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甜9號
審定編號:滇審玉米2009001號
申請單位:先正達種苗(北京)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先正達種子(美國)公司(Syngenta Seeds Inc.)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先正達種子(美國)公司用hB4003為母本,R680B為父本組配而成的超甜玉米單交種。母本hB4003是利用溫帶自交系DS9和亞熱帶自交系G-g雜交后選育而成;父本R680B是從巴西常規農家品種ZL-5株系中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播種至采收80∽90天,株型披散,株高、穗位高適中。雄花分枝較多,花粉量較大,花藥黃色,花絲綠色。果穗粗大,筒型,穗軸白色,籽粒飽滿,排列整齊,色澤好,甜度高,種皮薄,風味較好。籽粒干物質25.4%,總糖9.01%,還原糖2.18%,總淀粉5.83%。中抗銹病,感大斑、彎孢霉葉斑病、穗腐病、莖腐病和黑粉病,高感灰斑病、小斑病和紋枯病。
產量表現:參加2006∽2007年云南省鮮食玉米區試,平均畝產帶苞葉鮮果穗1178.6∽1445.5千克。 2008年生產試驗,帶苞葉鮮果穗產量變輻為887.5∽1468.0千克/畝,表現豐產性較好,適應性較廣,抗逆性較強,食味品質較好,綜合性狀表現較好。
適宜區域:適宜云南省曲靖、昆明、大理等地作正季種植,紅河、普洱、保山、文山等地海拔1300米以下地區作冬早鮮食玉米種植。
二、金菲
審定編號:滇審玉米2009002號
申請單位:云南呈豐辰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上海農科種子種苗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上海農科種子種苗有限公司,1999年以26作母本,1118為父本組配而成的超甜玉米單交種。母本26,1988年春在上海將從由美國羅杰斯兄弟種子公司引進的16個超甜玉米雜交種經兩次混粉后,連續多代自交選擇,于1996年春育成。父本1118,1994年冬在海南三亞南濱農場,將從日本和美國引進的美國一號、丘群特等12個黃粒超甜玉米雜交種經兩次混粉后,連續多代自交選擇,于1998年春在上海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幼苗拱土能力強、出苗整齊、幼苗葉鞘綠色、長勢健壯、根系發達、葉色深綠、雄穗發達、穎殼綠色,花粉量多、花絲青色、吐絲暢,花期協調,苞葉較長、穗頂包得緊、有旗葉,受隱性基因sh2控制,屬超甜玉米。果穗筒形,籽粒排列整齊,粒大腳深且有光澤,籽粒淺鵝黃色,軸白色。籽粒總糖8.72%,還原糖1.68%,干物質 23.4%。高抗小斑病,灰抗大斑病,中抗彎孢霉葉斑病,中感銹病,感黑穗病,高感斑病、穗腐病、紋枯病和莖腐病。
產量表現:參加云南省2006∽2007年鮮食玉米區試,兩年14個點次平均畝產帶苞葉鮮果穗1214.95千克 ,比對照增加18.7%,較CK1增產的試點有10個,占試點次的71.4%。參加2008年省鮮食玉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帶苞葉鮮果穗966.1千克,產量變輻為613∽1267千克/畝,平均畝產去苞葉鮮果穗717.5千克 ,產量變輻為477∽983千克/畝,去苞葉鮮果穗較對照云超甜1號增產3.2 %。
適宜區域:適宜云南省海拔1500∽2000米適宜地區正季種植,德宏、普洱、版納、保山、臨滄、文山等地海拔1500米以下地區冬季種植。
三、金銀818
審定編號:滇審玉米2009003號
申請單位:云南呈豐辰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上海農科種子種苗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上海農科種子種苗有限公司2000年春在上海泗涇以874作母本,1118作父本組配而成的超甜玉米單交種。母本874,1995年冬在海南三亞市南濱農場,以白粒超甜玉米自交系SA1×普通玉米黃粒自交系488為基礎材料,經連續多代自交,于2000年育成,籽粒為白色。父本1118, 1994年冬在海南三亞南濱農場,將從日本和美國引進的美國一號、丘群特等12個黃粒超甜玉米雜交種經2次混粉后,連續多代自交選擇,于1999年春在上海育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形半緊湊,株高2米左右,穗位高76厘米左右,出苗整齊、幼苗葉鞘綠色、長勢健壯、根系發達、葉色深綠、雄穗發達、穎殼綠色,花粉量多、花絲青色、吐絲暢,花期協調,苞葉較長、穗頂包得緊、有旗葉,該品種受隱性基因sh2控制,屬超甜玉米,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黃白色、排列整齊、粒大,果皮較薄、甜度高、風味好、色差明顯。籽粒總糖6.72%,還原糖1.58 %,干物質25.5%。高抗小斑病,抗大斑病、莖腐病和絲黑穗病,中抗灰斑病、彎孢霉葉斑病,高感穗腐病、紋枯病和銹病。
產量表現:參加2006∽2007年正反兩季云南省鮮食玉米區試,平均畝產春季帶苞葉鮮果穗1070.4千克,比對照增加15.1%,平均冬季帶苞葉鮮果穗775.5 千克,兩年14個點次中,較CK1增產的試點有6個,占試點次的43%。2008年省鮮食玉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帶苞葉鮮果穗1106.8千克,畝產量變輻為 680∽1443千克;平均畝產去苞葉鮮果穗805.9千克,畝產量變輻為560∽1141千克,去苞葉鮮果穗較對照云超甜1號增產15.9%,較對照增產的試點有紅河、保山和大理。
適宜區域:適宜云南省昆明、楚雄、玉溪、大理等地海拔1500∽2000米地區正季種植,臨滄、版納、紅河、文山、普洱等地海波500∽1500米地區冬季種植。
四、華珍
審定編號:滇審玉米2009004號
申請單位:昆明興龍西特貿易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1991秋,以?ky188?作母本,?ky99?作父本組配而成的超甜玉米單交種。母本ky188是1989年秋由夏威夷大學所引進超甜玉米品種(SC-H08),經后代分離選拔植株生長強健、耐寒、耐倒伏之優良植株,經五代自交,所育成的自交系。父本ky99是1988年春由Louisiana大學引進超甜玉米品種(SC-L01),經后代分離選拔植株生長強健、葉片濃綠、耐倒伏之優良單株,經五代自交,所育成之自交系。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株高150∽160厘米,穗高80∽90厘米,果穗長20厘米,穗徑4.8厘米,籽粒行數14∽16行,籽粒黃色,籽粒大,果皮薄、糖份高。籽粒總糖7.78%,還原糖1.92%,干物質24.8%。高抗小斑病,抗大斑病,感銹病、莖腐病、絲黑穗病和彎孢霉葉斑病,高感灰斑病、紋枯病和穗腐病。
產量表現: 2006年冬季云南省鮮食玉米區試,平均畝產帶苞葉鮮果穗1204.4千克,比ck1增產25.8%;去苞葉鮮果穗892.5千克,比ck1增產16.2%;產鮮籽粒594.8千克,比ck1增產17.1%。2007年正季云南省鮮食玉米區試,平均畝產帶苞葉鮮果穗1262.6千克,比CK增產34.2%;去苞葉鮮果穗836.7千克,比CK增產20.9%;產鮮籽粒525.2千克,比CK增產13.3%。2008年正季云南省鮮食玉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帶苞葉鮮果穗1288.6千克,產量變輻為597∽1977千克/畝;平均畝產去苞葉鮮果穗934.1千克,產量變輻為492∽1384千克/畝;去苞葉鮮果穗較對照云超甜1號增產34.3%。
適宜區域:適宜云南省海拔1500∽2000米地區正季種植,德宏、普洱、版納、保山、臨滄、文山等地海拔1500米以下地區冬季種植。
五、云糯3號
審定編號:滇審玉米2009005號
申請單位: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選育單位: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以YWL01為母本、YWL05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母本YWL01是利用云南地方品種臨滄白糯選育而成;父本YWL05是利用廣西玉米地方品種桂香糯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株型披散,葉鞘紫色,苞葉紫色,平均生育期123天左右,株高、穗位高適中,穗行數14∽16行。花絲淡粉色,雄穗分枝多,護穎綠帶淺紫色,花藥黃色,花粉量多。果穗柱型,籽粒白色,穗軸白色,種皮薄,糯性好,食味品質佳。籽粒干物質34.4%,蛋白質3.18%,總淀粉19.09%,其中支鏈淀粉18.64%,占總淀粉的97.64%。抗黑粉病,感彎孢霉葉斑病、穗腐病和莖腐病,高感灰斑病、大小斑病、銹病和紋枯病。
產量表現:參加2005∽2006年云南省鮮食玉米區試,平均畝產帶苞葉鮮果穗935.7∽1031.6千克。2008年生產試驗,帶苞葉鮮果穗產量變輻為689.4∽1330.0千克/畝。
適宜區域:適宜云南省海拔1400∽1900米地區正季種植,保山、德宏、臨滄、版納等地海拔1500米以下地區冬季種植。
六、紅單8號
審定編號:滇審玉米2009006號
申請單位: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農業科學研究所
選育單位: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紅河州農科所,2003年以A4-6作母本,黃139作父本組配而成玉米單交種。母本A4-6,是1990年利用黃團顆本地玉米作基礎材料,經10代一環分離選育而成。父本黃139,是從溫帶種質中引入的早代自交系,經多年選優汰劣提純育成的早熟自交系。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23天,與會單4號生育期一致,屬中早熟品種。株型半緊湊,株高238.7厘米 ,穗位高97.7厘米 。穗軸白色,籽粒黃色,中偏硬粒型,出籽率85.0%。籽粒容重788克/升,蛋白質10.65%,粗脂肪4.27%,粗淀粉70.84%,賴氨酸0.32%。抗莖腐病,中抗銹病,中感灰斑病、大斑病和絲黑穗病,感小斑病、穗腐病和彎孢霉葉斑病,高感紋枯病。
