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審定編號:黑審麥2022L0003
申請者: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克山分院
育種者: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克山分院
品種來源:以克07-183為母本,以龍06-6215為父本,經雜交育種系譜法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中筋品種。在適應區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數88天。該品種幼苗直立,株型收斂,株高89.3厘米。小穗數一般為13~19個,穗紡錘型,有芒,千粒重36.1克左右。兩年品質分析結果:蛋白質含量13.90%~14.60%,濕面筋含量27.2%~27.3%,穩定時間2.4分鐘~4.3分鐘,容重794~800克/升,抗延阻力187~624EU,延伸性16.1~20.0cm。三年抗病接種鑒定結果:對稈銹病21C3CTR、21C3CFH、34C2MKK、34MKG等均表現為免疫,中感赤霉病,中感根腐病。
產量表現:2019~2020年聯合體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為3915.7公斤,較對照品種克旱19號增產9.5%;2021年聯合體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3956.8公斤,較對照品種克旱19號平均增產9.7%。
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在適應區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種,選擇中等以上肥力地塊種植,采用窄行條播栽培方式,公頃保苗株數650.0萬株。施肥時要做到平衡施肥,N∶P∶K為1.2∶1∶0.5,適量加入S肥,以每畝施用15~17公斤較為適宜。2/3為底肥,于前一年秋季施入,1/3為種肥。在小麥的三葉期壓青苗1~2次,4~5葉期要及時進行化學除草。根據小麥的成熟情況及氣象條件,對小麥要及時進行收獲。有條件的要進行種子包衣處理。
注意事項:籽粒含水量要在13.5%以下入庫。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黑龍江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黑龍江省春小麥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