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品種名稱:徐蒜6號
三、申 請 者: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
四、育 種 者: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
五、選育人員:陸信娟、楊峰、趙永強、張碧薇、劉燦玉、史新敏、葛潔、楊青青、李夢倩、樊繼德、李勇
六、來源與類型:由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以自貢紫皮蒜‘克11-05’材料,經系統選育于2016年育成,屬中晚熟紫皮頭蒜品種。
七、特征特性:播種至抽薹時間約192.0天;平均株高61.8厘米,葉長62.7厘米,葉寬3.7厘米,假莖高38.3厘米,假莖粗2.2厘米,單株葉片數9~10葉,葉色綠;鱗莖緊實,皮紫色,橫徑6.5厘米,高4.1厘米,外瓣數9~10個,夾瓣數4~5個,單頭蒜重81.1克;田間觀察耐寒性強,銹病、葉枯病發病輕。
八、產量表現:自行組織的江蘇省大蒜品種認定試驗中,2021年平均畝產1485.2千克,比對照徐蒜815增產13.6%;2022年平均畝產1391.7千克,比對照徐蒜815增產28.7%;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441.8千克,比對照徐蒜815增產20.1%。
九、栽培技術要點:1、播期與用種量。最適播種時間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一般畝用種量175千克。2、蒜種處理。選擇蒜頭圓整、蒜瓣肥大、無病斑、無傷口鱗莖作為蒜種,播種前將大蒜在太陽下曬兩天,分瓣時去除蒜皮與蒜踵,分瓣后放入500倍多菌靈藥液中浸種10~12小時,瀝干后播種。3、播種密度與播種方式。播種密度:行距20厘米,株距12厘米左右,每畝27000~28000株。播種方法:打孔穴播或劃溝條播,深度5~6 厘米。播種時,蒜瓣背面朝一個方向直立栽種,忌斜插。覆土,鎮壓平整,覆膜。4、肥料管理。基肥:畝施復合肥(N-P-K:12-16-20)70千克,生物菌肥40千克;追肥:返青期追肥1次,畝施尿素8~10千克,生長中、后期根據苗情、氣候條件追肥1~2次。5、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葉枯病、銹病、赤眼蕈蚊(蒜蛆)、刺足根螨等病蟲害。6、摘薹。當蒜薹抽出25厘米左右時,于晴天中午前后慢慢抽出,摘薹時盡量不損害葉片。7、收獲。一般摘薹后20天左右植株葉片開始發黃,假莖變軟時收獲蒜頭。
十、認定意見:認定通過,適宜江蘇省長江以北地區秋季露地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