產量表現:參加2007∽2008年云南省玉米區試D組試驗,兩年24個點平均畝產584.8?,比會單4號(CK)增產12.92%,增產試點率為87.5%。平均生育期123天,與對照一致。2008年云南省D組玉米生產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605?,比會單4增31.0%,居第一位,產量變幅為500.0∽778.9?/畝,五個試點均較會單4號增產。
適宜區域:適宜云南省曲靖、昆明、大理、麗江、保山、文山、臨滄等地海拔1400∽1800米地區種植。
七、海禾14號
審定編號:滇審玉米2009007號
申請單位:遼寧海禾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遼寧海禾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遼寧海禾種業有限公司于1998年以LS02為母本,以L09為父本組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母本LS02是1989年以美國雜交種“78599”為基礎材料,采用系譜法,經南北連續自交6代,于1992年育成。父本L09是從自交系314的天然變異株中選優株,經連續自交多代選育而成的玉米自交系。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23天,與對照會單4號熟期相同。幼苗生長勢強,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葉緣紫色。成株整齊,株型半緊湊,株高246.2cm,穗位高92.7cm,成株葉片數20片。花絲紫紅色,雄穗分枝數15∽22個,花藥淺紫色,穎殼紫色。果穗筒型,籽粒黃色、硬粒型,穗軸白色。籽粒蛋白含量9.96%,粗脂肪4.50%,粗淀粉72.17%,賴氨酸0.29%,容重795克/升。高抗絲黑穗病,抗小斑病,中抗穗腐病,感灰斑病、大斑病、銹病、莖腐病和彎孢霉葉斑病,高感紋枯病。
產量表現:參加 2007∽2008年云南省玉米區試D組試驗,兩年平均畝產636.15千克,比對照會單4號增產22.83%,兩年24個點次中,較對照增產的點次有22個,占試驗點次的91.7%。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7.8 千克,居第二位,較會單4號增產27.2%,畝產量變幅為483.8∽672.5 千克,五個試點均較會單4號增產。
適宜區域:適宜云南省昆明、曲靖、昭通、楚雄、麗江、文山、保山等地海拔1400∽2400米地區種植。
八、寧玉507
審定編號:滇審玉米2009008號
申請單位:南京春曦種子研究中心
選育單位:南京春曦種子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南京春曦種子研究中心2001年冬在海南以用寧晨28作母本,寧晨05作父本組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寧晨28是以J96-11(S5代)×478為基礎材料,通過系譜法一年兩代自交6代(夏在江蘇, 冬在海南)于2001年育成。父本寧晨05是以78599變異株CX95-3×丹340為基礎材料,通過系譜法一年兩代自交6代(夏在江蘇, 冬在海南)于2000年育成。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33天左右,株型緊湊,株高300厘米,穗位138.75厘米。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出籽率83.15%。籽粒容重729克/升,水分11.3%,粗蛋白(干基)8.22%,粗脂肪(干基)4.04%,粗淀粉(干基)73.31%,賴氨酸(干基)0.29%。抗小斑病、銹病,中抗灰斑病,感紋枯病、絲黑穗病和彎孢霉葉斑病,高感大斑病、穗腐病和莖腐病。
產量表現:參加2006∽2007年云南省玉米區試C1組試驗,兩年24點次平均畝產679.2千克, 排第二位,比對照興黃單892增產24.1%,較對照增產達極顯著水平,畝產量變幅403.0∽956.2千克,較對照增產的點次22個,占試驗點次的91.7%。2008年省C1組生產試驗,5個試點平均畝產674.4千克,較當地主栽品種增9.09%,畝產量變幅為388.9∽870.8千克。
適宜區域:適宜云南省中北部昭通、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大理等地海拔1600∽2000米地區種植。
九、海禾28號
審定編號:滇審玉米2009009號
申請單位:遼寧海禾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遼寧海禾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遼寧海禾種業有限公司于1997年冬在海南以LS02為母本,以L07為父本組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母本LS02是1989年以美國雜交種“78599”為基礎材料,采用系譜法,經南北連續自交6代,于1992育成。父本L07是1992年以丹360變異株為基礎材料,采用系譜法,經南北連續自交6代,于1996年育成。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30天左右。幼苗生長勢中等,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葉緣紫紅色。成株整齊,株型半緊湊,株高280.0cm,穗位高131.6 cm,成株葉片數22片。花絲淺紫色,雄穗分枝數15-22個,花藥淺紫色,穎殼淺紫色。果穗筒型,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白色。籽粒容重742.0 克/升,粗蛋白含量7.93%,粗脂肪含量4.22%,粗淀粉含量73.39%,賴氨酸含量0.29%,水份11.3%。高抗大、小斑病、絲黑穗病,抗灰斑病,中抗紋枯病、銹病、彎孢菌葉斑病,高感莖腐病、穗腐病。
產量表現:參加2006∽2007年云南省玉米C1組區試,兩年平均畝產690.9千克,比對照興黃單892增產26.2%。兩年23個點次中,較對照增產的點次有19個,占試驗點次的82.6%。2008年云南省玉米生產試驗C1組,平均畝產698.4千克,比當地主栽品種增產12.97%,畝產量變幅為464.8∽829.3 千克。
適宜區域:適宜云南省中北部昭通、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大理、保山、麗江等地海拔1600∽2400米地區種植。
十、云瑞9號
審定編號:滇審玉米2009010號
申請單位: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選育單位: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云南省農科院糧作所于2002年冬季以YML46為母本、YML8711為父本組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母本YML46是從泰國引進的熱帶玉米群體Suwan1經多代連續自交選育而成的自交系SW1-1-1-2-1-2-1,于1999育成。YML8711是利用云南國北方引進的優良玉米自交系87-1與熱帶玉米自交系CML171雜交,以87-1為輪回親本回交3次,然后自交4代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15天左右,成株整齊,株型半緊湊,株高275cm左右,穗位高105左右。花絲淡粉色,雄穗分枝數多,護穎綠帶紫色,花藥黃色,花粉量大。果穗筒型,苞葉覆蓋好,籽粒黃色中間偏硬粒型,排列整齊,穗軸紅色。籽粒容重734g/L,粗蛋白(干基)7.47%,粗脂肪(干基)4.14%,粗淀粉(干基)75.98%,賴氨酸(干基)0.29%。中抗穗腐病,中感小斑病、銹病,感灰斑病、絲黑穗病、大斑病、莖腐病和彎孢霉葉斑病,高感紋枯病。
產量表現:參加2007-2008年云南省B1組區試 ,平均畝產553.65千克,比海禾2號增產0.71%,兩年14個點次中,較對照增產的點次有9個,占試驗點次的64.3%。2008年生產試驗,畝產量變幅為482.0-666.7千克。
適宜區域:適宜云南省南部普洱、文山、紅河、德宏等地海拔1800米以下地區種植。
十一、大天6號
審定編號:滇審玉米2009011號
申請單位:云南大天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云南大天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云南大天種業有限公司2003年用自育自交系0792作母本,外引自交系C28作父本,雜交組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母本0792,是美國599系與本地系雜交 ,經過多代連續自交分離而獲得性狀穩定一致的二環。父本C28,1995年從貴州引進素灣材料經過6代連續自交而成的黃粒自交系。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13天左右,幼苗葉片綠色,葉鞘紫色,長勢強。成株整齊,株型半緊湊、葉片較寬大,葉片數17-18片,果柄長,苞葉覆蓋好,雄穗花穎綠色,花藥紫色,花絲黃色。株高254?、穗位高111.3?,籽粒黃色、中間偏硬型,果穗錐型,穗軸白色。籽粒容重722克/升,粗蛋白(干基)8.93%,粗脂肪(干基)4.62%,粗淀粉(干基)71.3%,賴氨酸(干基)0.33%。高抗莖腐病、絲黑穗病,抗銹病、穗腐病,中抗彎孢霉葉斑病、紋枯病,感灰斑病、大斑病和小斑病。
產量表現:參加2007-2008年云南省B1組玉米區試,平均畝產578.9千克,比海禾2號增產5.3%,兩年14個點次中,較對照增產的點次有12個,占試驗點次的85.7%。2008年生產試驗,畝產量變輻為501.4-630.0千克。
適宜區域:適云南省南部保山、紅河、文山、臨滄、普洱、德宏等地海拔1700米以下地區種植。
十二、云瑞88
審定編號:滇審玉米2009012號
申請單位: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選育單位: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云瑞88是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以YML16為母本、YML107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母本YML16是利用從泰國引進的優良玉米雜交種MON16選育而成;父本YML107是利用掖107與CML171雜交,以掖107為輪回親本回交、自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27天左右,株型半緊湊,株高穗位高適中,果穗長,穗行數14∽16行,出籽率83.0%左右。花絲粉色,雄穗分枝數中,分枝平展,護穎淡綠色,花藥黃色,花粉量較大。果穗筒型,籽粒黃色中間型,排列整齊,穗軸紅色。籽粒蛋白質7.1%、總淀粉66.64%、容重771克/升、粗脂肪3.37%、干物質88.6%、賴氨酸0.21%。高抗矮花葉病,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灰斑病、穗腐病,感莖腐病、絲黑穗病和玉米螟。
