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四川 » 正文

2007年四川審定玉米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6-13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1393
 

第一批

1、川單428

(1)選育單位: 四川農大玉米研究所

(2)品種來源:母本為本所骨干玉米自交系R08,父本系本所以衛星搭載處理的21-ES為基礎材料,經連續姊妹交-自交選育而成的新玉米自交系SCML104。該組合于2002年組配。

(3)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成熟112天左右,株高300.8厘米,穗位高119.7厘米,花藥紫色,花絲綠色,果穗長18.9厘米左右,穗行數15.8行,行粒數37.6粒,籽粒黃色馬齒,穗軸紅色。品質測試結果:千粒重306克,容重709克/升,賴氨酸含量為0.32%、粗蛋含量為9.7%、粗脂肪為5.1%、粗淀粉為74.0%。經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和莖腐病,抗小斑病、紋枯病和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 2005年參加四川省雜交玉米區域試驗(平丘A組),平均畝產543.1公斤,比對照增產15.5%,增產點率90%; 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21.5公斤,比對照增產14.4%,增產點率90%。兩年平均畝產532.3公斤,比對照增產15.3%。2006年在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495.2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5.4%。

(5)栽培要點:春、夏播均可,凈作密度在2800~3000株/畝為宜。施肥和管理同一般單交種,施足底肥、輕施苗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2、榮玉9號

(1)選育單位:四川農大玉米研究所

(2)品種來源:母本S厘米L103和父本SCML204均系本所新選優良玉米自交系,母本SCML103也是川單416的父本,父本SCML204是以本所的兩個骨干自交系組配的單交種(18-599× R08)為基礎材料,采用系譜法選育的二環系。

(3)特征特性:在四川春播出苗至成熟120天左右,株高271厘米,穗位高111厘米,花藥紫色,花絲淺紫色,果穗長18.5厘米左右,穗行數15.7行,行粒數35.6粒,籽粒黃色馬齒,千粒重289克,穗軸紅色。品質測試結果:容重721克/升,賴氨酸含量為0.35%、粗蛋含量為10.4%、粗脂肪為4.9%、粗淀粉為71.5%。經接種鑒定,SAU0307抗大斑病、中抗紋枯病和小斑病,感絲黑穗病和莖腐病。

(4)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省區試(平丘5組),平均畝產556.4公斤,比對照增產10.1%,增產點率80%; 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91.6公斤,比對照增產7.8%,增產點率90%。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24公斤,比對照增產9.0%。在2006年四川省雜交玉米新組合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486.2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4.5%。

(5)栽培要點:春、夏播均可,凈作密度在3200株/畝為宜。施肥和田間管理同一般單交種,施足底肥、輕施苗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3、榮玉33

(1)選育單位:四川農大玉米研究所

(2)品種來源:母本為本所新選玉米自交系SCML203,父本是從北方引進的金黃96B。

(3)特征特性:在四川春播出苗至成熟120天左右,株高286.3厘米,穗位高127.3厘米,花藥紫色,花絲綠色,果穗長18.9厘米左右,穗行數18行,行粒數35.1粒,千粒重286克,籽粒黃色半馬齒,穗軸紅色。品質測試結果:容重713克/升,賴氨酸含量為0.34%、粗蛋含量為10.6%、粗脂肪為5.1%、粗淀粉為71.4%,經接種鑒定,SAU0308中抗大、小斑病和紋枯病,感絲黑穗病,高感莖腐病。

(4)產量表現: 2005年參加省區試(平丘4組),平均畝產524.9公斤,比對照增產13.8%,增產點率100%。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33.4公斤,比對照增產12.4%,增產點率90%。兩年平均畝產529.2公斤,比對照增產13.1%。在2006年四川省雜交玉米新組合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518.5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9.4%。

(5)栽培要點:春、夏播均可,凈作密度在2800-3400株/畝為宜。施肥和管理同一般單交種,施足底肥、輕施苗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4、德玉18號

(1)選育單位: 北京德農種業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 母本為自選系DS5,來源為農單5號和美國雜交種78479為基礎材料雜交后,連續選株自交6代后選育出DS5;父本為自選系峰837,來源為美國雜交種78599選系,在78599雜交種中選株自交5代育成自選系峰837。

