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寶膝2號
申請者:四川農業大學
育種者:四川農業大學
品種來源:寶興縣半野生群體變異單株,基原為莧科杯莧屬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特征特性:植株較高,高70~185厘米。根近圓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細,頂端花序呈穗狀排列,為二歧聚傘花序。氣微,味甜。種子橢圓形,透鏡狀,長1.5~2.0毫米,紅褐色,光亮。
品質:杯莧甾酮含量0.07%,水分6.31%,總灰分6.53%,醇溶性浸出物62.5%,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要求。
抗性:田間表現,白銹病和黑頭病的抗性與對照差異不顯著。
產量表現:連續三年多點試驗,干品平均產量634.4公斤/畝,比對照品種‘寶膝1號’增產6.25%。
栽培技術要點:①選地整地:選擇氣候冷涼濕潤,土壤疏松肥沃,土層深厚的沙壤土,忌連作。②播種:4月初播種,播種前種子風選后,曬2~3天,芽率達80%以上為宜。③田間管理:苗高5厘米間苗定苗,適時除草,并結合中耕除草追肥。8月份,對生長過旺的植株打頂。④病蟲害防治:合理輪作套作,小廂壟作栽培,疏溝排水,及時清理地塊雜草及枯枝落葉。⑤采收:秋、冬二季采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沙,洗凈,干燥。
適宜種植區域:適宜在四川雅安、樂山川牛膝主產區種植。
注意事項(品種缺陷、風險及防范措施):及時清溝排水,避免田間積水,預防根部病害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