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勝3號絲瓜
審定編號:粵審菜2008001
選育單位: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雙青///烏耳/棠下//棠東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植株生勢強,分枝性較強,中遲熟。瓜長棍棒形,深綠色,長52.1~52.6厘米,橫徑4.57~4.74厘米,肉厚1.47厘米,棱溝中等,墨綠色。單瓜重362.9~385.3克,單株產量1.35~1.36公斤;肉質脆,風味微甜,商品率91.32%~92.99%。感觀品質鑒定為優,品質分85分。理化品質檢測結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4克/100克,粗蛋白0.68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184毫克/公斤,粗纖維0.8克/100克。抗病性接種鑒定為中抗枯萎病。田間表現抗白粉病、霜霉病和炭疽病;耐寒性強,耐熱性、耐澇性及耐旱性較強。
產量表現:2006年春季參加省區試,總產量平均畝產1782.18公斤,比對照種綠勝2號增產14.93%,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前期產量441.15公斤,增產20.73%,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06秋季復試,總產量平均畝產1865.76公斤,增產16.87%,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前期產量496.52公斤,增產13.70%,增產達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⑴春植播種期2~4月上旬,秋植7月中旬~8月;⑵畝植1000~1700株為宜;⑶盛收期每采收2次追一次肥;⑷適時引蔓、整枝、摘葉;⑸連續陰雨天輔以人工授粉;⑹注意防治霜霉病、疫病、瓜實蠅(針蜂)、美洲斑潛蠅等。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綠勝3號絲瓜為雜交一代品種。植株生勢強。中遲熟。產量較高,品質優,商品率91.32%~92.99%。中抗枯萎病。區試田間表現抗白粉病,霜霉病和炭疽病;耐寒性強,耐熱性、耐澇性及耐旱性較強。適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種植。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萬寶絲瓜
審定編號:粵審菜2008002
選育單位:華南農業大學園藝開發公司
品種來源:A67-1/A98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植株生長勢強,分枝性較強,葉綠色。全生育期81~113天,播種至初收春季67天、秋季43天。第一朵雌花著生節位9.1~15.6節。第一個瓜座瓜節位12.5~18.9節。瓜長棍棒形,深綠色,長53.2~58.2厘米,橫徑4.51~4.78厘米,肉厚1.50厘米。棱溝中等,墨綠色。單瓜重366.7~406.8克,單株產量1.45~1.47公斤。肉質脆,味微甜,商品率91.08%~94.37%。感觀品質鑒定為良,品質分81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6克/100克,粗蛋白0.76克/100克,維生素C 242毫克/公斤,粗纖維0.7克/100克。高感枯萎病。田間表現抗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耐熱性和耐澇性強,耐寒性和耐旱性較強。
產量表現:2006年春季參加省區試,總產量平均畝產1931.18公斤,比對照種綠勝2號增產24.53%,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前期產量460.33公斤,增產25.98%,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秋季復試,總產量平均畝產2072.71公斤,增產29.84%,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前期產量646.94公斤,增產48.14%,增產達極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⑴播種期:春植2~3月,秋植7~9月;⑵實行水旱輪作,高畦種植,畦寬包溝1.7米,雙行植,株距約40厘米,畝植約1800~2000株;⑶種植前施足基肥,畝施磷肥75公斤,收獲期每采收一次,追肥一次;⑷特別注意防治枯萎病。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萬寶絲瓜為雜交一代品種。植株生長勢和分枝性較強。中熟,產量高,品質較好,商品率91.08%~94.37%。高感枯萎病,田間表現抗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耐熱性和耐澇性強,耐寒性和耐旱性較強。適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種植,栽培上要特別注意防治枯萎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翠豐絲瓜
審定編號:粵審菜2008003
選育單位:廣東省良種引進服務公司
品種來源:G-360-5-6-7-9/L81-5-3-2-9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植株生勢強,分枝性較強,葉片綠色。從播種至始收秋季44天,春季68天,全生育期81~114天,延續采收期37~46天。第一朵雌花著生節位10.3~18.4節,第一個瓜座瓜節位13.6~20.1節。瓜長棍棒形,深綠色,長56.1~59.2厘米,橫徑4.43~4.80厘米,肉厚1.62厘米。棱溝中等,墨綠色。單瓜重390.4~413.1克,單株產量1.61~1.75公斤。肉質脆,風味微甜,商品率91.53%~93.88%。感觀品質鑒定為良,品質分78~79分。理化品質檢測結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3克/100克,粗蛋白0.83克/100克,維生素C 201毫克/公斤,粗纖維1.0克/100克。抗病性接種鑒定為感枯萎病。田間表現抗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耐熱性強,耐寒性、耐澇性和耐旱性較強。
產量表現:2006年春季參加省區試,總產量平均畝產1923.83公斤,比對照種綠勝2號增產24.06%,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前期產量474.73公斤,增產29.92%,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秋季復試,總產量平均畝產2121.61公斤,增產32.90%,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前期產量541.71公斤,增產24.04%,增產達極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⑴播種期春植1~3月份,秋植7~9月;⑵基肥畝施腐熟的農家肥1000公斤,餅肥1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⑶株行距50×480厘米,每畝定植500株;⑷特別注意防治枯萎病。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翠豐絲瓜為雜交一代品種。植株生勢強。中熟,豐產,品質較好。感枯萎病。田間表現抗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耐熱性強,耐寒性、耐澇性和耐旱性較強。適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種植,栽培上要特別注意防治枯萎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東方神劍辣椒
