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海南 » 正文

2005年海南審定水稻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4-19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838
 

☆☆ 品種審定編號:瓊審稻2005001

作物種類:稻

品種名稱:II優629

選育單位:中國種子集團公司三亞分公司

品種來源:II-32A×中種恢629

特征特性:屬感溫型三系雜交水稻組合。全生育期平均112.8天,比II優128(CK)短1.6天,株高104.8cm,每畝有效穗數16.5萬,穗長21.4cm,每穗總粒數126.0粒,結實率81.9%,千粒重25.5克。主要農藝性狀綜合表現為:株型適合,群體整齊,分蘗弱,穗粒結構協調,結實率高。米質優,達國優二級。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

產量表現:2003年晚造首次參加我省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23.88公斤,分別比特秈占25(CK1)、II優128(CK2)增產9.09%、6.35%,未達顯著水平,增產點比例83.3%;2004年晚造平均畝產483.97公斤,比II優128(CK)增產0.33%,未達顯著水平,增產點比例50.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3.57公斤, 比博II優15(CK)減產2.35%。

栽培技術要點:1、稀播培育壯秧:早造秧齡25-30天,晚造秧齡20天左右;2、適當密植:插植規格5×5寸,每科2苗;插秧每畝18-20萬穗為宜;3、施肥:施足基肥,創造條件施中期肥,后期看苗適量施肥;適宜高產栽培;4、科學用水:淺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分蘗、夠苗曬田、適時露曬田、后期不宜斷水過早,以免影響結實率和充實度;5、防治病蟲害:苗期防治稻薊馬,分蘗成穗期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蟲和稻飛虱,在稻瘟病區種植在見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沿海晚造種植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制種技術要點:1、選用高純度的不育系"Ⅱ-32A"種子;2、雜交種子生產的隔離條件至少有300米的空間隔離或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離;3、海南南部春制種播差期一般為7天,秋制種為3天。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該品種較II優128(CK)早熟2-3天,豐產性好,米質優,達國優二級,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適宜我省作早晚造種植,但大面積生產上應該注意防治白葉枯病。經審核,該品種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

☆☆ 品種審定編號:瓊審稻2005002

作物種類:稻

品種名稱:博II優26

選育單位:海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博II-A×粵野占26

特征特性:屬秈稻弱感光型三系雜交稻組合,在海南晚造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7.3天,比博II優15(CK)長約2天。株高107.5cm,每畝有效穗數19.1萬,穗長21.0 cm,每穗總粒數132.8粒,結實率86.2%,千粒重24.4克。主要表現為:株型緊湊,葉姿挺直,群體整齊,分蘗力較強,穗粒結構協調,后期熟色尚可,稻米外觀品質好,米質經檢測一般。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品種動態穩定性好,與博II優15(CK)表現相當。

產量表現:2003年晚造平均畝產419.55公斤,分別比特秈占25(CK1)、II優128(CK2)增產7.98%、5.26%,未達顯著水平;2004年晚造平均畝產485.64公斤,比博II優15(CK)增產1.57%,未達顯著水平;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3.83公斤, 比博II優15(CK)增產0.37%。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早播,培育壯秧,一般在5月底至7月初播種,播種量秧田畝播15-20kg,本田畝播1.5-2kg。采用濕潤育秧,施足基肥,及時施秧尖肥,分蘗肥,送嫁肥;2、適齡移栽,合理密植。移栽秧齡為20-25天,葉齡6-7.5片。插16.7cm×20cm或13.3cm×16.7cm。每穴插二粒谷苗;3、科學田管,健苗增穗。用水做到皮泥水插秧、淺水返青,薄水促蘗,夠苗曬田,有水孕穗,干濕壯粒增重,黃熟落干。施肥采用平衡施肥法,基肥施總肥量的50%,追肥50%。總肥量:純N8.8kg、P2O54.3kg,K2O8.5kg。4、在秧田、本田,注意治蟲,防治稻曲病。

