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四川 » 正文

2007年四川審定小麥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6-13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932
 

1、綿麥1403

(1)選育單位: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綿陽04854/貴農21-1

(3)特征特性:弱春性,全生育期188天左右。幼苗半直立、綠色,分蘗力較強,葉寬中等,葉耳綠色。植株整齊,株高82厘米左右,旗葉長度中等、角度中等。穗長方形,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籽粒紅色、卵圓形、粉質-半角質,腹溝淺、飽滿。小穗數為20個左右,穗粒數41粒左右,千粒重44克左右。2005年、2006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787克/升,粗蛋白含量13.49%,濕面筋含量23.2%,沉降值25.0毫升,穩定時間3.8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高抗條銹病,中抗白粉病,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4-2005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63.9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2.0%,增產極顯著,9點中8點增產;2005-2006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94.4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4.5%,增產極顯著,10點中8點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79.1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3.3%,19點次中16點次增產。2005-2006年度在樂山、雙流、內江、綿陽、鄰水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47.9公斤, 5點全部增產,比對照川麥107增產4.5%。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四川盆地于10月23日至11月5日。②基本苗:每畝12-14萬。③施肥:每畝施純氮12-15公斤,配合施P、K肥。④田間管理:注意排濕、除草,并加強對蚜蟲和赤霉病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種植。

2、內麥11

(1)選育單位:內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品5×94-7

(3)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3天左右,成熟較早。幼苗直立、深綠色,分蘗力中等,葉較寬,葉耳紫色。株高86厘米左右,旗葉長度中等、角度小。植株整齊,莖稈較粗壯,抗倒性好。穗長方形,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籽粒白色、卵圓形、半角質、腹溝淺、飽滿。小穗數20個左右,穗粒數43粒左右,千粒重48克左右。2007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778克/升。粗蛋白含量14.16%。濕面筋含量27.9%,沉降值44.8毫升,穩定時間4.4分。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高抗條銹病,中抗白粉病,高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5-2006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81.0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4.1%,增產極顯著,10點中9點增產;2006-2007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56.2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2.1%,增產極顯著,10點全部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68.6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3.1%,20點次中19點次增產。2006-2007年度在雙流、綿陽、資陽、射洪、達縣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55.7公斤,5點全部增產,比對照川麥107增產8.6%。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四川盆地于10月底?立冬。②基本苗:每畝12?14萬。③施肥:每畝施純氮13kg,配合施P、K肥。④田間管理:及時防除雜草,加強對蚜蟲和赤霉病的防治,九成黃收獲。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種植。

3、西科麥4號

(1)選育單位: 西南科技大學

(2)品種來源:墨460/9601-3

(3)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90天左右。幼苗半直立、綠色,分蘗力中等,葉長寬中等,葉耳綠色。植株整齊,株高95厘米左右,旗葉長度中等、角度中等。穗長方形,穗層整齊,頂芒、白殼,籽粒白色、卵圓形、半角質、腹溝淺、飽滿。小穗數18個左右,穗粒數43粒左右,千粒重44克左右。2005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830克/升,粗蛋白含量13.86%,濕面筋含量25.8%,沉降值30.9毫升,穩定時間4.3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高抗條銹病,中感白粉病,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4-2005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75.5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1%,增產極顯著,8點中7點增產;2005-2006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78.9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7.6%,增產極顯著,10點中8點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77.2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9.3 %,18點次中15點次增產。2005-2006年度在綿陽、樂山、雙流、內江、鄰水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24.2公斤,其中4點比對照川麥107增產2.7-7.5%,平均增產4.8%。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四川盆地于10月25-30日。②基本苗:每畝12-14萬。③施肥:每畝施純氮10kg,配合施P、K肥。④田間管理:注意排濕、除草,并加強對蚜蟲和赤霉病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丘陵和低山地區種植。

4、蓉麥4號

(1)選育單位:成都市第二農業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96-2547/133-3

(3)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7天左右。幼苗直立、綠色,分蘗力較強,葉寬中等,葉耳綠色。植株整齊,株高87厘米左右,旗葉長度短、角度中等。穗長方形,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籽粒白色、卵圓形、粉-半角質、飽滿。小穗數中等,穗粒數40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2006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831克/升,粗蛋白含量12.79%,濕面筋含量24.0%,沉降值24.4毫升,穩定時間2.6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高抗條銹病,高感白粉病,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4-2005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66.8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8.4%,增產極顯著,8點全部增產;2005-2006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84.1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9.4%,增產極顯著,10點中9點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75. 4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8.9 %,18點次中17點次增產。2006-2007年度在雙流、綿陽、內江、遂寧、達縣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28.7公斤,其中4點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1-16.7%,平均增產6.1%。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四川盆地于10月底至11月初。②基本苗:每畝14萬。③施肥:每畝施純氮10公斤,磷(P2O5)5公斤,鉀(K2O)7公斤。④田間管理:及時防除雜草,加強白粉病、赤霉病、蚜蟲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種植。

