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廣甜2號
審定編號:粵審玉2003001
選育單位: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SW9915-3/S9905-1
特征特性:甜玉米單交種。中早熟,秋植全生育期72~74天,與對照種穗甜1號相當,植株整齊粗壯,株型半緊湊,莖葉形態好,葉色青綠,生長勢強,后期保綠度好,株高186~198厘米,穗位高60~62厘米,穗長19.2~20.9厘米,穗粗4.9~5.0厘米,禿頂長1.9~2.2厘米,單穗鮮重273~308.8克,出籽率65.9%~68.0%,一級果穗率70.0%~76.3%,籽粒黃白相間,色澤光亮鮮明,可溶性糖含量17.9%~19.3%。籽粒甜度較高,果皮較薄,清甜爽脆,風味香濃,適口性好,較抗大小斑病、紋枯病,抗倒性較強。缺點是果穗禿頂稍長。
產量表現:2001、2002年兩年秋季參加省區試,畝產鮮苞分別為963.2公斤和802.8公斤,比對照種穗甜1號分別增產18.75%和9.38%,2001年增產極顯著,2002年增產不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⑴嚴格隔離,防止串粉,保證產品質量;⑵重施基肥和攻苞肥,適施苗肥和壯稈肥,巧施粒肥,吐絲授粉后,畝用500倍磷酸二氫鉀200克加植保素同噴2次養粒,全生育期內保持土壤潮潤;⑶及早防治地下害蟲,大喇叭口至心葉末期按常規抓緊灌心防治玉米螟2~3次,之后不再用藥,保障食用安全;⑷低肥力以3500株/畝為宜,高肥力4000株/畝為宜;⑸一般授粉后18~20天收獲,收獲后及時上市。
制種技術要點:⑴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地勢平坦,運輸方便的地塊繁制種;⑵嚴格隔離,與其它玉米隔離500米以上或錯開花期25天以上;⑶苗期、拔節期、抽雄前、收獲后嚴格除雜去劣,清除雜株、弱株、遲株、疑問株或果穗,去雄要及時、干凈、徹底,帶雄穗遠離田塊或深埋,父母本分收、分曬、分運、分存;⑷避開暴雨期播種,按高水平栽培管理,尤其要早抓早管。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廣甜2號為甜玉米單交種。中早熟,秋植全生育期72~74天,與穗甜1號相當,豐產性較好,籽粒甜度較高,果皮較簿,適口性好,較抗大小斑病、紋枯病,抗倒性較強。缺點是果穗禿頂稍長。適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種植。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品種名稱:華寶1號(原名華甜1號)
審定編號:粵審玉2003002
選育單位:華南農業大學種子種苗研究開發中心
品種來源:9608/9609
特征特性:甜玉米單交種。秋植全生育期75~79天,比對照種穗甜1號遲熟3~4天,植株矮壯,半緊湊,整齊度好,葉色濃綠,生長勢強,后期保綠度好,植株高182~193.2厘米,穗位高57.2~63.6厘米,果穗長、粗,穗長19.5厘米左右,穗粗4.5~4.8厘米,禿頂長2.3~2.5厘米,單穗鮮重283~284.5克,出籽率62.9%~64.2%,一級果穗率70.7%~70.8%,籽粒黃色,甜度較高,可溶性糖含量17.7%~21.2%,果皮較簿,適口性較好,適應性、抗病性和抗倒性較強。缺點是果穗禿頂稍長。
產量表現:2001、2002年兩年秋季參加省區試,畝產鮮苞分別為889.0公斤和861.8公斤,比對照種穗甜1號分別增產9.6%和17.41%,2001年增產不顯著,2002年增產極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⑴播期參考當地玉米播種日期,廣東地區春播為2~4月,夏秋播為6~9月;⑵每畝留苗3000~3200株;⑶選用排灌方便、肥力高的沙壤土起畦種植,施足基肥,及時追施苗肥,重施大喇叭口肥并深培土,適時適量灌水;⑷注意除草除蟲;⑸開花期遇陰雨進行人工輔助授粉;⑹適時收獲。
制種技術要點:⑴選用高純度的親本自交系;⑵隔離區在300米以上;⑶播期調節花期相遇;⑷散粉前嚴格去雜、劣株,母本及時徹底去雄;⑸進行人工輔助授粉;⑹父本授粉后即收割,母本(即雜交種子)成熟后單收,穗選,脫粒,曬干,篩選,防止混雜、潮濕、發霉及蟲鼠害,確保種子質量。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華寶1號為甜玉米單交種。秋植全生育期75~79天,比對照種穗甜1號遲熟3~4天,植株矮壯,整齊度好,果穗長、粗,豐產性較好,籽粒甜度較高,果皮較簿,適口性較好,適應性、抗病性和抗倒性較強。缺點是果穗禿頂稍長。適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種植。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品種名稱:正甜613(原名超甜613)
