更大,長度增加19.5%,夏季不褪色。適宜我省溫室栽培。
95.廣花金剛紅掌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44
申請者: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育種者: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棕國王紅掌×朝霞紅掌
特征特性:生長勢強,10-15厘米高穴盤苗雙株種植330天的植株,平均株高40.2厘米、冠幅45.1厘米;葉片長19.6厘米、寬9.4厘米,墨綠色、光澤度強,卵形,葉緣微波浪狀;葉柄長19.5厘米、直徑3.6毫米;花略高于葉,花梗直立,長31.2厘米、直徑3.6毫米,深綠色;佛焰苞長11.7厘米、寬8.9厘米,深咖啡色、光澤度極強,闊卵形;肉穗花序長5.6厘米、直徑8.0毫米,佛焰苞盛開時肉穗花序基部和先端的主色分別為綠白色和黃綠色。單花觀賞期約90天。抗病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10-15厘米高的穴盤苗雙株種植,采用上口徑13厘米的盆具進行盆花定植,基質采用規格為20-40厘米的泥炭。(2)采用水肥一體化管理。(3)適宜日溫25~28℃,夜溫15~21℃。(4)栽培中做好環境控制,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廣花金剛紅掌屬咖啡色系列中型盆花紅掌新品種,花略高于葉,花梗直立,佛焰苞闊卵形、深咖啡色、光澤度極強,盛開時肉穗花序基部和先端的主色分別為綠白色和黃綠色,單花觀賞期約90天。與對照品種廣花伯爵紅掌相比,佛焰苞更大,長度增加27.4%,顏色更深、光澤度更強。適宜我省溫室栽培。
96.廣花綠寶石花燭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45
申請者: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育種者: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水晶花燭‘Gh-1'×花燭‘An2009-100-5’
特征特性:生長勢強,10-15厘米高的穴盤苗雙株種植330天植株,平均株高36.9厘米、冠幅41.3厘米;葉片長20.8厘米、寬16.0厘米,心形、具圓裂片,厚實具絨質感,墨綠色帶淺黃綠色葉脈,嫩葉黃綠色;葉柄長27.7厘米、直徑4.0毫米;花梗直立,長42.5厘米、直徑3.1毫米;佛焰苞長5.3厘米、寬1.8厘米,黃綠色,披針形;肉穗花序長5.3厘米、直徑6.1毫米,佛焰苞盛開時肉穗花序基部和先端的主色均為深棕色。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10-15厘米高的穴盤苗雙株種植,采用上口徑15厘米的盆具進行定植,基質采用規格為20-40厘米的泥炭。(2)采用水肥一體化管理。(3)適宜日溫25~30℃,夜溫15~21℃。(4)栽培中做好環境控制,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廣花綠寶石花燭屬觀葉系列中大型盆栽花燭新品種,葉片心形、具圓裂片,厚實具絨質感,墨綠色帶淺黃綠色葉脈,嫩葉黃綠色;佛焰苞黃綠色,披針形,盛開時肉穗花序基部和先端的主色均為深棕色。與對照品種水晶花燭‘Gh-1’相比,生長勢更強、株型更高大,株高增加39.3%,葉片數增加29.6%,葉片更大,葉片寬增加8.5%,顏色更明快。適宜我省溫室栽培。
97.和平天使花葉芋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46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江門市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梅州市農林科學院花卉研究所
品種來源:從‘福利達花葉芋’無性系變異株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6厘米左右的組培苗種植150天后,植株塊莖平均直徑3.3厘米,平均株高22.5厘米,株幅28.3厘米,分芽數13.0個;葉柄直立,長16.9厘米;葉片箭狀卵形,白綠色,主脈白色,長13.0厘米,寬9.8厘米。
栽培技術要點:(1)以尚未展開的幼嫩葉片或莖尖為外植體進行種苗擴繁,也可采用分球進行繁殖,用混合基質泥炭土、珍珠巖(體積比=2:1)栽培;(2)穴盆苗長至1~2個月后,移栽到口徑9~11厘米花盆;(3)幼苗期保持盆中基質濕潤;(4)注意防治蚜蟲和天蛾幼蟲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和平天使花葉芋屬小株型白色系列花葉芋新品種,葉片箭狀卵形,白綠色,主脈白色。與對照品種白色戀人花葉芋相比,株型更飽滿,植株更矮小,株高減少35.0%,分芽數增多71.8%,成品時間縮短30天,葉色更穩定,耐熱性更強,適合我省設施栽培。
98.輕舞飛揚花葉芋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47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廣州市卉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霍德曼花葉芋×粉心花葉芋
特征特性:6厘米左右的組培苗種植180天后,植株塊莖平均直徑3.1厘米,株高21.3厘米、株幅42.0厘米,分芽數2.3個,單芽葉片數2.8枚;葉柄直立、紅色,長13.1厘米;葉片三角形,粉色,邊緣綠色,質地硬,長15.0厘米、寬12.4厘米,葉脈綠色,主脈基部紅色。
栽培技術要點:(1)以尚未展開的幼嫩葉片或莖尖為外植體進行種苗擴繁,也可采用分球進行繁殖,用混合基質泥炭土、珍珠巖(體積比=2:1)栽培;(2)穴盆苗長至1~2個月后,移栽到口徑11~14厘米花盆;(3)幼苗期保持盆中基質濕潤;(4)注意防治蚜蟲和天蛾幼蟲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輕舞飛揚花葉芋屬中株型粉色系列花葉芋新品種,葉片三角形,粉色,邊緣綠色,質地硬。與對照品種泰美花葉芋相比,植株更矮小,株高減少37.1%,單芽葉片數增加41.2%,葉柄更鮮艷,成品所需時間縮短40.0%。適合我省設施栽培。