制種技術要點:1、制種使用的親本種子必須是原種或原種一代,不能用多代繁殖的不育系制種;2、種子生產過程中要嚴格除雜去劣,確保種子質量;3、制種時父本與母本播差期4.2-4.6天,父母本行比2:12或2:14;4、海南省北部地區制種父本播種期在12月底-1月初。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該品種屬弱感光型三系雜交稻組合,豐產性好,米質一般,稻瘟病抗性強于博II優15,白葉枯病的抗性與博II優15相當,適宜我省晚造種植。經審核,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

☆☆ 品種審定編號:瓊審稻2005003

作物種類:稻

品種名稱:博II優128

選育單位:海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博II-A×廣恢128

特征特性:屬秈稻弱感光型三系雜交稻組合,在海南晚造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8.5天,比博II優15(CK)長約2天。株高109.5cm,每畝有效穗數19.7萬,穗長21.6cm,每穗總粒數139.1粒,結實率85.32%,千粒重24.9克。主要表現: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分蘗力弱,穗大粒多,結實率高,后期熟色尚可,米質一般。田間種植無稻瘟,白葉枯輕度發生。

產量表現:2003年晚造平均畝產426.49公斤,比特秈占25(CK1)、II優128(CK2)分別增產9.77%和7.01%,增產未達顯著水平;2004年晚造平均畝產475.14公斤,比博II優15(CK)減產0.63%,未達顯著水平;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24.55公斤,比博II優15(CK)減產1.9%。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早播,培育壯秧,一般在5月底至7月初播種,其播種量:秧田畝播15-20kg,本田畝播1.5-2kg。采用濕潤育秧,施足基肥,及時施斷奶肥,分蘗肥,送嫁肥;2、適齡移栽,合理密植。移栽秧齡為20-25天,葉齡6-7.5片。插16.7cm×20cm或13.3cm×16.7cm。每穴插二粒谷苗;3、科學田管,健苗增穗。用水做到皮泥水插秧、淺水返青,薄水促蘗,夠苗曬田,有水孕穗,干濕壯粒增重,黃熟落干。施肥采用平衡施肥法,基肥施總肥量的50%。追肥50%。總肥量:純N8.8kg、P2O54.3kg,K2O8.5kg;4、在秧田、本田,注意治蟲,防治稻曲病。

制種技術要點:1、制種使用的親本種子必須是原種或原種一代,不能用多代繁殖的不育系制種;2、種子生產過程中要嚴格除雜去劣,確保種子質量;3、父本與母本播差期7.4-7.8天,父母本行比2:12或2:14;4、海南省北部地區制種父本播種期在12月下旬。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該品種屬弱感光型三系雜交稻組合,豐產性尚可,米質一般,稻瘟病抗性強于博II優15,白葉枯病抗性與博II優15表現相當,適宜我省晚造種植。經審核,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

☆☆ 品種審定編號:瓊審稻2005004

作物種類:稻

品種名稱:銀花占2號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引進單位:中海優質香稻研究開發所

品種來源:小銀占/粵香占

特征特性:屬多代系譜選育成的常規稻品種,在海南可作早晚稻種植。晚造全生育期平均111.6天,比特秈占25(CK)長0.6天,株高95.4cm,每畝有效穗數23.2萬,穗長20.0cm,每穗總粒數121.8粒,結實率83.5%,千粒重19.9克。主要表現為:植株較矮,葉姿挺直,群體整齊度一般,分蘗力一般,穗大粒多,谷粒較細小,后期熟色好,稻米外觀品質好,米質達國優二級。稻瘟病病級2級,白葉枯6級,田間種植無稻瘟病發生,白葉枯從無病到輕度感病。

產量表現:2003年晚造平均畝產359.40公斤,比特秈占25(CK)減產6.32%,未達顯著水平;2004年晚造平均畝產427.48公斤,比特秈占25(CK1)減產5.3%,未達顯著水平;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22.98公斤,比特秈占25(CK)減產14.1%。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植,培育壯秧。在海南早造大部地區宜于1月上旬播種,2月下旬插秧,晚造7月中下旬播種,8月初移植;2、宜適當疏播勻播,培育壯秧。拋秧大田每畝用種1.5公斤,插秧每畝需用種2.5公斤。一般畝插基本苗5-8萬,移植后要注意調控大田的最高分蘗數,提高成穗率和培育大穗。最高苗數控制在30萬苗左右,畝有效穗20萬左右;3、肥水管理,前期淺水分蘗,夠苗曬田;中期注意肥水調節,減少無效分蘗,后期要注意保持田土濕潤,防止過早斷水,影響灌漿結實。提倡稻草回田,施用腐熟農家肥作底肥,多施有機肥,以提高其產量和品質;4、注意病蟲害防治。

