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長白18號
一、選育單位: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二、品種來源:1999年從日冷1-3體細胞變異培養后代中篩選育成。原代 號吉生206。
三、特征特性:
1、植株性狀:平均株高100.8厘米,株型緊湊,葉片堅挺上舉,莖葉綠色,分蘗力中上等,每穴有效穗26個左右。
2、穗部性狀:主穗長21厘米,半直立穗型,主蘗穗整齊,平均穗粒數100.4粒,著粒密 度適中,結實率87.2%以上。
3、籽粒性狀:粒形橢圓,穎及穎尖均黃色,無芒,千粒重26.7克。
4、品質分析:依據NY/T593-2002《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糙米率83.8%、精米率75.4 %、整精米率67.4%、粒長5.0mm、長寬比1.7、堊白米率17%、堊白度1.7、透明度1級、堿消 值7.0級、膠稠度80mm、直鏈淀粉含量17.0%、蛋白質含量7.6%。米質符合三等食用粳稻品種 品質規定要求。
5、抗逆性:人工接種鑒定,苗瘟表現中抗;異地田間自然誘發鑒定,葉瘟表現感,穗瘟表現感;在25-26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感葉瘟。2005-2006年在15個田間自然 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紋枯病表現中抗。
6、生育日數:中早熟品種。生育期131天左右,需≥10℃積溫2600-2700℃。
四、產量結果:2004年預備試驗平均公頃產量7867.0公斤,比對照品種 長白9號增產4.6 %。2005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050.1公斤,比對照品種長白9號增產5.8%;2006年區域試 驗平均公頃產量8260.1公斤,比對照品種長白9號增產7.1%;兩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品種長白9 號平均增產6.5%。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371.1公斤,比對照品種長白9號增產11.7%。
五、栽培要點:
1、播種與插秧:稀播育壯秧,4月中下旬播種,播種量每平方米催芽種子350克。5月中 下旬插秧。
2、栽培密度:行株距30×16.5厘米,每穴插3-4苗。
3、施肥:氮、磷、鉀配方施肥,每公頃施純氮150-170公斤,按底肥3、分蘗肥4、補肥 2、穗肥1的比例分期施用。純磷70-85公斤,作為底肥;純鉀90-110公斤,分兩次施,底肥70 %,拔節期追30%。
4、田間管理:水分管理采取分蘗期淺,孕穗期深,籽粒灌漿期淺的灌溉方法。7月上中 旬注意防治二化螟。抽穗前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
六、適應區域:吉林省通化地區以外的中早熟區。
五十八、長白19號
一、選育單位: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二、品種來源:1998年以T21(特優21)為母本,T11(黑龍江引進特優1 1)為父本雜交,通過系譜法選育而成。原代號吉T2。
三、特征特性:
1、植株性狀:平均株高101.7厘米,株形較收斂,葉色較綠且較寬,有效分蘗19個。
2、穗部性狀:散穗,平均穗粒數107.7粒,結實率84.6%。
3、籽粒性狀:谷粒細長形,稀少芒,穎殼黃色,稻米清白透明,千粒重24.9克。
4、品質分析:依據NY/T593-2002《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糙米率82.1%、精米率73.5 %、整精米率66.6%、粒長5.5mm、長寬比2.2、堊白米率16%、堊白度2.4、透明度1級、堿消 值7.0、膠稠度64mm、直鏈淀粉含量16.8%、蛋白質含量8.2%。米質符合三等食用粳稻品種品 質規定要求。
5、抗逆性:人工接種鑒定,苗瘟表現中感;異地田間自然誘發鑒定,葉瘟表現中抗,穗瘟表現中感;在26個穗瘟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最高穗瘟率為27%。2005-2006年 在15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紋枯病表現中抗。
6、生育日數:中早熟品種。生育期132天左右,需≥10℃積溫2600℃左右。
四、產量結果:2004年預備試驗平均公頃產量7845公斤,比對照長白9號 增產4.3%。200 5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7629公斤,比對照品種長白9號增產0.3%;2006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154公斤,比對照品種長白9號增產4.0%;兩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品種長白9號平均增產 2.2%。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7744.5公斤,比對照長白9號增產3.4%。
五、栽培要點:
1、播種與插秧:4月中上旬催芽播種,每平方米播種量350克;5月中下旬插秧。
2、栽培密度:行株距為30×20厘米,每穴3-4苗。
3、施肥:一般土壤條件下每公頃施總純氮量150公斤左右,總純鉀量130公斤左右 ,總純磷量100公斤左右。磷肥全部作底肥施入,鉀肥的2/3作底肥,1/3作穗肥施入。氮肥 按底肥:蘗肥:穗肥=2:5:3的比例施用。
4、田間管理:生育期間,在施藥滅草時期(5-7天)應保持水層在苗高的2/3左右,其余時期一律淺水灌溉(3.0-5.0厘米),在定漿期(蠟熟期)及時排除田間存水。要進行主要病蟲害(稻瘟病、二化螟、紋枯病等)的防治。
六、適應區域:吉林省中早熟區。
五十九、九稻60號
一、選育單位:吉林市農業科學院
二、品種來源:1997年以自選材料95選189為母本,以九稻19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系譜法處理育成。原代號九03A3。
三、特征特性:
1、植株性狀:平均株高100.4厘米,株型緊湊,葉色綠色,分蘗力中上等,活稈成熟。
2、穗部性狀:散穗型,平均穗粒數137.3粒。
3、籽粒性狀:籽粒橢圓型,無芒,穎殼黃色,千粒重24.0克。
4、品質結果:依據NY/T593-2002《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糙米率82.1%、精米率73.9 %、整精米率68.5%、粒長5.0mm、長/寬1.9、堊白率26%、堊白度3.3%、透明度2級、堿消值7 .0級、膠稠度74mm、直鏈淀粉含量15.8%、蛋白質含量8.8%。米質符合三等食用粳稻品種品 質規定要求。