審定編號:粵審玉2003003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科集團良種苗木中心
品種來源:粵科自096/自013
特征特性:甜玉米單交種,秋植全生育期73~77天,比對照種穗甜1號遲熟1~2天,植株矮壯,生長勢較強,植株高195厘米左右,穗位高62.8~65.6厘米,穗長18.3~19.2厘米,穗粗4.5~4.7厘米,禿頂長2.2厘米,單穗鮮重270.5~272克,出籽率62.5%~65.0%,一級果穗率66.0%~71.2%,籽粒黃色,甜度中甜,可溶性糖含量18.0%~18.7%,果皮較簿,適口性較好,適應性較強,較抗紋枯病,中抗大、小斑病,缺點是果穗禿頂稍長。
產量表現:2001、2002年兩年秋季參加省區試,畝產鮮苞分別為884.8公斤和846.6公斤,比對照種穗甜1號分別增產9.09%和15.33%,2001年增產不顯著,2002年增產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⑴選擇沙壤地,pH值6~7,富含有機質、排灌方便的田塊種植;⑵通過深耕、施足基肥,按120厘米起畦,雙行植,株距25厘米左右,行距90厘米左右,每畝3000株左右;⑶施足基肥(占40%),輕施苗肥(20%),重施攻穗肥(40%),每畝總施肥量為尿素30~40公斤,過磷酸鈣30~40公斤,氯化鉀20~25公斤;⑷苗期需水量較少,孕穗期需水增加,灌漿期需水最多,根據各時期特點,合理灌溉,注意防漬排水。
制種技術要點:⑴要求制種地周圍500米以內不種其它玉米,或時間間隔20天以上;⑵父本先播5~7天后,再播母本;⑶父母本行比為1:5,加強人工授粉;⑷母本徹底除雄,父、母本分別于苗期、花期、收獲期去雜除劣。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正甜613為甜玉米單交種,秋植全生育期73~77天,比對照種穗甜1號遲熟1~2天,植株矮壯,生長勢較強,豐產性和適應性較好,較抗紋枯病,中抗大、小斑病,籽粒甜度中等,果皮較簿,適口性較好,缺點是果穗禿頂稍長。適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種植。需加強親本提純。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品種名稱:粵單2號
審定編號:粵審玉2003004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8101/粵20-3-1
特征特性:普通玉米單交種。春植全生育期105~107天,與陽單82相當。株型緊湊,整齊壯旺。植株高216~220厘米,穗位高78~82厘米,穗長17.5厘米,穗粗4.7厘米,穗行數13行,禿頂1.3厘米,穗大粒多,平均每穗粒數426粒,千粒重297克,半硬粒型,籽粒黃色,出籽率82.3%。抗大、小斑病,高抗莖腐病,適應性較廣。
產量表現:1999、2000年兩年春季參加省區試,畝產分別為498.6公斤、482.1公斤,比對照種陽單82分別增產11.57%、16.27%,1999年增產顯著,2000年增產極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⑴適時早播,合理密植,精細播種,一播全苗,苗期確保苗齊、苗勻、苗壯。春播,本省中南部地區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粵北地區3月中旬播種;秋播8月初開始,因地制宜,最好選擇雨后播種。每畝留苗,中等肥力以上地塊4000~4500株,高產田可接近5000株;⑵施足基肥,輕施苗肥,適施拔節肥,重施攻苞肥;⑶加強田間管理,苗期重點防治地下害蟲,做好全生育期病蟲害防治、排灌水,應著重抓好抽雄開花期排澇或防旱保墑工作。
制種技術要點:⑴選土質疏松,肥沃、地力均勻、排灌方便的地塊,施足基肥后,精細整地,按寬1.2米包溝起畦,平整畦面;⑵父母本同期播種,母本播后在邊角地再播少量父本(約1/3),以增加花粉量和延長散粉期;⑶父母本行比為1:5;⑷每畦種兩行,行距40~50厘米,母本畝植4000株,父本畝植800株左右;⑸人工輔助授粉。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粵單2號為普通玉米單交種。春植全生育期105~107天,與對照種陽單82相當,株型緊湊,整齊壯旺,穗大粒重,籽粒黃色,半硬粒型,豐產性較好,抗病性較強,適應性較廣。適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種植。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品種名稱:南玉18