種子生產技術要點:1、銀花占2號是遺傳性狀穩定的常規稻品種,通過繁殖留種的辦法進行種子生產;2、繁種田要嚴格處理好前作落田谷和禾頭再生株;3、繁種田要嚴格除雜,保證種子純度;4、收割、曬種、貯運、包裝等環節均要嚴格防止機械混雜;5、原種要不斷提純復壯,避免退化,以保持品種種性。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該品種米質優,達國優二級,稻瘟病和白葉枯病抗性均強于特秈占25(CK),適宜我省早、晚造種植。經審核,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

☆☆ 品種審定編號:瓊審稻2005005

作物種類:稻

品種名稱:神農糯1號

選育單位:海南神農大豐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龍特浦A糯×神農糯恢1號

特征特性:屬遲熟感溫型雜交秈糯。全生育期128天,比對照Ⅱ優128(ck1)早熟3.3天,株高114.7厘米,株型緊湊、群體整齊,穗型較小,結實率較高,每畝有效穗數18.2萬,穗長23.5厘米,每穗總粒數125.6粒,結實率85.2%,千粒重28.6克。主要表現熟期適中,產量與Ⅱ優128表現相當;加工品質及糯性較好。

產量表現:2003年參加南方稻區華南早秈高產組國家品種試驗,平均畝產506.23公斤,比Ⅱ優128(ck1)減產4.25%(極顯著),比汕優63(ck2)增產0.25%;2004年續試平均畝產532.39公斤,比Ⅱ優128(ck1)減產2.56(極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1、秧田播種量:一般每畝10kg;2、秧齡:作早稻一般30天左右,作晚稻一般25天;3、大田基本苗:栽插一般每畝1.8~2萬穴,基本苗6~8左右;4、施肥: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前期肥,后期酌情施用,前、中、后期可按70%、25%、25%的比例施用;氮、磷、鉀肥的配比大致為1:0.6:1;5、水份管理:寸水返青,淺水分蘗,及時曬田壯稈,黃熟期灌跑馬水干濕壯籽;6、病蟲防治:作早稻種植注意防治稻瘟病,晚稻栽培注意白葉枯病、紋枯病,蟲害方面主要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蟲,稻蝽象及稻飛虱。

制種技術要點:1、雜交種生產的隔離條件至少有300米的空間隔離或者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離;2、一般抽穗揚花期要求日平均氣溫26-300C,相對濕度75-85%,無連續三天的降雨;3、在三亞春季制種一般第1期父本早播26-27天,2期父本早播20-21天,葉差5.0-5.5葉,父母本行比按2:12或2:14。母本見穗約20%-30%時"九二O"用量按15克/畝噴施。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該品種生育期適中,較II優128(CK)早熟3-4天,綜合性狀較好,產量水平一般,米質糯性好,中抗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適宜我省作早造種植,在稻瘟病多發區種植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該品種屬特殊用途稻,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

品種審定編號:瓊審稻2005006

作物種類:稻

品種名稱:博優125

選育單位:湛江海洋大學雜優水稻研究室

海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博A×HR125

特征特性:屬秈稻弱感光型三系雜交稻組合,在海南晚造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8.6天,比博II優15(CK)長約2-3天。株高108.2cm,每畝有效穗數17.8萬,穗長21.3cm,每穗總粒數138.4粒,結實率84.2%,千粒重24.9克。主要表現為:株型緊湊,葉姿挺直,群體整齊,分蘗力較弱,穗粒結構協調,后期熟色尚可,稻米外觀品質一般,米質經檢測一般。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

產量表現:2003年晚造平均畝產431.30公斤,分別比特秈占25(CK1)、II優128(CK2)增產11.00%、8.21%,未達顯著水平,居第一位;2004年晚造平均畝產488.0公斤,比博II優15(CK)增產2.06%,未達顯著水平,居第三位;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06.78公斤, 比博II優15(CK)減產4.3%。