99.喜氣盈門花葉芋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48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育種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品種來源:粉心花葉芋×福利達花葉芋
特征特性:6厘米左右的組培苗種植180天后,植株塊莖平均直徑3.4厘米,株高21.8厘米,株幅37.5厘米,分芽數7.2個,單芽葉片數2.1枚;葉柄直立,紅色,長14.2厘米;葉片箭狀卵形,紅色,長15.4厘米、寬10.6厘米,主脈紅色。
栽培技術要點:(1)以尚未展開的幼嫩葉片或莖尖為外植體進行種苗擴繁,也可采用分球進行繁殖,用混合基質泥炭土、珍珠巖(體積比=2:1)栽培;(2)穴盆苗長至1~2個月后,移栽到口徑11~14厘米花盆;(3)幼苗期保持盆中基質濕潤;(4)注意防治蚜蟲和天蛾幼蟲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喜氣盈門花葉芋屬中株型紅色系列花葉芋新品種,葉片箭狀卵形,紅色,主脈紅色。與對照品種福利達花葉芋相比,植株更平整飽滿,分芽數增多51.2%,葉柄更鮮艷,耐熱性更強,休眠后萌芽所需時間縮短37.5%。適合我省設施栽培。
100.黃花密苞姜花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49
申請者: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育種者: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品種來源:紅姜花ב寒月姜花’
特征特性:開花植株平均葉莖長98.2厘米,葉數11.7片;葉片窄披針形;花序長圓形,長24.9厘米、直徑16.1厘米,苞片數36.4個、長4.2厘米、卷筒狀排列,每苞片有小花3.8朵;花淡黃色,基部橙黃色,清香;花冠管長5.0厘米;花冠裂片條形,淡黃色,長3.7厘米;側生退化雄蕊條形,淡黃色,基部橙黃色,長3.1厘米、寬0.7厘米;唇瓣長圓形、先端2裂,淡黃色,基部橙黃色,長2.5厘米、寬2.4厘米,瓣柄長0.9厘米;花絲橙色,長3.7厘米;花藥橙色,長1.1厘米。單花序花期24.7天,單花序開花整齊度60.7%,群體花期182.7天。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地勢平坦、肥力均勻的地塊,采用帶兩個節的根莖分株繁殖;(2)生長期保持充足水分;(3)生長前期追施尿素溶液,花芽分化期及花期追施磷鉀肥;(4)新生葉莖帶2~3片葉時,用藥劑噴其心部防治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黃花密苞姜花為姜花屬花卉新品種,花序長圓形,苞片卷筒狀排列,花淡黃色,基部橙黃色,清香,花冠裂片條形、淡黃色,唇瓣長圓形、先端2裂,淡黃色,基部橙黃色。單花序花期24.7天,單花序開花整齊度60.7%,群體花期182.7天。與對照品種寒月姜花相比,花序顯著增大,長度增加31.7%、直徑增加23.8%,苞片卷筒狀、數量增加105.6%,開花更整齊,整齊度增加46.3%。適宜我省中南部露地種植。
101.長序覆瓦姜花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50
申請者: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育種者: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品種來源:紅姜花×寒月姜花
特征特性:開花植株平均葉莖長113.4厘米,葉數12.9片,葉片窄長圓形;花序橢圓形,長19.6厘米、直徑13.2厘米;苞片數28.9個,覆瓦狀排列,長4.0厘米,每苞片有小花2.6朵;花白色,基部橙黃色,淡甜香;花冠管長4.9厘米;花冠裂片條形,橙黃色,長3.0厘米;側生退化雄蕊寬條形,白色,基部橙黃色,長2.9厘米、寬0.8厘米;唇瓣長圓形、先端2裂,白色,基部橙黃色,長2.3厘米、寬2.5厘米,瓣柄長0.9厘米;花絲橙黃色,長3.6厘米;花藥橙黃色,長1.0厘米。單花序花期23.0天,單花序開花整齊度53.0%,群體花期176.7天。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地勢平坦、肥力均勻的地塊,采用帶兩個節的根莖分株繁殖;(2)生長期保持充足水分;(3)生長前期追施稀薄尿素溶液,花芽分化期及花期追施磷鉀肥;(4)新生葉莖帶2~3片葉時注意防治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長序覆瓦姜花為姜花屬花卉新品種,花序橢圓形,苞片覆瓦狀排列,花白色,基部橙黃色,淡甜香花冠裂片條形,橙黃色,唇瓣長圓形、先端2裂,白色,基部橙黃色。單花序花期23.0天,單花序開花整齊度53.0%,群體花期176.7天。與對照品種‘寒月姜花’相比,花序緊湊,苞片全覆瓦狀、數量增加63.3%,花色橙黃更鮮艷,淡甜香。適宜我省中南部露地種植。
102.白黃玉姜花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51
申請者:佛山市連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育種者:佛山市連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建筑園林股份有限公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品種來源:‘FH-3’×白姜花
