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新豐2號
審定編號:豫審稻2007003
選育單位:河南豐源種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豫粳6號×新豐9402
特征特性:屬常規粳稻,全生育期為161天。株高105cm,株型緊湊,莖稈粗壯,葉片上傾,葉色綠中帶黃;分蘗力較強,每畝成穗數24萬;穎尖紫紅色,種皮淺黃色;穗呈紡錘形,穗長16 cm左右,著粒密度中等,每穗粒數135粒,結實率85%,千粒重26g。
抗性鑒定:2006年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對稻瘟病菌種ZB21、ZE3、ZF1、ZG1、ZG7表現為感病,對ZC15為抗;對穗頸瘟感病(3級);對白葉枯菌株PX079、JZ-49-6表現中抗(3級),對浙173、KS-6-6表現為中感(5級);對紋枯病表現為高抗。
品質分析:2005、2006兩年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出糙率83.8/85.8%,精米率75.8/77.3%,整精米率68.4/73.0%,堊白粒率14/29%,堊白度1.4/2.3%;直鏈淀粉17.0/17.2%,膠稠度76/80?,粒長5.0/5.3?,透明度1級。米質達國標2級優質米標準。
產量表現:2004年省區域試驗,平均畝產稻谷494.7kg,居15個參試品種第10位,比對照豫粳6號(CK1)減產4.3%,差異不顯著;比對照黃金晴(CK2)增產9.8%,差異極顯著;2005年省區域試驗,平均畝產稻谷478.6kg,比對照豫粳6號減產10.5%,差異顯著,居15個參試品種第11位。兩年平均畝產稻谷486.7kg,比對照豫粳6號減產7.4%。
2006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稻谷548.9kg,較對照豫粳6號增產4.4%,居8個參試品種第3位。
適宜地區:可在河南省沿黃稻區和豫南秈改稻區做優質品種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播量:沿黃稻區4月底至5月上旬播種,豫南稻區5月10日至20日播種,大田每畝用種量2.5-3.0kg。
(2)栽插方式:宜采用行距30×株距13cm左右,每穴2?3苗,每畝栽插1.7萬穴左右。
(3)田間管理:重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追肥前重、中補、巧施增粒保花肥,防止后期氮肥過大,貪青晚熟。薄水插秧、澆水分蘗、夠苗涼田、淺水孕穗灌漿,后期不能早停水。秧田期注意防治稻飛虱、螟蟲、薊馬;大田期注意防治螟蟲、稻飛虱、稻苞蟲、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