審定編號:粵審玉2003005
選育單位: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墨引2號/自交系南選409
特征特性:普通玉米頂交種。春植平均全生育期105天左右,株高222~228厘米,穗位高77.2~83.5厘米,果穗長17.2~19.7厘米,穗粗4.6~4.7厘米,穗大粒多,禿頂長1.6~2.4厘米,穗粒重111~145克,籽粒半硬粒型,黃色,千粒重263~289克,出籽率82.6%~83.4%。籽粒粗蛋白、粗脂肪、無氮浸出物分別為9.3%、4.0%、83.7%,賴氨酸含量0.41%,賴氨酸含量較高,抗病性較強。缺點是禿頂稍長。
產量表現:2000、2001年兩年春季參加省區試,畝產分別為495.2公斤和426.6公斤,比對照種陽單82分別增產19.43%和7.75%,2000年增產極顯著,2001年增產不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⑴施足基肥,特別是瘦瘠山坡地,利用農家肥或過磷酸鈣作基肥,為獲較高產量打好基礎;⑵適時播種,可參照當地種植其他雜交玉米的播種時間進行播種;⑶巧施三期肥:苗期要重施壯苗肥,施肥量約占全期施肥量的1/3~1/4,中期施肥要控,根據中期植株長勢適當施肥,施肥量約占全期施肥量的1/4左右,后期(孕穗肥)重施攻穗肥,施肥量約占全期施肥量的1/2以至更多一點,籽粒灌漿期追施葉面肥1~2次;⑷根據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適當密植,一般畝植3600~4000株為宜。
制種技術要點:⑴制種田及親本繁殖田必需與其它不同玉米品種隔離,空間隔離至少300米以上,時間隔離一般至少相差20天;⑵對雜交種親本進行提純復壯,繁殖田根據親本主要特征在群體中進行株選、穗選、粒選,存優、去雜、去劣;⑶父母本可以同期播種,生長期間經常對父母本花期進行預測,發現花期不能相遇時,即采取相應措施,對生長偏慢的親本偏施水肥1~3次及噴施葉面肥2~4次,或對生長偏快的親本采取不施肥以至切段部分根系和摘去植株下部葉片的方法,以調節花期。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南玉18為普通玉米頂交種。春植全生育期105天左右,與對照種陽單82相當,豐產性和適應性較好,籽粒半硬粒型,黃色,抗病性較強。缺點是禿頂稍長。適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種植。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品種名稱:粵白糯1號
審定編號:粵審玉2003006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N21-35/N21-3
特征特性:糯玉米單交種。從播種至采收鮮苞生育期春植73天,秋植70天,屬中熟品種。植株矮壯,生長勢強,整齊度好,葉厚色濃,后期保綠度好,植株高196~202厘米,中稈,穗位高73~80厘米,穗長19.0~20.4厘米,穗粗5.1厘米左右,禿頂長2.5厘米左右,單苞重340克,穗行數16行,每穗粒數512粒,出籽率76.6%~78.6%,籽粒白色,馬齒型。籽粒淀粉含量62.3%,支鏈淀粉占總淀粉的98.3%,蛋白質8.7%,維生素E1.9mg/100g,鋅17.9mg/kg。皮薄,香味較濃,糯性和適口性較好,抗倒性和抗病性較強。缺點是禿頂較長,輕感紋枯病。
產量表現:2001年秋和2002年春參加省品比試驗,畝產鮮苞分別為886公斤和794公斤,比對照種香白糯分別增產26.35%和13.11%,2001年增產極顯著,2002年增產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⑴適時早播,合理密植;精細播種,一播全苗,苗期確保苗齊、苗勻、苗壯。春播,本省中南部地區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粵北地區3月中旬播種;秋播8月初開始,因地制宜,最好選擇雨后播種。每畝留苗,中等肥力以上地塊3500~4000株;⑵施足基肥,輕施苗肥,適施拔節肥,重施攻苞肥;⑶加強田間管理,苗期重點防治地下害蟲,做好全生育期病蟲害防治、排灌水,應著重抓好抽雄開花期排澇或防旱保墑工作。