特征特性:每節兩芽以上的根莖種植至盛花期的植株,平均株高99.7厘米,假莖直徑17.3厘米、單枝葉片數14.8片;葉披針形,長38.4厘米、寬8.2厘米;花序長14.0厘米、寬16.8厘米;單花序苞片17.4個,卷筒狀,每個苞片內5.2朵小花;花冠裂片條形,長3.2厘米;側生退化雄蕊長橢圓形,長3.6厘米、寬1.0厘米;唇瓣扁卵圓形,卷曲不明顯,先端淺裂,主色白色,心部主色鮮黃色,長5.9厘米,寬6.0厘米;花絲亮黃色,長3.4厘米;花藥橙黃色,長1.3厘米;香氣為中等甜香,花期5月-11月。抗逆性和適應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宜選砂質壤土,或丘陵平緩地種植。(2)3-5月定植,每畦種植2列,株距約30厘米。畦面覆蓋稻草保持土壤疏松濕潤。(3)定植之前,施用有機肥料作基肥,生長期施用1-2次稀薄尿素溶液,花芽分化及花期追施磷酸二氫鉀溶液。(4)注意防治葉斑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白黃玉姜花為白色系姜花屬園林花卉新品種,苞片卷筒狀,花冠裂片條形,側生退化雄蕊長橢圓形,唇瓣扁卵圓形,卷曲不明顯,先端淺裂,主色白色,心部主色鮮黃色,花絲亮黃色,花藥橙黃色,香氣為中等甜香,花期5月-11月。與對照白姜花相比,植株更矮,株高減少27.3%,每一叢花枝數增加24%,每苞片內小花數增加22%,花香更怡人。適合珠江三角洲地區露天栽培。
103.晨曦姜花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52
申請者:廣州建筑園林股份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州建筑園林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連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白姜花בCH-1’
特征特性:每節兩芽以上的根莖種植至盛花期的植株,平均株高159.5厘米,假莖直徑1.8厘米、單枝葉片數14.4片;葉披針形,長38.6厘米、寬6.7厘米;花序長16.6厘米、寬12.0厘米;單花序苞片24.0個,苞片長4.1厘米,卷筒狀,排列分離,每個苞片內5.2朵小花;花冠裂片條形,長3.7厘米;側生退化雄蕊長4.3厘米、寬1.4厘米;唇瓣卵圓形,卷曲不明顯,先端深裂,主色淺黃色,心部主色亮黃色,長3.8厘米,寬4.1厘米;花絲紅橙色,長3.8厘米;花藥紅色,長1.1厘米;香氣為中等梔子花香,花期7月-11月。抗逆性和適應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宜選砂質壤土田,或丘陵平緩地種植。(2)3-5月定植,每畦種植2列,株距約30厘米,畦面覆蓋稻草保持土壤疏松濕潤。(3)定植之前,施用有機肥料作基肥,生長期施用1-2次稀薄尿素溶液,花芽分化及花期追施磷酸二氫鉀溶液。(4)注意防治葉斑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晨曦姜花為黃色系姜花屬園林花卉新品種,苞片卷筒狀,排列分離,花冠裂片條形,唇瓣卵圓形,卷曲不明顯,先端深裂,主色淺黃色,心部主色亮黃色,花絲紅橙色,香氣為中等梔子花香,花期7月-11月。與對照白姜花相比,株高增加16.3%,每叢假莖數增加17%,每苞片內小花數增加27%,花色更鮮艷,花香更怡人。適合我省珠江三角洲地區露天栽培。
104.碧寒姜花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53
申請者: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育種者: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品種來源:白泰姜花×金姜花
特征特性:植株長勢旺盛,開花植株平均株高97.7厘米,葉莖長68.2厘米,直徑1.6厘米;單枝葉莖葉片數11.4,葉片披針形,長33.6厘米、寬6.8厘米;花序長22.3厘米、直徑17.2厘米,有苞片28.9個;苞片卷筒狀,有小花1-2朵,花白色,唇瓣心部黃橙色;花冠管長7.4厘米,花冠裂片長3.8厘米,淡黃色;側生退化雄蕊長3.7厘米、寬2.1厘米,白色,基部黃橙色;唇瓣長3.5厘米、寬3.7厘米,先端開裂,深1.4厘米;花絲橙黃色,花藥橙色。花有梔子花香。抗逆性和適應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地勢平坦、肥力均勻、方便作業的地塊做畦;(2)選擇一節帶兩個芽以上的當年生成熟根莖為繁殖材料,用殺菌藥物浸泡半小時,在陰涼處晾干后種植。每畦種植3列,株距約30厘米;(3)定期將地上枯黃、生長差、開花后的葉莖刈割掉;(4)注意防治蝸牛、夜蛾和螟蟲等的幼蟲為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碧寒姜花為姜花切花新品種,苞片卷筒狀,花白色,唇瓣心部黃橙色,花冠裂片淡黃色,唇瓣先端開裂,花絲橙黃色,花藥橙色。與對照品種蜜甜姜花相比,花序更大,寬度增加16.2%,花朵數增加81.9%,花橫徑增加28.3%,開花更整齊,有梔子花香。適宜我省中南部地區露地種植。
105.香雪姜花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54
申請者: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育種者: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品種來源:白絲毛姜花×毛姜花