品種審定編號:瓊審稻2005007
作物種類:稻
品種名稱:特優128
選育單位:廣西藤縣種子公司
引種單位:海南省農科院水稻所
品種來源:龍特浦A×R128
特征特性:屬感溫型雜交水稻組合。全生育期12月播種144~149天,2月中旬播種119~131天,平均比Ⅱ優128(CK)短1~2天。每畝有效穗18.7萬,株高94.5~117.6cm,平均穗長21.3cm,每穗總粒數平均139.3粒,結實率83.7%,千粒重26.0克。主要表現為株型適中,長勢繁茂,群體整齊,分蘗力中等,穗粒結構協調,稻瘟病抗性與Ⅱ優128(CK)相當,白葉枯病抗性優于Ⅱ優128(CK),米質一般。
產量表現:2004年早造初試,平均畝產571.75kg,比Ⅱ優128(CK)增產1.64%,未達顯著水平,名列第二位;2005年早造復試,平均畝產524.40kg,比Ⅱ優128(CK)增產1.90%,未達顯著水平,日產量4.1kg;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8.55kg,比Ⅱ優128(CK)增產1.6%。
栽培技術要點:1、培育壯秧:根據當地習慣與Ⅱ優128(CK)同期播種,早造25~30天左右,晚造秧齡18~20天;2、移栽:插植規格5×6寸,每科2苗;3、施肥:重底肥早追肥,一般畝施純氮9kg左右,N、P、K比例為1:0.5:0.6;4、水漿管理:淺水插秧,深水返青,薄水分蘗,夠苗曬田;5、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三化螟、稻薊馬等為害。
制種技術要點:1、用于制種的親本必須是原種或原種一代,特別是母本龍特浦A必須保證高純度;2、按規定嚴格除雜去劣,在長日照條件下制種純度優于短日照,制種時注意培育強壯父本加大花粉量,制種產量每畝在50kg以下時種子要慎用;3、海南晚造制種父母本播差期為9天左右,其他管理同一般雜交稻制種。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豐產性好,適應性廣,稻瘟抗性與II優128(CK)表現相當,白葉枯抗性稍優于II優128(CK),米質一般,適宜我省各市縣早晚造種植,大面積生產上應注意防治病蟲鼠害。

品種審定編號:瓊審稻2005008
作物種類:稻
品種名稱:神農(稻)326(原名:特優730)
選育單位:海南神農大豐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龍特甫A×R730
特征特性:屬感溫型秈型三系雜交水稻組合。全生育期12月中旬播種144-150天,2月中旬播種116-126天,平均比II優128(CK)短3天左右。株型適中,葉姿挺直,群體整齊,分蘗力中等,穗粒結構協調,每畝有效穗數約19.13萬,株高96.0-108.00cm,平均穗長21.2cm,每穗總粒數平均135.0粒,結實率85.0%左右,千粒重約28.5克。后期熟色尚可,稻米外觀品質一般,米質經檢測一般。稻瘟病抗性與II優128(CK)表現相當,白葉枯抗性優于II優128(CK),
產量表現:2004年早造初試,平均畝產582.81公斤, 比II優128(CK)增產2.15%, 未達顯著水平, 居第三位;今年早造續試,平均畝產561.00公斤,比II優128(CK)增產9.01%,達極顯著水平,居第一位,日產量4.4公斤;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9.53公斤, 比II優128(CK)增產4.37%。
栽培技術要點:1、適期播種:在海南作早造栽培一般12月中下旬播種,在海南北部地區2月中下旬播種,秧齡25天左右;2、稀播培育壯秧:大田畝用種量2kg,畝秧田播種20kg左右,秧田施足底肥,一葉一心施好斷奶肥,移栽前7天施好送嫁肥,注意防治稻薊馬等蟲害和病害;3、合理密植:栽插密度以5寸×7寸為宜,每穴插足4~5根基本苗;4、加強肥水管理:底肥以農家肥和三元復合肥為主,插后7天內施氮肥和鉀肥,在幼穗分化5~6期適當施用穗肥,管水堅持濕潤灌溉,以淺水為主,及時曬田,后期干干濕濕;5、注意防治病蟲害。
制種技術要點:1、制種使用的親本種子必須是原種或原種一代,不能用多代繁殖的不育系制種;2、種子生產過程中要嚴格除雜去劣,確保種子質量;3、海南南部冬季制種時差約為4天,葉齡差約0.8 ±0.2片葉。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豐產性好,適應性廣,稻瘟抗性與II優128(CK)表現相當,白葉枯抗性稍優于II優128(CK),米質一般,適宜我省各市縣早晚造種植,大面積生產上應注意防治病蟲鼠害。