審定編號:粵審菜2008004
選育單位:廣州市綠霸種苗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萍椒3號/河南98-131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植株生長勢強,株高40.1~52.5厘米,開展度58厘米,葉片小,中熟。播種至始收春季98天,秋季78天,全生育期139~150天。始花節位9.4~11.3節,果實羊角形,青果綠色,熟果大紅色。果面平滑,無棱溝,有光澤。果長14.5~17.4厘米,橫徑2.36~2.89厘米,肉厚0.28~0.81厘米,單果重31.2~44.8克。微辣,商品率97.45%~99.60%。感官品質鑒定為優,品質分87~88分。還原糖含量為2.25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2320毫克/公斤,粗蛋白0.76克/100克。中抗青枯病,感疫病。田間表現抗病毒病和炭疽病;耐熱性和耐旱性強,耐寒性和耐澇性中等。
產量表現:2006年春季參加省區試,總產量平均畝產752.96公斤,比對照種粵椒3號增產71.70%,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前期產量426.30公斤,增產99.49%,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秋季復試,總產量平均畝產1725.05公斤,比對照種辣優8號增產14.25%,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前期產量520.27公斤,增產3.67%,增產未達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⑴該品種適宜春、秋季露地和保護地栽培;⑵苗期春植55~60天,秋植25~30天;⑶注意輪作,施足有機質基肥,增施磷鉀肥;⑷采用雙行單株種植,規格為50×33厘米,每畝2600~3000株;⑸采果前3~5天重施一次水肥,每畝施復合肥20公斤;⑹及時摘除側枝,盛產期搭架護果;⑺注意防治疫病。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東方神劍辣椒為雜交一代品種。植株生長勢強,中熟,產量高,品質優,商品率高。中抗青枯病,感疫病。田間表現抗病毒病和炭疽病;耐熱性和耐旱性強,耐寒性和耐澇性中等。適宜我省綠皮尖椒產區春、秋季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疫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盛麗辣椒
審定編號:粵審菜2008005
選育單位:廣州市白云區農業科學試驗中心
品種來源: BY13/H13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植株生長勢強,株高51.3~55.7厘米。中熟,播種至始收秋季84天,春季101天,全生育期139~150天,第一朵花著生節位11.8~13.7節。果實羊角形,無棱溝,果面平滑,有光澤,青果綠色,熟果大紅色。果長14.3~17.8厘米,橫徑2.54~3.15厘米,果肉厚0.27~0.83厘米。單株產量0.47~0.48公斤,單果重30.1~53.1克。味微辣,商品率96.96%~99.80%。感觀品質鑒定為良,品質分80分。還原糖含量2.25克/100克,維生素C 1970毫克/公斤,粗蛋白0.72克/100克。感青枯病和疫病。田間表現抗病毒病和炭疽病;耐熱性、耐寒性、耐澇性和耐旱性強。
產量表現:2006年春季參加省區試,總產量平均畝產497.78公斤,比對照種粵椒3號增產13.51%,增產未達顯著水平;前期產量220.37公斤,增產3.12%,增產未達顯著水平。2006年秋季復試,總產量平均畝產1741.11公斤,比對照種辣優8號增產15.32%,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前期產量490.51公斤,減產2.26%,減產未達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⑴春植1~2月,秋植7~8月播種,每畝用種量15~30克,苗期約30天左右,苗高15~18厘米即可定植;⑵株行距為30×45厘米,秋季可采用雙行雙株種植,每畝定植2800~3500株;⑶采收前7~10天施一次重肥;⑷封行后插竹護果,摘除第一分叉以下的側芽,保持通風透光;⑸特別注意防治青枯病和疫病。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盛麗辣椒為雜交一代品種。植株生長勢強,中熟,商品率高,品質較優,豐產性較好。感青枯病和疫病,田間表現抗病毒病和炭疽病;耐熱性、耐寒性、耐澇性和耐旱性強。適宜我省辣椒產區秋季種植,栽培上要特別注意防治青枯病和疫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廣椒6號
審定編號:粵審菜2008006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科集團良種苗木中心
品種來源:泰國053/湖南046
特征特性:雜交一代品種。植株生長勢強,株高40.9~52.1厘米,開展度59.8×62.6厘米。中熟,播種至初收秋季77天,春季99天,全生育期139~147天。第一朵花著生節位10~11.6節。果實羊角形,深綠色,光滑,微皺,有棱溝和光澤。果中等大,單果重20.5~22.7克,果長13.2~15.0厘米,寬2.11~2.25厘米,肉厚0.24~0.28厘米。單株產量0.53~0.60公斤,商品率95.5%~99.50%。味微辣,感觀品質鑒定為良,品質分83分。理化品質檢測結果:還原糖含量1.72~1.97克/100克,維生素C 1220~2320毫克/公斤,粗蛋白0.74~0.78克/100克。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為中抗疫病,感青枯病。田間表現抗炭疽病和病毒病;耐寒性強,耐熱性較強,耐旱性和耐澇性中等。
產量表現:2005年秋季參加省區試,總產量平均畝產1762.57公斤,增產4.83%,增產未達顯著水平;前期產量710.35公斤,增產17.63%,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春季復試,總產量平均畝產585.22公斤,增產33.45%,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前期產量242.22公斤,增產13.35%,增產未達顯著水平。
栽培技術要點:⑴春植1~2月播種,采用塑料薄膜防寒育苗,4~5片時移植大田;⑵保持土壤濕度70%~80%,每采收一次畝施磷酸二銨20公斤,硫酸鉀10公斤;⑶淺中耕,封壟前培土;⑷特別注意防治青枯病。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廣椒6號辣椒為雜交一代品種。植株生長勢強,中熟,果實羊角形,商品率95.5%~99.50%。味微辣,品質較好,中抗疫病,感青枯病。田間表現抗炭疽病和病毒病;耐寒性強,耐熱性較強,耐旱性和耐澇性中等。適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種植,栽培上要特別注意防治青枯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