特征特性:植株長勢旺盛,開花植株平均株高68.3厘米,葉莖長51.7厘米,直徑1.0厘米;單枝葉莖葉片數11.6,葉片窄卵圓形,長28.8厘米、寬7.0厘米;花序長18.0厘米、寬15.3厘米,有苞片22.8個;苞片卷筒狀,長2.5厘米,每苞片內有小花3-4朵,白色;花冠管長6.4厘米,花冠裂片長3.2厘米;側生退化雄蕊長2.7厘米、寬0.4厘米;唇瓣倒卵圓形,長2.8厘米、寬2.1厘米,先端開裂、深2.1厘米;花絲白色,花藥黃色。花有香味,抗逆性和適應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盆土選擇腐葉土或泥炭土。(2)開花后,3-4月期間分株,以帶芽的健碩根莖為繁殖體,浸泡消毒半小時,晾干后種植。(3)定植之前施基肥,生長前期追肥,花芽分化及花期再追肥;(4)夏季高溫季節,放置于適當遮蔭、通風良好的環境下。秋冬季節氣溫下降后放置于向陽防風的環境下。(5)定期刈割枯黃、生長差、開花后的葉莖,注意防治姜瘟病。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香雪姜花為白色系姜花新品種,苞片卷筒狀,白色,唇瓣倒卵圓形、先端開裂,花絲白色,花藥黃色,花有香味。與對照毛姜花‘M-1’相比,株型矮化、更緊湊,株高減少14.0%,葉莖增粗61.3%,花朵橫徑增加58.1%。適宜我省中南部地區盆栽種植。
106.翠錦龍骨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55
申請者: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育種者:廣州正欣園藝有限公司、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品種來源:從‘巴西龍骨’(E. antiquorum ‘Ba Xi Long Gu’)栽培群體中選擇芽變單株經扦插擴繁而成。
特征特性:植株直立,生長旺盛,7厘米左右的頂芽扦插種植3個月,平均株高28.8厘米、株幅15.3厘米;肉質莖多為三棱、偶見四棱,棱緣波浪狀,主色綠色、帶黃綠錦;二級肉質莖平均數量3個,長14.8厘米、寬2.3厘米、厚1.3厘米;葉主色黃綠色,長8.3毫米、寬5.2毫米、無葉柄;單個棱邊刺座平均數量36個,灰紫色,具刺2個,刺灰橙色;抗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頂芽進行扦插擴繁,以蛭石、珍珠巖和河沙混合為扦插基質;(2)生長期以盆土不干不澆、澆則澆透、有水滲出為原則;(3)注意預防莖腐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翠錦龍骨為大戟屬盆栽新品種,肉質莖多為三棱、偶見四棱,棱緣波浪狀,主色綠色、帶黃綠錦;葉主色黃綠色,無葉柄;棱邊刺座灰紫色,刺灰橙色。與對照品種巴西龍骨相比,植株株型矮化,株高減少14.3%,株幅增加121.7%;有二級肉質莖,肉質莖具黃綠色錦,顏色更鮮艷。適宜我省溫室栽培。
107.羽扇膨珊瑚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56
申請者: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育種者: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廣州正欣園藝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從親本膨珊瑚‘P1’(E. oncoclada‘P1’)栽培群體中選擇變異單株,經扦插擴繁而成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旺盛,8厘米的插穗種植3個月,平均株高17.2厘米、株幅17.1厘米;肉質莖主色綠色,扇形;一級肉質莖長3.2厘米、寬3.5厘米、厚0.8厘米;二級肉質莖數量平均3個,長4.1厘米、寬4.5厘米、厚0.7厘米;三級肉質莖數量平均3個,長9.7厘米、寬5.4厘米、厚0.7厘米,邊緣波浪狀,有棕色斑點并附著綠色小葉片。肉質莖上無刺座。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健壯肉質莖進行扦插擴繁,以腐殖土為基質;(2)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盆土不干不澆,澆則澆透,雨季注意排水;(3)注意預防軟腐病和炭疽病等病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羽扇膨珊瑚為大戟屬盆栽新品種,肉質莖扇形,主色綠色,無刺座。與對照品種帝國綴化(Euphorbia franckiana f. cristata)相比,株型更緊湊,株高增加31.3%,株幅減少8.6%;具有三級肉質莖,肉質莖深綠色,光澤度更強,無刺座。適合我省溫室栽培。
108.紅荷姜黃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57
申請者:廣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佛山市連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佛山市連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春秋姜黃×廣西莪術
特征特性:直徑2.8厘米左右的種球在全光照下栽培4個月,平均株高74.2厘米,株幅57.0厘米。葉片長披針形,長37.6厘米、寬8.6厘米,葉面黃綠色,中脈兩側具有紫色帶。頂生花序由葉鞘內抽出,長19.1厘米,直徑8.2厘米,花序柄長22.1厘米。冠苞片5.3枚,長4.1厘米,寬2.1厘米,紫紅色;可育苞片33.5枚,每一可育苞片內有5.0朵小花,依次開放,花冠裂片淺黃白色,唇瓣近圓形、米黃色。自然花期5-9月。田間抗病性和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宜選砂質壤土田或丘陵平緩地種植。(2)一般在3月下旬栽種,采用穴栽,行距約30厘米,穴距約20厘米,穴深6-8厘米,每穴放2-3個種球。(3)種植時若畦面不蓋稻草,出齊苗后要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施足基肥,營養生長期可追施速效肥,雨季則要做好排水工作。(4)注意防治根腐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紅荷姜黃為姜黃屬園林花卉新品種,冠苞片紫紅色,花冠裂片淺黃白色,唇瓣近圓形、米黃色,自然花期5-9月。與對照廣西莪術相比,群體花期連續,開花率增加14.5%,冠苞片顏色更鮮艷,單花序觀賞期延長8天,花序柄更長,花序更粗。適合珠江三角洲地區露天栽培。