5、抗逆性:人工接種鑒定,苗瘟表現中抗;異地田間自然誘發鑒定,葉瘟表現中抗,穗瘟表現中感;在26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最高穗瘟率為46%。2005-2006年在15 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紋枯病表現中抗。
6、生育日數:中早熟品種。生育期129天左右,需≥10℃積溫2600℃左右。
四、產量結果:2004年預備試驗平均公頃產量7919.0公斤,比對照長白9 號增產3.9%。2 005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7742.1公斤,比對照品種長白9號增產1.7%;2006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7795.0公斤,比對照品種長白9號增產1.1%;兩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品種長白9號平 均增產1.4%。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102.3公斤,比對照長白9號增產8.1%。
五、栽培要點:
1、播種與插秧:4月中上旬播種,5月中下旬插秧。
2、栽培密度:行株距30×20厘米。
3、施肥:一般土壤肥力條件下,每公頃施總純氮量150.0公斤左右,總純鉀量75公斤左 右,總純磷量75公斤左右;磷肥全部作底肥一次性施入,鉀肥的2/3作底肥 ,1/3作穗肥施 入;氮肥按底肥:蘗肥:穗肥=6:3:1的比例施入。
4、田間管理:水管理以淺水灌溉為主。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注意及時防治稻 瘟病。
六、適應區域:吉林省中早熟區。
六十、吉粳107
一、選育單位: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二、品種來源:1996年以超產二號為母本,吉玉粳為父本雜交通過混合系譜法選育而成。原代號吉2003L119。
三、特征特性:
1、植株性狀:平均株高94厘米,株形較收斂,葉色較綠,有效分蘗19.6個。
2、穗部性狀:散穗,平均穗粒數105粒,結實率90.1%。
3、籽粒性狀:谷粒長橢圓形,稀短芒,穎殼黃色,稻米清白或略帶堊白,千粒重26.3 克。
4、品質分析:依據NY/T593-2002《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糙米率84.3%、精米率76.7 %、整精米率68.5%、粒長5.2mm、長寬比1.9、堊白米率14%、堊白度2.3、透明度1級、堿消 值7.0級、膠稠度83mm、直鏈淀粉含量17.5%、蛋白質含量7.8%。米質符合三等食用粳稻品種 品質規定要求。
5、抗逆性:人工接種鑒定,苗瘟表現中抗;異地田間自然誘發鑒定,葉瘟表現中抗,穗瘟表現中感;在26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最高穗瘟率為40%。2005-2006年在15 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紋枯病表現中抗。
6、生育日數:中熟品種。生育期138天左右,需≥10℃積溫2750℃左右。
四、產量結果:2004年預備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292公斤,比照品種吉玉 粳增產1.9%。20 05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083.5公斤,比對照品種吉玉粳增產4.5%;2006年區域試驗平均 公頃產量8575.5公斤,比對照品種吉玉粳增產6.3%;兩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品種吉玉粳平均增產5.4%。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164.5公斤,比對照品種吉玉粳增產2.9%。
五、栽培要點:
1、播種與插秧:稀播育壯秧,4月中上旬催芽播種,每平方米播種量350克;5月中下 旬插秧。
2、栽培密度:行株距30×20厘米,每穴3-4苗。
3、施肥:一般土壤條件下每公頃施總純氮量150公斤左右,總純鉀量130公斤左右 ,總純磷量100公斤左右。磷肥全部作底肥施入,鉀肥的2/3作底肥,1/3作穗肥施入。氮肥 按底肥:蘗肥:穗肥=2:5:3的比例施用。
4、田間管理:生育期間,在施藥滅草時期(5-7天)應保持水層在苗高的2/3左右,其余時期一律淺水灌溉(3.0-5.0厘米),在定漿期(蠟熟期)及時排除田間存水。要進行主要病蟲害(稻瘟病、二化螟、紋枯病等)的防治。
六、適應區域:吉林省中熟上限區。
六十一、通粳797
一、選育單位:通化市農業科學院
二、品種來源:1997年以通粳288為母本,通粳61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三、特征特性:
1、植株性狀:平均株高94.5厘米,株型較好,莖葉淺綠,分蘗力中等,每畝有效穗數2 3.0萬。
2、穗部性狀:穗長21厘米左右,穗形彎曲,主蘗穗齊,平均穗粒數129.4粒,結實率85 .1%以上。
3、籽粒性狀:粒型橢圓,籽粒黃色,無芒,千粒重23.8克。
4、品質分析:依據NY/T593-2002《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糙米率82.8%、精米率74.0 %、整精米率67.7%、粒長5.1mm、長寬比1.9、堊白米率31%、堊白度5.1、透明度1級、堿消 值7.0級、膠稠度66mm、直鏈淀粉含量15.6%、蛋白質含量8.1%。米質符合四等食用粳稻品種 品質規定要求。
5、抗逆性:人工接種鑒定,苗瘟表現中抗;異地田間自然誘發鑒定,葉瘟表現中感,穗瘟表現中感;在25-26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最高葉瘟病級6級,最高穗瘟率為 44%。2005-2006年在15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紋枯病表現中抗。
6、生育日數:中熟品種。生育期135天左右,需≥10℃積溫2700℃。