(3)特征特性:該品種春播出苗到成熟112.4天,株高247.93?,穗位100.9?,穗長17.86?,穗行數16行,行粒35粒,粒色黃,半馬齒型,千粒重281.7克,單穗粒重138.3克,出籽率85.5%,雄穗分枝8-12個,護穎綠帶紫,花藥略紫,花絲日光紅,植株半緊湊,穗軸白色,穗形筒形。品質測試結果:賴氨酸含量0.31%,粗蛋白含量9.56%,粗脂肪含量4.62%,粗淀粉含量73.02%,容重722g/L。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中抗莖腐病、小斑病和絲黑穗病,輕感紋枯病、玉米螟。

(4)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四川省區域試驗(平丘8組),平均畝產511.4公斤,比對照川單13(平均畝產468.5公斤)增產9.2%,居第1位。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88.1公斤,比對照川單13(平均畝產455.9公斤)增產7.1%,居第5位。兩年區試共19點次,平均畝產499.7公斤,比對照川單13(平均畝產462.2公斤)增產8.1%,19點次中16增3減。 2006年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平丘1組),全省5點次,平均畝產486.47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2.1%。

(5)栽培要點:四川省春播在3月上中旬到4月初為適期,適宜密度3200-3500株/畝,施肥管理應施足底肥,早施苗肥、施好攻桿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及時防治病蟲。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5、川農玉2

(1)選育單位: 四川農大高科農業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大竹縣益民玉米研究所

(2)品種來源: 用自選系BS10與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自交系698-3組配選育而成。

(3)特征特性: 中熟,出苗到成熟 122天。株高257.8厘米,穗位高94.3厘米,幼苗綠色、長勢強,成株整齊,株型半緊湊(葉片稀疏).單株總葉18片左右,穗上葉6-7片。雄穗大小適中,分枝7-9個,粉量大,散粉時間長。雌穗吐絲多而齊,花絲綠色,活力強,雌雄協調,結實滿尖。果穗長筒形,穗長20.4厘米,穗行數16.4行,行粒數39.7粒,千粒重299.3克,籽粒黃色馬齒。2007年經國家糧食局成都糧油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對川農玉2號品質分析表明,粗蛋白含量10.6%,粗脂肪含量5.3%,粗淀粉含量70.9%,賴氮酸含量0.30%,容重795(g/L) 。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接種鑒定結果表明,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紋枯病。

(4)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區試(山區2組),平均畝產468.0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0.4?,增產點率89%; 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33.5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0.8?,增產點率90%。兩年平均畝產500.8公斤,比對照增產10.6%。2006年參加四川省玉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1.2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1.2?。

(5)栽培要點: 宜春播。四川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播種為好。密度以2800-3000株/畝為宜。該組合屬于大穗型品種,幼芽頂土力強,出苗較好,對肥水條件要求比較高,苗期特別注意苗全、苗齊、培育苗壯;施肥技術主要是重施底肥,輕施拔節肥,重施攻苞肥,氮、磷、鉀肥配合使用。及時中耕除草和病蟲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山區。

6、華試99

(1)選育單位: 四川華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  

(2)品種來源: 四川華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用自選自交系“華自109”與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選育的自交系“18-599”組配育成。

(3)特征特性:四川春播出苗至成熟119天。株高250厘米左右,穗位高111.5厘米。株型半緊湊,葉色深綠色,葉片硬健。果穗長筒形,穗長18-20厘米,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39粒,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千粒重267克。持綠期長,活稈成熟。品質測試結果:粗蛋白質10.9%,粗脂肪4.0%,粗淀粉76.8%,賴氨酸0.33%,容重740g/L。接種鑒定表明,感大斑病,中抗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和玉米螟,感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37.3公斤,比對照增產7.6%,增產點率80%。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512.1公斤,比對照增產10.6%,增產點率90%。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24.7公斤,較對照川單13增產9.0%。2006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8.7公斤,較對照川單13增產19.9%。

(5)栽培要點:宜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種,凈作和間套作均可。畝植密度3000株左右。足施底肥,底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適施苗肥和拔節肥,十片全展葉時重施攻穗肥。出苗后及時查苗補缺,做到苗齊、苗全、苗壯。及時防治土蠶、大螟、玉米螟等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7、科玉3號

(1)選育單位: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科興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2)品種來源: 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用自選自交系1182與自選自交系1437組配選育而成。

