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宇雜3號
(1)選育單位:遂寧市宏宇農業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用優質豐產品系H0-77作母本,2103作父本配制的雜交棉組合。
(3)特征特性:生育期131-134天,中熟品種。植株塔型較松散,生長穩健,果枝疏朗,葉片中等大,葉色綠色,結鈴性較強,鈴卵圓較大,不早衰。單鈴籽棉重5.81g,衣分43.04%,衣指8.1g,籽指10.4g。抗枯萎病,耐黃萎病,抗棉鈴蟲,抗紅鈴蟲。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中心測定,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25mm,比強度31.65CN/tex,馬克隆值4.35,伸長率6.6%,整齊度指數85.2%,紡紗均勻性指數154.5。
(4)產量表現:2004-2005年參加四川省棉花區域試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籽棉210.82公斤、皮棉90.69公斤、白花皮棉76.66公斤,分別為對照品種川棉56的110.99%、107.12%和120.91%。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籽棉230.6公斤、皮棉93.20公斤、白花皮棉89.24公斤,分別為對照品種川棉45的127.76%、123.09%、128.36%。
(5)栽培要點:
(1)播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薄膜保溫育苗。
(2)密度:每畝種植2800-3500株。
(3)施肥:重施有機肥,氮、磷、鉀配合施用。施足底肥,穩施蕾肥,重施花鈴肥。
(4)田間管理:根據苗情長勢在盛花期至初花期適時適量噴施縮節安,一般盛蕾期為每畝1-1.5克,初花期每畝2-3克。
(5)病蟲害防治:重點防治蚜蟲、紅蜘蛛、盲蝽象等刺吸式口器害蟲,一、二代棉鈴蟲和紅鈴蟲一般不用防治,三、四代棉鈴蟲和紅鈴蟲進行監測防治,當百株棉株3齡以上棉鈴蟲、紅鈴蟲幼蟲達15頭以上時,及時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棉區。
2、川棉118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科院經濟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
(2)品種來源:選用抗蟲棉選系R29為母本,自育優質、抗蚜、抗黃萎病棉花品系296為父本,再以R29為父本連續回交兩次后系統選育而成。
(3)特征特性:生育期131-134天,中熟,植株塔型,后期不早衰,葉片中等,葉色較深。結鈴性強,平均單株結鈴18個以上,鈴卵圓較大,單鈴重5.84 g,衣分44.79%,衣指7.8 g,籽指9.5g。抗枯萎病,耐黃萎病,抗棉鈴蟲,抗紅鈴蟲。HVICC標準纖維上半部長度29.64 mm,比強度28.02 CN/tex,馬克隆值4.37,整齊度84.59%,紡紗均勻性指數139.1。
(4)產量表現:2004-2005年參加四川省棉花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籽棉213.04 公斤,皮棉95.03 公斤,白花皮棉74.26 公斤,分別比對照川棉56極顯著增產10.58%、10.14%、17.30%。兩年皮棉產量均居本輪A組試驗第一位,增產點占81.82%。
(5)栽培要點:
(1)播期和移栽期:3月中下旬至4月初育苗,30天左右移栽。
(2)密度:槽壩地畝植2600-3000株,坡臺地畝植3000-3500株。
(3)施肥:以施有機肥、長效肥和餅肥為主,氮、磷、鉀肥配合施用。施足底肥,重施初花肥,穩施保桃肥,后期可補施葉面肥。
(4)田間管理:根據田間植株長勢和氣候等情況確定縮節安用量。中等肥水的棉田在盛蕾期、開花期、花鈴期分別畝用縮節安0.5-1.2克、2-2.5克、2.5-3克。
(5)病蟲害防治:重點防治棉紅蜘蛛、棉蚜蟲、棉盲蝽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蟲和棉花立枯病,1-2代棉鈴蟲和紅鈴蟲一般不用防治,對3-4代棉鈴蟲和紅鈴蟲進行監測防治,如百株棉花3齡及以上棉鈴蟲和紅鈴蟲幼蟲達15頭以上時,及時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棉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