四、產量結果:2004年預備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440.5公斤,比對照品種 吉玉粳增產3.7% 。2005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251.5公斤,比對照品種吉玉粳增產6.7%;2006年區域試驗 平均公頃產量8350.5公斤,比對照品種吉玉粳增產3.5%;兩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品種吉玉粳平均增產4.6%。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154.0公斤,比對照品種吉玉粳增產2.7%。
五、栽培要點:
1、播種與插秧:稀播育壯秧4月上中旬播種,5月中下旬插秧。
2、栽培密度:行株距30×20厘米,每穴3-4棵苗。
3、施肥:采用氮、磷、鉀配方施肥,每公頃施純氮150公斤,按底肥50%、分蘗肥3 0%、穗肥20%的方式分期施入,磷肥70公斤,鉀肥80公斤,一次性施入做底肥。
4、田間管理:水分管理以淺水灌溉為主,孕穗期淺水或濕潤灌溉,成熟期干濕結合,6 月10日注意防治負泥蟲和潛葉蠅,7月中下旬防治二化螟的發生,抽穗期打藥防治稻瘟病的發生。
六、適應地區:吉林省中熟區。
六十二、吉粳505
一、選育單位: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二、品種來源:1996年以超產二號為母本,吉玉粳為父本雜交,通過混合系譜法選育而成。原代號吉2003L96。
三、特征特性:
1、植株性狀:平均株高100.1厘米,株形較收斂,葉色較綠,每畝有效穗數25.2萬。
2、穗部性狀:散穗,平均穗粒數105.9粒,結實率91.8%。
3、籽粒性狀:谷粒長橢圓形,稀短芒,穎殼黃色,稻米清白或略帶堊白,千粒重25.7 克。
4、品質分析:依據NY/T593-2002《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糙米率84.3%、精米率76.5 %、整精米率68.7%、粒長5.1mm、長寬比1.8、堊白米率14%、堊白度2.1、透明度1級、堿消 值7.0級、膠稠度86mm、直鏈淀粉含量17.8%、蛋白質含量7.3%。米質符合三等食用粳稻品種 品質規定要求。
5、抗逆性:人工接種鑒定,苗瘟表現中抗;異地田間自然誘發鑒定,葉瘟表現抗,穗瘟表現中感;在26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最高穗瘟率為45%。2005-2006年在15個 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紋枯病表現中感。
6、生育日數:中晚熟品種。生育期141天左右,需≥10℃積溫2800℃以上。
四、產量結果:2004年預備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751公斤,比對照通35增 產5.5%。2005年 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568公斤,比對照品種通35增產7.2%;2006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 8722.5公斤,比對照品種通35增產2.2%;兩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品種通35平均增產4.6%。2006 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460公斤,比對照通35增產4.2%。
五、栽培要點:
1、播種與插秧:稀播育壯秧,4月上中旬催芽播種,每平方米播種量350克;5月中下旬 插秧。
2、栽培密度:行株距為30×20厘米左右,每穴3-4棵苗。
3、施肥:一般土壤條件下每公頃施總純氮量150公斤左右,總純鉀量130公斤左右 ,總純磷量100公斤左右。磷肥全部作底肥,鉀肥的2/3作底肥,1/3作穗肥施入。氮肥按底 肥:蘗肥:穗肥=2:5:3的比例施用。
4、田間管理:插秧田生育期間,在施藥滅草時期(5-7天)應保持水層在苗高的2/3左右,其余時期一律淺水灌溉(3.0-5.0厘米),在定漿期(蠟熟期)及時排除田間存水。生育期間,要進行主要病蟲害(稻瘟病、二化螟、紋枯病等)的防治。
六、適應區域:吉林省≥10℃積溫2800℃以上中晚熟區。
六十三、吉農大808
一、選育單位:吉林農業大學
二、品種來源:1996年以五優一號作母本,松粳3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農大22-0021。
三、特征特性:
1、植株性狀:平均株高104.9厘米,株型緊湊,劍葉上舉,幼苗葉色濃綠,葉鞘深綠色,全株14片葉。
2、穗部性狀:穗長24厘米左右,半直立穗形,著粒較密,平均穗粒數116.4粒,結實率 86.7%。
3、籽粒性狀:籽粒黃色,粒形偏長,稀間短芒,千粒重25.2克。
4、品質分析:依據NY/T593-2002《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糙米率84.0%、精米率75.1 %、整精米率70.8%、粒長5.2mm、長寬比2.0、堊白米率5%、堊白度0.8%、透明度1級、堿消 值7.0級、膠稠度80mm、直鏈淀粉含量18.6%、蛋白質含量8.2%。米質符合三等食用粳稻品種 品質規定要求。
5、抗逆性:人工接種鑒定,苗瘟表現中感;異地田間自然誘發鑒定,葉瘟表現中抗,穗瘟表現感;在26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穗瘟出現2個9級重病點,即2004年在通 化市農科院和東豐縣2個鑒定點,穗瘟率分別為85%和70%。2005-2006年在15個田間自然誘發 有效鑒定點次中,紋枯病表現中抗。
6、生育日數:中晚熟品種。生育期140天左右,需≥10℃積溫2800℃以上。
四、產量結果:2004年預備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503.5公斤,比對照通35 增產2.5%。2005 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125.5公斤,比對照品種通35增產1.6%;2006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896.5公斤,比對照品種通35增產4.2%;兩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品種通35平均增產3.0%。 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727.0公斤,比對照通35增產7.5%。
五、栽培要點:
1、播種與插秧:3月下旬4月初播種,稀播育壯秧或簡塑缽盤育苗;5月中下旬插秧。
2、栽培密度:行株距30×16厘米,每穴3-4棵苗。
