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01
品種名稱:泰優1號(原名D優202)
作物類別: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四川農大高科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D26A/蜀恢202
產量表現:泰優1號經2003年省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21.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8%,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省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61.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6%,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541.5公斤,比對照增產11.2%。2004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3.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7%。
特征特性:該組合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38.0天,比對照長4.7天;兩年省區試平均畝有效穗16.6萬,每穗總粒數142.6粒,每穗實粒數128.3粒,結實率89.7%,千粒重29.4克。據2004年省農科院植微所抗性鑒定結果,葉瘟0級,穗瘟1.0級,穗瘟損失率2.5%;白葉枯病9.0級,褐稻虱9.0級。經2003-2004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測定結果,平均整精米率48.1%,長寬比3.1,堊白粒率65.0%,堊白度15.7%,透明度2.0級,膠稠度80.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2%。
審定意見:該組合穗大粒多、豐產性好。分蘗力中等、葉片較大,耐肥性中等。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和褐稻虱。米質較好。適宜在全省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02
品種名稱:Ⅱ優218
作物類別: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Ⅱ-32A/中恢218
產量表現: Ⅱ優218經2002年省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07.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1%,未達顯著水平;2003年省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99.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6%,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503.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8%。2004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2.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0.6%。
特征特性:該組合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32.9天,比對照汕優63長1.6天;兩年省區試平均畝有效穗16.0萬,每穗實粒數123.4粒,結實率90.7%,千粒重29.6克。據2002-2003年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結果,平均葉瘟2.0級,穗瘟2.5級,穗瘟損失率9.7%;白葉枯病6.8級,稻褐虱6.0級。據2002-2003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平均整精米率58.4%,堊白粒率80%,堊白度30.2%,透明度2.5級,膠稠度54.3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2%。
審定意見:該組合株型適中,莖稈粗壯,耐肥性較好,分蘗力中等,后期青稈黃熟,結實率和千粒重高,豐產性較好。米質與對照相仿,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制種產量高,適宜在全省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03
品種名稱:中優208(原名中優N5)
作物類別: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農科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中9A/N5
產量表現:中優208經2002年省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59.5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4.3%,未達顯著水平;2003年省雜交晚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89.1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減產2.2%,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474.3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0.9%。2004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6.6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3.4%。
特征特性:該組合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22.1天,與對照汕優10號相仿。兩年省區試平均畝有效穗15.5萬,每穗實粒數137.6粒,結實率85.9%,千粒重25.8克。據2002-2003年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結果,平均葉瘟1.5級,穗瘟4.5級,穗瘟損失率7.6%;白葉枯病7.0級,稻褐虱7.0級。據2002-2003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平均整精米率62.2%,堊白粒率66.0%,堊白度17.8%,透明度2.4級,膠稠度64.7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0%。
審定意見:該組合株高適中,株型較松散,分蘗力中等,成穗率高,結實率高,制種產量較高,米質較好,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和褐稻虱。栽培上注意控制后期氮肥用量,以利獲得高產。適宜在全省作連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04
品種名稱:研優1號(原名902A×2070F)
作物類別: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勿忘農種業集團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中1A/2070F