產量表現:參加2005∽2006年云南省玉米區試,平均畝產580.5千克,比對照興黃單892增產12.4%,居第1位,畝產量變幅為409.3∽ 850.0千克。2007生產試驗,產量變輻為313.7∽ 876.5千克/畝,除宣威點略減產外,其余4個試點均較對照增產。
適宜區域:適宜云南省中北部曲靖、昭通、昆明、大理、楚雄、麗江等地海拔1400∽1900米地區種植。
十三、昭陽5號
審定編號:滇特(昭通)審玉米2009001號
申請單位:昭通市昭陽區種子管理站
選育單位:昭通市昭陽區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昭陽區種子管理站2001年用自育系1M-4作母本與箐水-2作父本組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母本1M-4是1995年用掖107×丹340組配成的玉米單交種經多代自交,于2000年育成的二環系。父本箐水-2是1995年從箐B自交系的一株變異株經多代自交于2000年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6天,中偏早熟種,幼苗葉片淡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35-260厘米,穗位高82-97厘米,成株葉片20片。雄穗及花絲淡紅色,穗長筒型,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出籽率85%。總糖2.60%,粗纖維0.94%,蛋白質8.0%,總淀粉67.01%,粗脂肪2.97%,容重702G/L,賴氨酸0.295%。高抗絲黑穗病,抗莖腐病,中感銹病,感小斑病、彎孢霉葉斑病、穗腐病和感大斑病,高感紋枯病、灰斑病。
產量表現: 2003年參加昭通市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44.8公斤,比對照臨奧4號(晚熟)519.6公斤減產14.4%,居13個參試種第10位,2005年參加昭通市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16.5公斤,比對照奧4號(晚熟)488.3公斤減產14.7%,居16個參試種第16位(減產原因:1、對照設置不合理;2、區域設置不合理);2006年參加昭通市區域試驗(二半山區組),平均畝產505.2公斤,比對照會單4號413.8公斤增產19.2%,居9個參試種第4位,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8.6公斤,比對照會單4號382.9公斤畝增125.7公斤,增32.8%。
適宜區域:適宜昭通市海撥2200米以下地區推廣種植。
十四、筑白1號
審定編號:滇特(昭通)審玉米2009002號
申請單位:昭通市種子管理站
選育單位:貴陽市農業試驗中心
品種來源:該品種系貴陽市農業試驗中心2001年用自育系MD2-6作母本和自育系Z白01-7作父本組配。父本Z白01-7系用綿陽市農科所的綿單1號(黃白雜交種)F2白粒單株與大方地方白粒玉米品種雜交后從后代經系譜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30天。幼苗葉鞘紫紅色,第一葉長4cm,寬1.4cm。株型平展,株高285cm,穗位高124cm,單株19葉,莖節間略帶紫色。雄穗主軸長45?、分枝15個,穎片基部紫色,花藥黃色。雌雄花絲粉紅色。籽粒白色,出籽率88.9%。籽粒蛋白質8.60%、賴氨酸0.21%、粗脂肪4.25%、總淀粉63.35%、籽粒容量752g/L。高抗絲黑穗病,抗莖腐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彎孢霉葉斑病,感灰斑病、銹病、穗腐病,高感紋枯病。
產量表現: 2005-2006年參加了昭通市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2005年平均畝產468.7公斤,僅比對照臨奧4號高產型品種畝產488.3公斤每畝減產20.6公斤,減產4.0%,居17個參試品種11位;2006年在鎮雄、彝良、威信、巧家試點表現較對照臨奧4號增產,增產幅度為4.8-21.9%,平均畝產472.4公斤居參試品種第7位。兩年性狀和產量均表現穩定;2007年在彝良縣龍安鄉生產試驗中,經專家組驗收,畝產538.0?,較同田對照扎單202畝產458.3?增產79.7?公斤,增17.4%。
適宜區域:適宜昭通市海拔1000-2100米的二半山區推廣種植。
十五、筑黃2號
審定編號:滇特(昭通)審玉米2009003號
申請單位:昭通市種子管理站
選育單位:貴陽市農業試驗中心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貴陽市農業試驗中心2001年用自育系S37-97作母本,自育系HJ01-3作父本雜交組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母本S37-97系貴陽市農業試驗中心用蘇37分離選育而成,父本HJ01-3是用海禾1號與交51雜交后從后代經系譜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淺紫色,葉尖圓形。株型平展,株高245?左右,穗位高102?左右。雄花護穎紫紅色,穎莖紫色,雄花分枝14個,雌穗花絲粉紅色。穗軸白色,籽粒黃色,硬粒型。籽粒總淀粉62.7%,蛋白質9.0%,粗脂肪4.39%,賴氨酸0.24%,容重791G?L。抗玉米絲黑穗病;中抗大斑病、彎孢霉葉斑病、莖腐病;中感灰斑病、小斑病、銹病、穗腐病;高感莖腐病。
產量表現: 2006~2007年參加昭通市玉米區試,兩年平均畝產470.6?,比對照臨奧4號510.2?減產39.6?,減7.8%。在2005年昭通市玉米區試中,平均畝產476.5?,比對照臨奧4號488.3?減產11.8?,減產2.4%,居16個參試組合的第八位。在2006年區試中,平均畝產464.6?,比對照臨奧4號532.1?減產67.5?,減產12.7%,居12個參試組合第八位。2007年在鎮雄、威信彝良點生產試驗中,均比對照扎單202、大單1號、貴畢303增產,增幅在3.1-26.5%;在昭陽區靖安點生產試驗中,經專家組驗收,平均畝產為465.9?,比對照會單4號畝產401.0?增產64.9?,增16.2%。
適宜區域:適宜于昭通市海拔1000-2100米的二半山區推廣種植。
十六、昭豐4號
審定編號:滇特(昭通)審玉米2009004號
申請單位:昭通市種子管理站
選育單位:昭通市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昭通市種子管理站2004年用自育系B11-2作母本,外引系綜3作父本雜交組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母本B11-2是以2000年從承德縣引進78599S2育種材料和2001年從瓦房店引進的自交系599,于2001年在昭通用78599S2×599組配成基礎材料,經過2002年年在海南、昭通連續5代選株自交,選留78599S2×599系譜中性狀穩定、一般配合力高的B區第11行第2小區果穗,定名為B11-2,于2004年培育而成。父本綜3是2002年從中國農業大學引進。
特征特性:生育期155天,幼苗葉鞘紫色,生長勢較強。株型半緊湊,株高268?左右,穗位高108?左右,植株生長旺盛,葉片濃綠。雄花分枝9-15個,雄花呈淡紫色,花藥黃色,花絲淡紅色。果穗長筒型,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籽粒總淀粉59.85%,蛋白質8.6%,粗脂肪3.42%,賴氨酸0.24%,容重769G?L,樣品含水量13.5%。高抗絲黑穗病,抗莖腐病,中感銹病,感彎孢霉葉斑病、小斑病、大斑病、穗腐病、灰斑病,高感紋枯病。
產量表現: 2006-2007年參加昭通市玉米區試,兩年平均畝產603.7千克,比對照臨奧4號平均增產24.3千克,增4.3%,兩年均居參試種第一位。兩年試驗22個點次,有10個點次排名第一位,5個點次排名第二位,2個點次排名第三位,較對照的增產點率為71.4%。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54.0千克,所有試驗點都比對照(豫玉22號、臨奧4號、川單15、大單1號、扎單202)增產,平均增產30.9%。
適宜區域:適宜于昭通市海拔2000米以下區域種植。
十七、昭豐3號
審定編號:滇特(昭通)審玉米2009005號
申請單位:昭通市種子管理站
選育單位:昭通市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昭通市種子管理站2004年用自育系59938作母本,外引系1073作父本雜交組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母本59938是以2000年從瓦房店引進599中的天然雜株作母本,用599作父本回交組配成基礎材料,經過2001-2004年在海南、昭通連續5代選株自交,于2004年培育而成。父本1073是2000年從魯甸引進。
特征特性:生育期148天,幼苗葉鞘紫色,生長勢較強。株型為平展型,株高245?左右,穗位高94?左右,植株生長旺盛。葉片濃綠,雄花呈淡紫色,花絲紫色,活稈成熟。果穗長錐型,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耐旱耐瘠性較強。籽粒總淀粉61.3%,蛋白質7.3%,粗脂肪3.71%,賴氨酸0.22%,容重762克/升,樣品含水量14.4%。高抗絲黑穗病、小斑病,抗莖腐病,中抗大斑病,感灰斑病、彎孢霉葉斑病、銹病、穗腐病,高感紋枯病。
產量表現: 2006-2007年參加昭通市玉米區試,兩年平均畝產498.0千克,比對照會單4號平均增產89.2千克,增21.7%,其中2006年居參試種第一位,2007年居參試種第四位。兩年試驗9個點次,有3個點次排名第一位,1個點次排名第二位,2個點次排名第三位,1個點排名第四位,1個點排名第五位,1個點排名第七位,較對照的增產點率為100%。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8.9千克,試驗點都較對照(會單4號)增產,平均增產15.0%。
