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01
品種名稱:秀水33(原名:丙03-33)
作物類別:晚粳稻
選育單位: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甬單6號/丙98101//秀水994
產量表現:秀水33經2005年省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02.7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9.5%,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省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88.9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1.6%,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95.8公斤,比對照增產10.5%。2006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0.4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5.0%。
特征特性:該品種劍葉挺,葉色較淺,分蘗力較強,穗型中等,籽粒短圓形。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50.8天,比對照秀水63長2.0天;平均畝有效穗20.9萬,成穗率78.9%,株高97.5厘米,穗長16.0厘米,每穗總粒數132.8粒,實粒數121.7粒,結實率91.6%,千粒重25.4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5-2006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級,穗瘟1.5級,穗瘟損失率3.2%;白葉枯病3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5-2006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7.3%,長寬比1.9,堊白粒率38.3%,堊白度7.3%,透明度2級,膠稠度63.3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4%,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6等和5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褐稻虱等病蟲害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密穗型中熟晚粳稻,株高適中,抗倒性較好,株型較緊湊,整齊度好,結實率較高,豐產性好,落粒性中等。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感褐稻虱。后期轉色好。米質較好。適宜在我省粳稻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02
品種名稱:嘉粳3694
作物類別:晚粳稻
選育單位:嘉興市秀洲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嘉粳2335/秀水110//秀水110
產量表現:嘉粳3694經2004-2005年嘉興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608.9公斤和548.3公斤,分別比對照秀水63增產9.0%和7.4%,均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嘉興市區試平均畝產578.6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8.2 %。2004-2005年寧波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579.5公斤和514.7公斤,分別比對照甬粳18增產9.0%和4.1%,分別達極顯著和未達顯著水平;寧波市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46.8公斤,比對照甬粳18增產6.5%。2006年嘉興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9.0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7.5%。
特征特性:該品種葉色綠,葉姿挺,劍葉上舉,生長整齊,長勢好,株型較緊湊,莖桿粗壯、包節;穗直立,谷粒短、橢圓形,谷色黃,穎尖無芒,著粒密度中等,熟色好。嘉興市兩年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61.0天,比對照長2.0天;平均畝有效穗22.1萬,成穗率65.4%,株高100.1厘米,穗長16.0厘米,每穗總粒數138.1粒,實粒數117.4粒,結實率85.0%,千粒重24.6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5-2006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3.4級,穗瘟4.5級,穗瘟損失率16.2%;白葉枯病6.0級;褐稻虱6.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4-2005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72.7%,長寬比1.8,堊白粒率38.5%,堊白度5.0%,透明度2級,膠稠度72.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7%,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3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白葉枯病和褐稻虱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密穗型中熟晚粳稻,株高適中,耐肥抗倒,分蘗力強,穗大粒多,結實率高,千粒重中等,生育期適中,豐產性好。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和褐稻虱。米質較好。適宜在嘉興和寧波地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03
品種名稱:秀水128(原名:丙03-128)
作物類別:晚粳稻
選育單位: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丙98101/R9936//HK21
產量表現:秀水128經2004-2005年嘉興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591.2公斤和553.8公斤,分別比對照秀水63增產5.8%和8.5%,均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嘉興市區試平均畝產572.5公斤,比對照增產7.1%。2004-2005年湖州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572.5公斤和513.9公斤,分別比對照秀水63增產8.7%和5.4%,分別達顯著和極顯著水平;兩年湖州市區試平均畝產543.2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7.2%。2006年嘉興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4.7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8.5%。
特征特性:該品種葉色綠,葉姿上挺,劍葉上舉;莖桿粗壯,矮桿包節;谷粒短、橢圓形,著粒較密,谷色黃,穎尖無芒,穗型略彎。嘉興市兩年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59天,與對照相仿;平均畝有效穗21.6萬,成穗率72.2%,株高96.0厘米,穗長15.4厘米,每穗總粒數130.7粒,實粒數114.2粒,結實率87.4%,千粒重24.7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5-2006年抗性鑒定結果,平均葉瘟0級,穗瘟1.5級,穗瘟損失率2.9%;白葉枯病4.0級;褐稻虱9.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4-2005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71.5%,長寬比1.9,堊白粒率15.0%,堊白度1.9%,透明度2級,膠稠度72.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4%,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2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褐稻虱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密穗型中熟晚粳稻,株高適中,株型較緊湊,耐肥抗倒,分蘗力較強,穗大粒多,結實率高,生長整齊,熟色好。米質優,豐產性好。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高感褐稻虱。適宜在嘉興和湖州地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04
品種名稱:嘉禾218
作物類別:晚粳稻
選育單位: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JS2/C211//J28///JH212
產量表現:嘉禾218經2004-2005年嘉興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535.6公斤和503.9公斤,分別比對照秀水63減產4.2%和增產0.1%,分別達極顯著和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市區試平均畝產519.8公斤,比對照秀水63減產2.1%。2006年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4.2公斤,比對照秀水63 增產1.3%。