品種審定編號:瓊審稻2005009
作物種類:稻
品種名稱:特優108
選育單位:海南海亞南繁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龍特浦A×R108
特征特性:屬感溫型秈型三系雜交水稻組合。全生育期12月中旬播種144-150天,2月中旬播種117-130天,平均比II優128(CK)短2-3天。平均株高103.3厘米,每畝有效穗19.52萬,成穗率61.05%,穗長21.2厘米,每穗總粒數137.3粒,結實率81.5%,千粒重29克。主要表現為株型適中,葉姿挺直,分蘗力中等,稻瘟病、白葉枯病的抗性與Ⅱ優128(CK)表現相當。米質一般。
產量表現: 2004年早造初試,平均畝產606.25公斤,比Ⅱ優128(CK)增產6.3%,達極顯著水平,名列第一;2005年早造復試,平均畝產533.37公斤,比Ⅱ優128(CK)514.63公斤增產3.6%,未達顯著水平,名列第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3.53公斤,比Ⅱ優128(CK)增產3.77%。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稀播育帶蘗壯秧,適齡移栽,合理密植;2、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蘗肥,適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中后期要看苗施好穗粒肥;3、淺灌、勤灌,間歇露曬,后期不宜斷水過早;4、嚴防病蟲鼠螺害。
制種技術要點:1、R108須采用單株繁殖,嚴格除雜,以確保R108的優良種性;2、用于制種的不育系龍特浦A,必須是原種或原種一代,不能用多代繁殖的不育系制種;3、在種子生產過程中必須按國家或省有關生產規程執行,以確保種子純度;4、龍特浦A在昌江7月15日時播種,播始歷期74天,父本R108為72天,播差期3?4天。提倡在晚造制種,母本靠插不靠發,培育健壯父本,種子純度較高。其他栽培管理技術同一般雜交稻制種。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豐產穩產性好,稻瘟、白葉枯抗性與II優128(CK)表現相當,米質一般,適宜我省各市縣早晚造種植,大面積生產上應注意防治病蟲鼠害。