109.紅霞姜黃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58
申請者:佛山市連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育種者:佛山市連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品種來源:春秋姜黃×南昆山莪術
特征特性:直徑3.4厘米左右的種球在全光照下栽培4個月,平均株高75.8厘米、株幅65.3厘米;葉片披針形,長37.9厘米,寬9.2厘米,葉面綠色,中脈兩側具有紫色帶;頂生花序由葉鞘內抽出,長19.1厘米,直徑8.2厘米,花序柄長22.1厘米;冠苞片5.3枚,長4.1厘米、寬2.1厘米,紫紅色;可育苞片33.5枚,每一可育苞片內有5.0朵小花、依次開放,花冠裂片淺黃白色,唇瓣近圓形、米黃色。自然花期5-10月。田間抗病性和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宜選砂質壤土田或丘陵平緩地種植。(2)一般在3月下旬栽種,采用穴栽,行距約30厘米,穴距約20厘米,穴深6-8厘米,每穴放2-3個種球。(3)種植時若畦面不蓋稻草,出齊苗后要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施足基肥,營養生長期可追施速效肥。(4)注意防治根腐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紅霞姜黃為姜黃屬園林花卉新品種,冠苞片紫紅色,花冠裂片淺黃白色,唇瓣近圓形、米黃色,自然花期5-10月。與對照廣西莪術相比,群體花期連續,且延長2個月,開花率增加18.3%,花序更粗,花序柄更長。適合珠江三角洲地區露天栽培。
110.粉苞山姜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59
申請者: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育種者: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廣東天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升振山姜×海南山姜
特征特性:生長勢較旺盛,帶有3個芽點的根狀莖定植栽培18個月后的開花植株,平均株高227.2厘米,株幅182.9厘米;地上假莖直徑2.4厘米,葉14片,綠色,長圓披針形,長70.5厘米、寬11.2厘米;總狀花序頂生,頂端略下垂,花序軸長37.2厘米,小花44.7朵;小苞片粉紅色,卵圓形,長5.2厘米、寬2.7厘米;花萼淺粉色,鐘狀;花冠裂片白色;唇瓣黃色,三角狀卵形,前端邊緣波浪狀,具紅斑,長5.7厘米、寬3.0厘米;果球形,橙紅色。3-4月份開花,單花序觀賞期約14天,群體花期約30天。抗病性、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分株繁殖,每個定植的根狀莖帶有3個芽點的;(2)選擇排灌方便、肥沃疏松的土壤;(3)生長過程中,每畝可撒施高磷復合肥30公斤/畝;(4)開花結果后注意剪去老枝。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粉苞山姜屬山姜屬園林花卉新品種,總狀花序頂生,頂端略下垂,小苞片卵圓形、粉紅色,花萼鐘狀、淺粉色,花冠裂片白色,唇瓣黃色、三角狀卵形,前端邊緣波浪狀,具紅斑,果球形、橙紅色。3-4月份開花,單花序觀賞期約14天,群體花期約30天。與對照品種升振山姜相比,株高增加18.7%,花序軸長度增加19.4%;花朵更大,小苞片顏色更鮮艷,長度增加41.3%、寬度增加30.3%,唇瓣長度增加31.8%、寬度增加37.9%。適合我省露地栽培。
111.銹紅疊瓣菊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60
申請者:廣州厚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州厚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品種來源:紅樓菊×清心白菊
特征特性:植株長勢較旺盛,5-6厘米高的扦插苗8月下旬定植、燈照補光1個月,開花植株平均株高93.6厘米、株幅42.1厘米,主側枝數14.6枝;葉片長7.9厘米、寬4.6厘米;總花朵數49.2朵,頭狀花序杯形,直徑5.6厘米,舌狀邊花數量127.8枚,平瓣、銹紅色,心花管狀、黃綠色,花有淡香。在廣東露地栽培觀賞期26.0天。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頂芽插穗進行扦插繁殖種苗,秋冬季繁苗需晚上補光4-5小時;(2)秋冬季定植后晚上10點-2點進行LED照燈補光,持續4周左右;(3)露地栽培或生產盆花可打頂、保留全部側枝,盆栽可選用泥炭土作栽培基質;(4)注意防治蚜蟲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銹紅疊瓣菊是中小菊系列新品種,頭狀花序杯形,舌狀邊花平瓣、銹紅色,心花管狀、黃綠色,花有淡香,在廣東露地栽培觀賞期26.0天。與對照品種紅樓菊相比,總花朵數增加53.8%,舌狀邊花數量增加262.0%,觀賞期延長18.2%。適宜我省露地栽培。
112.仁善貢菊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61
申請者:仁善田園(廣東)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育種者:仁善田園(廣東)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廣州厚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杭白菊×岱雪菊