3、施肥:公頃施純氮140-160公斤,按底肥40%,分蘗肥30%,孕穗肥30%的方式分期施入;純磷(P?2O?5)80公斤全部作底肥;純鉀80公斤分兩次施入,底肥50%,拔節期追肥5 0%。 ?4、田間管理:水分管理采用淺一深一淺方式,干濕相結合。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 ,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
六、適應區域: 吉林省長春、吉林、松原、四平中晚熟區。
六十四、通禾832
一、選育單位:通化市農業科學院
二、品種來源:1996年以秋田32為母本,豐選2號為父本雜交,通過系譜法選育而成。原代號通禾03-6025。
三、特征特性:
1、植株性狀:平均株高102.4厘米,株型較收斂,葉色較綠,分蘗力強。
2、穗部性狀:散穗,平均穗粒數104.8粒,結實率90.4%。
3、籽粒性狀:籽粒橢圓形,無芒,穎殼黃色,千粒重24.2克。
4、品質分析:依據NY/T593-2002《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糙米率84.3%、精米率75.9 %、整精米率70.9%、粒長4.6mm、長寬比1.7、堊白米率8%、堊白度0.9%、透明度1級、堿消 值7.0級、膠稠度83mm、直鏈淀粉含量17.4%、蛋白質含量7.7%。米質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種 品質規定要求。
5、抗逆性:人工接種鑒定,苗瘟表現中感;異地田間自然誘發鑒定,葉瘟表現中抗,穗瘟表現抗;在26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最高葉瘟病級4級,最高穗瘟率為5%。2 005-2006年在15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紋枯病表現中抗。
6、生育日數:中晚熟品種。生育期為138天左右,需≥10℃積溫2800℃以上。
四、產量結果:2004年預備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877.0公斤,比對照通35 增產7.0%。2005 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332.5公斤,比對照品種通35增產4.2%;2006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9066公斤,比對照品種通35增產6.2%;兩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品種通35平均增產5.2%。20 06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770.5公斤,比對照通35增產7.5%。
五、栽培要點:
1、播種與插秧:4月上中旬播種,5月中下旬插秧。
2、栽培密度:行株距30×20厘米。
3、施肥:氮、磷、鉀配方施肥。每公頃施純氮120公斤,按基肥40%,補肥20%,穗肥30 %,粒肥10%;每公頃施磷肥(P?2O?5)50公斤,做底肥;每公頃施鉀肥(K?2O)75公斤,6 0%做底肥,40%做穗肥。
4、田間管理:水分管理以淺水灌溉為主。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注意及時防治 稻瘟病。
六、適應地區:吉林省≥10℃積溫2800℃以上中晚熟區。
六十五、通禾833
一、選育單位:通化市農業科學院
二、品種來源:1996年以秋田32為母本,通系103為父本雜交通過系譜法 選育而成。原代號通禾03-5083。
三、特征特性:
1、植株性狀:平均株高102.1厘米,株型緊湊,葉色較綠,分蘗力較強。
2、穗部性狀:散穗,平均穗粒數105.6粒,結實率87.3%。
3、籽粒性狀:籽粒橢圓形,無芒,穎殼黃色,千粒重24.7克。
4、品質分析:依據NY/T593-2002《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糙米率83.3%、精米率74. 9%、整精米率69.2%、粒長4.9mm、長寬比1.8、堊白米率7%、堊白度1.0%、透明度1級、堿消 值7.0級、膠稠度82mm、直鏈淀粉含量18.6%、蛋白質含量7.8%。米質符合三等食用粳稻品種 品質規定要求。
5、抗逆性:人工接種鑒定,苗瘟表現中抗;異地田間自然誘發鑒定,葉瘟表現中抗,穗瘟表現感;在26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穗瘟出現1個9級重病點,即2006年在永 吉縣穗瘟率為57%。2005-2006年在15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紋枯病表現中抗。
6、生育日數:中晚熟品種。生育期為140天左右,需≥10℃積溫2800℃以上。
四、產量結果:2004年預備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446.5公斤,比對照通35 增產1.8%。2005 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272.5公斤,比對照品種通35增產3.5%;2006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697公斤,比對照品種通35增產1.9%;兩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品種通35平均增產2.7%。20 06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229.0公斤,比對照通35增產1.3%。
五、栽培要點:
1、播種與插秧:4月上中旬播種,5月中下旬插秧。
2、栽培密度:行株距30×20厘米。
3、施肥:氮、磷、鉀配方施肥。每公頃施純氮120公斤,按基肥40%,補肥20%,穗肥3 0%,粒肥10%;每公頃施磷肥(P?2O?5)50公斤,做底肥;每公頃施鉀肥(K?2O)75公斤, 60%做底肥,40%做穗肥。
4、田間管理:水分管理以淺水灌溉為主。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注意及時防 治稻瘟病。
六、適應地區:吉林省吉林地區以外中晚熟區。
六十六、通育239
一、選育單位:通化市農業科學院
二、品種來源:1994年以轉菰后代材料B410為母本,以轉菰后代材料A13 3為父本,雜交后代通過集團育種方法和田間鑒定選擇選育而成。原代號通育03-212。
三、特征特性:
1、植株性狀:平均株高109厘米,株型適中,葉色深綠,分蘗力較強。
2、穗部性狀:半緊穗,平均穗粒數109.5粒,結實率88.6%。