品種審定編號:瓊審稻2005010
作物種類:稻
品種名稱:培雜629
選育單位:中國種子集團公司三亞分公司
品種來源:培矮64S×中種恢629
特征特性:屬感溫型兩系優質雜交水稻組合。全生育期12月播種144-145天,2月播種111-134天,與特秈占25(CK)全生育期相當。株高92.7-116.4cm,每畝有效穗約20.84萬,平均穗長20.6cm、平均每穗總粒133.2粒、結實率79.5%、千粒重24.1克。主要表現為株型適中,葉姿中直,群體整齊度好,分蘗力較強,穗大粒多,后期熟色好,品種動態穩定性好。米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測試中心(武漢)檢測,出糙率81.6%、整精米率66.2%、長寬比3.0、直鏈淀粉含量19.72%、膠稠度70.0mm、堊白度0.6%,堊白率6.0%,米質達國優一級,中抗稻瘟,感白葉枯病。
產量表現:2004年初試,平均畝產551.45公斤,比特秈占25(CK)增產11.37%,達顯著水平,名列第二位;2005年早造復試,平均畝產511.42公斤,比特秈占25(CK)增產15.82%,達極顯著水平,名列第一;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29.80公斤,比Ⅱ優128(CK)減產2.14%。
栽培技術要點:1、稀播培育壯秧:早造秧齡小于25天,晚造秧齡18-20天;2、適當密植:插植規格5×5寸,基本苗6-7萬,每畝有效穗18-20萬為宜;3、施肥:施足基肥,創造條件施中期肥,后期看苗適量施肥;4、水漿管理:淺水移栽、寸水活棵、深水護苗、薄水分蘗、夠苗曬田、適時露曬田、后期不宜斷水過早,以免影響結實率和充實度;5、防治病蟲害:苗期防治稻薊馬,分蘗成穗期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蟲和稻飛虱,在稻瘟病區種植在見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沿海晚造種植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制種技術要點:1、父本中種恢629采用單株繁殖,徹底除雜,確保中種恢629的種性;2、母本培矮64S:選擇前作不是水稻的水田,在300米的空間隔離或不少于30天的時間隔離條件下繁殖不育系.海南早春繁殖選擇抽穗期為2月底3月初,晚秋繁殖育性轉換期選擇在10-12月,可確保種子純度;3、雜交種子生產海南春制種播差期一般為23天,秋制種為15天。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優質,高產穩產,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適宜我省早晚造種植,沿海地區晚造種植要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品種審定編號:瓊審稻2005011
作物種類:稻
品種名稱:紅泰優996(原名:泰優996)
選育單位: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
品種來源:珞紅3A×RT996
特征特性:由紅蓮型不育系為母本配組而成的優質三系雜交水稻組合。全生育期12月中旬播種147天,2月上中旬播種121-132天,與II優128(CK)全生育期相當。株高94.8-121.9cm,每畝有效穗數21.86萬,平均穗長20.4cm,每穗總粒數平均123.0粒,結實率82.3%,千粒重27.4克。主要表現為株型適中,葉色濃綠,中等穗,籽粒大,群體整齊度一般,分蘗力中等,穗粒結構協調,后期熟色好,稻米外觀品質好。米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達國優三級。稻瘟病抗性與II優128(CK)表現相當,白葉枯病抗性優于II優128(CK),品種動態穩定性好。
產量表現:2004年早造初試,平均畝產554.89公斤,比II優128(CK)減產2.75%,未達顯著水平;2005年早造續試,平均畝產555.83公斤,比II優128(CK)增產10.76%,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比例83.3%,日產量4.1公斤;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4.41公斤, 比II優128(CK)減產1.09%。
栽培技術要點:1、稀播培育壯秧,秧齡20-25天;2、適當稀植,插植規格5×6或6×6寸,每畝有效穗20-22萬為宜;3、施肥以三元復合肥為主,以腐熟有機肥作基肥,不宜過多施氮肥;4、后期成熟期不宜斷水太早,田間應保持干干濕濕到收割前10天左右;6、注意防治病蟲害。
制種技術要點:1、母本按袁隆平院士提出的三系不育系種子生產程序生產;2、父本“RT996”應提純復壯,不能多代繁殖使用;3、生產雜交種時,須確保父母本花期相遇,并在日最低氣溫23°C以上安全抽穗揚花;4、制種父母本時差17-20天,葉齡差4.1-4.5葉。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屬遲熟品種,豐產性好,米質優,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適宜我省各市縣早晚造種植,大面積生產應適時播種,避免抽穗揚花期遭遇低溫而影響結實率,同時防治病蟲害。