(3)特征特性: 春播,出苗到成熟122天;株高270厘米,穗位高110厘米,植株健壯整齊,半緊湊型;雄穗護穎綠色,花粉量大,花絲紅色,吐絲整齊。果穗圓柱形,穗長20.3厘米,穗粗4.6厘米,穗行數16.0行,行粒數45.4粒,千粒重316克,單穗粒重170.3克;籽粒深黃色,半馬齒型。經國家糧食局成都糧油食品飼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品質分析結果表明:容重764克/升,粗蛋白質10.8%,粗脂肪4.5%,粗淀粉76.2%,賴氨酸0.33%。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蟲性鑒定結果表明,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絲黑穗病、紋枯病、莖腐病和玉米螟。

(4)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80.0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6.1%,10個試點9點增產,增產點率90%;2005年平均畝產427.7%,比對照川單15增產11.5%,9個試點9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兩年平均籽粒畝產476.4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8.9%。2006年生產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518.6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0.6%,點點增產。

(5)栽培要點: 適合春播或早夏播,畝植密度3200株左右為宜;重施底肥(30%),多施苗肥和拔節肥(20%),重施攻苞肥(50%)。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山區。

8、綿單581

(1)選育單位: 四川省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 系四川省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用自育系綿723作母本、自育系綿715作父本于2003年組配育成的玉米單交種。

(3)特征特性: 春播出苗到成熟全生育期114天,比對照川單13長2天,株高251厘米左右,穗位高94厘米左右。花藥淺紫色,花絲淺紫色,果穗長17.5厘米左右,穗行數18.3行,行粒數35粒,籽粒黃色馬齒型,千粒重267克,穗軸白色。品質測試結果:容重730G/L,賴氨酸含量為0.37%、粗蛋含量為11.9%、粗脂肪為4.1%、粗淀粉為75.2%。人工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感絲黑穗病,高感莖腐病。

(4)產量表現: 2005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95.8公斤, 比對照川單13增產10.7%,增產點率88%。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99.2公斤, 比對照川單13增產6.7%,增產點率70%。兩年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497.5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8.7%。在2006年的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470.8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8.5%。

(5)栽培要點:適宜春播;凈作每畝種植3200株為宜;施肥和管理同一般單交種,施足底肥,輕施苗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9、確良玉128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

(2)品種來源:成自4111×200B。自育系成自4111是來自美國玉米帶種質Y7864的二環系,200B是來自330×187-2的二環系。

(3)特征特性: 該品種出苗至成熟113天。幼苗長勢強,葉色深綠。株高265.7?,穗位101.5?,株型半緊湊。雄穗穎殼綠色(包括基部),花藥淺紫色。雄穗分枝14-17個,分枝中等長度,粉量大,散粉時間長。雌穗花絲綠色,吐絲整齊,活力強。雌雄花期協調,結實性較好。果穗長柱形,穗長20.0?,禿尖2.3?,穗行16.5,行粒38.2。穗軸白色,籽粒黃色馬齒型。千粒重261.1克,單穗粒重160.5克,出籽率87.9%。品質檢測結果,粗蛋白質含量10.4%,粗脂肪5.2%,粗淀粉77.1%,賴氨酸含量0.31%,籽粒容重743克/升。接種鑒定中抗小斑病、抗大斑病,感紋枯病,感絲黑穗病,高感莖腐病。

(4)產量表現:參加2005-2006年四川省雜交玉米區試,2005年平均畝產541.0公斤, 增產8.4%,增產點率78%;2006年平均畝產506.5公斤, 增產8.3%,增產點率80%;兩年平均畝產523.8公斤,較對照川單13增產8.4%。2006年參加省雜交玉米生產試驗,5點平均畝產479.2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0.4%。

(5)栽培要點: 宜春播,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為宜。以肥團育苗移栽為佳。密度3200株/畝左右為宜。重施底肥,多施苗肥和拔節肥,重施攻穗肥。加強田間管理,查苗補缺,及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10、升玉1號