特征特性:該品種葉色濃綠,葉片較長,劍葉上舉;生長整齊,莖桿粗壯、包節;穗呈彎勾型,葉下禾,谷粒長,谷色黃,穎尖偶有短芒,著粒較稀,易落粒。嘉興市兩年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55.0天,比對照短5.0天;平均畝有效穗19.6萬,成穗率70.0%,株高92.3厘米,穗長18.5厘米,每穗總粒數112.5粒,實粒數97.3粒,結實率86.5%,千粒重29.2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5-2006年抗性鑒定,兩年平均葉瘟0.3級,穗瘟2.8級,穗瘟損失率4.1%;白葉枯病7.0級;褐稻虱8.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4-2005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7.7%,長寬比3.0,堊白粒率7.0%,堊白度0.9%,透明度1.5級,膠稠度73.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9%,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3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當密植,后期斷水不宜過早。注意白葉枯病和褐稻虱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半矮生型早熟晚粳稻,表現株高適中,株型較緊湊,分蘗力與穗型中等,結實率好,千粒重高,粒型偏長。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和褐稻虱。米質較優。適宜在嘉興地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05
品種名稱:嘉紹3號(原名:南繁2)
作物類別:晚粳稻
選育單位: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紹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嘉991/單測205
產量表現:嘉紹3號經2004年紹興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33公斤,比對照秀水110增產1.8%,未達顯著水平;2005年紹興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483.3公斤,比對照秀水110增產4.7%,達顯著水平。兩年市區試平均畝產558.2公斤,比對照秀水110增產3.2%。2006年紹興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7.8公斤,比對照秀水110增產3.8%。
特征特性:該品種葉色較深,葉型厚實挺直,谷粒橢圓形,著粒較密,無芒。紹興市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42.2天,比對照短1.0天;平均畝有效穗18.8萬,成穗率85.1%,株高90.6厘米,穗長16.9厘米,每穗總粒數149.7粒,實粒數116.9粒,結實率78.1%,千粒重25.9克。經2005-2006年省農科院植微所抗性鑒定,平均葉瘟2.2級,穗瘟3.5級,穗瘟損失率6.5%;白葉枯病5.0級;褐稻虱8.0級。經2004-2005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整精米率71.6%,長寬比1.8,堊白粒率27.5%,堊白度3.1%,透明度2級,膠稠度73.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1%,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1等和5等。
栽培注意要點:該品種耐肥性中等,中、后期須注意控制氮肥施用。注意褐稻虱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中熟晚粳,株型介于密穗型與半矮生型之間,株型緊湊,株高適中,分蘗力中等偏弱,穗形較大,無二次灌漿。谷粒黃亮,橢圓形。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紹興地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06
品種名稱:浙粳23(原名:ZH233)
作物類別:晚粳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核所、湖州市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ZH98272//DP51653/Rathu Heenati
產量表現:浙粳23經2004年省雙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10.0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3.8%,未達顯著水平;2005年省雙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481.4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9.6%,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95.7公斤,比對照增產6.6%。2006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9.0公斤,比對照秀水63減產2.1%。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半矮生型,株高適中,株型緊湊,葉片中綠,劍葉挺、稍長,莖桿粗壯,抗倒性好,穗型長,著粒較密,稃尖無色,籽粒圓,千粒重較高。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38.3天,比對照長3.3天;平均畝有效穗21.4萬,成穗率79.0%,株高99.7厘米,穗長18.7厘米,每穗總粒數99.6粒,實粒數90.4粒,結實率90.8%,千粒重27.6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4-2005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6級,穗瘟7級,穗瘟損失率16.4%;白葉枯病4級;褐稻虱5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4-2005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71.6%,長寬比2.0,堊白粒率28.0%,堊白度4.6%,透明度3級,膠稠度65.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0%,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2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稻瘟病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中熟偏遲晚粳稻,分蘗力中等,生長繁茂,豐產性好;中感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和褐稻虱。米質優于對照。適宜在我省粳稻區作連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07
品種名稱:祥湖171(原名:丙03-171)
作物類別:晚糯稻
選育單位: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R2071糯//凡20/9408糯
產量表現:祥湖171經2004年省特早熟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04.9公斤,比對照秀水390增產6.2%,未達顯著水平;2005年省特早熟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457.5公斤,比對照秀水390增產5.5%,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81.2公斤,比對照增產5.9%。2006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16.8公斤,比對照秀水390增產3.8%。
特征特性:該品種感光性較強,葉色中綠,葉姿較挺,劍葉上舉,株高適中,株型集散適中,莖桿粗壯,生長整齊,分蘗力中等,穗型較大,穗頸稍軟,谷粒短圓形,著粒較密,穎尖淡褐色,穎殼黃色,熟色好,落粒性中等,千粒重高。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21.3天,比對照短0.4天;平均畝有效穗20.9萬,成穗率67.0%,株高78.7厘米,穗長14.3厘米,每穗總粒數103.5粒,實粒數91.4粒,結實率88.3%,千粒重26.4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抗性鑒定,2004-2005年平均葉瘟0.2級,穗瘟1.0級,穗瘟損失率1.8%;白葉枯病4.3級;2005年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4-2005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8.9%,長寬比1.8,白度1級,陰糯米率2%,膠稠度10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3等和2等。
栽培注意要點:根據茬口適期播種,秧齡控制在20~25天;在嘉興地區最遲播種期為7月10日前,注意褐稻虱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特早熟晚粳糯稻,豐產性好,株矮稈粗,生育期短,穗大粒多,粒重高,結實率好。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感褐稻虱,糯米品質優。適宜在我省粳稻區作連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08