品種審定編號:瓊審稻2005012
作物種類:稻
品種名稱:桂農占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廣農占/新澳占//金桂占
特征特性:屬雜交選育常規稻品種。全生育期12月播種144-146天,2月播種115-135天,平均比特秈占25(CK)長1-2天。每畝有效穗約23.37萬,株高77.9-104.6cm,平均穗長20.3cm,平均每穗總粒數117.7粒,結實率84.7%,千粒重23.1克。主要表現為株型結構好,矮壯,葉姿中直,結實率高,后期熟色好,稻米外觀品質好,米質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鑒定,出糙率82.2%,整精米率57.4%, 長寬比3.1,堊白粒率4%,堊白度0.8%,直鏈淀粉22.64%,膠稠度72mm,達國優二級。田間種植稻瘟病和白葉枯病抗性與特秈占25(CK)表現相當。
產量表現:2004年早造初試,平均畝產551.45公斤,比特秈占25(CK)增產11.37%,達顯著水平,名列第二位;2005年早造續試,平均畝產511.42公斤,比特秈占25(CK)增產15.82%,達極顯著水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29.80公斤,比特秈占25(CK)減產2.14%。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植,培育壯秧:該品種稍遲熟,我省早造大部地區宜于1月上旬播種,2月下旬插秧,晚造7月中下旬播種,8月初移植;2、合理密植:因其分蘗力中等,畝插足8-10萬基本苗;3、高度耐肥抗倒,選擇中等或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區種植,以發揮其豐產性能;4、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重施促蘗肥,提高有效穗數。前期淺水分蘗,夠苗曬田;抽穗前期至齊穗期要保持淺水層,后期保持濕潤防止過早斷水,以提高結實率;5、注意病蟲防治:稻瘟病嚴重地區,應在破口期和抽穗期噴施井崗霉素防治稻瘟病;6、施用腐熟的農家肥作底肥,多施有機肥,提高產量和稻米品質。
繁種技術要點:該品種屬常規稻,但為了保證純度,建議生產上實行單株選擇?分系比較?混系繁殖?原種生產的繁種規程進行供種用種。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豐產性好,適應性廣,米質優,感稻瘟和白葉枯病,適宜我省各市縣早晚造種植,稻瘟病重發區要注意防治稻瘟病,沿海地區晚造種植要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品種審定編號:瓊審稻2005013
作物種類:稻
品種名稱:豐美占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新廣美//中二占
特征特性:屬雜交選育常規稻品種。全生育期12月播種146-147天,2月播種112-131天,平均比特秈占25(CK)長1-2天。每畝有效穗約21.86萬,株高79.4-106.0cm,平均穗長20.3cm,平均每穗總粒數125.2粒,結實率88.9%,千粒重21.5克。主要表現為株型緊湊,葉姿中直,前期早生快發、長勢繁茂,分蘗力較強,后期熟色好,稻米外觀品質好,米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測試中心(武漢)檢測,出糙率80.0%、整精米率32.8%、長寬比3.0、直鏈淀粉含量15.39%、膠稠度75.0mm、堊白度3.2%,堊白率8.0%,達較優水平。田間種植稻瘟病抗性差于特秈占25(CK),白葉枯病抗性與特秈占25(CK)表現相當。
產量表現:2004年早造初試,平均畝產534.45公斤,比特秈占25(CK)增產7.94%,未達顯著水平;今年早造續試,平均畝產508.62公斤,比特秈占25(CK)增產15.18%,達極顯著水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44.42公斤,比特秈占25(CK)減產0.41%。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植,培育壯秧:我省早造大部地區宜于1月上、中旬播種,2月上中旬插秧,晚造7月中旬播種,8月初移植;2、合理密植:秧田要注意培育壯苗,早施重施促蘗肥,提高有效穗數;前期淺水分蘗,夠苗曬田;中期注意肥水調節,減少無效分蘗,后期要注意保持田土濕潤,防止過早斷水,影響灌漿結實;3、選擇中等或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區種植,有利于增肥效應的發揮;4、在稻瘟病嚴重地區,應在破口期用和穗期噴施井崗霉素進行稻瘟病防治;5、施用腐熟的農家肥作底肥,多施有機肥,提高產量和稻米品質。
繁種技術要點:該品種屬常規稻,但為了保證純度建議生產上最好實行單株選擇?分系比較?混系繁殖?原種生產的繁種規程進行供種用種。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豐產性好,適應性廣,米質優,感稻瘟和白葉枯病,適宜我省各市縣早晚造種植,稻瘟病重發區要注意防治稻瘟病,沿海地區晚造種植要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品種審定編號:瓊審稻2005014
作物種類:稻
品種名稱:秀豐占5號
選育單位:海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矮秀占//豐富占1號