產量表現:研優1號經2002年杭州市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16.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6.5%,達顯著水平;2003年杭州市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91.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6.4%,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504.2公斤,比對照增產16.4%。2004年杭州市單季雜交秈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7.0公斤,比對照增產20.5%。
特征特性:該組合兩年杭州市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36.4天,比對照汕優63長8.2天。兩年區試平均畝有效穗18.0萬,每穗總粒數145.7粒,每穗實粒數125.5粒,結實率86.1%,千粒重25.6克。據2004年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結果,平均葉瘟3.8級,穗瘟5.0級,穗瘟損失率7.7%;白葉枯病7.0級,褐稻虱9.0級。據2003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測定結果,整精米率32.0%,長寬比3.0,堊白粒率45.0%,堊白度7.2%,透明度2級,膠稠度8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1%。
審定意見:該組合株型緊湊,耐肥抗倒,分蘗力較強,穗型較大,結實率較高,后期熟相好,豐產性好,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和褐稻虱,米質較優,栽培上應注意稻瘟病的防治。適宜在杭州及同類生態區作單晚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05
品種名稱:池優S162
作物類別: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浙江大學核農所
品種來源:白豐A/蜀恢162
產量表現:池優S162經2001年金華市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83.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3%,未達顯著水平;2003年金華市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41.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0%,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512.6公斤,比對照增產5.2%。2004年金華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3.8公斤,比對照增產4.1%。
特征特性:該組合兩年金華市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33.2天,比對照長1.9天。兩年區試平均畝有效穗16.3萬,每穗實粒數136.2粒,結實率83.9%,千粒重27.6克,據2004年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平均葉瘟1.8級,穗瘟3.0級,穗瘟損失率7.4%;白葉枯病5.4級;褐稻虱7.0級。據2004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整精米率58.8%、堊白粒率78.0%、堊白度24.8%、透明度2.0級、膠稠度72.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3%。
審定意見:該組合株型緊湊,株高適中,分蘗力中等,穗型較大,結實率較高,米質較好,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金華及同類生態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06
品種名稱:金優987(原名金23A/SC輻1)
作物類別: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金華市婺城區三才農業技術研究所
品種來源:金23A/恢987
產量表現:金優987經2002年金華市雜交晚秈區試平均畝產482.9公斤,比對照協優46增產6.4%,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金華市雜交晚秈區試平均畝產512.0公斤,比對照協優46增產6.4%,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497.5公斤,比對照增產6.4%。2004年金華市雜交晚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9.2公斤,比對照增產12.8%。
特征特性:該組合兩年金華市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27.5天,比對照長0.4天。兩年區試平均畝有效穗16.5萬,每穗實粒數124.4粒,結實率78.0%,千粒重27.0克。據2003年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結果,平均葉瘟4.7級,穗瘟3.0級;白葉枯病3.4級,褐稻虱3.0級。據2003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整精米率62.5%、堊白粒率59.0%、堊白度12.3%、透明度1.0級、膠稠度52.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6.6%。
審定意見:該組合株型較緊湊,植株較高,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青稈黃熟,豐產性較好。生育期適中,稻米外觀品質、加工品質優于協優46,中感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耐肥性中等,生產上注意防治稻瘟病和后期控制肥水。適宜在金華及同類生態區作連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07
品種名稱:Ⅱ優8006
作物類別:雜交晚秈稻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Ⅱ-32A/中恢8006
產量表現:Ⅱ優8006經2002年杭州市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68.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4%,未達顯著水平;2003年杭州市單季雜交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42.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9%,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55.4公斤,比對照增產5.2%。2003年杭州市單季雜交秈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7.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1%;2004年杭州市單季雜交秈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2.6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6%;兩年生產試驗平均比對照增產5.4%。
