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
(2)品種來源:用自育抗蟲抗病核不育兩用系GA18作母本,自育優質抗蟲恢復系R128作父本,采用核不育“一系兩用法”配制的抗蟲優質核不育雜交一代種。
(3)特征特性:生育期130天。植株塔形,較松散。單株平均結鈴18.9個,鈴卵圓略尖,單鈴籽棉重5.37克,吐絮暢,纖維潔白;衣分39.40%,衣指6.5克。經省區試鑒定:枯萎病病指7.5,黃萎病病指30.3,抗枯萎病,耐黃萎病;蕾鈴被害率比對照減少90.30%,紅鈴蟲子害率比對照減少73.11%,高抗棉鈴蟲和紅鈴蟲。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中心測定,HVICC標準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1.29毫米,比強度35.14cN/Tex,馬克隆值4.4,達到省優質棉花品種審定標準。
(4)產量表現:2005-2006兩年區試平均畝產籽棉231.80公斤,皮棉91.17公斤,白花皮棉82.27公斤,分別為對照增產39.93%、25.57%和38.69%,皮棉產量比對照增產極顯著。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籽棉240.53公斤 ,皮棉96.75公斤 ,分別比對照增產20.89%和15.05%,增產點率為100%。
(5)栽培要點:①播期:四川棉區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育苗。②密度:畝用種量0.5-0.75公斤,密度畝植1800-2500株。③施肥:平衡施肥,重施磷鉀肥和有機肥;移栽前一次性施足底肥,花鈴肥提至在盛蕾至見花期施用,在7月下旬追施1次保桃肥,防止早衰。④田間管理:化控遵循“前輕后重、少量多次、逐級調控”的原則,一般每畝噴施縮節安3-5 克。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棉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