適宜區域:適宜于昭通市海拔1600-2100米區域的二半山區種植。
十八、昭豐2號
審定編號:滇特(昭通)審玉米2009006號
申請單位:昭通市種子管理站
選育單位:昭通市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昭通市種子管理站2004年用外引系1073作母本,自育系161-1作父本雜交組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母本1073是2000年從魯甸引進的,父本161-1是以2000年從曲靖引進的靖單11號作育種材料,經2000-2004年在海南、昭通連續6代選株自交于2004年培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42天,幼苗葉鞘基部淡紫色,生長勢較強。株型半緊湊,株高263?左右,穗位高91?左右,植株生長旺盛,葉片濃綠。雄花綠色,基部紫色,雄花分枝9-14個,花絲綠色至淡紅色。大穗型,中偏早熟,活稈成熟,果穗長筒型,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籽粒總淀粉62.13%,蛋白質7.7%,粗脂肪4.2%,賴氨酸0.24%,容重756克/升,樣品含水量14.7%。抗絲黑穗病、小斑病,中感穗腐,感灰斑病、大斑病、彎孢霉葉斑病、銹病、莖腐病,高感紋枯病。
產量表現: 2006-2007年參加昭通市玉米區試,兩年平均畝產483.6千克,比對照會單4號平均增74.7千克,增8.1%,其中2006年畝產516.8千克,比對照會單4號增產93.0千克,增產21.9%,居參試種第二位,2007年畝產450.3千克,比對照會單4號增產56.3千克,增產14.3%,居參試種第七位。兩年試驗9個點次,有7個點增產,2個點減產均為巧家(分別為1.4%和0.5%),但減產差異不顯著,增產點占77.8%,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8.5千克,比對照增產27.2千克,平均增產5.9%,其中3個點增產,一個點減產,增產點占77.8%。
適宜區域:適宜于昭通市海拔1600-2200米區域的二半山區種植。
十九、鹽墨23
審定編號:滇特(昭通)審玉米2009007號
申請單位:鹽津恒豐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云南省鹽津縣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鹽津縣種子公司于1998年以自育系“墨23”為母本,外引系“木6”為父本組配而成的雜交種。母本“墨23”是1992年從“墨白1號”玉米常規良種中選擇健壯、大穗、抗病的單株做基礎材料,經過連續5代的套袋自交分離選育而成。父本“木6”是外引系。
特征特性:株型半緊湊,株高240-290厘米,穗位高90-110厘米。幼苗生長勢好,成株葉色濃綠,功能葉寬大,后期持綠性強。果穗長筒型,白軸、白粒,半馬齒型,出籽率85.3%。蛋白質9.9%,賴氨酸0.24%,粗脂肪5.72%,粗纖維1.94%,淀粉64.97%,容重768克/升,總糖3.27%。抗小斑病、穗腐病、絲黑穗病,中抗銹病,中感大斑病,感灰斑病、莖腐病,高感紋枯病。
產量表現: 2005年參加昭通市玉米區域試驗,“鹽墨23”平均畝產472.1公斤,比對照“臨奧4號”的488.3公斤,減產16.2公斤,減3.3%,居16個參試種第九位。2006年參加昭通市玉米區域試驗,“鹽墨23”平均畝產464.6公斤,比對照“臨奧4號”的546公斤減81.4公斤,減14%,居12個參試種第九位(在區域試驗中減產的原因是由于對照類型設置不合理)。在鎮雄縣生產試驗中 “鹽墨23”畝產563.2公斤,比對照“扎單202”的530.8公斤畝增32.4公斤,增6.1%,居7個參試種第二位;在威信縣生產試驗中“鹽墨23”畝產716.31公斤,比對照“扎單202”畝產707.51公斤畝增8.8公斤,增1.24%。
適宜區域:適宜于昭通市海拔1200米以下的地區中上等肥力地塊推廣種植。
二十、昭白單1號
審定編號:滇特(昭通)審玉米2009008號
申請單位:云南省昭通市農科所
選育單位:云南省昭通市農科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用昭通市農科所用自育系“墨40-7”作母本,用外引系“M丹1512”作父本,于2002年雜交而成的玉米單交種。母本“墨40-7”是從1993年到2001年用“墨白1號”經十一個生長周期自交、回交及輪回選擇至2002年選育而成,父本 “M丹1512”是1996年從昭陽區種子公司引進,經5年自交提純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在145?155天,中偏早熟。幼苗長勢強,株型半緊湊,莖桿粗壯,葉色淺綠,株高235至255cm,穗位高70?90cm,根系發達,后期持綠性強。雄穗紫色,分枝5?7個,成株17片葉。花藥紫色,花絲淡紅色。果穗長筒型,白軸、白粒、馬齒,出籽80.5%。籽粒總糖6.31%,粗脂肪4.29%,總淀粉56.9%,蛋白質9.6%,水分11.6%。高抗玉米絲黑穗病,抗莖腐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感銹病,感彎孢霉葉斑病、灰斑病,高感穗腐病、紋枯病。
產量表現: 2006年參加市區試,5個點全部增產,平均畝產477.2kg,較對照“會單4號”增53.36kg,增12.7%。排列第六位。2007年昭通市區試平均畝產492.4kg,比對照“會單4號”387畝增105.4kg,增27%,排列第二位。2007年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1kg,比對照445.8kg畝增62.5kg,平均增14.6%,排列第一位。
適宜區域:適宜昭通市海拔1700-2200米的一般山區種植。
二十一、金玉2號
審定編號:滇特(文山)審玉米2009009號
申請單位:貴州省旱糧研究所
選育單位:貴州省旱糧研究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貴州省旱糧研究所用自選自交系273為母本,外引自交系4011為父本組配而成的雜交玉米單交種。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16天左右,株型半緊湊。株高284厘米,穗位高127.4厘米。穗長17.2厘米,穗粗5.5厘米,禿尖2.1?,穗行數14-20行,行粒數34粒,千粒重305.8克,單株產量160.7克。果穗錐形、紅軸,籽粒黃色、硬粒型。粗蛋白9.15%、粗脂肪4.8%、淀粉70.7%、賴氨酸0.23%,容重728g/L。抗大斑病(3級),中抗小斑病(5級)、灰斑病(5級)、穗腐病(3級)。
產量表現: 2007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50.1公斤,較對照興黃單892減產3.8%,減產無顯著差異;2008年區試平均畝產623.6公斤,較對照興黃單892增產17.9%,增產達級顯著水平,居參試品種第一位。兩年平均畝產586.8公斤,較對照興黃單892增產6.6%,在13個點次中,較對照增產點9個,增產點率達69.2%。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3.3公斤,增6.6%。
適宜區域:適宜文山州800-1600m的玉米主產區種植。
二十二、金玉1號
審定編號:滇特(文山)審玉米2009010號
申請單位:貴州省旱糧研究所
選育單位:貴州省旱糧研究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貴州省旱糧研究所用自選自交系25為母本,自選自交系273為父本組配而成的雜交玉米單交種。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16天,株型緊湊,株高283.4厘米,穗位高110.7厘米。穗長20厘米,穗粗4.9厘米,穗行數12-18行,行粒數39.5粒,禿尖1.9?,千粒重311.6克,出籽率86.3%。白軸,籽粒黃色、中間型。粗蛋白含量9.38%,粗脂肪4.8%,淀粉含量69%,賴氨酸含量0.26%,容重756.6g/L。抗小斑病(3級),中抗大斑病(5級)、灰斑病(5級)、穗粒腐病(3級)。
產量表現: 2007年區域性試驗,平均畝產621.7公斤,較對照興黃單892增產10.5%,增產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702.6公斤,較對照增產33.2%,增產極顯著。兩年平均畝產662.1公斤,較對照興黃單892增產21.5%,產量居第一位,在12個點次中,較對照增產點10個,增產點率達83.3%。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89公斤,較對照興黃單892增產23.8%。
適宜區域:適宜文山州800-1600m的玉米主產區種植。
二十三、織金3號
審定編號:滇特(文山)審玉米2009011號
申請單位:云南金穗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貴州省織金縣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貴州省織金縣種子公司用自育自交系WS527作母本,外引自交系7031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13天,株型半緊湊,葉色濃綠,芽鞘紫綠色,青桿黃熟,護穎紫色,花藥淺黃色,花絲粉紅色。株高292?,穗位高122.6?。穗軸白色,籽粒黃色硬粒型,出籽粒82.9%。籽粒粗蛋白含量9.03%,粗脂肪4.1%,淀粉69.7%,容重744.1g/L,賴氨酸0.27%。抗大斑病(3級)、小斑病(3級),中抗灰斑病(5級)、穗粒腐(3級)。
產量表現: 2007年區試平均畝產545kg,比對照減產3.1%,較對照減產不顯著;2008年區試平均畝產601.3kg,較對照“興黃單892”增產14%,較對照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居參試品種第二位。兩年平均畝產573.1kg,較對照“興黃單892”增產5.1%,在12個點次中,有效增產點數9個,增產點率75%。2008年參加生產適應性試驗,平均畝產587.6kg,較對照“興黃單892”增產31.0kg,增5.6%,居參試種第四位。
適宜區域:適宜文山州800-1600m的玉米主產區種植。
二十四、畢單13號
審定編號:滇特(文山)審玉米2009012號