特征特性:該組合兩年杭州市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31.1天,比對照長2.9天。兩年區試平均畝有效穗15.9萬,每穗總粒數140.8粒,每穗實粒數117.3粒,結實率83.3%,千粒重27.1克。據2003年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結果,平均葉瘟2.2級,穗瘟3.0級,穗瘟損失率7.7%;白葉枯病9.0級,褐稻虱3.0級。據2003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測定結果,整精米率58.7%,長寬比2.6,堊白粒率80.0%,堊白度17.6%,透明度3級,膠稠度76.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4.7%。
審定意見:該組合株型較緊湊,莖稈粗壯,抗倒性較好,分蘗力中等,穗型較大,豐產性好,中抗稻瘟病和褐稻虱,抗性明顯優于對照汕優63,感白葉枯病,米質與對照相仿。適宜在杭州及同類生態區作單晚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08
品種名稱:秀水417(原名丙02-417)
作物類別:常規晚粳稻
選育單位:嘉興市農科院
品種來源:春江17/丙97405
產量表現:秀水417經2002年嘉興市雙季晚稻區試,平均畝產449.9公斤,比對照秀水390減產0.46%,未達顯著水平;2003年嘉興市特早熟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421.1公斤,比對照秀水390減產1.57%,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435.5公斤,比對照秀水390減產1.0%。2004年省特早熟晚粳區試平均畝產454.6公斤,比對照秀水390減產4.3%,未達顯著水平;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44.8公斤,比對照秀水390減產6.7%。
特征特性:該品種兩年嘉興市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19天,比對照秀水390短3天。兩年特早熟晚粳區試平均畝有效穗23.4萬,每穗總粒數93.1粒,每穗實粒數79.8粒,結實率85.3%,千粒重26.5克。據2004年省農科院植微所抗性鑒定,葉瘟0.4級,穗瘟1.0級,穗瘟損失率2.6%;白葉枯病3.8級。據2004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整精米率72.8%,長寬比1.8,堊白粒率21.0%,堊白度2.2%,透明度1.5級,膠稠度69.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8.8%。
審定意見:該品種為密穗型短生育期晚粳稻。分蘗力中等,穗型中等,成穗率高,有一定豐產性,莖稈中粗,葉片稍寬,穗頸較硬,后期轉色好。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適宜在全省作晚稻救災補播品種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09
品種名稱:浙粳40(原名ZH209)
作物類別:常規晚粳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杭州市余杭區種子技術推廣站
品種來源:秀水63//秀水63/嘉58
產量表現:浙粳40經2001年省雙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492.2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7.7%,達極顯著水平;2002年省雙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468.1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6.1%,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480.7公斤,比對照增產6.9%。2004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3.6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2.1%。
特征特性:該品種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36.5天,比對照短1天。兩年省區試平均畝有效穗23.1萬,每穗實粒數92.8粒,結實率91.1%,千粒重26.3克。據2001-2002年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結果,平均葉瘟4.0級,穗瘟4.0級,穗瘟損失率7.6%;白葉枯病3.6級,褐稻虱7.0級。據2001-2002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平均整精米率75.1%,堊白粒率60.5%,堊白度5.7%,膠稠6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8%。
審定意見:該組合株形緊湊,分蘗力較強,植株高度適宜,后期青稈黃熟,屬密穗型晚粳品種,生育期適中,抗性較好,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米質優于對照。適宜在全省作連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10
品種名稱:浙粳50(原名ZH998)
作物類別:常規晚粳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杭州市余杭區種子技術推廣站
品種來源:秀水63//秀水63/嘉59
產量表現:浙粳50經2001年省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57.5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2.8%,達顯著水平;2002年省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38.7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2.9%,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548.1公斤,比對照增產2.8%。2003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9.4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8%。
特征特性:該品種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51.8天,比對照長0.2天。兩年平均畝有效穗22.9萬,每穗實粒數100.3粒,結實率90.6%,千粒重25.4克。據2001-2002年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結果,平均葉瘟3.9級,穗瘟4.5級,穗瘟損失率8.0%;白葉枯病4.9級,稻褐虱8.0級。據2001-2002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平均整精米率70.6%,長寬比1.8,堊白粒率46.0%,堊白度6.0%,透明度3.0級,膠稠度69.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9%。
審定意見:浙粳50屬密穗型粳稻。穗型中等,分蘗力較強,豐產性較好。株型緊湊,葉片挺直,后期轉色好。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感褐稻虱,米質與秀水63相仿。適宜在全省作單季晚稻栽培。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11
品種名稱:中佳粳21(原名YK21)