(1)選育單位: 四川省嘉陵農作物品種研究中心

(2)品種來源: 系四川省嘉陵農作物品種研究中心用外引自交系齊205與自育自交系SH1176-3雜交配組而成。

(3)特征特性: 春播出苗至成熟112天,株高263.1厘米,穗位高110.0厘米,穗長筒形,穗長20.1厘米,穗行數17.4行,行粒數36粒,千粒重268克,單穗粒重167克,出籽率84.7%。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紅色。該品種苗期長勢較強,葉色濃綠,葉鞘紫綠色,成株葉片寬,上部葉片較稀。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感絲黑穗病,高感莖腐病。品質分析結果,籽粒粗蛋白含量9.87%,粗脂肪含量4.86%,粗淀粉含量60.3%,賴氨酸含量0.34%。

(4)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四川省平丘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38.9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6.6%,增產點率89%。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03.1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7.6%,增產點率70%;兩年平均畝產521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7.1%。2006年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1.8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1.0%。

(5)栽培要點:宜春播,夏播也可。畝植3000-3500株,施肥要求重底早追,以有機肥為主,早施提苗肥,穩施拔節肥,早施重施攻苞肥。加強田間管理,適時查苗補缺,及時防治病蟲害,適期收獲。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11、許玉4188

(1)選育單位: 夾江縣光明農業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 許光明用自育系夾9742為母本,自育系夾5678為父本于2004年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 春播出苗至成熟126天。幼苗長勢較強,成株整齊;株高263.3厘米,穗位高105.8厘米,株型半緊湊;雄花分枝數較多、花期較長、花粉量大,花藥黃色。穎殼綠色,花絲紅色;果穗長筒型,紫軸,穗長20.1厘米,穗行數16.1行,穗粒數36.2粒,千粒重299.8克,單穗粒重173.3克,出籽率83%以上;籽粒黃色、半硬;品質測試結果:籽粒粗蛋白11.3%,粗淀粉72%,粗脂肪4.6%,賴氨酸0.31%,容重745克/升;接種鑒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感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四川省山區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65.3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8.0%,增產點率100%。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99.8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1.8%,增產點率100%;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82.5公斤,兩年匯總的18個試點中,點點增產,平均比對照增產9.9%。2006年全省5個山區試點生產試驗,點點增產,平均畝產519.9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9.6%。

(5)栽培要點: 春播,畝植密度3000-3200株;重施底肥,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配合使用;早施苗肥和拔節肥,猛攻穗肥,高產栽培時注意磷、鉀肥的施用。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山區。

12、雅玉26

(1)選育單位: 四川雅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 YA3237×YA8201

母本是1989年以具有溫帶種質血緣的自交系豫32與具有熱帶種質血緣的自交系S37雜交,組成“豫32×S37”基礎材料,第一代混合姊妹交,使基因充分重組,再采用系譜法連續多年優選單株自交,于1994年育成穩定的新自交系“YA3237”。父本是1997年本公司利用巴西雜交種“AGROLERES1051”為基礎材料,經過一次混粉重組,連續自交選育7代后育成的優良玉米自交系“YA8201”。

(3)特征特性: 春播出苗至成熟123天。幼苗長勢強,果穗長20.3厘米左右,穗行數15-16行,行粒數35-38粒,千粒重304克,出籽率87.1%,單株生產力160-170克,株高285-305厘米,穗位高125-135厘米,株型平展。兩年人工接種鑒定:中抗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大斑病,感絲黑穗病。穗軸白色,籽粒黃色,馬齒型。品質測試結果:籽粒容重750克/升,粗蛋白質含量11.1%,粗脂肪含量4.4%,粗淀粉含量77.0%,賴氨酸含量0.33%。

(4)產量表現:2005-2006年參加并通過四川省雜交玉米區域試驗,2005年平均畝產483.1公斤, 增產12.1%,增產點率89%;2006年平均畝產483.7公斤, 增產7.6%,增產點率78%;兩年平均畝產483.4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0.2%。2006年參加全省5個點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4.3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7.6% 。

(5)栽培要點: 適宜春播,畝種植密度3000?3500株。施肥和管理同一般單交種。施足底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及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山區。