申請單位:云南省金穗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貴州省畢節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貴州省畢節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用自選自交系216作母本、自選自交系86作父本雜交組配選育而成的玉米新組合。
特征特性:生育期117天,屬中晚熟品種。幼苗長勢中等,葉鞘紫色,葉色濃綠,成株整齊度適中,株型半緊湊,花絲粉紅色,雄穗發達,分枝多,護穎淺紫色,花藥淺黃色,花粉量充足。株高304.5cm,穗位高114.1cm,葉片數19-21片。果穗長錐型,白軸,籽粒白色中間型,出籽率84.9%。籽粒粗蛋白8.89%、粗脂肪4.2%、淀粉72.0%、賴氨酸0.24%、容重741.0g/L。抗大斑病(3級),中抗小斑病(5級)、灰斑病(5級)、穗粒腐病(3級)。
產量表現: 2007年區域性試驗,平均畝產533.4kg,比對照興黃單892減產6.7%,多重比較表明無顯著差異,居參試種第四位;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613.3kg,比對照興黃單892增產84.3kg,增15.9%,多重比較表明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73.4kg,比對照“興黃單892”增產23.0kg,增4.2%,兩年13個點次中,增產點7個,增產點率53.8%。2008年生產適應性試驗,平均畝產598.1kg,較對照興黃單892增7.5%,增產效果顯著。
適宜區域:適宜文山州1260-1500m的中北部玉米主產區種植。
二十五、麒單8號
審定編號:滇特(曲靖)審玉米2009013號
申請單位:麒麟區種子管理站
選育單位:麒麟區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麒麟區種子管理站2003年夏季用自育自交系“158”作母本,外引自交系“水1-6”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玉米單交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29天,為中熟品種。出苗整齊,幼苗長勢強,成株整齊度好,株型半緊湊,莖桿上部呈“之”字形。株高241cm,穗位高96cm。果穗柱型,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籽粒粗蛋白10.55%,粗脂肪5.99%,總淀粉60.88%,賴氨酸0.23%,容重701克/升。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灰斑病、穗粒腐病、紋枯病。
產量表現:在2006-2007年的曲靖市玉米區域試驗B組試驗中,兩年平均產量615.8千克,比對照會單四號畝產505.3千克,增產110.5千克,增幅21.8%。在14個參試中產量名列第七位,增產達極顯著水平。
適宜區域:適宜曲靖市海拔1800-2000米以內適宜生態區域推廣種植。
二十六、靖豐8號
審定編號:滇特(曲靖)審玉米2009014號
申請單位:曲靖靖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選育單位:曲靖靖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曲靖靖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2004年在基地用外引自交系“贊SC122”作母本,自育自交系P97-18作父本組配的玉米單交種。
特征特性:幼生育期131天左右。苗長勢強,成株整齊度好,株型半緊湊,株高288cm,穗位高122cm。雄花紫色,花絲淡紅色,葉色濃綠。籽粒黃白色,馬齒型。籽粒粗蛋白9.0%,粗脂肪4.17%,總淀粉63.3%,賴氨酸0.24%,容重691克。高抗玉米絲黑穗病,抗小斑病、莖腐病。
產量表現:在2007-2008年曲靖市玉米區域試驗A組中,2007年平均畝產685.34千克,比對照宣黃單4號增產7.4千克,增1%,列12個參試種第三位。2008年平均畝產737.9千克,比對照宣黃單4號畝增產77.2千克,增11.7%,列12個參試種第三位。2007-2008年兩年平均畝產711.6千克,比對照宣黃單4號兩年平均畝產669.3千克畝增產42.3千克。增6.3%。
適宜區域:適宜曲靖市海拔1500-2000米以內適宜生態區域推廣種植。
二十七、宣白單2號
審定編號:滇特(曲靖)審玉米2009015號
申請單位:宣威市種子公司
選育單位:宣威市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宣威市種子公司1998年用外引公用自交系“贊S122”作母本,外引公用自交系“木4”作父本組配的白粒單交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3 2天。株型微披散,葉色濃綠,株高239cm、穗位高93cm,全株葉片數18片。花絲淡紅色、雄花發達、穎殼紫色。穗軸白色,粒型半馬,籽粒白色。籽粒總淀粉63.7%,蛋白質9%,粗脂肪5.25%,賴氨酸0.24%,容重746g/L。高抗穗腐病、莖腐病、絲黑穗病,抗大斑病、彎孢霉葉斑病;感灰斑病、小斑病、紋枯病。
產量表現:在2005?2006年曲靖玉米區域中平均畝產556.6千克,較對照會單4號畝增48.0千克,增9.4%,居13個參試種的第8位,在2007年曲靖市種子站組織的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518.5千克,較對照會單4號畝增131.5千克,增28.2%,居第四位。
適宜區域:適宜曲靖市海拔1800-2000米以內適宜生態區域推廣種植。
二十八、曲辰10號
審定編號:滇特(曲靖)審玉米2009016號
申請單位:云南曲辰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云南曲辰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曲辰種業有限公司2005年用“SU-2”作母本,“HO12-2”作父本雜交而成玉米單交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26天左右。成株整齊,株型半緊湊,株高275cm,穗位高125cm。果穗圓柱型,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出籽率84.8%。籽粒粗蛋白8.1%,粗脂肪3.80%,總淀粉62.8%,容重728克/升。高抗玉米絲黑穗病,抗莖腐病,中抗大斑病、銹病,中感彎孢霉葉斑病,感灰斑病,高感小斑病、穗病、紋枯病。
產量表現: 2007年參加曲靖市玉米區域性試驗(A)組,平均畝產703.3kg,比對照宣黃單4號增產3.7%。2008年曲靖市玉米區域試驗總結(A組),平均畝產613.1kg,比對照宣黃單4號減產7.2%。2008曲靖市玉米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38.6kg ,比第一對照種宣黃單4號平均畝增37.3kg,增6.2%;比第二對照種會單四號平均畝增181.8kg,增39.8%。
適宜區域:適宜曲靖市海拔1500-2000米以內適宜生態區域推廣種植。
二十九、陸玉3號
審定編號:滇特(曲靖)審玉米2009017號
申請單位:陸良縣種子公司
選育單位:陸良縣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陸良縣種子公司于2005年用自選自交系431為母本和外引自交系掖107為父本雜交組配而成的黃粒玉米單交種。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24天,中桿中早熟,株型半緊湊,株高255cm,穗位高90cm,穗長17cm,穗粗5.3 cm,穗行數13-14,行粒數35,千粒重361.6g,出籽率81.5%。果穗圓柱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似馬齒型。第一葉葉鞘紫色,雄蕊穎片基部紅色,花絲粉紅色,果穗苞葉穎片紅色。籽粒粗脂肪含量3.86%,總淀粉含量63%,蛋白質含量7.7%,容重732g/L,干物質11.1%,賴氨酸含量0.23%。高抗大斑病、絲黑穗病,抗小斑病、莖腐病。
產量表現:在曲靖市2007-2008年玉米區域試驗(A組)中,共5個試點有3點連續2輪比對照增產,增幅0.2-12.4%,其余2點表現減產。在2008年曲靖市玉米品種區域試驗A組生產試驗中,共3個試點,平均畝產607.1kg, 比宣黃單四號(ck1)平均增產1.0%;比會單4號(ck2)平均增產32.9%。
適宜區域:適宜曲靖市海拔1500-2000米以內適宜生態區域推廣種植。
三十、黔玉3號
審定編號:滇特(臨滄)審玉米2009018號
申請單位:貴州省旱糧研究所
選育單位:貴州省旱糧研究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貴州省旱糧研究所選育的玉米三交種,母本雜交種由自選系“93-63”與外引系“自53”組配;父本自交系為“32”。
特征特性:生育期124天。株型平展,株高241cm,穗位高110.8 cm。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硬粒型。籽粒容重769g/L,蛋白質10.81%、賴氨酸0.31%、粗脂肪4.92%、淀粉70.11%。高抗小斑病(1級),抗大斑病(3級),中抗灰斑病(5級),感彎胞病和穗腐病(7級)。
產量表現: 2006-2007年參加臨滄市雜交玉米品種區域試驗。2006年臨滄市平均畝產676.8kg,較對照增產8.56%,產量變幅在513.59-840 kg /畝之間。2007年平均畝產639.2 kg,較對照增產1.8%,產量變幅為557.8-743.3 kg /畝之間。2008年在臨滄市臨翔區鳳翔鎮忙畔青華村進行生產試驗,畝產527kg,產量比對照“興黃單892”增產9.5%。
適宜區域:適宜臨滄市海拔1100-1700米雜交玉米地區種植。
三十一、北玉19號
審定編號:滇特(麗江)審玉米2009019號
申請單位:沈陽北玉種子科技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沈陽北玉種子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沈陽北玉種子科技有限公司于2002年以自選系BY011為母本,BY021-2為父本組配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26天,較對照會單4號晚熟五天,屬中晚熟品種。幼苗長勢強,成珠整齊,葉鞘紫色,葉色深綠,花期協調,花藥黃色,花絲綠色,成株整齊,株型半緊湊,平均株高270厘米,穗位107厘米。果穗錐型,穗軸白色,籽粒黃色中間型,出籽率83.4%。籽粒總糖3.89%,粗纖維0.87%,粗脂肪4.97%,總淀粉65.1%,蛋白質9.8%,容重744G/L,賴氨酸0.22%。抗小班病、銹病和紋枯病,中抗大斑病、穗粒腐,感灰斑病。