3、籽粒性狀:籽粒橢圓形,稀短芒,穎殼黃色,千粒重25.5克。
4、品質分析:依據NY/T593-2002《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糙米率83.2%、精米率75.2 %、整精米率56.7%、粒長5.2mm、長寬比1.9、堊白米率14%、堊白度1.3%、透明度1級、堿消 值7.0級、膠稠度85mm、直鏈淀粉含量17.1%、蛋白質含量9.2%。等外米。
5、抗逆性:人工接種鑒定,苗瘟表現感;異地田間自然誘發鑒定,葉瘟表現中感,穗瘟表現感;在26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穗瘟出現1個9級重病點,即通化市農科院 鑒定點穗瘟率為53%。2005-2006年在15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紋枯病表現中感。
6、生育日數:中晚熟品種。生育期為141天左右,需≥10℃積溫2800℃以上。
四、產量結果:2004年預備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487.0公斤,比對照通35 增產2.3%。2005 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181公斤,比對照品種通35增產2.3%;2006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 量9318公斤,比對照品種通35增產9.2%;兩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品種通35平均增產5.9%。2006 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596.5公斤,比對照通35增產5.4%。
五、栽培要點:
1、播種與插秧:稀播育全蘗壯秧,4月上中旬播種,5月下旬插秧。
2、栽培密度:行株距30×20厘米,每穴2-3棵苗。
3、施肥:氮、磷、鉀配方施肥。每公頃施純氮135?150公斤,按底肥30公斤左右, 分蘗肥55公斤左右,補肥30公斤左右,穗肥30公斤左右的方式分期施用;每公頃施純磷60公 斤,全部做底肥;每公頃施純鉀90公斤,分兩次施入,底肥占40%,拔節期追60%。
4、田間管理:水分管理以淺水灌溉為主,分蘗期間結合人工除草。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 二化螟。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
六、適應地區:吉林省通化地區以外中晚熟區。
六十七、九稻62號
一、選育單位:吉林市農業科學院
二、品種來源:1998年以樺農1號為母本,九稻16號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 ,后代經系譜法處理育成。原代號九03C2。
三、特征特性:
1、植株性狀:平均株高103厘米,株型緊湊,葉色綠色,分蘗力強,活稈成熟。
2、穗部性狀:散穗型,平均穗粒數106粒,結實率88.9%。
3、籽粒性狀:籽粒橢圓型,間稀短芒,穎及穎殼黃色,千粒重26.0克。
4、品質分析:依據NY/T593-2002《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糙米率85.3%、精米率77.3 %、整精米率71.7%、粒長4.6mm、長寬比1.7、堊白米率9%、堊白度1.5%、透明度1級、堿消 值7.0級、膠稠度73mm、直鏈淀粉含量17.7%、蛋白質含量8.4%。米質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種 品質規定要求。
5、抗逆性:人工接種鑒定,苗瘟表現中感;異地田間自然誘發鑒定,葉瘟表現抗,穗瘟表現感;在26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穗瘟出現1個9級重病點,即通化市農科院 鑒定點穗瘟率為89%。2005-2006年在15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紋枯病表現中抗。
6、生育日數:中晚熟品種。生育期139天,需≥10℃積溫2800℃以上。
四、產量結果:2004年預備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594.7公斤,比對照通35平均 增產3.6%;2005 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001公斤,比對照品種通35減產2.7%;2006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9072.8公斤,比對照品種通35增產6.3%;兩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品種通35平均增產1.9%。20 06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9036.9公斤,比對照通35平均增產10.8%。
五、栽培要點:
1、播種與插秧:4月上中旬播種,5月中下旬插秧。
2、栽培密度:行株距30×20厘米。
3、施肥:一般土壤肥力條件下,每公頃施總純氮量150公斤左右,總純鉀量75公斤左右 ,總純磷量75公斤左右;磷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鉀肥的2/3作底肥,1/3作穗肥施入;氮肥 按底肥:蘗肥:補肥:穗肥=4:3:2:1的比例施入。
4、田間管理:水分管理以淺水灌溉為主。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注意及時防治 稻瘟病。
六、適應區域:吉林省通化地區以外≥10℃積溫2800℃以上中晚熟區。
六十八、吉粳802
一、選育單位: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二、品種來源:1996年以超產二號為母本,吉玉粳為父本雜交,通過混合系譜法選育而成。原代號吉2003L97。
三、特征特性:
1、植株性狀:平均株高99.4厘米,株形較收斂,葉色較綠。
2、穗部性狀:散穗,平均穗粒數105.9粒,結實率88.6%。
3、籽粒性狀:谷粒長橢圓形,稀短芒,穎殼黃色,稻米清白或略帶堊白,千粒重25.3 克。
4、品質分析:依據NY/T593-2002《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糙米率84.3%、精米率76.6 %、整精米率71.7%、粒長5.1mm、長寬比1.9、堊白米率22%、堊白度2.5%、透明度1級、堿消 值7.0級、膠稠度78mm、直鏈淀粉含量17.4%、蛋白質含量7.0%。米質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種 品質規定要求。