5、蜀麥375

(1)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小麥所

(2)品種來源:(綿陽93-7/92R141)F2 / 綿陽96-324

(3)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7天左右。幼苗直立,葉色深綠,葉耳綠色。株高90厘米左右,旗葉長、寬中等,角度適中。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籽粒紅色、卵圓形、半角質-粉質,腹溝淺、飽滿。小穗數21個左右,另有復小穗,穗粒數45粒左右,千粒重43克左右。2006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813克/升,粗蛋白含量12.17%,濕面筋含量21.4%,沉降值31.2毫升,穩定時間6.0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中抗條銹病,高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4-2005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52.3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6.1%,增產極顯著,9點中6點增產;2005-2006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79.3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9.5%,增產極顯著, 10點中8點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65.8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7.8%,19點次中14點次增產。2006-2007年度在雙流、綿陽、資陽、射洪、達縣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57.1公斤,其中4點比對照川麥107增產3.7-11.8%,平均增產7.4%。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四川盆地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②基本苗:每畝12-15萬。③施肥:畝施純氮6?8公斤,氮、磷、鉀肥配合使用比例為8:7:7,重底早追。④田間管理:及時除草,注意防治蚜蟲和赤霉病。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種植。

6、西科麥3號

(1)選育單位: 西南科技大學

(2)品種來源:貴農21/5575

(3)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8天左右。幼苗半直立、綠色,分蘗力中等,葉較寬,葉耳綠色。植株整齊,株高85厘米左右,旗葉長度中等、角度中等。穗方形,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籽粒白色、卵圓形、半角質、腹溝淺、飽滿。小穗數20個左右,穗粒數44粒左右,千粒重43克左右。2005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816.5克/升,粗蛋白含量11.7%,濕面筋含量21.1%,沉降值22.6毫升,穩定時間2.5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中抗條銹病,高感白粉病,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4-2005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76.8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8.9%,增產極顯著, 8點中8點增產;2005-2006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69. 9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6.8%,增產極顯著, 10點中8點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73.3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7.8 %,18點次中16點次增產。2005-2006年度在樂山、雙流、內江、綿陽、鄰水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26.6公斤,其中三點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4-8.1%,平均增產4.2%。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四川盆地于 10月底為宜。②基本苗:每畝13萬為宜。③施肥:每畝施純氮11kg,配合施P、K肥。④田間管理:注意排濕、除草,并加強對蚜蟲和赤霉病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丘陵和低山地區種植

7、川育21

(1)選育單位: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品種來源:周88114/G159

(3)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6天左右。幼苗半直立、綠色,分蘗力中等,葉寬中等,葉耳綠色。植株整齊,株高90厘米左右,旗葉長度中等、角度中等。穗長方形,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籽粒白色、卵圓形、半角質、腹溝淺、飽滿。小穗數20個,穗粒數45粒左右,千粒重45克左右。2006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829克/升,粗蛋白質含量12.97%,濕面筋含量27.3%, 沉降值22.4毫升,穩定時間1.6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高抗條銹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4-2005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72.2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7.5%,增產極顯著,8點中6點增產;2005-2006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77.1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7.4%,增產極顯著,10點中7點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74.6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7.5%。,18點次中13點次增產。2006-2007年度在雙流、綿陽、資陽、射洪、鄰水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63.5公斤,5點全部增產,平均比對照川麥107增產7.7%。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四川盆地于10月底至11月初。②基本苗:每畝14-18萬。③施肥:畝施純氮(N2)10kg左右,配施磷(P2O5)7kg,鉀(K2O)7kg。④田間管理:注意排濕、除草,加強對蚜蟲和赤霉病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丘陵和低山區種植。

8、川農24

(1)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

(2)品種來源:白粒3號×云凡52894-2

(3)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90天左右。幼苗半直立、綠色,分蘗力強,葉寬中等,葉耳綠色。植株整齊,株高93厘米左右,旗葉長度中等、角度中等。穗長方形,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籽粒白色、卵圓形、半角質、腹溝淺、飽滿。小穗數21個左右,穗粒數43粒左右,千粒重43克左右。2005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819克/升,粗蛋白質含量13.3%,濕面筋含量25.4%,沉降值21.7毫升,穩定時間2.1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高抗條銹病,高感白粉病,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4-2005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72.5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0.1 %,增產極顯著, 8點中7點增產;2005-2006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70.5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5.3%,增產極顯著,10點中6點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71.5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7.2%。2006-2007年度在雙流、綿陽、內江、遂寧、鄰水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33.6公斤,其中4點比對照川麥107增產4.5-20.7%,平均增產8.9%。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四川盆地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②基本苗:每畝12萬。③施肥:每畝施純氮10kg,配合增施P、K肥各10公斤。④田間管理:注意除草,加強對蚜蟲、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種植。