13、宜單十號

(1)選育單位: 宜賓市農業科學院

(2)品種來源: 宜99-19×宜78-3

(3)特征特性: 春播出苗至成熟123天左右。株高285厘米,穗位115厘米左右,幼苗綠色,葉鞘紫色,株型半緊湊,成株葉片18,穗位葉片12,雄穗發達,分枝15個左右,且散開,附穎綠色,花藥淺紫色;雌穗花絲淡紅色,結實性好。果穗筒型,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白軸,穗長20.7厘米,穗行數15.6,行粒數36.3,百粒重31.2克,出籽率85.8%。經國家糧食局成都糧油食品飼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容重773(g/l)、粗蛋白12.7%、粗脂肪5.3%、粗淀粉74.1%、賴氨酸0.33%。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感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2004-2005年兩年參加四川省區試,2004年平均畝產506.5公斤,比對照川單15 增產12.1%,增產點率90%;2005年平均畝產476.1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2.3%,增產點率100%;兩年19點次18點次增產,兩年平均畝產491.3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2.2%。2005年參加全省5個點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5.1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14.9%,點點增產。

(5)栽培要點: 適宜春播。畝植密度3000?3200株。重底肥,畝用磷肥25公斤;追施兩次苗肥,每次畝施尿素10公斤;猛攻穗肥,喇叭口畝施穗肥尿素25公斤。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山區。

 

14、豫玉32

(1)選育單位: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2)品種來源: 母本為鄭H01, 父本為鄭H02。母本鄭H01系河南省農科院糧作所1989年以掖單13號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選育而成。父本鄭H02系河南省農科院糧作所1991年以8058×泰國玉米早代材料中大群體系統選育而成。

(3)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成熟生育期118.4天,幼苗葉尖橢園型,葉鞘淺紫色,拔節后變為綠色。大喇叭口期葉片平展,抽雄后逐漸上舉。株高253厘米左右,株型半緊湊,穗位高93厘米左右。總葉片數21-22片。雄穗分枝10-12個,花藥淺粉紅色,花粉量大,散粉性好。苞葉綠色、花絲紅色,果穗長柱型,穗長19厘米左右,穗行數17-18行,行粒數36.4粒,千粒重278.4克;單穗重174.3克,出籽率87.6%左右。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品質測試結果:粗蛋白質含量9.44%,粗脂肪含量4.18%,粗淀粉含量72.32%,賴氨酸含量0.32%。人工接種鑒定:中抗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和黑穗病,感大斑病。

(4)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省區試,平均畝520.1公斤, 比對照川單13增產6.0%,增產點率80%,2005年續試,平均畝498.4公斤, 比對照川單13增產7.6%,增產點率80%。兩年平均畝產508.7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6.8%。2006年參加四川省玉米雜交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9.2公斤,比對照川單13(平均畝產425.8公斤)增產 20.4%。

(5)栽培要點 :春播。凈種和間套種均可。寬窄行種植最佳。每畝3000株左右。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做到N、P、K配合施肥。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15、正大2393

(1)選育單位: 襄樊正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2)品種來源: S106M×S228F

(3)特征特性:四川春播出苗-成熟全生育期119天。出苗整齊,幼苗長勢旺,平均株高251.3厘米,穗位高91厘米,總葉片數19-20片,葉片濃綠,株型半緊湊,屬普通株型品種。雄穗分忮數為12-16個,穎殼為紫色,花粉量大,雌雄協調,群體上穗率高。果穗長筒型,粗大,穗長19.4厘米,禿尖1.5厘米,穗行數16.4行,行粒數30-45粒,千粒重317克,出籽率85.9%,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白軸。品質測試結果:粗蛋白質含量10.8%,粗脂肪含量5.8%,粗淀粉含量75.3%,賴氨酸含量0.33%。接種鑒定抗紋枯病、莖腐病,中抗小斑病,感大斑病和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平均畝產530.3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6.2%,增產點率80%;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516.8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7.4%。2004-2005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兩年平均畝產523.9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6.8%。2006年在四川五個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7.3公斤,比川單13增產12.5%。

(5)栽培要點:適合春播,一般畝植3200-3500株為宜。施肥上注意重施底肥且以有機肥為主,早施苗肥、猛施攻苞肥,中后期結合中耕除草培土一次,以增強抗倒力,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16、正田1號