品種名稱:秀優169
作物類別:雜交晚粳稻
選育單位: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勿忘農集團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嘉花1號A/XR69
產量表現:秀優169經2004年省單季雜交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54.5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7.8%,達顯著水平;2005年省單季雜交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67.5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0.7%,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61.0公斤,比對照增產9.2%。2006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4.9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8%。
特征特性:該組合屬大穗品種,著粒密,株型好,穎尖無色、無芒,劍葉較小、直立,開角較小,后期熟色好,長勢旺盛。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50.3天,比對照短0.2天;平均畝有效穗15.1萬,成穗率67.7%,株高112.8厘米,穗長18.1厘米,每穗總粒數166.9粒,實粒數149.5粒,結實率89.6%,千粒重26.7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4-2005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0級,穗瘟1.0級,穗瘟損失率2.0%;白葉枯病3.5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4-2005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4.9%,長寬比1.9,堊白粒率28.5%,堊白度4.9%,透明度2級,膠稠度70.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4%,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4等和5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褐稻虱等病蟲害防治。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中熟雜交晚粳稻,生長整齊,莖桿粗壯,株高適中,分蘗力較弱,成穗率較高,穗大粒多,著粒密度高,豐產性好;后期青桿黃熟,抗倒性強。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粳稻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09
品種名稱:春優58
作物類別:秈粳雜交稻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農科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春江12A/CH58
產量表現:春優58經2005年省單季雜交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10.8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9.1%,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省雜交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26.0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31.1%,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618.4公斤,比對照增產24.9%。2006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8.1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22.2%。
特征特性:該組合劍葉短、開角小,葉姿挺直,葉色較深,穗大粒多,穗彎鉤型,著粒密,籽粒橢圓形,偶有芒。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50.6天,比對照長2.9天;平均畝有效穗17.4萬,成穗率67.6%,株高124.4厘米,穗長19.5厘米,每穗總粒數208.4粒,實粒數173.9粒,結實率83.4%,千粒重23.9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5-2006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1.3級,穗瘟2.5級,穗瘟損失率3.3%;白葉枯病5級;褐稻虱8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5-2006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9.6%,長寬比2.2,堊白粒率39.8%,堊白度6.7%,透明度3級,膠稠度70.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6%,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5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褐稻虱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中熟單季秈粳雜交晚稻,植株較高,株型緊湊,千粒重偏低,落粒性中等,耐肥抗倒。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10
品種名稱:嘉優2號(原名:嘉優04-1)
作物類別:雜交晚粳稻
選育單位: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紹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長興縣種子公司、海鹽縣種子公司、諸暨市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嘉60A/嘉恢30
產量表現:嘉優2號經2005年省單季雜交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73.4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1.8%,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省雜交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12.7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7.4%,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43.1公斤,比對照增產9.7%。2006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2.1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3%。
特征特性:該組合葉姿挺直,劍葉短寬,葉色較深,分蘗力中等,穗型較大,著粒較密,籽粒橢圓形、無芒,穎殼黃亮。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45.6天,比對照短2.2天;平均畝有效穗15.0萬,成穗率71.7%,株高111.4厘米,穗長17.7厘米,每穗總粒數183.4粒,實粒數163.4粒,結實率89.1%,千粒重25.6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5-2006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8級,穗瘟3.0級,穗瘟損失率4.0%;白葉枯病5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5-2006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8.8%,長寬比1.8,堊白粒率52.8%,堊白度11.2%,透明度3級,膠稠度73.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1%,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6等和5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褐稻虱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密穗型中熟偏早雜交晚粳稻,株高適中,株型緊湊,落粒性中等,較耐肥抗倒。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粳稻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11
品種名稱:甬優9號(原名:02-E8)
作物類別:秈粳雜交稻
選育單位: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作物所、寧波市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甬粳2號A/K306093