9、川農25

(1)選育單位:成都正隆植物育種有限公司,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

(2)品種來源:96I-225 × 91S-5-4

(3)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8天左右。幼苗半直立、綠色,分蘗力強,葉寬中等,葉耳綠色。植株整齊,株高79厘米左右,旗葉長度較短、角度直立轉披。穗長方形,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籽粒白色、卵圓形、粉質至半角質、腹溝淺、飽滿,色澤好。小穗數為22個左右,穗粒數43粒左右,千粒重43克左右。 2005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803克/升,粗蛋白含量13.14%,濕面筋含量25.1%,沉降值23.3毫升,穩定時間2.8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高抗條銹病,中感白粉病,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4-2005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55.3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7.0 %,增產極顯著, 9點中7點增產;2005-2006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68.7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7.0%,增產極顯著,10點中6點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62.0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7.0%。2006-2007年度在雙流、綿陽、內江、遂寧、達縣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44.6公斤,其中4點比對照川麥107增產0.4-13.8%,平均增產5.8%。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四川盆地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②基本苗:每畝12萬。③施肥:每畝施純氮12kg,配合施P、K肥各10公斤。④田間管理:注意除草,加強對蚜蟲、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種植。

10、良麥4號

(1)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

(2)品種來源:N1491/ N1071

(3)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8天左右。幼苗半直立、綠色,葉片較窄,葉片寬窄適中,葉耳綠色。植株整齊,株高94厘米左右,旗葉長度中等、角度中等。穗錐形,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籽粒紅色、卵圓形、半角質、腹溝淺、飽滿。小穗著生較密,小穗數為20個左右,穗粒數40粒左右,千粒重44克左右。2006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813克/升,蛋白質含量12.74%,濕面筋含量22.8%,沉降值22.0毫升,穩定時間2.8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高抗條銹病,中感白粉病,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4-2005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68.9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6.6%,增產極顯著,8點中6點增產;2005-2006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71.4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5.5%,增產極顯著,10點中8點增產。兩年平均畝產370.2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6.1%, 18點次中14點次增產。2006-2007年度在雙流、綿陽、資陽、射洪、鄰水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35.7公斤,其中三點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4-3.4%,平均增產2.34%。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四川盆地于10月底。②基本苗:每畝14萬。③施肥:每畝施純氮12kg,配合施P、K肥。④田間管理:注意排濕、除草,并加強對蚜蟲和赤霉病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種植。

11、成電麥1號

(1)選育單位: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

(2)品種來源:MY92-8 / 91S-5-4

(3)特征特性:弱春性,全生育期188天左右。幼苗半直立、綠色,分蘗力強,葉較窄小,葉耳綠色。植株整齊,株高91厘米左右,株型好,旗葉較短小、角度直立轉披。穗長方形,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籽粒紅色、卵圓形、半角質、腹溝淺、飽滿,色澤好。小穗數為23個左右,穗粒數44粒左右,千粒重43克左右。2005年、2006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810克/升,粗蛋白質含量14.1%,濕面筋含量29.8%,沉降值24.6毫升,穩定時間2.2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高抗條銹病,高感白粉病,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4-2005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42.3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5.1 %,增產極顯著,9點中8點增產。2005-2006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73.8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6.5%,增產極顯著。10點中8點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58.1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6.0%,19點次中16點次增產。2006-2007年度在雙流、綿陽、資陽、射洪、達縣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46.2公斤, 其中3點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3-17.9%,平均增產9.3%。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四川盆地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②基本苗:每畝12萬。③施肥:每畝施純氮10kg,配合施P、K肥各10公斤。④田間管理:注意除草,加強對蚜蟲、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種植。

12、綿雜麥168(雜交小麥)

(1)選育單位: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MTS-1/MR168(雜交小麥)

(3)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2天左右,比對照早熟2-3天。幼苗半直立、綠色,分蘗力較強,葉寬中等,葉耳綠色。植株整齊,株高94厘米左右,旗葉長度中等、角度中等。穗長方形,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籽粒紅色、卵圓形、粉質-半角質,腹溝淺、飽滿。小穗數22個左右,穗粒數47粒左右,千粒重45克左右。2007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784克/升,粗蛋白含量14.39%,濕面筋含量30.5%,沉降值39.9毫升,穩定時間3.6分鐘,達到中筋小麥品種標準。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高抗條銹病,中感白粉病,中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5-2006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405.7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7.7%,增產極顯著,10點中9點增產;2006-2007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46.2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4.2%,增產極顯著,10點中8點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76.0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6.1%,20點次中17點次增產。2006-2007年度在雙流、綿陽、內江、遂寧、達縣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56.4公斤,其中4點比對照川麥107增產3.8-26.3%,平均增產12.2%。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四川盆地于10月底至11月上旬為宜。②基本苗:每畝10-14萬。③施肥:每畝施純氮12kg左右,配合施P、K肥。④田間管理:注意排濕、除草,并加強對蚜蟲和赤霉病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四川平壩、丘陵和低山區種植。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