特征特性:植株長勢較旺盛,5-6厘米高的扦插苗8月下旬定植、燈照補光1個月,開花植株平均株高68.2厘米、株幅27.0厘米,主側枝數11.1枝;葉片長8.5厘米、寬7.0厘米;單株總花朵數34.0朵,半重瓣,花朵直徑4.4厘米,邊花7.0輪、平瓣、盛花期黃白色、后期白色,心花管狀、黃綠色,花有香氣。在廣東露地栽培觀賞期23.3天。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頂芽插穗進行扦插繁殖種苗,秋冬季繁苗需晚上補光4-5小時;(2)秋冬季定植后晚上10點-2點進行LED照燈補光,持續4周左右;(3)庭院園林栽培或生產盆花可打頂、保留全部側枝,盆栽可選用泥炭土作栽培基質;(4)注意防治蚜蟲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仁善貢菊是園林小菊系列新品種,花半重瓣,邊花平瓣、盛花期黃白色、后期白色,心花管狀、黃綠色,花有香氣,在廣東露地栽培觀賞期23.3天。與對照品種杭白菊相比,植株直立,主側枝數增加22.0%,葉寬增加40.0%,頭狀花序重瓣性更好,邊花輪數增加40.0%,盛花期黃白色,適宜我省露地栽培。
113.甜香金菊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62
申請者: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育種者: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州厚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息烽都市現代農業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杭白菊×東湖金菊
特征特性:植株長勢較旺盛,5-6厘米高的扦插苗8月下旬定植、燈照補光1個月,開花植株平均株高81.5厘米、株幅37.6厘米,主側枝數18.5枝;葉片長8.9厘米、寬6.7厘米;總花朵數110.5朵,頭狀花序平展形、直徑4.9厘米,舌狀邊花數量114.4枚、平瓣、金黃色,心花管狀、黃色,花有甜香。在廣東露地栽培觀賞期24.0天。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頂芽插穗進行扦插繁殖種苗,秋冬季繁苗需晚上補光4-5小時;(2)秋冬季定植后晚上10點-2點進行LED照燈補光,持續4周左右;(3)庭院園林栽培或生產盆花可打頂、保留全部側枝,盆栽可選用泥炭土作栽培基質;(4)注意防治蚜蟲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甜香金菊是園林小菊系列新品種,頭狀花序平展形,舌狀邊花平瓣、金黃色,心花管狀、黃色,花有甜香,在廣東露地栽培觀賞期24.0天。與對照品種東湖金菊相比,植株較直立,花朵數更多、增加63.7%,花朵更大、直徑增加36.1%;舌狀邊花數量增加49.5%,花有甜香。適宜我省露地栽培。
114.珠水泛翠菊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63
申請者: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育種者: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州厚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清心白菊×綠色心情菊
特征特性:植株長勢較旺盛,5-6厘米高的扦插苗8月下旬定植、燈照補光1個月,開花植株平均株高74.4厘米、株幅21.0厘米,主側枝數6.6枝;葉片長9.6厘米、寬5.9厘米;總花朵數33.1朵,頭狀花序淺杯形、重瓣(后期露心)、直徑7.4厘米,舌狀邊花數量231.1枚、內曲、黃綠色,心花管狀、黃綠色,花有淡香。在廣東露地栽培觀賞期23.4天。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頂芽插穗進行扦插繁殖種苗,秋冬季繁苗需晚上補光4-5小時;(2)秋冬季定植后晚上10點-2點進行LED照燈補光,持續4周左右;(3)露地栽培或生產盆花可打頂、保留全部側枝,盆栽可選用泥炭土作栽培基質;(4)注意防治蚜蟲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珠水泛翠菊是中型菊系列新品種,頭狀花序淺杯形、重瓣(后期露心),舌狀邊花內曲、黃綠色,心花管狀、黃綠色,花有淡香,在廣東露地栽培觀賞期23.4天。與對照品種綠色心情菊相比,主側枝數增加15.8%;頭狀花序直徑增大13.8%,舌狀邊花數量增加16.4%,花朵黃綠色,花色更鮮艷。適宜我省露地栽培。
115.粉紅回憶秋海棠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64
申請者: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育種者: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州市綠脈花卉園林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呂宋秋海棠‘ZK-1’×綠脈秋海棠‘ZK-2’
特征特性:植株直立緊湊,高5厘米的葉插苗定植75天后,平均株高25.1厘米,株幅31.0厘米;葉長11.7厘米、寬7.5厘米,葉片卵圓形、深紫紅色,葉姿上舉,葉緣波浪狀、有細密鋸齒;葉柄長12.7厘米、粗0.4厘米,綠色;花枝長17.4厘米,著花6.5朵,花色粉紅。在廣東設施栽培條件下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葉片進行扦插擴繁,基質選用珍珠巖和粗泥炭土2:1混合;(2)進行盆栽時,基質與扦插時相同;(3)基質不宜過濕;(4)空氣濕度控制在60-70%之間,天氣干燥時通過噴水增濕;(5)不耐陽光直射,要求充足的散射光。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粉紅回憶秋海棠是紅色系觀葉秋海棠新品種,葉片卵圓形、深紫紅色,葉姿上舉,葉緣波浪狀、有細密鋸齒,花色粉紅。與對照品種馬丁之謎秋海棠相比,株型較緊湊,株幅減少15.7%,葉柄長減少13.6%,葉片顏色更鮮亮,葉緣波浪狀更明顯,適宜我省設施栽培。