產量表現: 2006-2007年區域試驗北玉19號平均畝產601.6公斤,較對照會單4號增產15.9%;2008年在海拔2400米的玉龍縣黃山鄉白華村組織北玉19號生產試驗、示范5.0畝,平均畝產1094.33公斤。
適宜區域:適宜麗?市海拔1180-2400米區域內種植,在海拔2000米以上區域內小麥套種共生期不宜超過45天。
三十二、廣玉7號
審定編號:滇特(麗江)審玉米2009020號
申請單位:云南廣大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云南廣大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云南廣大種業有限公司用母本GD006,父本掖107育成的一個優良玉米單交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12-116天,較對照會單4號早熟4天,屬中早熟品種。幼苗葉鞘紫色,葉色深綠,成株株型半緊湊。株高250cm左右,穗位高90?95cm,莖稈粗壯,雄花紫色,花藥黃色,花絲紅色,先吐絲后散粉。果穗錐型,穗軸紅色,籽粒黃色硬粒型。籽粒總糖5.08%,粗纖維0.99%,粗脂肪4.08%,總淀粉65.06%,蛋白質6.9%,容重731 G/L,氨基酸總量5.96%,賴氨酸0.20% 。高抗絲黑穗病,抗小斑病、銹病,中抗灰斑病,中感大斑病、莖腐病,感彎孢霉葉斑病、?腐病,高感紋枯病。
產量表現: 2007- 2008年區試平均畝產588.9公斤,較對照會單四號增產13.7%。2008年在海拔2400米的玉龍縣黃山鄉白華村組織“廣玉7號”生產試驗、示范5.0畝,平均畝產770.11公斤,較對照1(會單四號)畝產557.97公斤,增38.02%。
適宜區域:適宜麗江市海拔1800-2400米范圍種植。在此區內小麥套種共生期不宜超過45天。
三十三、廣玉6號
審定編號:滇特(麗江)審玉米2009021號
申請單位:云南廣大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云南廣大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云南廣大種業有限公司用母本ZOL-1,父本掖107育成的一個優良玉米單交種。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18天,屬中熟品種。幼苗生長整齊,根系發達,成株整齊,雄穗發達,穎殼紫色,花絲紅色,株型半緊湊,葉片寬,綜合農藝性狀好。株高255cm,穗位高103cm。果穗錐型,穗軸紅色,籽粒黃色、中間型,出籽率79%。籽粒總糖6.65%,粗纖維0.84%,粗脂肪4.27%,總淀粉60.86%,蛋白質7.9%,容重698G/L,氨基酸總量6.93%,賴氨酸0.22% 。高抗絲黑穗病,抗灰斑病、小斑病、銹病,中抗大斑病、紋枯病、彎抱霉葉斑病,感莖腐病,高感穗腐病。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區試平均畝產578.7公斤,較對照會單四號增產11.7%。2008年在海拔2400米的玉龍縣黃山鄉白華村組織“廣玉6號”生產試驗、示范5.0畝,平均畝產740.46公斤,較對照1(會單四號)畝產557.97公斤,增32.71%。
適宜區域:適宜麗江市海拔1180-2400米區域內種植。最適宜區為海拔1800-2400米范圍,在此區內小麥套種共生期不宜超過45天。
三十四、金玉1號
審定編號:滇特(麗江)審玉米2009022號
申請單位:貴州省旱糧研究所
選育單位:貴州省旱糧研究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貴州省早糧研究所用母本自交系QR25與父本自交系QR273于2004年冬組配而成單交種。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26天左右,較對照會單4號晚熟9天,屬中晚熟品種。株型半緊湊,株高249厘米,穗位高148厘米。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硬粒型,出籽率85.6%。籽粒總糖5.07%,粗纖維0.75%,粗脂肪5.57%,總淀粉63.2%,蛋白質9.0%,容重746G/L,氨基酸總量7.68%,賴氨酸0.21%。抗小班病、紋枯病,中抗大斑病、灰斑病、穗粒腐。
產量表現: 2006-2007年麗江市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654.7公斤,較對照會單4號增產31.55%,增產點率達100%;2008年在海拔2400米的玉龍縣黃山鄉白華村組織“黔科259”生產試驗、示范5.0畝,畝產1106.19公斤,較對照1(會單四號)畝產493.80公斤,增124.02%,較對照2(海禾2號)畝產983.68公斤,增12.45%。
適宜區域:適宜麗江市海拔1180-2500米區域內種植。
三十五、金玉2號
審定編號:滇特(麗江)審玉米2009023號
申請單位:貴州省旱糧研究所
選育單位:貴州省旱糧研究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貴州省早糧研究所用母本自交系QR273與父本自交系4011于2004年冬組配而成單交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27天,較對照會單4號晚熟10天,屬中晚熟品種。株型半緊湊,高稈大穗。株高265厘米,穗位高114厘米。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硬粒型。籽粒總糖4.14%,粗纖維1.06%,粗脂肪5.86%,總淀粉63.3%,蛋白質8.3%,容重732G/L,氨基酸總量6.68%,賴氨酸0.21%。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灰斑病、穗粒腐病、紋枯病。
產量表現:2007-2008年麗江市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603.4公斤。較對照海禾二號增產1.1%,較對照會單四號增產22.9%,排名第一位;2008年在海拔2400米的玉龍縣黃山鄉白華村組織“黔科731”生產試驗、示范5.0畝,平均畝產886.60公斤,較對照1(會單四號)畝產470.76公斤,增88.3%,較對照2(海禾2號)畝產958.51公斤,-7.5%。
適宜區域:適宜麗江市海拔1180-2500米區域內種植。
三十六、北玉33號
審定編號:滇特(麗江)審玉米2009024號
申請單位:沈陽北玉種子科技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沈陽北玉種子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沈陽北玉種子科技有限公司于2001年以自選系BY021-4為母本,BY003為父本組配而成的單交種。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29天,較對照會單4號晚熟8天,屬中晚熟品種。幼苗整齊長勢強,葉鞘紫色,葉色深綠,花期協調,花藥黃色,花絲綠色,成株平均株高231厘米,穗位98厘米,成株整齊,株型半緊湊,活桿成熟。果穗錐型,穗軸白色,籽粒黃色馬齒型,出籽率82%。籽粒總糖4.49%,粗纖維1.32%,粗脂肪4.99%,總淀粉62.1%,蛋白質7.4%,容重724G/L,氨基酸總量6.49%,賴氨酸0.22%。抗小班病、紋枯病,中抗大斑病、穗粒腐病,感灰斑病。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區域試驗北玉33號平均畝產597.6公斤,較對照會單4號增產15.1%;2008年在海拔2400米的玉龍縣黃山鄉白華村組織北玉33號生產試驗、示范5.0畝,平均畝產743.83公斤,較對照1(會單四號)畝產398.02公斤,增86.88%,較對照2(海禾2號)畝產815.56公斤,減8.8%。
適宜區域:適宜麗?市海拔1180-2400米區域內種植,在海拔2000米以上區域內小麥套種共生期不宜超過45天。
三十七、筑黃2號
審定編號:滇特(紅河)審玉米2009025號
申請單位:貴陽市農業試驗中心
選育單位:貴陽市農業試驗中心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貴州省貴陽市農業試驗中心用筑S37-97作母本,HJ01-3作父本作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22天,屬中晚熟品種。株型平展,株高260厘米,穗位高112厘米。果穗長錐形,穗軸白色,籽粒黃色、硬粒型。籽粒總糖5.10%,粗纖維0.96%,粗脂肪6.04%,總淀粉61.38%,蛋白質10.0%,容重782g/L,水份12.6%。高抗莖腐病和矮花葉病毒病,抗小斑病、灰斑病和紋枯病,中抗大斑病,中感穗粒腐病。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紅河州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筑黃2號平均畝產437.72千克,比對照興黃單892增產8.9%,居第二位;2008年繼續參加紅河州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筑黃2號平均畝產528.48千克,比對照興黃單892增產3.75%,居第五位。兩年累計在10個點次平均畝產483.1千克,比對照興黃單892增產6.06%,較對照增產的點次有7個,占70%。2008年在生產試驗,除建水、蒙自試點比對照興黃單892減產外,其余均比對照增產。5個試點平均畝產447.8千克。
適宜區域:適宜在紅河州中南部及北部適宜種植區種植。
三十八、田豐8號
審定編號:滇特(紅河)審玉米2009026號
申請單位:紅河州蒙自縣紅麟玉米研究所