(1)選育單位: 南充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 2001年用自選自交系南202與南637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 幼苗長勢強壯、整齊,春播出苗到成熟全生育期113天。株高262.2厘米,穗位高105.8厘米,屬半緊湊株型品種,田間蔭蔽較輕,通透性好。雄穗分枝數10-13個,穎殼為綠色,花藥黃色,花粉量大。雌雄花協調,群體上穗率高。果穗長筒型,粗大,穗長19.5厘米,穗行數17.0行,行粒數36.2粒,千粒重291.7克,出籽率87.6%,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品質測試結果:粗蛋白含量10.8%,粗脂肪含量4.2%,粗淀粉含量70.2%,賴氮酸含量0.34%,容重689(g/L)。省植保所人工接種鑒定結果為:抗大斑病,中抗紋枯病、小斑病,感莖腐病。

(4)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平丘10組) 區試,平均畝產486.1公斤,比對照種川單13號增產8.5%,增產點率75%。2006年續試(平丘2組),平均畝產522.3公斤,比對照種川單13號增產14.6%,增產點率100%。兩年平均產量504.1公斤,比對照增產11.5%。2006年參加全省玉米生產試驗,5點平均畝產496.4公斤,比川單13增產12.9%。

(5)栽培要點: 適合春播,省內多數地區一般畝植3000-3200株為宜。施肥:重施底肥且以有機肥為主,提苗肥宜早,穩施拔節肥,猛攻穗肥。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17、眾望玉18

(1)選育單位: 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

(2) 品種來源: 系四川省農科院作物用新自選系成自1123H與自選系成自108組配而成。成自1123H是來自美國玉米帶種質78698的二環系。成自108是來自美國玉米帶種質6JK108的二環系。

(3)特征特性: 該品種春播出苗至成熟112天。幼苗長勢強,葉色深綠。株高245.0厘米,穗位97.5厘米,株型半緊湊。雄穗分枝7~10個,分枝中長,粉量大,散粉時間長。雌穗剛吐的花絲綠色;雌雄花期協調。果穗柱形,穗長17.8厘米,禿尖1.1?,穗行17.0,行粒37.1。穗軸白色,籽粒橙黃色、馬齒型。千粒重283.7克,出籽率87.6%。經國家糧食局成都糧油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分析結果,粗蛋白質含量10.3%,粗脂肪4.8%,粗淀粉75.7%,賴氨酸含量0.33%,籽粒容重709克/升。接種鑒定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玉米螟,感紋枯病、絲黑穗病,高感莖腐病。

(4)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四川省玉米區試,平均畝產550.9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0.0%,9個試點8點增產,增產點率90%。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511.0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9.3%,10個試點9點增產,增產點率90%。該雜交種兩年參加省玉米區試平均產量畝產530.9公斤,較對照川單13(平均畝產483.4公斤)平均增產9.8%。參加2006年省統一安排的生產試驗,5個點試點平均畝產518.5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19.4%,點點增產。

(5)栽培要點:宜春播,密度3200株/畝左右為宜。重施底肥(30%),多施苗肥和拔節肥(35%),重施攻穗肥(35%)。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區。

18、奧玉7號

(1)選育單位: 德農正成種業有限公司   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

(2)品種來源: 母本正成035是用自交系7922于5003雜交,再用7922回交一次,經6代自交選育而成。2001年選用正成035為母本,18599為父本組配成德玉7號。

(3)特征特性:四川春播出苗至成熟122.6天,株高266.5厘米, 穗位高115厘米,株型半緊湊,葉片深綠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穗長18.6厘米,穗行數16.3行,行粒數34.3粒,千粒重292克。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粗蛋白質含量10.8%,粗脂肪4.1%,粗淀粉72.3%,賴氨酸含量0.32%,容重714g/L。抗病性鑒定為中抗大斑病、感莖腐病、感小斑病,中抗紋枯病,感絲黑穗病。

(4)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四川省區域試驗,平均482.5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6.7%,增產點率80%。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54.2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7.1%,增產點率77%。兩年省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68.4公斤,比對照增產6.9%。2006年參加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8.9公斤,比對照川單15增產8.7%。

(5)栽培要點 :適宜播種期為3月底和4月上旬;可直播或育苗移栽,采用育苗移栽苗齡為2-3葉;適宜種植密度在3200株/畝;施肥要求重底早追,以有機肥為主,早施提苗肥,穩施拔節肥,早施重施攻苞肥。及時防治病蟲害,適期收獲。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山區。