116.綠洲秋海棠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65
申請者:廣州市綠脈花卉園林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州市綠脈花卉園林有限公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品種來源:綠脈秋海棠×蘭嶼秋海棠
特征特性:植株直立緊湊,高5厘米的葉插苗定植60天后,平均株高29.1厘米,株幅32.7厘米。葉長18.7厘米,葉寬11.8厘米,葉片圓整,碩大,被毛較少,葉面有光澤;葉脈亮綠色;葉柄長16.9厘米、粗0.6厘米,綠色;花枝長22.7厘米,著花14.5朵,花色粉紅。在廣東省設施栽培條件下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全葉扦插擴繁,以珍珠巖混粗泥炭(2:1)為基質,選用50孔的育苗穴盤作為扦插容器;(2)扦插苗長到合適的大小進行分株移栽;(3)日常管理控制溫度15-25℃,濕度60-70%,不耐陽光直射,需要充足的散射光。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綠洲秋海棠是綠色系觀葉秋海棠新品種,葉片圓整,碩大,被毛較少,葉面有光澤,花色粉紅。與對照綠脈秋海棠相比,葉插育苗期縮短14%,生長勢更旺,株高增加8.0%,葉片長增加9.5%,葉片更圓整。適宜我省設施栽培。
117.福玉秋海棠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66
申請者: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育種者: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州市綠脈花卉園林有限公司、東莞植物園
品種來源:納圖那秋海棠‘ZK-5’×火焰秋海棠‘ZK-6’
特征特性:植株直立緊湊,高5厘米的葉插苗定植65天后,平均株高38.1厘米,株幅46.1厘米。葉長20.2厘米,葉寬16.5厘米,葉片盾圓形,綠色,有褶皺,葉脈間有墨綠色斑塊;葉柄長27.1厘米、粗0.7厘米,綠色;花枝長17.4厘米,著花15朵,花淡粉色。在廣東省設施栽培條件下抗逆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半葉扦插擴繁,以珍珠巖混粗泥炭(1:1)為基質,選用50孔的育苗穴盤作為扦插容器;(2)扦插苗長根后移栽上盆定植;(3)日常管理控制溫度18-25℃,濕度60-70%,遮光率50-60%。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福玉秋海棠是綠色系觀葉秋海棠新品種,葉片盾圓形,綠色,有褶皺,葉脈間有墨綠色斑塊,花淡粉色。與對照納圖那秋海棠相比,株型更緊湊,葉片長度減少8.6%,葉柄長度減少7.2%,成熟葉片墨綠色斑塊更加明顯,葉脈更清晰,適宜我省設施栽培。
118.花城玫紅矮牽牛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67
申請者: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
育種者: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矮牽牛自交系I-1×S-1
特征特性:長勢旺盛,株型緊湊,夏季播種85天的植株平均株高22.0厘米、株幅36.6厘米,分枝數10.8條,一級分枝直徑5.8毫米;葉色濃綠,長5.6厘米、寬3.7厘米;花玫紅色,喇叭形,直徑7.4厘米,單朵花期約10天,植株觀賞期約120天。抗病性、耐濕熱能力、耐雨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F1雜交種播種或扦插方式擴繁,以泥炭和珍珠巖混合1:1為扦插基質;(2)進行盆栽時,采用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材料作為基質;(3)勤施薄肥;(4)注意防治莖腐病、蚜蟲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花城玫紅矮牽牛為紅色系列中花型矮牽牛新品種,花玫紅色,喇叭形,單朵花期約10天,植株觀賞期約120天。在相同栽培條件下,與對照品種海市蜃樓玫紅矮牽牛相比,植株更健壯,株幅增加38.1%,分枝數增加12.5%,一級分枝直徑增加20.8%,花朵更大,直徑增加12.1%,花朵數增加25.2%,抗病性、抗逆性更強,適合我省露地栽培。
119.花城紅矮牽牛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68
申請者: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廣州市三力園藝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廣州市三力園藝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矮牽牛自交系‘I-1’בG-1’
特征特性:長勢旺盛,株型緊湊,夏季播種85天的植株平均株高23.7厘米、株幅29.8厘米,分枝數13.8條,一級分枝直徑6.7毫米;葉色濃綠,長6.5厘米、寬3.5厘米;花紅色,喇叭形,直徑6.5厘米,單朵花期約10天,植株觀賞期約120天。抗病性、耐濕熱能力、耐雨性較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F1雜交種播種或扦插方式擴繁,以泥炭和珍珠巖混合1:1為扦插基質;(2)進行盆栽時,采用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材料作為基質;(3)勤施薄肥;(4)注意防治莖腐病、蚜蟲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花城紅矮牽牛為紅色系列中花型矮牽牛新品種,花紅色,喇叭形,單朵花期約10天,植株觀賞期約120天。在相同栽培條件下,與對照品種海市蜃樓紅矮牽牛相比,植株更健壯,株幅增加19.2%,分枝數增加43.8%,一級分枝直徑增加28.8%,花朵數增加39.3%,抗病性、抗逆性更強,適合我省露地栽培。