選育單位:紅河州蒙自縣紅麟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蒙自紅麟玉米研究所用正大品系二環分離多代選優汰劣而成的自交品系SM-1作母本,與用本地黃玉米作基礎材料分離選育的自交系M4-156作父本,組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20-135天之間。株型半緊湊,株高250-290厘米,穗位高110-130厘米。果穗圓錐型,果柄長,籽粒黃色,半馬齒型。花絲粉紅色,雄花穎殼淡紫色,葉鞘綠色,葉色淡綠。籽粒總糖4.82%,粗纖維0.97%,粗脂肪5.19%,總淀粉63.77%,蛋白質10.2%,容重776克,氨基酸總量8.62%。高抗紋枯病、莖腐病、矮花葉病毒病,抗大、小斑病、灰斑病和穗粒腐病。
產量表現: 2007年參加紅河州區試,平均單產556.5千克,比對照種興黃單892增產0.6%,位居十三個參試品種第五位,2008年紅河州區試,平均單產565.7千克,比對照種興黃單892增產1.7 %,位居參試品種第八位,2008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單產513.9 千克,比對照品種興黃單892增產3.4 %,位居參試品種第四位。
適宜區域:適宜在紅河州海拔1800米以下玉米區種植。
三十九、紅單9號
審定編號:滇特(紅河)審玉米2009027號
申請單位: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農業科學研究所
選育單位: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紅河州農科所2001年利用引進自交系中的變異株選系172-1作母本,從雅玉2號經多代二環分離選系育成37-1-2作父本,雜交組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27-149天。株型緊湊,幼苗健壯,植株整齊,種子頂土力強,生育性狀好,生育后期持綠性好,綠葉活桿成熟。株高276-277厘米,穗位高108-119厘米,果穗柱型,籽粒黃色硬粒型。高抗紋枯病、莖腐病和矮花葉病毒病,抗?粒腐病、大斑病,中抗灰斑病、小斑病。籽粒容重758g/L,總糖7.94%,粗纖維1.36%,粗脂肪6.36%,總淀粉63.04%,蛋白質9.1%,賴氨酸0.27%。
產量表現: 2005年參加紅河州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347.63千克,產量位居第四,比對照興黃單892畝產339.56千克,畝增產7.74千克,增2.3%。2006年參加紅河州玉米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49.36千克,產量位居第二,比對照興黃單892畝產394.83千克,畝增產54.53千克,增13.8%。兩年累計在11個點次平均畝產398.5千克,比對照興黃單892增產8.05%,較對照增產的點次有8個,占試驗點次的72.73%。
適宜區域:適宜在紅河州中南部及北部適宜種植區種植。
四十、子玉2號
審定編號:滇特(紅河)審玉米2009028號
申請單位:紅河州蒙自縣紅麟玉米研究所
選育單位:紅河州蒙自縣紅麟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系蒙自縣紅麟玉米研究所2005年用群改種“平川”二環分離選育的自交系GP-311作母本與用本地黃玉米作基礎材料分離選育的自交系M4-115作父本,雜交組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15-125天,屬中熟品種。株型半披散,株高180-210厘米,穗位高60-80厘米。果穗圓錐形,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白色,花絲粉紅色,果柄及苞葉長,雄花穎殼紫色,葉鞘淡紫色,葉色濃綠。籽粒含蛋白質10.2 %,總淀粉62.83 %,粗脂肪5.46 %,粗纖維0.68%,總糖6.30%,氨基酸總量9.10%,容重764克。高抗紋枯病、莖腐病和矮花葉病毒病,抗穗粒腐病、大斑病和小斑病,中抗灰斑病。
產量表現: 2006年參加紅河州區試,平均畝產418.9千克,比對照種興黃單892增產6.1%,位居參試品種第五位,2007年區試,平均畝產422.8千克,比對照種興黃單892增產5.99 %,位居參試品種第三位,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0.6千克,比對照品種興黃單892增產1.86 %,位居參試品種第二位。
適宜區域:適宜在紅河州海拔1950米以下玉米區種植。
四十一、雅玉69
審定編號:滇特(紅河)審玉米2009029號
申請單位:四川雅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四川雅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四川雅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于2005年用自育的熱帶種質自交系YA82119作母本,外引熱帶種質自交系F06作父本配組而成玉米單交種。
特征特性:生育114.5天。株型半緊湊,葉色綠色,幼苗葉片略顯紫色,葉鞘紫色,幼苗長勢強,株高約310厘米,穗位高約130厘米。花絲紅色,果穗圓柱型,白軸,籽粒黃橙色,半馬齒型。持綠期長,支持根系發達,莖桿堅韌。籽粒容重783G/L,總糖5.07%,粗纖維0.52%,粗脂肪5.87%,總淀粉62.47%,蛋白質8.9%,氨基酸總量7.12%。高抗紋枯病、莖腐病和矮花葉病毒病,抗大斑病和小斑病,中抗灰斑病和穗粒腐病。
產量表現:2007年紅河州區試平均畝產606.6千克,增產9.6%,增產點率100%;2008年區試平均畝產591.4千克,增產6.3%,增產點率80%。兩年平均畝產599.0千克,增產7.95%。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2.5千克,增產5.2%。
適宜區域:適宜在紅河州海拔1800米以下的區域種植。
四十二、紅育1號
審定編號:滇特(紅河)審玉米2009030號
申請單位:紅河州種子管理站
選育單位:紅河州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紅河州種子管理站2003年用自交系S529作母本,S3618作父本,雜交組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13-128天。株型半緊湊,成株葉片濃綠,植株根系發達,總葉片18-19片。株高248-253厘米,穗位高110-112厘米。果穗錐型,籽粒黃色硬粒型,穗軸白色。籽粒總糖5.08%,粗脂肪5.5%,粗纖維1.02%,總淀粉63.59%,蛋白質9.3%,容重794克,氨基酸總量8.44%。高抗莖腐病、矮花葉病毒病,抗灰斑病、大斑病、穗粒腐病、紋枯病,中抗小斑病。
產量表現: 2007年參加紅河州區試,平均畝產540.8千克,產量居第七位,畝減12.6千克,減2.2%;2008年區試平均畝產591.9千克,產量居第三為,畝增產35.6千克,增6.4%。兩年平均畝產566.4千克,增產11.6千克,增2.1%。2008年州生產試驗,六個試點平均單產561.3千克,增產40.7千克,增7.8%。
適宜區域:適宜在紅河州海拔1900米以下的區域種植。
四十三、玉云2號
審定編號:滇特(紅河)審玉米2009031號
申請單位:云南玉云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云南玉云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云南玉云種業有限公司2004年用自育自交系98-4作母本,與外引自交系蘇11作父本,雜交配組而成的玉米單交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16天。株型半緊湊,株高263厘米,穗位高120厘米。幼苗長勢強,生長整齊,葉鞘綠色,莖桿粗壯抗到,花藥黃色,花絲粉黃色,籽粒黃色、半硬粒型。籽粒蛋白質9.5%,總淀粉63.86%,容重757克,粗脂肪5.67%,粗纖維0.86%,總糖6.91%,氨基酸總量達7.32%。高抗紋枯病、莖腐病和花葉病毒病,抗灰斑病、大斑病、小斑病和穗粒腐病。
產量表現:2007年紅河州區試平均畝產576.8千克,增產4.2%;2008年區試平均畝產577.2千克,增產3.8%,兩年平均畝產577千克,增產4.0%。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3千克,增產3.3%。
適宜區域:適宜在紅河州海拔1800米以下的區域種植。
四十四、畢單13號
審定編號:滇特(紅河)審玉米2009032號
申請單位:云南省金穗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貴州省畢節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該品種貴州省畢節地區農科所1999年用自育的玉米自交系216作母本、自育的玉米自交系86作父本,雜交組配而成玉米單交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15天。株型半緊湊、成株整齊、株高278?,穗位高111?。果穗圓柱型、穗軸白色、籽粒白色中間型、出籽率87.6%。籽粒總糖5.81%,粗纖維0.88%,粗脂肪5.92%,總淀粉65.18%,蛋白質8.4%,容重732克。高抗莖腐病和病毒病,抗紋枯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和穗粒腐病。
產量表現: 2007年紅河州區試平均畝產565.6千克,增產2.2%,增產不顯著,增產點率60%;2008年區試平均高產565.6千克,增產率1.7%,增產點率80%。兩年平均畝產565.6千克,增產2.0%。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3.2千克,增產7.3%,居第一位。
適宜區域:適宜在紅河州海拔1800米以下的區域種植推廣。
四十五、屏單3號
審定編號:滇特(紅河)審玉米2009033號
申請單位:屏邊縣種子管理站
選育單位:屏邊縣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該品種紅河州屏邊縣種子站2004年用自育自交系1073作母本,與自育自交系M4-11作父本,雜交組配而成玉米單交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30-135天。幼苗長勢中等,株型平展,株高256厘米,穗位高97厘米。果穗柱形,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出籽率82.4%。籽粒總糖6.12%,粗纖維0.81%,粗脂肪5.21%,總淀粉62.89%,蛋白質9.2%,容重730G/L。高抗紋枯病、莖腐病和矮花葉病毒病,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灰斑病,中抗穗粒腐病。