產量表現:甬優9號經2004年省單季雜交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22.0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20.9%,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省單季雜交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71.4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1.4%,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596.7公斤,比對照增產16.2%。2006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9.3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8.5%。
特征特性:該組合穗型大,穗長彎鉤型,谷粒中長,橢圓型,著粒較稀,稃尖無色,穗頂有芒,葉姿挺,葉色青綠,劍葉挺直,生長整齊,長勢旺。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55.5天,比對照長5.1天;平均畝有效穗17.0萬,成穗率67.5%,株高121.3厘米,穗長22.8厘米,每穗總粒數195.4粒,實粒數151.2粒,結實率77.4%,千粒重26.4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4-2005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2.5級,穗瘟4級,穗瘟損失率7.7%;白葉枯病5.4級;褐稻虱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4-2005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4.2%,長寬比2.6,堊白粒率26.8%,堊白度4.2%,透明度2級,膠稠度73.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2%,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4等和5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當稀植,控制后期氮肥用量;注意褐稻虱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中熟偏遲單季秈粳雜交稻,易落粒,株型集散適中,莖稈粗壯,株高適中,分蘗力中等,抗倒性好,成熟期清秀;結實率中等,千粒重較高,豐產性好。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12
品種名稱:甬優10號(原名:甬糯2號A/K6962)
作物類別:雜交晚糯稻
選育單位: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作物所、寧波市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甬糯2號A/K6962
產量表現:甬優10號經2003年省單季雜交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57.4公斤,比對照甬優3號增產9.4%,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省單季雜交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31.5公斤,比對照甬優3號增產3.5%,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44.5公斤,比對照甬優3號增產6.5%。200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7.0公斤,比對照甬優3號增產1.2%。
特征特性:該組合屬半矮生株型,植株緊湊,分蘗力中等,桿壯莖韌,節間短,葉鞘包節,葉色較綠,長穗下彎,谷色黃色,偶有頂芒,谷粒橢圓形,粒重,著粒密。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54.9天,比對照甬優3號長4.8天;平均畝有效穗13.2萬,成穗率72.3%,株高113.0厘米,穗長22.4厘米,每穗總粒數169.1粒,實粒數136.3粒,結實率79.7%,千粒重31.8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3-2004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4.5級,穗瘟5.0級,穗瘟損失率6.1%;白葉枯病4.2級;褐稻虱9.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3-2004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8.5%,長寬比2.0,堿消值6.8,膠稠度100.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8%,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3等和2等。
栽培注意要點:稀播培育壯秧,適當稀植,及時防治灰飛虱、褐稻虱、稻曲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中熟粳型雜交晚糯稻。豐產性好,生長整齊,后期葉色清秀,易制繁種。中感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感褐稻虱。糯性好。適宜在我省粳稻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13
品種名稱:甬優11號(原名:A1/6211)
作物類別:秈粳雜交稻
選育單位: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作物所、寧波市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甬粳2號A/K216211
產量表現:甬優11號經2005年省單季雜交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88.1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4.7%,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省雜交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85.5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22.6%,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86.8公斤,比對照增產18.5%。2006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9.6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6.6%。
特征特性:該組合植株較高,莖稈粗壯,劍葉直挺、略卷,谷粒團圓,有頂芒。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53.4天,比對照長5.7天;平均畝有效穗13.9萬,成穗率69.5%,株高131.3厘米,穗長22.5厘米,每穗總粒數251.1粒,實粒數206.0粒,結實率81.3%,千粒重24.3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5-2006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2.2級,穗瘟2.0級,穗瘟損失率3.5%;白葉枯病4.1級;褐稻虱8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5-2006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9.1%,長寬比2.2,堊白粒率20.5%,堊白度3.2%,透明度2級,膠稠度71.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3.0%,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6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當稀植,注意褐稻虱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粳雜交稻,株型較緊湊,穗大粒多,生長繁茂,分蘗力中等偏弱,豐產性好,抗倒性強。感光性較強,后期轉色較好。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感褐稻虱,稻瘟病抗性顯著優于對照。適宜在我省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14
品種名稱:宜香10號
作物類別:雜交秈稻
選育單位:四川省宜賓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宜香1A/宜恢10號
產量表現:宜香10號經2005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58.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5 %,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03.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2%,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30.6公斤,比對照增產7.4%。2006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4.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3.4%。