第二批

1玉草1號

(1) 選育單位: 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

(2) 品種來源:父本(9475)系從墨西哥引進的四倍體多年生玉米種,母本(068)為普通玉米與四倍體多年生玉米雜交后培育的中間橋梁材料,即玉米-四倍體多年生代換系。

(3) 特征特性: 子粒黃白色,千粒重150g左右;植株生長繁茂,根系發達,莖稈粗壯,成株時株高可達3米以上,主莖粗1.7~2.1厘米,葉片長80~105厘米,寬6~8厘米;具有多年生特性,每年可刈割3~4次;平均分蘗6~8個;抗寒、抗旱能力強,生態適應性廣。莖葉嫩綠多汁,適口性好。粗蛋白(CP)含量12.91~15.28%;中性洗滌纖維(NDF)含量61.04~64.29%;相對飼用價值(RFV)為82.62。

(4) 產量表現2005年在雅安進行大區品比試驗,第一期4月初播種,密度5000株/畝,6月2日刈割,畝產為3500公斤,比墨西哥玉米增產84.2%,比高丹草增產96.6%;第二期4月20日播種,密度3700株/畝,7月7日收獲鮮草產量畝產為4799.48公斤;2004年越冬后玉草1號鮮草畝產為4850公斤。簡陽丹景山4月初播種,密度2779株/畝, 6月27日實收鮮草 畝產為6700公斤。2006年在四川10個縣(市、區)試驗,全年畝鮮產8000-12000公斤,比對照墨西哥玉米平均增產50%以上。

2007年大面積試驗,洪雅縣朱壩鎮種植玉草1號60畝,第一茬實收平均畝產3916公斤;閬中市集中示范種植玉草1號40.5畝,第一茬收獲平均畝產3917.5公斤。

(5) 栽培要點: 對土壤和播種期無嚴格要求,在南方種植一次栽培可多年利用。在四川栽培要點為:(1)播期和密度。溫度穩定在12℃以上即可播種,播種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每穴單株,2500~3500株/畝,有利分蘗和再生。(2)田間管理。播種后30天內植株細小、生長較慢,不易封行,要及時中耕除草,防治地下害蟲;施足基肥,每次刈割后結合灌水除草松土施肥,促其快速再生。(3)收獲利用。 玉草1號適宜作青飼玉米使用,刈割最佳時期應在播種后80天左右,此時刈割產草量和營養價值均較高。刈割時留茬10-15cm左右為宜。此后每隔40~60d左右可再次刈割,一年可刈割3~4次。

(6)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四川平丘和山區種植。

2、玉草2號

(1)選育單位: 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

(2)品種來源:父本(06848)是玉米-四倍體多年生玉米種代換系(068)與玉米(48-2)的回交種;母本為墨西哥一年生大芻草。

(3)特征特性:子粒黃色,千粒重250g左右;為禾本科類蜀黍屬一年生草本,生育期120天左右;植株生長快速,枝葉繁茂,平均株高256.7厘米,莖粗3.1厘米,葉片長103.4厘米,葉寬9.8厘米,平均分蘗2-3個,莖直立,葉片劍狀,葉緣微細齒狀,葉面光滑;種子發芽的最低溫度為12℃左右,最適溫度為24℃~26℃,生長適溫25℃~35℃。

(4)產量表現:2004年在四川雅安進行了玉草1號、玉草2號、玉米(48-2)等品種對比試驗(密度為3000株/畝)及其營養品質的測定。玉草2號生長快速,共刈割2次,鮮物質產量分別為5664kg/畝 和2044kg/畝,第1次刈割產量比第2次高177%。2005、2006年大區品種比較試驗,播種后平均70天即可刈割,鮮產5000-6500公斤/畝。

2007年,在四川洪雅、南充、金堂等10個縣(市、區)進行大面積的試驗示范栽培,生育期平均65-70天,平均株高2.6米,平均分蘗2-3個,平均畝產5500-6500公斤,比同期種植的墨西哥大芻草增產50%以上。

(5)栽培要點: (1)播種期。對播種期無嚴格要求,地溫穩定在12℃以上春、夏、秋均可播種,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每穴下種3~5粒,覆土2~3厘米,每穴2株,密度6000~8000株/畝。(2)田間管理。生長旺盛,管理簡便,適當增施肥水。(3)收獲利用。適宜一次刈割,刈割最佳時期為播種后70天左右,即抽雄期及時刈割產草量和營養價值均較高。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四川平丘和山區種植。