5、抗逆性:人工接種鑒定,苗瘟表現中抗;異地田間自然誘發鑒定,葉瘟表現中抗,穗瘟表現感。在26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出現1個9級穗瘟重病點,即2006年在梅 河口市農業站鑒定點,穗瘟率為100%。2005-2006年在15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紋枯病表現抗。
6、生育日數:晚熟品種。生育期144天左右,需≥10℃積溫3000℃左右。
四、產量結果:2004年預備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808公斤,比照品種關東1 07增產1.7%。2 005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272.5公斤,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增產8.3%;2006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218.5公斤,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增產4.7%;兩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平 均增產6.5%。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472公斤,比照品種關東107增產4.7%。
五、栽培要點:
1、播種與插秧:稀播育壯秧,4月中上旬催芽播種,每平方米播種量350克;5月中下旬 插秧。
2、栽培密度:行株距為30×20厘米,每穴3-4棵苗。
3、施肥:一般土壤條件下每公頃施總純氮量150公斤左右,總純鉀量130公斤左右,總 純磷量100公斤左右。磷肥全部作底肥施入,鉀肥的2/3作底肥,1/3作穗肥施入。氮肥按底 肥:蘗肥:穗肥=2:5:3的比例施用。
4、田間管理:插秧田生育期間,在施藥滅草時期(5-7天)應保持水層在苗高的2/3左右,其余時期一律淺水灌溉(3.0-5.0厘米),在定漿期(蠟熟期)及時排除田間存水。生育期間,要進行主要病蟲害(稻瘟病、二化螟、紋枯病等)的防治。
六、適應區域:吉林省通化地區以外晚熟區。
六十九、吉粳803
一、選育單位: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二、品種來源:1999年以奧羽346為母本,長白9號為父本雜交育成。原 代號吉01-3657。
三、特征特性:
1、植株性狀:株高100-105厘米,株型緊湊,葉片堅挺上舉,莖葉淺淡綠,分蘗力中等。
2、穗部性狀:主穗長18厘米左右,半直立穗型,主蘗穗整齊,平均穗粒數130粒,著粒 密度適中,結實率95%以上。
3、籽粒性狀:粒形橢圓,穎及穎尖均黃色,稀間短芒,千粒重22.5克。
4、品質分析:依據農業部NY20-1986《優質食用稻米》標準,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長寬比、堊白米率、堊白度、透明度、堿消值、膠稠度、直鏈淀粉含量、蛋白質含量共 11項指標達到國家一級優質米標準,綜合評價等級為1級優質米。
5、抗逆性:人工接種鑒定,苗瘟表現中抗;異地田間自然誘發鑒定,葉瘟表現中抗,穗瘟表現抗;在25-26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最高葉瘟病級4級,最高穗瘟率為10 %。2005年在7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紋枯病表現抗。
6、生育日數:晚熟品種。生育期145天左右,需≥10℃積溫2950-3100℃。
四、產量結果:2003年預備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268公斤,比對照品種 關東107減產5.3 %。2004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748公斤,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增產7.5%;2005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347.5公斤,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增產9.3%;兩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品種關東107 平均增產8.4%。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332.5公斤,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增產1.3%。
五、栽培要點:
1、播種與插秧:稀播育壯秧,4月上旬播種,每平方米播催芽種子350克。5月中旬插秧 。
2、栽培密度:行株距30×16.5厘米,每穴3-4棵苗。
3、施肥:氮、磷、鉀配方施肥。每公頃施純氮150-170公斤,按底肥3、分蘗肥4、補肥 2、穗肥1的分期施用。純磷70-85公斤,作為底肥;純鉀90-110公斤,底肥70%,拔節期追30% 。
4、田間管理:水分管理采取分蘗期淺,孕穗期深,籽粒灌漿期淺的灌溉方法。7月上中 旬注意防治二化螟。抽穗前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
六、適應區域:吉林省四平、吉林、遼源、通化、松原等晚熟平原區。
七十、東稻03-056
一、選育單位: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二、品種來源:1994年以水稻轉菰基因后代C23為母本,一目惚為父本雜 交育成。
三、特征特性:
1、植株性狀:平均株高110.6厘米,株型緊湊,葉片上舉,莖葉淺淡綠,分蘗力強。
2、穗部性狀:主穗長18厘米左右,彎穗型,主蘗穗整齊,平均穗粒數101.8粒,著粒密 度適中,結實率85%。
3、籽粒性狀:粒形橢圓,穎及穎尖均黃色,稀間有芒,千粒重25.0克。
4、品質分析:依據NY/T593-2002《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糙米率84.1%、精米率75.9 %、整精米率73.4%、粒長4.8mm、長寬比1.7、堊白米率17%、堊白度1.7%、透明度1級、堿消 值7.0級、膠稠度72mm、直鏈淀粉含量17.4%、蛋白質含量7.2%。米質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種 品質規定要求。