作物類別:常規晚粳稻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武運粳7號/秀水63
產量表現:中佳粳21經2002年杭州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73. 5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3.5%,未達顯著水平;2003年杭州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54.7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4.5%,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64.1公斤,比對照增產4.0%。2003年杭州市單季晚粳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7.8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4.1%。
特征特性:該品種兩年杭州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57.7天,比對照秀水63長1.0天。兩年區試平均畝有效穗22.4萬,每穗總粒數89.2粒,每穗實粒數84.4粒,結實率94.6%,千粒重30.6克。據2003年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結果,葉瘟平均級3.5級,穗瘟平均級3.0級,穗瘟損失率9.3%;白葉枯病平均級5.8級,稻褐虱7.0級。據2003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整精米率67.3%,長寬比1.8,堊白粒率28.0%,堊白度6.2%,透明度1級,膠稠度82.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0%。
審定意見:中佳粳21屬密穗型中熟晚粳品種,株型緊湊,耐肥抗倒,分蘗力中等偏強,穗型中等,千粒重高,后期熟相好,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栽培上應注意稻曲病的防治。適宜在杭州及同類生態區作單晚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12
品種名稱:嘉紹2號(原名嘉20-23)
作物類別:常規晚粳稻
選育單位:嘉興市農科院、紹興市農科院、諸暨市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嘉59/嘉991
產量表現:嘉紹2號經紹興市2001年連作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495.5公斤,比對照甬粳18增產4.8%,達極顯著水平;2002年紹興市連作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472.1公斤,比對照甬粳18增產2.4%,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483.8公斤,比對照增產3.6%。2003年紹興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496.6公斤,比對照甬粳18增產3.2%,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紹興市連作晚粳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4.5公斤,比對照甬粳18增產5.1%。
特征特性:嘉紹2號在紹興市2001、2002兩年的連作晚粳稻區試中,平均全生育期139.4天,比對照甬粳18短0.9 天;在紹興市2003年的單季晚粳稻區試中,全生育期151.6天,比對照甬粳18短0.8天。兩年紹興市連作晚粳稻區試平均畝有效穗21.3萬,每穗總粒數115.9粒,每穗實粒數101.3粒,結實率87.3%,千粒重25.7克。據2003年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結果:葉瘟平均級0.8,穗瘟平均級1.0級,穗瘟損失率1.4%;白葉枯病平均級4.6級,褐稻虱9.0級。據2003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整精米率75.6%,長寬比1.7,堊白粒率16%,堊白度1.6%,膠稠度82.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8.0%。
審定意見:該品種熟期適中,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青稈黃熟,易栽培,豐產性好;抗倒性好,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感褐稻虱;米質較優,食味好。適宜在紹興及同類生態區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13
品種名稱:原粳35(原名R2035)
作物類別:常規晚粳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
品種來源:早粳/R9223雜交當代干種子輻射
產量表現:原粳35經2001年湖州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623.0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3.9 %,未達顯著水平。2002年湖州市單季晚粳區試,平均畝產553.0公斤,比對照秀水63減產1.3 %,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88.0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4 %。2004年湖州市單季晚粳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1.5 公斤,與對照秀水63平產。
特征特性:該品種兩年湖州市區試平均全生育期 149天 ,比對照秀水63短7.5天。兩年平均畝有效穗 23.4萬,每穗實粒數 108.5粒,結實率89.0 %,千粒重24.8克。據2002年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結果,平均葉瘟1.3級,穗瘟4.0級 ;白葉枯病3.4級,褐稻虱9.0級。據2003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整精米率65.4%,長寬比1.8,堊白粒率38.0 %,堊白度4.6 %,膠稠度71.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7 %。
審定意見:原粳35屬特早熟晚粳,株高適中,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有效穗較多,穗型中等,豐產性較好。米質與秀水63相仿。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適宜在湖州及同類生態區作單季晚粳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14
品種名稱:杭43
作物類別:常規晚粳稻
選育單位:杭州市農科院
品種來源:武運粳7號/秀水63
產量表現:杭43經2002年杭州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63.9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8%,未達顯著水平;2003年杭州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58.3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5.2%,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561.1公斤,比對照增產3.5%。2003年杭州市單季晚粳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0.2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4.5%。