特征特性:該組合穗型較長,稃尖桿黃色,無芒;稻谷長粒形。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34.8天,比對照長1.6天;平均畝有效穗15.9萬,成穗率63.3%,株高132.2厘米,穗長26.6厘米,每穗總粒數162.3粒,實粒數131.3粒,結實率81.3%,千粒重29.5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5-2006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8級,穗瘟5.5級,穗瘟損失率21.2%;白葉枯病9級;褐稻虱7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5-2006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46.4%,長寬比3.1,堊白粒率50.0%,堊白度8.6%,透明度2級,膠稠度66.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0%,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3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后期注意控制氮肥用量,栽培上注意防倒;注意白葉枯病和褐稻虱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中熟雜交中秈,生育期適中,株型松緊適中,分蘗力較強,生長整齊,后期轉色好,產量高。植株偏高,耐肥抗倒性偏弱。抗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米質明顯優于對照汕優63。適宜在我省中低肥秈稻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15
品種名稱:錢優1號
作物類別:雜交秈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核所、浙江農科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錢江1號A/浙恢7954
產量表現:錢優1號經2005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80.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6.1 %,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26.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0%,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53.7公斤,比對照增產12.1%。2006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7.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0%。
特征特性:該組合谷粒長粒型,穎尖紫色,偶有芒,莖桿細韌,葉姿挺直,劍葉短,葉片綠色。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32.3天,比對照短0.9天;平均畝有效穗17.4萬,成穗率63.7%,株高117.9厘米,穗長22.8厘米,每穗總粒數167.2粒,實粒數137.0粒,結實率81.9%,千粒重26.6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5-2006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1.5級,穗瘟6.0級,穗瘟損失率13.6%;白葉枯病7級;褐稻虱8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5-2006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8.0%,長寬比2.8,堊白粒率55.5%,堊白度10.0%,透明度2級,膠稠度60.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0%,其兩年米質指標均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4等。
栽培注意要點:后期控制氮肥的施用,注意防治稻瘟病和褐稻虱。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中熟雜交中秈,株高適中,株型較緊湊,分蘗力較強,穗型中等,著粒較密,耐肥力中等,豐產性好。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和褐稻虱。米質較好。適宜在我省稻瘟病輕發秈稻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16
品種名稱:協優315(原名:協優M15)
作物類別:雜交秈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核所、浙江農科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協青早A/浙恢M15
產量表現:協優315經2004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22.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4%,未達顯著水平;2005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12.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5%,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17.5公斤,比對照增產6.9%。2006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8.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1%。
特征特性:該組合稃尖紫色,無芒,劍葉較短直立。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37.9天,比對照長3.3天;平均畝有效穗15.9萬,成穗率61.4%,株高124.0厘米,穗長22.6厘米,每穗總粒數143.0粒,實粒數124.3粒,結實率86.9%,千粒重28.0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4-2005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1.3級,穗瘟5.0級,穗瘟損失率10.7%;白葉枯病7.0級;褐稻虱9.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4-2005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2.6%,長寬比2.8,堊白粒率65.8%,堊白度13.0%,透明度2級,膠稠度61.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5%,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4等和5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褐稻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于中熟偏遲雜交中秈,株高適中;分蘗力強,有效穗多,穗大粒多,后期青稈黃熟,抗倒性好。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米質優于對照汕優63。適宜在我省秈稻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17
品種名稱:瀘香優8號(原名:XH038)
作物類別:雜交秈稻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瀘香91A/T461選
產量表現:瀘香優8號經2004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81.6公斤,比對照汕優63減產2.0%,未達顯著水平;2005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09.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9%,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95.3公斤,比對照增產2.3%。2006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3.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1%。
特征特性:該組合植株較高,谷粒無芒,劍葉角度小,葉姿挺,葉片寬窄中等,葉片深綠,谷粒橢圓,稃尖紫色。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41.8天,比對照長7.2天;平均畝有效穗14.9萬,成穗率61.1%,株高123.3厘米,穗長24.6厘米,每穗總粒數157.1粒,實粒數130.7粒,結實率83.2%,千粒重28.0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4-2005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2.3級,穗瘟6.0級,穗瘟損失率17.8%;白葉枯病7.5級;褐稻虱7.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4-2005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7.6%,長寬比2.7,堊白粒率65.3%,堊白度10.7%,透明度2級,膠稠度68.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7%,其兩年米質指標均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4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當提早播種,采取綜合措施提高結實率。注意稻瘟病、白葉枯病及褐稻虱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遲熟雜交中秈,生育期較長,分蘗力中等,繁茂性好,莖稈粗壯,穗型較大,豐產性好,耐肥抗倒,青稈黃熟。制種產量較高。中感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中感褐稻虱。適宜在我省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秈稻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18