5、抗逆性:人工接種鑒定,苗瘟表現感;異地田間自然誘發鑒定,葉瘟表現中抗,穗瘟表現中感。在26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最高穗瘟率為42%。2005-2006年在15個 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紋枯病表現中抗。
6、生育日數:晚熟品種。生育期145天左右,需≥10℃積溫2950-3100℃。
四、產量結果:2004年預備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784公斤,比對照品種關 東107增產1.5% 。2005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433公斤,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增產10.4%;2006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356.5公斤,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增產6.5%;兩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品種關東107 平均增產8.4%。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298公斤,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增產2.5%。
五、栽培要點:
1、播種與插秧:稀播育壯秧,4月上旬播種,每平方米播催芽種子350克。5月中旬插秧 。
2、栽培密度:行株距30×16.5厘米,每穴3-4棵苗。
3、施肥:氮、磷、鉀配方施肥。每公頃施純氮150公斤,按底肥3、分蘗肥4、補肥2、 穗肥1的比例分期施用。純磷70公斤,作為底肥;純鉀100公斤,分兩次施,底肥70%,拔節期追30%。
4、田間管理:水分管理采取分蘗期淺,孕穗期深,籽粒灌漿期淺的灌溉方法。抽穗前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
六、適應區域:吉林省四平、吉林、遼源、通化、松原等晚熟平原區。
七十一、平粳7號
一、選育單位:吉林省平安農業科學院
二、品種來源:2000年以98P42/5186為母本,以T2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三、特征特性:
1、植株性狀:平均株高102.6厘米,株形緊湊,葉片直立,分蘗力極強,畝有效穗數20 .1萬左右。
2、穗部性狀:穗大,平均每穗粒數156.0粒,結實率84.8%。
3、籽粒性狀:谷粒長橢圓形,長寬比2.0,穎殼黃色,無芒,千粒重24.0克。
4、品質分析:依據NY/T593-2002《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糙米率83.3%、精米率75.8 %、整精米率75.4%、粒長5.1mm、長寬比2.0、堊白米率8%、堊白度0.7%、透明度1級、堿消 值7.0級、膠稠度83mm、直鏈淀粉含量17.2%、蛋白質含量7.5%。米質符合一等食用粳稻品種 品質規定要求。
5、抗逆性:人工接種鑒定,苗瘟表現中抗;異地田間自然誘發鑒定,葉瘟表現中抗,穗瘟表現感。在26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出現2個9級穗瘟重病點,即2004年和20 05年連續兩年在輝南縣鑒定點穗瘟率為72%。2005-2006年在15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紋枯病表現中抗。
6、生育日期:晚熟品種。生育期146天左右。
四、產量表現:2004年預備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443.5公斤,比對照品種 關東107減產2.5 %。2005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058公斤,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增產5.5%;2006年區域試驗 平均公頃產量8025公斤,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增產2.2%;兩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平 均增產3.8%。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587.5公斤,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增產6.1%。
五、栽培要點:
1、播種與插秧:稀播育壯秧,4月上中旬播種,5月下旬插秧。
2、栽培密度:行株距30×20厘米,每穴2-3棵苗。
3、施肥:提倡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良性循環施肥體系。在中等地力上,每公頃施純氮135-150公斤,純磷80?100公斤,純鉀90-100公斤。
4、田間管理:水分管理以淺、深、淺水灌溉方式為宜,分蘗期間結合人工除草。生育期間注意稻瘟病的防治。
六、適應區域:吉林省通化地區以外的晚熟區。
七十二、九稻63號
一、選育單位:吉林市農業科學院
二、品種來源:1999年以(吉8945/Jefferson)F1為母本,以九稻22號為 父本進行有性雜交,后代系譜法處理育成。原代號九03D8。
三、特征特性:
1、植株性狀:平均株高105.7厘米,株型緊湊,葉色綠色,分蘗力強,活稈成熟。
2、穗部性狀:散穗型,平均穗粒數109.2粒,結實率87.6%。
3、籽粒性狀:籽粒橢圓型,無芒,穎殼黃色,千粒重26.9克。
4、品質分析:依據NY/T593-2002《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糙米率83.3%、精米率74.9 %、整精米率71.2%、粒長4.9mm、長寬比1.7、堊白米率5%、堊白度0.6、透明度1級、堿消值 7.0級、膠稠度78mm、直鏈淀粉含量17.7%、蛋白質含量7.6%。米質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種品 質規定要求。