特征特性:該品種兩年杭州市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57.3天,比對照秀水63長0.6天。兩年區試平均畝有效穗19.9萬,每穗總粒數122.6粒,每穗實粒數115.4粒,結實率94.3%,千粒重28.1克。據2003年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結果,平均葉瘟1.6級,穗瘟5.0級,穗瘟損失率8.0%;白葉枯病5.0級,稻褐虱9.0級。據2003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整精米率71.3%,長寬比1.7,堊白粒率39.0 %,堊白度8.8%,透明度2級,膠稠度88.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7%。
審定意見:杭43屬密穗型中熟晚粳品種,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偏弱,莖稈粗壯,抗倒性好,穗型較大,結實率高,千粒重較高,熟相好,中抗稻瘟病、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杭州及同類生態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15
品種名稱:秀水09(原名丙02-09)
作物類別:常規晚粳稻
選育單位:嘉興市農科院
品種來源:秀水110/嘉粳2717//秀水110
產量表現:經2002、2003 兩年嘉興市單季常規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599.3公斤、560.1公斤,分別比對照秀水63增產4.8%、8.0 %,均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579.7公斤,比對照增產6.3%。2004年嘉興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2.3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6.4 %。
特征特性:該品種兩年嘉興市單季常規晚粳稻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59天,比對照秀水63長1天。兩年區試平均畝有效穗21.9萬,每穗總粒數118.6粒,結實率92.3%,千粒重25.6克。據2003年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平均葉瘟0級,穗瘟0級,穗瘟損失率0.0%;白葉枯病5.0級;稻褐虱7.0級。據2003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整精米率74.5%,長寬比1.8,堊白粒率12.0%,堊白度2.3%,透明度1.0級,膠稠度81.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9%。
審定意見:秀水09屬密穗型中熟晚粳品種,表現葉色青綠,株葉挺拔,莖稈粗壯,株高適中,矮稈包節,耐肥抗倒,分蘗力較強,穗大粒多,米質優,豐產穩產性好,適應性較廣,生育期適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嘉興及同類生態區作單季晚粳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16
品種名稱:秀水03(原名丙02-03)
作物類別:常規晚粳稻
選育單位:嘉興市農科院
品種來源:秀水110/嘉粳2717//秀水110
產量表現:秀水03經2002年嘉興市連作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468.1公斤,比對照秀水390增產3.6%,未達顯著水平;2003年嘉興市特早熟晚粳區試,平均畝產442.5公斤,比對照秀水390增產3.4 %,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455.3公斤,比對照秀水390增產3.5 %。2004年嘉興市連晚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5.2公斤,比對照秀水390增產4.2%,嘉興市單季晚粳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6.2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3.6%。
特征特性:該品種兩年嘉興市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21天,比對照秀水390短1天。兩年區試平均畝有效穗25.2萬,每穗總粒數91.4粒,結實率89.7%,千粒重25.1克。據2004年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平均葉瘟1.0級,穗瘟5.0級,穗瘟損失率6.8%;白葉枯病3.6級;稻褐虱9.0級。據2003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整精米率74.9%,長寬比1.7,堊白粒率19.0 %,堊白度1.9%,透明度1.0級,膠稠度82.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8%。
審定意見:秀水03屬密穗型特早熟短秧齡晚粳品種,感光性較強,抽穗期相對穩定,表現葉色偏淡,株葉挺,莖稈粗壯,株高適中,分蘗力較強,穗數較多,穗型中等,米質優,生育期短,豐產性好,適應性較廣,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嘉興及同類生態區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17
品種名稱:浙優9號(原名浙優2150)
作物類別:雜交晚粳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浙江農科種業有限公司、寧波市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5016A/浙恢9816
產量表現:浙優9號經2002年寧波市單季雜交晚稻區試,平均畝產612.8公斤,比對照甬優1號增產12.6%,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寧波市單季雜交晚稻區試,平均畝產541.9公斤,比對照甬優3號增產27.0%,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寧波市單季雜交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6.3公斤,比對照甬優1號增產5.7%。
特征特性: 該組合2002年寧波市單季雜交晚稻區試全生育期154.2天,比對照甬優1號長4.4天;2003年寧波市單季雜交晚稻區試全生育期152.8天,比對照甬優3號長2.5天。兩年寧波市單季雜交晚稻區試平均畝有效穗16.7萬,每穗實粒數147.8粒,結實率86.0%,千粒重27.0克,據2002、2003兩年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結果,平均葉瘟5.8級,穗瘟6.0級,穗瘟損失率13.8%;白葉枯病8.0級;褐稻虱9.0級。據2003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整精米率63.1%,長寬比1.7,堊白粒率78%,堊白度17.3%,透明度3.0級,膠稠度71.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5%。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中熟雜交晚粳,長勢繁茂,株高適中,莖稈粗壯,穗型大,著粒密,分蘗力較強,青稈黃熟,豐產性好。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和褐稻虱,制種較易。栽培上應加強稻瘟病、白葉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工作。適宜在寧波及同類生態區作單季晚粳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18