品種名稱:白豐優48(原名:池優S48)
作物類別:雜交秈稻
選育單位:浙江大學核農所、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白豐A/浙輻48
產量表現:白豐優48經2004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47.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8%,未達顯著水平;2005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38.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5%,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24.8公斤,比對照增產7.7%。2006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4.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2.1%。
特征特性:該組合劍葉較挺,稃尖紫色,谷粒呈橢圓形,無芒。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37.1天,比對照長2.1天;平均畝有效穗15.7萬,成穗率62.1%,株高121.8厘米,穗長22.9厘米,每穗總粒數152.4粒,實粒數135.6粒,結實率89.0%,千粒重27.9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4-2005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0級,穗瘟3.0級,穗瘟損失率5.2%;白葉枯病6.4級;褐稻虱9.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4-2005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4.9%,長寬比2.6,堊白粒率53.8%,堊白度9.7%,透明度2級,膠稠度65.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1%,其兩年米質指標均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4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白葉枯病和褐稻虱防治。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中熟雜交中秈,株型松散適中,分蘗力中等,穗型中等,結實率高,高產穩產。株高適中;莖稈較粗壯,抗倒性好,后期轉色好。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米質較好。稻瘟病抗性和米質明顯優于對照汕優63。適宜在我省秈稻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19
品種名稱:D優2527(原名:D優207)
作物類別:雜交秈稻
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四川農大高科農業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D200A/蜀恢527
產量表現:D優2527經2005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48.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6 %,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省單季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22.2公斤,比對照汕優63 增產7.1%,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35.3公斤,比對照增產8.4%。2006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8.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0.2%。
特征特性:該組合谷粒偏長、穎尖紫色,著粒較密,無芒,劍葉寬而長。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32.8天,比對照短0.4天;平均畝有效穗15.3萬,成穗率61.4%,株高123.3厘米,穗長26.0厘米,每穗總粒數166.6粒,實粒數139.8粒,結實率84.0%,千粒重27.9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5-2006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4級,穗瘟2.0級,穗瘟損失率3.7%;白葉枯病8.2級;褐稻虱9.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5-2006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5.5%,長寬比3.0,堊白粒率56.8%,堊白度13.2%,透明度3級,膠稠度59.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7%,其兩年米質指標均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4等。
栽培注意要點:控制中后期氮肥用量,防止倒伏;注意白葉枯病和褐稻虱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中熟雜交中秈,生育期適中,株型較緊湊,植株偏高,分蘗力較強,葉片挺,莖桿粗壯,長勢旺,穗型中等,穗大粒多,結實率和千粒重高,豐產性好,米質較優。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和褐稻虱。耐肥性偏弱,適宜在我省中低肥力秈稻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20
品種名稱:中浙優86
作物類別:雜交秈稻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勿忘農集團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中浙A/T-86
產量表現:中浙優86經2004年省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11.3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4.7%,未達顯著水平;2005年省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51.9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0.3%,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81.6公斤,比對照增產2.6%。2006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4.9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3.4%。
特征特性:該組合葉色淺綠,劍葉大小適中、挺直,粒形長,稃尖無色;分蘗力強,田間長勢繁茂。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26.2天,比對照長3.8天;平均畝有效穗18.0萬,成穗率57.7%,株高114.4厘米,穗長24.4厘米,每穗總粒數142.7粒,實粒數111.6粒,結實率78.2%,千粒重26.4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4-2005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1.6級,穗瘟3.0級,穗瘟損失率7.9%;白葉枯病8.0級;褐稻虱9.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4-2005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9.0%,長寬比3.1,堊白粒率39.5%,堊白度6.0%,透明度2級,膠稠度72.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6%,其兩年米質指標均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4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當早播,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褐稻虱。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中熟雜交晚秈,株形適中,抗倒性較好;穗長粒多,豐產性較好。中抗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和褐稻虱。適宜在我省秈稻區作連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21
品種名稱:培兩優8007(原名:培兩優R8007)
作物類別:雜交秈稻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培矮64S/R8007
