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定編號 蘇審稻200911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連粳優05-2”,由連云港市農業科學院以3A×LC50-88配組,于2005年育成, 屬三系雜交中粳稻組合。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淮北、蘇中地區中上等肥力條件下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7年參加江蘇省區試,兩年平均畝產592.2公斤,2006年較對照九優138增產11.2%,2007年較對照九優418增產3.5%,兩年增產均極顯著;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7.3公斤,較九優418增產4.5%。
株型較緊湊,長勢較旺,穗型較大,分蘗力較強,葉色較綠,群體整齊度較好,后期熟相好,抗倒性較強;省區試平均結果:每畝有效穗14.4萬,每穗實粒數171.0粒,結實率83.6%,千粒重25.8克。株高12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49天左右,較九優418早熟3-4天;接種鑒定感白葉枯病,中抗穗頸瘟,感紋枯病;條紋葉枯病2006-2008年田間種植鑒定最高穴發病率25.6%(感病對照三年平均穴發病率69.6%);米質理化指標據農業部食品質量檢測中心2008年檢測,整精米率69.8%,堊白粒率29.0%,堊白度4.8%,膠稠度83.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2%,達到國標三級優質稻谷標準。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一般在5月上中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播量15-2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畝播量20-30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2.0公斤左右。
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秧齡控制在30-35天左右,每畝栽插1.6-1.8萬穴左右,每穴2-3苗,基本苗7萬左右。
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每畝施純氮20公斤左右,基面肥、分蘗肥、穗粒肥的比例以2:3:5為宜。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早施重施分蘗肥,促前期早生快發,穗肥以保花肥為主。水漿管理上,淺水栽插,深水活苗,薄水分蘗,適時擱田,高峰苗不超過25萬,擱田后干干濕濕,抽穗后20天內保持淺水層,收獲前7-10天斷水。
4、病蟲草害防治。播前用藥劑浸種防治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等種傳病蟲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要綜合防治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等。特別要注意白葉枯病和條紋葉枯病的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