品種名稱:嘉優1號(原名嘉優22-9)
作物類別:雜交晚粳稻
選育單位:嘉興市農科院
品種來源:嘉60A/嘉恢40
產量表現:經2002、2003 兩年嘉興市單季雜交晚粳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579.5公斤、556.2公斤,分別比對照秀水63增產4.2%、5.8%,均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567.9公斤,比對照增產5.0 %。2004年嘉興市單季雜交晚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9.8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5.9%。
特征特性:該組合兩年嘉興市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60天,比對照秀水63長2天。兩年區試平均畝有效穗15.4萬,每穗總粒數182.7粒,結實率86.6%,千粒重25.7克。據2003年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平均葉瘟1.1級,穗瘟3.0級,穗瘟損失率3.0%;白葉枯病4.8級;褐稻虱5.0級。據2003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整精米率71.9%,長寬比1.8,堊白粒率12.0%,堊白度3.5%,透明度1.0級,膠稠度82.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8%。
審定意見:嘉優1號屬密穗型中熟雜交晚粳組合,表現葉色深綠,株葉挺拔,莖稈粗壯,植株較高,分蘗力較強,穗數適宜,穗大粒多,結實率高,米質優,豐產性好,適應性較廣,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和褐稻虱。適宜在嘉興及同類生態區作單季晚粳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19
品種名稱:嘉樂優2號(原名樂優2號)
作物類別:雜交晚粳稻
選育單位:嘉興市秀洲區農科所
品種來源:151A/DH32
產量表現:經2002、2003 兩年嘉興市單季雜交晚粳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600.7公斤、561.3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8.1%、6.8%,均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581.0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7.4 %。2004年嘉興市單季雜交晚粳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34.6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0.2%。
特征特性:該組合兩年嘉興市單季雜交晚粳稻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61天,比對照秀水63長3天。兩年區試平均畝有效穗16.7萬,每穗總粒數184.2粒,結實率81.8%,千粒重26.3克。據2003年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葉瘟平均級0.9級,穗瘟平均級1.0級,穗瘟損失率1.9%;白葉枯病平均級4.4級;褐稻虱9.0級。據2003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整精米率72.5%,長寬比1.8,堊白粒率38 %,堊白度8.8%,透明度2級,膠稠度81.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8%。
審定意見:嘉樂優2號屬密穗型中熟雜交晚粳組合,表現葉色深綠,株葉挺拔,莖稈粗壯,植株較矮,分蘗力強,穗數較多,穗大粒多,米質優,豐產穩產性好,適應性較廣。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嘉興及同類生態區作單季晚粳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20
品種名稱:甬優6號(原名01-E26)
作物類別:秈粳雜交晚稻
選育單位:寧波市農科院、寧波市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甬粳2號A/K4806
產量表現:甬優6號經2002年省單季雜交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83.4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1.4%,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省單季雜交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43.2公斤,比對照甬優3號增產6.6%,未達顯著水平。2004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6.9公斤,比對照秀水63和甬優3號分別增產1.7%和5.1%。
特征特性:該組合 2002年省區試全生育期156.4天,比對照秀水63長4.7天,2003年省區試全生育期156.1天,比對照甬優3號長10.1天。兩年省區試平均畝有效穗13.4萬,每穗實粒數210.1粒,結實率72.9%,千粒重24.7克。據2002-2003年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結果,平均葉瘟4.3級,穗瘟3.0級,穗瘟損失率3.5%;白葉枯病4.5級;褐稻虱9.0級。據2002-2003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平均整精米率66.9%,長寬比2.3,堊白粒率16.4%,堊白度1.9%,透明度2.5級,膠稠度69.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0%。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秈粳雜交種,植株高大,莖稈粗壯,葉片挺直,穗大粒多,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感稻褐虱,米質較優,制種產量較高。適宜在浙江中南部地區作單季晚稻種植。應用中應注意稻曲病和矮縮病的防治。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21
品種名稱:甬糯34
作物類別:常規晚糯稻
選育單位:寧波市農科院
品種來源:甬粳24/臺93-26//嘉63
產量表現:甬糯34經2002年舟山市單季晚稻區試,平均畝產540.0公斤,比對照甬粳18增產3.8%,達顯著水平;2003年舟山市單季晚稻區試,平均畝產442.5 公斤,比對照甬粳18增產2.1%,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491.3公斤,比對照增產3.0%。2003年舟山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29.4 公斤,比對照甬粳18增產2.2%。2002年寧波市單季晚稻區試平均畝產518.1公斤,比對照甬粳18減產1.8%,未達顯著水平;2003年寧波市單季晚稻區試平均畝產521.7公斤,比對照增產2.2%,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519.9公斤,比對照甬粳18增產0.2%。