產量表現:培兩優8007經2004年省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08.4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4.1%,未達顯著水平;2005年省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56.9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1.4%,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82.7公斤,比對照增產2.8%。2006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3.6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減產1.3%。
特征特性:該組合劍葉較長、挺直、內卷,稃尖褐色,無芒。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21.6天,比對照短0.8天;平均畝有效穗17.9萬,成穗率65.3%,株高113.7厘米,穗長22.2厘米,每穗總粒數157.8粒,實粒數130.6粒,結實率82.8%,千粒重25.7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4-2005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1.4級,穗瘟1.0級,穗瘟損失率2.3%;白葉枯病7.0級;褐稻虱9.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4-2005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0.9%,長寬比2.9,堊白粒率49.8%,堊白度8.0%,透明度2級,膠稠度65.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2%,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3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適期播種,注意白葉枯病和褐稻虱防治。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中熟兩系雜交晚秈,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生育期較短,耐肥性中等。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和褐稻虱。米質較優。適宜在我省秈稻區作連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22
品種名稱:中優1176(原名:中優R1176)
作物類別:雜交秈稻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國稻高科技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中9A/R1176
產量表現:中優1176經2003年省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18.7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3.7%,未達顯著水平;2004年省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05.2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3.4%,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12.0公斤,比對照增產3.6%。200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42.9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5.9%。
特征特性:該組合谷粒長粒型,稃尖無色,無芒;劍葉直立,劍葉開角小,葉色綠,落粒性中等,分蘗力強。省區試兩年平均全生育期123.9天,比對照長3.5天;平均畝有效穗18.1萬,成穗率64.5%,株高114.5厘米,穗長24.4厘米,每穗總粒數160.6粒,實粒數134.7粒,結實率83.9%,千粒重23.9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3-2004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2.2級,穗瘟4.0級,穗瘟損失率5.4%;白葉枯病8.2級;褐稻虱7.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3-2004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9.9%,長寬比3.2,堊白粒率19.2%,堊白度3.3%,透明度1級,膠稠度79.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5.5%,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4等和5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防治白葉枯病、褐稻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中熟雜交晚秈,生長整齊,株高適中,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穗大粒多,豐產性較好。后期青稈黃熟,抗倒性好。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和褐稻虱。米質明顯優于對照汕優10號。適宜在我省秈稻區作連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23
品種名稱:浙農34
作物類別:早秈稻
選育單位: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品種來源:金97-47/中9740
產量表現:浙農34經2005年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01.6公斤,比對照嘉育293減產1.5%,未達顯著水平;2006年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47.1公斤,比對照嘉育293 減產2.1%,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74.4公斤,比對照減產1.8%。2007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3.4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2.7%。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集散適中,莖稈粗壯,葉片挺直,葉色濃綠,籽粒橢圓,穎殼淡黃色、無芒。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08.2天,比對照長1.1天;平均畝有效穗18.5萬,成穗率74.4%,株高81.2厘米,穗長17.3厘米,每穗總粒數128.9粒,實粒數115.2粒,結實率89.3%,千粒重25.1克。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2005-2006年兩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1.2級,穗瘟0級,穗瘟損失率0.0%;白葉枯病8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5-2006年米質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1.2%,長寬比2.0,堊白粒率100.0%,堊白度25.0%,透明度4級,膠稠度51.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4%,其兩年米質指標均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6等。
栽培注意要點:該品種分蘗力中等偏弱,栽培上要注意適當增加落田苗數,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中熟偏遲早秈類型,分蘗力中等偏弱,穗型較大,結實率高,千粒重較高,苗期較耐寒。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適宜在全省作早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24
品種名稱:嘉育173(原名G03-173)
作物類別:早秈稻
選育單位: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G99-21/輻99-59
產量表現:嘉育173經2005年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47.2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7.4%,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84.2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6.0%,達極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15.7公斤,比對照增產6.7%。2007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4.0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5.0%。