5、抗逆性:人工接種鑒定,苗瘟表現中感;異地田間自然誘發鑒定,葉瘟表現中抗,穗瘟表現中抗。在26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最高穗瘟率為15%。2005-2006年在15 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紋枯病表現中抗。
6、生育日數:晚熟品種。生育期144天左右,需≥10℃積溫2900℃左右。
四、產量結果:2004年預備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541.8公斤,比對照關東107平 均減產1.3%。2 005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188公斤,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增產7.2%;2006年區域試驗平均 公頃產量8271.6公斤,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增產5.4%;兩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平均 增產6.1%。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308.0公斤,比對照關東107平均增產2.6%。
五、栽培要點:
1、播種與插秧:4月上中旬播種,5月中下旬插秧。
2、栽培密度:行株距30×20厘米。
3、施肥:一般土壤肥力條件下,每公頃施總純氮量150公斤左右,總純鉀量75公斤左右 ,總純磷量75公斤左右;磷肥全部作底肥一次性施入,鉀肥的2/3作底肥,1/3作穗肥施入; 氮肥按底肥:蘗肥:穗肥=6:3:1的比例施入。
4、田間管理:水分管理以淺水灌溉為主。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注意及時防治 稻瘟病。
六、適應區域:吉林省≥10℃積溫2900℃左右的晚熟區。
七十三、金浪303
一、選育單位:吉林市宏業種子有限公司
二、品種來源:1997年以藤系144/秋田小町為母本,上育397為父本雜交 育成。原代號現代2441。
三、特征特性:
1、植株性狀:平均株高112.4厘米,株型緊湊,莖葉淺綠色,分蘗率中上等。
2、穗部性狀:大穗,著粒較密,平均穗長21.2厘米,平均穗粒數118.1粒,結實率89.1 %。
3、籽粒性狀:谷粒橢圓,穎殼黃色,無芒,千粒重24.9克。
4、品質分析:依據NY/T593-2002《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糙米率81.9%、精米率73.4 %、整精米率62.5%、粒長5.1mm、長寬比1.9、堊白米率20%、堊白度1.6%、透明度1級、堿消 值7.0級、膠稠度62mm、直鏈淀粉含量17.0%、蛋白質含量9.1%。米質符合五等食用粳稻品種 品質規定要求。
5、抗逆性:人工接種鑒定,苗瘟表現中感;異地田間自然誘發鑒定,葉瘟表現中感, 穗瘟表現中抗。在26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最高穗瘟率為8%。2005-2006年在15 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紋枯病表現中抗。
6、生育日數:晚熟品種。生育期144天左右,需≥10℃積溫2900℃以上。
四、產量結果:2004年預備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698.5公斤,比對照關東1 07增產0.5%。20 05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7933.5公斤,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增產3.9%;2006年區域試驗平 均公頃產量8248.5公斤,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增產5.1%;兩年區域試驗比對照品種關東107平 均增產4.5%。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268公斤,比對照關東107增產2.1%。
五、栽培要點:
1、播種與插秧:稀植育壯秧,4月上旬播種育苗;5月上中旬插秧。
2、栽培密度:行株距30×20厘米,每穴3-4棵苗。
3、施肥:中等肥力田塊施純氮130公斤,純磷70公斤,純鉀100公斤左右。
4、田間管理:水管理以淺為主,抽穗后間歇灌溉,生育期間用藥劑防治病蟲害。
六、適應區域:吉林省≥10℃積溫2900℃以上晚熟區。
七十四、黑糯1號
一、選育單位: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二、品種來源:1991年以國外黑糯為母本,清香糯為父本雜交,通過系譜法選育而成。
三、特征特性:
1、植株性狀:株高105厘米左右,株形較收斂,葉色較綠且較寬,有效分蘗18個。
2、穗部性狀:散穗,平均穗粒數120粒,結實率86%。
3、籽粒性狀:谷粒長橢圓形,無芒,穎殼黃色,糙米黑色,千粒重22克。
4、品質分析:經白求恩醫科大學衛生檢測分析中心檢測,蛋白質含量10.5g/100g,脂 肪含量6.0g/100g,維生素B?1含量0.13mg/100g,維生素B?2含量0.08 mg/100g。
5、抗逆性:人工接種鑒定,苗瘟表現感;異地田間自然誘發鑒定,葉瘟表現感,穗瘟表現感。在9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葉瘟出現1個7級重病點,即通化市農科院; 穗瘟出現2個9級重病點,即輝南縣和通化市農科院,穗瘟率分別為92%和100%。2006年在8個田間自然誘發有效鑒定點次中,紋枯病表現抗。
6、生育日數:中晚熟品種。生育期140天左右,需≥10℃積溫2800℃左右。
四、產量結果:2006年現場驗收,平均公頃產量7347公斤,比對照品種 龍錦一號(6064.5公斤/公頃)增產21.1%。
五、栽培要點:
1、播種與插秧:稀播育壯秧,4月中上旬催芽播種,每平方米播種350克。5月中下旬插 秧。 2、栽培密度:插秧密度為30×20厘米,每穴3-4棵苗。
3、施肥:一般土壤條件下每公頃施總純氮量150公斤左右,總純鉀量130公斤左右,總 純磷量100公斤左右。磷肥全部作底肥施入,鉀肥的2/3作底肥,1/3作穗肥施入。氮肥按底 肥:蘗肥:穗肥=2:5:3的比例施用。
4、田間管理:插秧田生育期間,在施藥滅草時期(5-7天)應保持水層在苗高的2/3左右,其余時期一律淺水灌溉(3.0-5.0厘米),在定漿期(蠟熟期)及時排除田間存水。生育期間,要進行主要病蟲害(稻瘟病、二化螟、紋枯病等)的防治。
六、適應區域:吉林省中晚熟稻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