特征特性:屬弱感溫秈型常規稻品種。全生育期上年12月播種145-146天,2月播種113-137天,平均比特秈占25(CK)長1-3天。每畝有效穗約21.55萬,株高83.6-104.6cm,平均穗長20.4cm,平均每穗總粒數122.2粒,結實率86.7%,千粒重22.8克。主要表現為,植株較矮,株型適中,葉姿中直,群體整齊度一般,分蘗力較弱,結實率較高,后期熟色好,稻米外觀品質好,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測試中心(武漢)檢測,出糙率79.6%、整精米率45.0%、長寬比3.0、直鏈淀粉含量22.28%、膠稠度60.0mm、堊白度3.9%,堊白率13 %,米質較優。田間種植稻瘟病抗性表現優于特秈占25(CK),白葉枯病抗性與特秈占25(CK)相當。
產量表現:2004年早造初試,平均畝產526.45公斤,比特秈占25(CK)增產6.32%,未達顯著水平;今年早造續試,平均畝產491.08公斤,比特秈占25(CK)增產11.21%,達極顯著水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2.16公斤,比特秈占25(CK)增產11.25%。
栽培技術要點:1、培育壯秧,早造秧齡25~30天;2、移栽:插植規格5×5寸,每科4苗;3、施肥:重底肥早追肥,一般畝施純N 9kg左右,N、P、K比例為1:0.5:0.6;4、水漿管理:淺水插秧,深水返青,夠苗曬田,后期保持干濕交替;5、防治病蟲害:重點是白葉枯病防治。
繁種技術要點:該品種屬常規稻,但為了保證純度建議生產上最好實行單株選擇?分系比較?混系繁殖?原種生產的繁種規程進行供種用種。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豐產性好,適應性廣,米質較優,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適宜我省各市縣早晚造種植,白葉枯病重發區要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品種審定編號:瓊審稻2005015
作物種類:稻
品種名稱:海豐1S(原名:SG1S)
選育單位:海南神農大豐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用“農墾58S”為母本,以“紫圭”為父本雜交,通過17年的多代系統選育而成的光溫互作型兩用核不育系。
特征特性:生育期海南南部12月8日播種,次年3月1日始穗,歷期83天。株高約60.5cm,株型松散適中,葉綠色偏濃,葉鞘、柱頭、稃尖、葉緣紫色,主莖葉片數為12~13葉。分蘗力中等,穗粒結構協調,每畝有效穗數約19.13萬。谷粒長橢圓形,谷殼偏薄色黃,稃尖紫色無芒,千粒重約23.5克。米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出糙率80.8%,精米率72.1%,整精米率59.0%,堊白粒率9%,堊白度1.6%,直鏈淀粉23.0%,蛋白質含量12.6%,膠稠度84mm,粒長6.5mm,粒型長寬比2.9,透明度2級,堿消值6.8級。
柱頭雙邊外露率高,柱頭總外露率為70-80%,其中單邊外露率為51.8%,雙邊外露率為40.0%左右,且柱頭外露面積大,配合力好,所配組合SG1S/G66、SG1S/G65,SG1S/G85株葉形態好,已分別參加湖北、江西、湖南、海南等省區試試驗。
育性穩定,不育株率100%,套袋自交不育度99.9%。經中國水稻所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人工氣候室育性鑒定,該不育系育性轉換的臨界光長在13.5h-14.5h之間,在該光長條件下育性轉換的臨界溫度為23°C-24°C之間。
繁種技術要點:1、在三亞12月8日播,播始歷期83天,主莖葉片數12~13葉;2、制種時根據不同父本的花粉量適宜的行比為2:10~14,對“九二0”敏感,一般制種只需8~12克;3、合理安排父母本錯期,培育壯秧,秧田及大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濕潤灌溉,及時曬田,注意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不育系不育性較穩定,可恢復性較好,配合力較強,適宜華南稻區繁殖和制種,通過審定。

栽培技術要點:1、培育壯秧,按當地習慣與博II優15同期播種,秧齡為18-20天;2、移栽,插植規格5×6寸,每穴插2-3苗;3、施肥:重底肥早追肥,一般畝施純氮9kg左右,N、P、K比例1:0.5:0.6;4、水漿管理:淺水插秧,深水返青,夠苗曬田,后期保持干濕交替;5、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制種技術要點:1、制種使用的親本種子必須是原種或原種一代,不能用多代繁殖的不育系制種;2、種子生產過程中要嚴格除雜去劣,確保種子質量;3、在海南三亞冬春制種,父母本葉齡差約5.5葉,其他栽培管理技術同一般雜交稻制種。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該品種屬弱感光型三系雜交稻組合,豐產性好,米質一般,稻瘟病抗性強于博II優15,白葉枯病的抗性比博II優15(CK)稍差,適宜我省晚造中、上等肥田種植。經審核,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但大田生產應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