3、雅玉16

(1)選育單位: 四川雅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 YA0521×S7913

母本是1996年,從中國農科院曾三省處引進一個玉米雜交種,并于1996年秋(在云南元江)開始選育,經連續七代選株套袋自交,育成品質優,抗性好,株型半緊的玉米自交系YA0521。父本S7913從四川農科院作物所引進。2000年以“YA0521”為母本,“S7913”為父本雜交組配成玉米雜交種“YAHP13”。

(3)特征特性: 生育期中熟,春播115天。幼苗長勢強,果穗長18厘米左右,穗行數18行左右,行粒數35-37粒,千粒重266克左右,出籽率89.5%,單株生產力160-170克,株高245厘米,穗位高92厘米,株型較緊湊,抗倒伏、倒折。人工兩年接種鑒定:中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抗紋枯病。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品質測定,籽粒容重743克/升,粗蛋白質含量9.4%,粗淀粉含量73.4%,粗脂肪含量5.3%。

(4)產量表現:2005-2006年參加并通過四川省玉米區試(平丘組),兩年平均畝產497.5kg,比對照川單13增產7.1%。其中,2005年平均畝產497.3kg,比對照川單13增產7.8%,增產點率80%;2006年平均畝產497.6kg,比對照川單13增產6.4%,增產點率90%。

2007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7.7kg,比對照川單13(平均畝產433.3kg)增產12.6%。

(5)栽培要點: 適宜春播,密度每畝種植3200?3600株。施足底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及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四川平丘區種植。

4、天玉198

(1)選育單位: 成都天府農作物研究所

(2)品種來源: 用外引的自交系Y99作父本,山西省農科院作物遺傳研究所的自交系海92-1作母本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 四川春播生育期120天,與川單13相近。株高260cm左右,穗位高85cm左右,株型平展,葉片綠色,單株總葉數20片,雄穗發達,護穎紫色,花藥黃色,花蕊紅色,果穗長筒型,穗長21.3cm,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38.4粒,千粒重274.8克,出籽率86.5%,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粗蛋白含量10.2%,粗脂肪4.3%,粗淀粉71.2%,賴酸含量0.29%,人工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紋枯病。

(4)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平丘第6組,平均畝產499.6公斤,比對照川單13(平均畝產470.3公斤)增產6.2%,增產點率77.8%;2006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平丘2組,平均畝產497.44公斤,比對照川單13(平均畝產455.96公斤)增產9.2%,增產點率88.8%。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98.5公斤,比對照川單13增產7.7%。生產試驗全省5點平均畝產527.7公斤,比對照川單13(平均畝產464.0公斤)增產13.7%。

(5)栽培要點: 四川春播3月上旬-4月初為短期,畝植密度2800株左右,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及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四川平丘區種植。

5.金玉308

(1)選育單位: 南充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四川農業大學玉米所

四川新豐種業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 用外引系08-641與自選系南942組配而成。

(3)特征特性: 春播全生育期126天,比川單13號長0.5天。幼苗長勢強壯、整齊,成株平均株高272.9厘米,穗位高105.1厘米,全株葉片數20葉左右,穗上葉向上斜展,屬半緊湊株型品種。田間蔭蔽較輕,通透性好。雄穗分枝數9-10個,穎殼為綠色帶紫條,花藥黃色,花粉量大。雌雄花協調。果穗筒型,粗大,穗長18.2厘米,禿尖1.5厘米,穗行數16.0行,行粒數39.3粒,千粒重264.1克,出籽率88.1%,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粗蛋白含量10.5%,粗脂肪含量4.0%,粗淀粉含量72.0%,賴氮酸含量0.29%,容重733g/L。四川省植保所接種鑒定結果為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紋枯病。

(4)產量表現: 2005~2006年在四川省區試平丘組試驗18個試點中平均畝產505.05kg,比對照種川單13號增產10.3%;2005年區試增產點率75%,2006年區試增產點率90%。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5.35公斤,比川單13增產18.7%。

(5)栽培要點: 適合春播,一般畝植3000-3200株為宜。施肥:重施底肥且以有機肥為主,提苗肥宜早,穩施拔節肥,猛攻穗肥。

(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在四川平丘區種植。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