120.紫霞仙子長春花
評定編號:粵評花20230069
申請者: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
育種者: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本地長春花YKY08×長春花太平洋系列正紅
特征特性:長勢較強,高9.0厘米左右的扦插苗種植3個月后,株高27.0厘米,冠幅36.6厘米,主莖紅銅色,嫩莖綠色;葉片深綠色、薄革質,長6.7厘米、寬2.8厘米;聚傘花序,花冠高腳碟狀,花冠裂片倒卵形、紫紅色,花眼深紫紅色,花徑4.6厘米。在我省珠三角地區露地栽培周年開花,抗逆性強。
栽培技術要點:(1)采用扦插進行無性繁殖,最佳繁殖時間3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2)剪取枝條中部生長健壯、無病蟲害、8-10厘米長的枝條進行扦插,扦插棚保持溫度25℃-28℃、濕度85%-95%,扦插后半個月后可通風煉苗后移栽;(3)幼苗現4-6片真葉,苗齡40-50天時定植,基肥使用緩釋肥。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紫霞仙子長春花為紫色系列園林花卉新品種,聚傘花序,花冠高腳碟狀,花冠裂片倒卵形、紫紅色,花眼深紫紅色,在我省珠三角地區露地栽培周年開花。在相同栽培條件下,與對照品種卡拉系列深藍紫長春花相比,抗病性更強,疫病病害指數降低102.2%;花朵更大,花徑增加34.0%,單朵花花期增加2-3天。適宜珠三角地區露地栽培。
121.廣藥大1號廣金錢草
評定編號:粵評藥20230001
申請者:廣東藥科大學、廣州采芝林藥業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東藥科大學、廣州采芝林藥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從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文地鎮廣金錢草群體中通過單株選種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株型近直立,主莖和分枝向上生長,不與地面接觸,主莖與地面夾角平均為59度,分枝與地面夾角平均為42度,平均莖和主莖基部直徑長分別為79.7厘米和7.7毫米;平均5.6個分枝數。從播種到采收約286天,較對照廣金錢草(匍匐型)早15天。夏佛塔苷含量為0.31%,較對照增34.8%,達到《中國藥典》(2020版)標準(不得少于0.13%)。總黃酮、異夏佛塔苷含量分別比對照廣金錢草(匍匐型)增75.3%和31.6%。
產量表現:2021年和2022年在羅定、河源和徐聞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平均鮮重畝產1260公斤,干重畝產415公斤,與對照品種廣金錢草(匍匐型)相比,藥材干重畝產增加12%。
栽培技術要點:(1)播種前用80-90℃熱水處理,自然放涼浸泡過夜,與3-5倍河沙混合后撒播于苗床,苗真葉≥6枚、株高≥7厘米起苗移栽。(2)當年秋季或次年移栽,每畝定植6000至8000株。(3)移栽后180天左右(花期前)進行采收,晾干或者烘干。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廣藥大1號廣金錢草植株呈近直立生長,從播種到采收約286天,較對照廣金錢草(匍匐型)早15天。藥材產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均較對照品種廣金錢草(匍匐型)高,夏佛塔苷含量達到《中國藥典》(2020版)標準。適宜我省各地種植。
122.云陽牛大力
評定編號:粵評藥20230002
申請者:廣東小陽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育種者:廣東小陽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云浮小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云浮市大力種植專業合作社
品種來源:從云浮市云城區腰古鎮大葉牛大力實生群體通過單株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攀援狀灌木,生長較旺盛,投產早,種植3年達到采收質量標準。品質優良。多糖含量為3.7%、醇溶性浸出物含量16.3%、總黃酮0.1%、高麗槐素0.028毫克/克、刺桐堿2.99毫克/克,其中高麗槐素、刺桐堿的含量比對照分別提高85.71%、44.48%。
產量表現:豐產性好,種植3年、4年、5年的單株(鮮重,下同)產量分別為2.4公斤、3.1公斤、3.6公斤,折合畝產(每畝700株)分別是1680公斤、2170公斤和252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坡度在25°以下的向陽坡地,種植前進行深翻改土,施基肥,覆蓋地膜(布);(2)春季在2月中旬~4月底、秋季在10月上旬~11月初定植,以春季最為適宜;(3)種植第一年施兩次肥,第二年及以后每年施四次肥;(4)每株種苗立高80~120厘米小竹竿2~3支,種植第2年要開始修枝整形,每年的6月左右可除花;(5)注意防治白粉病等病蟲害。
省品審會評定意見:云陽牛大力投產早,豐產性好,藥材品質優良,主要指標性成分含量高,其中高麗槐素、刺桐堿的含量比對照分別提高85.71%、44.48%,種植三年生以上藥材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較對照提高13.18%以上,產量較對照提高33.30%。適宜我省牛大力產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