特征特性:該品種經2002-2003年舟山市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40天,寧波市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47.7天,均與對照甬粳18相仿。舟山市兩年區試平均畝有效穗18.9萬,每穗實粒數101.4粒,結實率91.6%,千粒重29.2 克。據2003年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平均葉瘟3.2級,穗瘟3.0級,穗瘟損失率8.4%;白葉枯病5.0級;褐稻虱3.0級。據2004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整精米率73.7%,長寬比1.5,堿消值7.0級,膠稠度10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
審定意見:甬糯34生育期適中,豐產性較好,糯性好,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但應注意對稻曲病、蚜蟲的防治。適宜在舟山、寧波及同類生態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22
品種名稱:祥湖914(原名丙99-14)
作物類別:常規晚糯稻
選育單位:嘉興市農科院
品種來源:秀水42/丙9302
產量表現:經2000、2001 年嘉興市單季晚粳稻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560.1公斤、542.1公斤,分別比對照秀水63減產0.3%、0.8 %,均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551.1公斤,比對照秀水63減產0.5%。2004年嘉興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5.1公斤,比對照秀水63減產1.8%。
特征特性:該品種兩年嘉興市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59天,比對照秀水63長1天。兩年區試平均畝有效穗26.8萬,每穗總粒數94.9粒,結實率92.1%,千粒重24.0克。據2003年省農科院植微所鑒定,平均葉瘟0.5級,穗瘟3.0級,穗瘟損失率2.3%;白葉枯病5.0級;褐稻虱9.0級。據2003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整精米率72.3%,長寬比1.7,膠稠度100.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
審定意見:祥湖914屬密穗型中熟晚粳糯品種,表現葉色青綠,稻葉細挺,植株略高,莖稈較韌,分蘗力強,穗數較多,穗型中等,結實率高,糯米品質優,豐產性好,適應性較廣。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感褐稻虱。適宜在嘉興及同類生態區作單季晚糯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23
品種名稱:甬優5號(原名00-E62)
作物類別:雜交晚糯稻
選育單位:寧波市農科院、寧波市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甬糯2號A/K6926
產量表現:甬優5號經2002年省單季雜交粳(糯)稻區試,平均畝產543.8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3.8%,未達顯著水平;2003年省單季雜交粳(糯)稻區試,平均畝產570.7公斤,比對照甬優3號增產12.0%,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參加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5.2公斤,比對照甬優3號增產8.9%。
特征特性:該組合2002年省區試全生育期155.1天,比對照秀水63長3.4天;2003年省區試全生育期149.0天,比對照甬優3號長3.0天。兩年省區試平均畝有效穗15.1萬,每穗實粒數118.6粒,結實率87.0%,千粒重35.5克。據省農科院植微所2002、2003年鑒定結果,平均葉瘟2.3級,穗瘟2.0級,穗瘟損失率2.5%;白葉枯病4.9級;褐稻虱8.0級。據2002、2003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平均整精米率61.5%,長寬比2.1,膠稠度100.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
審定意見:甬優5號屬半矮生型粳糯稻組合。穗型較大,分蘗力中等,千粒重高,豐產性好。株型松散,莖韌稈壯,后期熟相好。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感白葉枯病。糯性較好。制種產量較高。適宜在全省作單季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24
品種名稱:嘉育253(原名G00-253)
作物類別:早秈稻
選育單位:嘉興市農科院、余姚市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G96-28-1/G96-143
產量表現:嘉育253經2003年省早稻區試,平均畝產505.3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8.5%,達顯著水平;2004年省早稻區試,平均畝產495.6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8.1%,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500.5公斤,比對照增產8.3%。200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5.7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5.9%。
特征特性:該品種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07.1天,比對照長1.3天;平均畝有效穗20.8萬,成穗率74.9%,株高84.3厘米,穗長17.8厘米,每穗總粒數141.2粒,實粒數106.2粒,結實率75.2%,千粒重26.0克。據浙江省農科院2003-2004年抗性鑒定結果,平均葉瘟1.5級,平均穗瘟2.9級,穗瘟損失率6.2%,白葉枯病7.0級。據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3-2004年米質檢測結果,平均整精米率43.7%,長寬比2.2,堊白粒率96.3%,堊白度32.9%,透明度3.0級,膠稠度80.3毫米 ,直鏈淀粉含量26.3%。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中熟早秈,穗型大,著粒密,千粒重高,豐產性好,株型緊湊,葉色深綠,葉片長而挺,莖稈粗壯,耐肥抗倒,后期轉色好。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直鏈淀粉含量較高,適合作加工用糧。適宜在全省作早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25
品種名稱:嘉育21(原名G99-21)
作物類別:早秈稻
選育單位:嘉興市農科院、余姚市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G96-29(純)/YD951