制種技術要點:⑴選土質疏松、肥沃、地力均勻、排灌方便的地塊,施足基肥后,精細整地,按寬1.2米包溝起畦,平整畦面;⑵父母本同期播種,播母本時在邊角地再播少量父本(約1/3),以增加花粉量和延長散粉期;⑶父母本行比為1:4~5;⑷每畦種兩行,行距40~50厘米,母本畝植4000株,父本畝植800株左右;⑸加強人工輔助授粉。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粵白糯1號為糯玉米單交種,全生育期春植73天,秋植70天,比香白糯遲熟2天,長勢強,整齊度好,植株矮壯,豐產性較好,皮薄,香味較濃,糯性和適口性較好,抗倒性和抗病性較強。缺點是禿頂較長,輕感紋枯病。適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種植。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品種名稱:穗美9701
審定編號:粵審玉2003007
選育單位:廣東穗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穗美自996/穗美自029
特征特性:甜玉米單交種。中遲熟,秋植全生育期73~77天,比對照種穗甜1號遲熟1~5天,株高208厘米,穗位高67厘米,穗長約18厘米,穗粗4.7厘米,單穗鮮重257~269克,出籽率66%,一級果穗率64.5%~70.3%,果穗短粗,圓筒型,籽粒黃色,可溶性糖含量19.1%~20.4%,果皮厚度及籽粒甜度中等,適口性較好,品質較優,抗病性和抗倒性較強。缺點是禿頂較長。
產量表現:2000、2001年兩年秋季參加省區試,畝產分別為780.8公斤和835.1公斤,比對照種穗甜1號分別增產14.3%和2.96%,2000年增產顯著,2001年增產不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⑴選擇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的田塊種植,與其它類型玉米品種隔離區400米以上;⑵播種期春植3~4月,秋植7月底~8月,畝植2800~3200株;⑶施足基肥,輕施苗肥,適施撥節肥,重施攻苞肥;⑷苗期防澇漬,雨后注意排水;⑸在撥節期和抽雄期開花前結合施肥、培土2~3次;⑹及時防治病蟲害,重點做好苗期地下害蟲和中后期玉米蟲害的防治;⑺青苞最佳采收期,春植在授粉后20天左右,籽粒含水量72%~74%為宜。
制種技術要點:⑴父本分兩期播種,父母本行比為1:5,種植規格行距60厘米,母本株距30厘米,父本株距25厘米;⑵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尤其對上風頭邊行。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穗美9701為甜玉米單交種。中遲熟,秋植全生育期73~77天,比穗甜1號遲熟1~5天,豐產性和適應性較好,果穗短粗,籽粒黃色,果皮厚度及籽粒甜度中等,適口性較好,品質較優,抗病性和抗倒性較強。缺點是禿頂較長。適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種植。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品種名稱:原僑3號
審定編號:粵審玉2003008
選育單位:廣東省華僑農場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B801/黑妮2-7
特征特性:糯玉米單交種。從播種到鮮穗適收期春植79天,秋植70天,與對照種香白糯相當。植株矮壯,葉色濃綠,植株高185厘米,穗位高70厘米,穗長18厘米,穗粗4.5厘米,單穗鮮重240克,籽粒黑白相間,糯性較好,抗病性和抗倒性較強。缺點是禿頂稍長。
產量表現: 2001年春、秋兩造參加省品比試驗,畝產鮮穗分別為679.5公斤和708.5公斤,春植比對照種香白糯減產9.28%,秋植比對照種增產8.67%。
栽培技術要點:⑴起畦播種,中上肥力條件每畝植3500株左右;⑵花期遇陰雨和溫度偏低時進行人工輔助授粉;⑶在施好苗肥基礎上重點施好拔節、孕穗肥;⑷最佳采收時間為授粉后22天左右。
制種技術要點:⑴選擇隔離良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塊,施足基肥,以1.2米寬起畦,每畦種雙行;⑵父、母本種植行比為1:5為宜,一般在母本頂土時播父本;⑶嚴格及時徹底去雄,開花授粉后割去父本以利母本生長。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原僑3號為糯玉米單交種。生育期春植79天,秋植70天,與香白糯相近。植株矮壯,葉色濃綠,特點是籽粒黑白相間,糯性較好,抗病性和抗倒性較強。缺點是禿頂稍長。適宜我省各地秋季種植。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