特征特性:該品種苗期較耐寒,株型適中,葉片挺直,葉鞘青色,葉色中等略偏淡;成穗率高,穗型較大,結實率高;長粒型,谷粒淡黃色。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08.4天,比對照長1.4天;平均畝有效穗21.3萬,成穗率79.4%,株高82.3厘米,穗長19.6厘米,每穗總粒數125.7粒,實粒數109.6粒,結實率87.2%,千粒重26.1克。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2005-2006年兩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1.4級,穗瘟1.5級,穗瘟損失率1.8%;白葉枯病5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5-2006年米質檢測,兩年平均整精米率58.2%,長寬比3.1,堊白粒率36.8%,堊白度3.9%,透明度3級,膠稠度48.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3%,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3等和4等。
栽培注意要點:在高肥地區種植要加強后期肥水管理,注意防倒。
審定意見:嘉育173屬中熟偏遲早秈類型,豐產性好。該品種株高適中,穗型較大,株型好,分蘗力中等,后期青稈黃熟,耐肥抗倒性中等。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米質優。適宜在全省作早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25
品種名稱:嘉早442(原名Z03-442)
作物類別:早秈稻
選育單位: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嘉早935/Z9538//Z00309
產量表現:嘉早442經2005年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28.4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3.7%,未達顯著水平;2006年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70.6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3.0%,未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99.5公斤,比對照增產3.4%。2007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3.4公斤,比對照嘉育293 增產2.7%。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集散度和繁茂性適中,生長較整齊;穗型中等,粒粗長,結實率中等,千粒重較高,易脫粒;劍葉略寬,葉色中綠,葉片較挺;植株較矮,抗倒性好。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08.0天,比對照長0.9天;平均畝有效穗22.0萬,成穗率79.4%,株高76.1厘米,穗長18.1厘米,每穗總粒數114.0粒,實粒數97.8粒,結實率85.8%,千粒重27.6克。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2005-2006年兩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1.0級,穗瘟1.0級,穗瘟損失率1.7%;白葉枯病5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5-2006年米質檢測,兩年平均整精米率51.3%,長寬比2.7,堊白粒率50.5%,堊白度6.7%,透明度3級,膠稠度53.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5.8%,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4等和6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適時收獲,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中熟早秈,株型適中,植株較矮,較耐肥抗倒,分蘗力中等,千粒重較高,豐產性好。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后期轉色較好,米質與對照相仿。適宜在全省作早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26
品種名稱:甬秈69
作物類別:早秈稻
選育單位: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嘉育143/G95-40-3
產量表現:甬秈69經2005年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41.2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6.2%,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74.0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3.7%,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07.6公斤,比對照增產5.0%。2007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8.5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1.7%。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緊湊,劍葉挺篤,葉色較綠,穗型較大,穗彎,葉下禾,谷粒短圓。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07.7天,比對照長0.6天;平均畝有效穗20.5萬,成穗率77.0%,株高78.5厘米,穗長17.7厘米,每穗總粒數127.7粒,實粒數112.5粒,結實率88.1%,千粒重25.9克。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2005-2006年兩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3.0級,穗瘟7.0級,穗瘟損失率17.2%;白葉枯病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5-2006年米質檢測,兩年平均整精米率55.1%,長寬比2.3,堊白粒率100.0%,堊白度20.3%,透明度4級,膠稠度72.3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5.8%,其兩年米質指標分別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6等和5等。
栽培注意要點: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中熟早秈,株高適中,分蘗力中等,抗倒性好,后期青稈黃熟,豐產性好。感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適宜在全省作早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7027
品種名稱:浙408
作物類別:早秈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品種來源:G9968/豐43
產量表現:浙408經2005年金華市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03.5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7.9%,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金華市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68.6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7.8%,達極顯著水平;兩年金華市區試平均畝產486.1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7.9%。2007年金華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8.5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5.8%。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型集散適中,葉姿挺直,葉片較寬,葉色濃綠,谷粒粗長,稃尖無色,護穎白色,穎殼黃色。兩年市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08.1天,比對照嘉育293長0.4天;平均畝有效穗21.0萬,成穗率76.9%,株高85.8厘米,穗長19.7厘米,每穗總粒數115.6粒,實粒數96.8粒,結實率83.7%,千粒重27.1克。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2005-2006年兩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1.9級,穗瘟4.0級,穗瘟損失率6.4%;白葉枯病5.0級。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檢測,兩年平均整精米率40.9%,長寬比2.7,堊白粒率97.5%,堊白度16.4%,透明度4級,膠稠度76.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0.2%,其兩年米質指標均達到部頒食用稻品種品質6等。
栽培注意要點:栽培上要注意控制氮肥施用總量,尤其是后期須看苗慎施氮肥,以防倒伏。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中熟早秈類型,株型集散適中,株高中等,分蘗力較強,苗期較耐寒,穗數較多,穗型較大,千粒重較高。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適宜在金華市作早稻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