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農麥300
申 請 者: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
育 種 者: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
品種來源:銀春8號/09W320。
特征特性:出苗至成熟91天左右;幼苗直立,葉片綠色,葉鞘綠色,葉姿態半披散。株型緊湊,株高80厘米左右,成株葉片數8片,旗葉披散。果穗紡錘形,穗長8.5厘米左右,長芒、白殼。籽粒紅色、硬質、飽滿,穗粒數43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不易落粒。品質:2019 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容重828克/升,蛋白質含量(干基)14.83%,濕面筋含量30.0%,沉降值46.0毫升,面團形成時間6.2分鐘,穩定時間7.4分鐘。抗性:中抗條銹病、高感葉銹病、中感白粉病、高感黃矮病、高感赤霉病。2018年~2020年,田間綜合表現:白粉病田間表現輕。
產量表現:2018年:平均畝產465千克,比對照增產4.34%;2019年:平均畝產503.1千克,比對照增產3.2%;2020年:平均畝產量476.8千克,比對照增產5.6%。
栽培技術要點:1.播種期:3月10日~4月 5日。2.栽培密度:每畝45萬粒有效種子。 3.施肥:畝施種肥磷酸二銨20~30千克、鉀肥3~5千克;三葉期及時澆第一水時,每畝追施尿素15~20千克,抽穗灌漿期噴施葉面肥。4.田間管理:生育期澆水3~4次,根據氣候和降雨情況而定;蠟熟期及時收獲。該品種易感黃矮病,在生產過程中注意蚜蟲的防治;中感白粉病,在白粉病發生嚴重地區和大發生年份注意白粉病防治,條銹病和葉銹病在內蒙古中西部田間基本不發病或發病較輕。抽穗灌漿期“一噴三防”。注意黃矮病、赤霉病防治。
適宜種植區域:內蒙古自治區出苗至成熟≥10℃活動積溫 2100 ℃以上地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