產量表現:2007年紅河州區試平均畝產496.6千克,增產0.04%;2008年區試平均畝產513.2千克,增產2.1%,增產點達80%。兩年平均畝產504.9千克,增產1.07%。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0.8千克,增產6.8%,增產點達83.3%。
適宜區域:適宜在云南州海拔1800米以下的區域種植。
四十六、廣玉6號
審定編號:滇特(大理)審玉米2009034號
申請單位:云南廣大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云南廣大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云南廣大種業有限公司用ZOL-1作母本,掖107作父本,雜交組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母本ZOL-1,是從云南省農科院糧作所珍禾豐種業公司引進的自交系。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22天, 屬中熟品種。幼苗生長整齊,根系發達,成株整齊,葉片寬。株型半緊湊,株高255cm,穗位高103cm。雄穗發達,穎殼紫色,花絲紅色。果穗柱型,穗軸紅色,籽粒黃色、中間型,出籽率83%。籽粒容重734G/L,總糖8.28%,粗纖維1.27%,粗脂肪4.76%,總淀粉61.83%,蛋白質8.1%,氨基酸總量6.66%,賴氨酸0.23%。高抗絲黑穗病,抗灰斑病、小斑病、銹病,中抗大斑病、紋枯病、彎孢霉葉斑病,感莖腐病,高感穗腐病。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大理州區試,平均畝產553.3公斤,較對照會單四號增產 13.1%,增產極顯著,位居10個參試種第五位。2008年區試,平均畝產641.9公斤,較對照路單8號增產9.85%,增產達極顯著水平,位居十個參試種第三位。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97.6公斤,較對照平均產量增產 11.3%。2008年大理州生產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578.6kg,較對照增產32.1kg/畝,增5.87%。
適宜區域:適宜大理州海拔 1800-2100米區域內種植。
四十七、足單606
審定編號:滇特(大理)審玉米2009035號
申請單位:云南足豐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云南足豐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云南足豐種業有限公司用BL028做母本,外引掖107做父本雜交組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母本BL028以素灣1611、P138及泰國一個雜交種為基礎,混粉雜交,分別回交2次,組成原始材料,經多代自交選擇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27天,屬中熟品種。幼苗葉鞘紫紅色,葉色綠,生長勢強,株型半披散株高277cm左右,穗位高116cm左右。雌花綠白色,雄花綠色,花藥黃色,分枝11-15枝,根系發達,莖桿堅韌。果穗筒型,穗軸紅色,籽粒橘黃色,中間偏硬粒型。籽粒容重783g,粗蛋白為8.9%,粗脂肪為4.33%,粗淀粉為64.97%,賴氨酸為0.24%。高抗玉米絲黑穗病,抗小斑病、莖腐病,中抗大斑病、銹病,中感灰斑病,感彎孢霉葉斑病、穗腐病和紋枯病。
產量表現:2007年參加大理州區試,平均畝產579.3kg,較對照會單4號增產18.4%,增產極顯著,5個試點全部較對照增產。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672.0kg,較對照路單8號增產15.0%,增產極顯著,6個試點中有5個較對照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625.7千克,比對照平均產量增產16.54%。2008年參加大理州生產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646.8千克,較對照增產18.3%,增產點比率80% 。
適宜區域:適宜大理州海拔1600-2200米區域內種植。
四十八、紀元1號
審定編號:滇特(大理)審玉米2009036號
申請單位:河北新紀元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河北新紀元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河北新紀元種業有限公司用廊系-1為母本,K12選為父本,雜交組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母本廊系-1以9個自交系,三個農家種和兩個美國無名雜交種A、B為基礎材料,用輪回選擇方法選育而成。父本K12選來源于外引系大K12的變異株,經過多代連續自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17天左右,屬早熟品種。幼苗葉鞘紅色,葉色綠,生長勢強。株型緊湊,葉片挺立,株高230m左右,穗位95cm左右,秸桿緊韌,根系發達。雄穗分枝中等,雌雄協調,授粉良好。花藥黃色,花絲紅色,果穗長錐形,粒色橙黃,偏硬粒型,穗軸紅色。籽粒容重782g,粗蛋白為8.8%,粗脂肪為4.54%,粗淀粉為66.97%,賴氨酸為0.23%。抗穗腐病、彎孢霉葉斑病,中抗銹病,中感大斑病、莖腐病,感灰斑病、小斑病和紋枯病,高感玉米黑穗病。
產量表現: 2007年參加大理州區試,共設5個試點,紀元一號平均畝產525.1kg,較對照會單4號增產7.3%,增產極顯著,5個試點有4個較對照增產。2008年續試,設6個試點,紀元一號平均畝產614.4kg,較對照路單8號增產5.15%,增產顯著,6個試點有4個較對照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69.8kg,較對照平均產量增產6.12%,增產點比率72.7%。2008年參加大理州生產試驗,5個點平均產量566.9kg/畝,較對照增產3.73%。
適宜區域:適宜大理州海拔 1800-2200米區域內種植。
四十九、雅玉68
審定編號:滇特(保山)審玉米2009037號
申請單位:四川雅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四川雅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四川雅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2004年春在四川成都用外引系“F06”與自選熱帶自交系“YA8201”作父本雜交組配而成玉米單交種。父本“YA8201”是云南公司在1997-2003年利用巴西雜交種“AGROLERES1051”為基礎材料,經一次混粉重組,連續自交選育7代選育而成,母本“F06”為外引系,選自蘇灣群體。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15天。幼苗葉鞘紫色,葉邊緣紫色,葉片綠色,雄穗穎殼紫色,花藥紫色,雄穗主軸與分枝角度較大,全株葉片數19-20片。成株整齊,株型平展,株高302.9厘米,穗位高153.3厘米。穗軸白色,籽粒黃色、中間偏硬粒型,出籽率83.2%。籽粒容重764.0G/L,粗脂肪含量5.24%,總淀粉含量63.2%,蛋白質含量9.0%,氨基酸總含量7.94%。高抗大斑病、小斑病,抗灰斑病,感彎孢霉葉斑病、紋枯病、莖腐病、絲黑穗病和銹病,高感穗腐病。
產量表現: 2006年保山市區試平均畝產620.5kg,比CK保玉7號增產8.63%;2007年平均畝產617.8kg,比CK保玉7號增產8.72%,較對照增產極顯著,兩年平均畝產620.2kg,比CK保玉7號增產8.67%,產量變幅為303.9-784kg,平均畝產變異系數23%,10個點次7點較對照增產,增產點率70%。2007年保山市玉米區域生產試驗(中低海拔組)中,平均畝產713kg,比CK保玉7號增產21.98%,產量變幅591.7-848.6kg,5個點全部較對照增產。
適宜區域:適宜在保山市海拔1800米以下區域、特別是中低海拔二半山區種植。
五十、昭陽4號
審定編號:滇特(保山)審玉米2009038號
申請單位:昭通金穗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選育單位: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該品種是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種子管理站(原云南省昭通地區昭通市種子公司),于1999年在北閘選育基地以自交系“麥木-1”為母本,外引系“M丹1512”為父本組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25天左右,屬中晚熟種。幼苗葉鞘,葉緣,芽鞘均為紫色,長勢強。成株整齊,株型平展,株高255.4cm,穗位高109.5cm,功能葉寬大,莖桿粗壯,根系發達。雄穗穎殼紫色,花藥黃色,花絲紅色,雌穗苞葉長;果穗筒型,穗軸白色,出籽粒白色馬齒型,籽率81.9%。籽粒容重為721G/L,粗脂肪含量6.05%,總淀粉含量65.32%,蛋白質含量8.7%,氨基酸總含量8.06%。高抗莖腐病和絲黑穗病,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灰斑病和銹病,感穗腐病、紋枯病和彎孢霉葉斑病。
產量表現: 2005~2006年均較對照保玉7號增產,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均居參試種第1位。兩年9個試點平均畝產628.5kg,產量變幅為467.4-884.3kg,比對照保玉7號增產17.56%,平均畝產量變異系數為18.3%。較對照增產的點次有8個,占試驗點次的88.89%。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38.4kg,比CK增產10.55%,產量變幅為520.6-685.6kg,平均畝產變異系數10.55%,5個試點均較對照增產。
適宜區域:適宜在保山市海拔1900米以下區域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