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中棉所EM1701
申 請 者: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山東眾力棉業科技有限公司
育 種 者: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山東眾力棉業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中605/中棉425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持有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名稱:轉cry1Ab/cry1Ac基因抗蟲棉中棉所EM1701在黃河流域生產應用的安全證書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編號:農基安證字(2018)第252號
轉基因目標性狀:抗棉鈴蟲
特征特性:轉基因抗棉鈴蟲中熟常規棉花品種。黃河流域棉區春播生育期121天。株型較松散,株高102.7厘米,果枝較長,莖稈較粗壯,茸毛稀少,葉片較大,葉色較深,第一果枝節位6.9節,單株結鈴16.9個,鈴卵圓形,單鈴重6.6克,衣分41.2%,子指12.2克,霜前花率91.1%。出苗好,吐絮暢。耐枯萎病(枯萎病指19.8),耐黃萎病(黃萎病指27.1),抗棉鈴蟲。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5毫米,斷裂比強度30.8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1,斷裂伸長率6.0%,反射率77.3%,黃色深度8.2,整齊度指數85.3%,紡紗均勻性指數144,纖維品質Ⅲ型。
產量表現:2020—2021年參加黃河流域棉區統一試驗,中熟常規棉花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畝產分別為253.1千克、104.6千克和95.8千克,分別比對照品種中棉所100增產1.7%、3.9%和1.1%。2022年參加生產試驗,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畝產分別為240.7千克、97.9千克和92.0千克,分別比對照品種中棉所100增產4.6%、7.3%和5.1%。
栽培技術要點:1.播種期:適期播種,播種期在4月15日至4月30日。2.種植密度:合理密植,適宜密度在3000—3500株/畝。3.化學調控:全程合理化控,根據棉花長勢、土壤墑情和天氣情況,酌情及時適度化控。4.肥水運籌:施足底肥,底肥重施有機肥,初花期重施花鈴肥,根據天氣情況及時澆水,適當補施蓋頂肥。5.病蟲草害防治:苗期根據天氣情況,主要防治立枯病,中后期重病棉田注意防治枯萎病、黃萎病;棉鈴蟲當百株二齡以上幼蟲超過5頭時應及時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紅蜘蛛、盲蝽蟓、煙粉虱等害蟲;草害防治視情況而定。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棉花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天津、山東、河南、河北、山西南部、陜西關中、江蘇和安徽淮河以北棉區春播種植。枯萎病、黃萎病重病地不宜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