產量表現:嘉育21經2003年省早稻區試,平均畝產497.5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6.8%,未達顯著水平;2004年省早稻區試,平均畝產484.7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5.7%,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491.1公斤,比對照增產6.3%。200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8.9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4.5%。
特征特性:該品種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06.9天,比對照長1.1天;平均畝有效穗21.4萬,成穗率73.8%,株高85.6厘米,穗長20.1厘米,每穗總粒數120.7粒,實粒數99.3粒,結實率82.3%,千粒重25.3克。據浙江省農科院2003-2004年抗性鑒定結果,平均葉瘟2.0級,平均穗瘟2.5級,穗瘟損失率3.2%,白葉枯病4.4級。據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3-2004年米質檢測結果,平均整精米率50.7%,長寬比3.0,堊白粒率24.5%,堊白度6.5%,透明度2.8級,膠稠度53.5毫米 ,直鏈淀粉含量19.9%。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中熟早秈,繁茂性好,株型較松散,葉姿挺直,苗期抗寒性較強,分蘗中等,結實率較高,后期青桿黃熟,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品質較好,適宜在全省作早稻種植。栽培上注意控制后期用肥,以防倒伏。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26
品種名稱:浙101
作物類別:早秈稻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
品種來源:浙9248航天輻射
產量表現:浙101經2003年省早稻區試,平均畝產487.7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4.7%,未達顯著水平;2004年省早稻區試,平均畝產470.9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2.7%,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479.3公斤,比對照增產3.7%。200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7.8公斤,與對照嘉育293平產。
特征特性:該品種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08.5天,比對照長2.7天。平均畝有效穗22.5萬,成穗率70.6%,株高91.6厘米,穗長19.2厘米,每穗總粒數105.9粒,實粒數87.0粒,結實率82.2%,千粒重26.3克。據浙江省農科院2003-2004年抗性鑒定結果,平均葉瘟0.3級,平均穗瘟1.6級,穗瘟損失率2.6%,白葉枯病5.3級。據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3-2004年米質檢測結果,平均整精米率42.9%,長寬比2.4,堊白粒率90.5%,堊白度33.1%,透明度3.5級,膠稠度69.0毫米 ,直鏈淀粉含量19.4%。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中熟偏遲類型,株型適中,劍葉較挺,主分蘗穗生長較旺,穗層略欠整齊,分蘗力中等,莖稈粗壯,抗倒性較強,后期青稈黃熟,千粒重較高,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米質中等,優于對照。適宜在全省作早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27
品種名稱:浙輻201
作物類別:早秈稻
選育單位:浙江大學核農所、浙江新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Z95-210/Lemont
產量表現:浙輻201經2003年省早稻區試,平均畝產479.2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2.9%,未達顯著水平;2004年省早稻區試,平均畝產461.8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0.7%,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470.5公斤,比對照增產1.8%。200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1.7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3.0%。
特征特性:該品種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07.1天,比對照長1.3天;平均畝有效穗24.1萬,成穗率77.3%,株高87.8厘米,穗長19.4厘米,每穗總粒數105.2粒,實粒數85.8粒,結實率81.6%,千粒重25.3克。據浙江省農科院2003-2004年抗性鑒定結果,平均葉瘟1.6級,平均穗瘟2.0級,穗瘟損失率2.7%,白葉枯病5.2級。據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3-2004年米質檢測結果,平均整精米率49.5%,長寬比2.9,堊白粒率85.5%,堊白度20.7%,透明度3.0級,膠稠度92.0毫米 ,直鏈淀粉含量27.1%。
審定意見:該品種屬中熟早秈,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偏強,穗粒兼顧,豐產性較好。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耐肥抗倒性較強,田間熟相好。直鏈淀粉含量高,適合作加工用糧。適宜在全省作早稻種植。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5028
品種名稱:中佳早6號
作物類別:早秈稻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Z99-312/WT4
產量表現:中佳早6號經2003年金華市早稻區試,平均畝產427.5公斤,比對照嘉育948增產5.2%,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金華市早稻區試,平均畝產460.3公斤,比對照嘉育948增產7.9%,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443.9公斤,比對照增產6.6%。2004年金華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23.3公斤,比對照嘉育948增產4.3%。
特征特性:該品種金華市兩年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09.0天,比對照短0.4天。平均畝有效穗22.5萬,每穗實粒數91.1粒,每穗總粒數111.6粒,結實率81.5%,千粒重25.4克。據浙江省農科院2004年抗性鑒定結果,葉瘟平均級0級、對照2.4級,穗瘟平均級0.5級、對照6.0級;白葉枯病平均級3.0級、對照7.0級。據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04年測定結果,整精米率35.8%,堊白粒率33.0%,堊白度4.1%,透明度2.0級,膠稠度76.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9%。
審定意見:該品種株型緊湊,株高適中,葉色淡綠,分蘗力中等偏弱,結實率和千粒重較高,較耐肥。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米質較優。適宜在金華及同類生態區域作早稻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