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者: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育種者:帥正彬 郭江洪 楊斌 柴丹 游敏 先本剛 敖清艷 彭名超
品種來源:21-3-5-1-3-5-2a-2×0168-2-4-11-5-6-3
特征特性:。生長勢較強,下胚軸長6.7厘米、粗3.0厘米,子葉長6.2厘米、寬3.3厘米,根系發達,分枝性中等,與苦瓜的嫁接成活率98.5%。第一雌花節位6~11節,主蔓始瓜節位7~12節。嫁接苦瓜果實棒形,縱徑25~35厘米,橫徑3~4.8厘米,單果重190~305克。
品質:嫁接苦瓜總酸含量0.17g/1kg,抗壞血酸含量44.3mg/100g,β-胡蘿卜素含量31.4μg/100g。
抗性:室內人工接種抗性鑒定結果為中抗苦瓜枯萎病。
產量表現:兩年的省內多點區域試驗結果,嫁接苗苦瓜平均折合早期產量1146.7公斤/畝,比對照蓉砧1號增產13.4%,比對照實生苗增產27.2%;平均總產量2894.4公斤/畝,比對照蓉砧1號增產15.5%,比對照實生苗增產38.0%。
栽培技術要點:①浸種催芽:砧木接穗種子用55℃溫水浸泡30分鐘,加水冷卻至30℃繼續浸種10小時,28~30℃條件下催芽。②播種:砧木提前7天左右播種,苗床白天保持25~30℃,夜間不低于15℃,出苗后溫度可適當降低。③嫁接方法:采用劈接法。④嫁接苗管理:嫁接后前3天要注意保溫、保濕、遮光;4天后可適當通風透光,基本成活后常規管理,4~6片真葉時定植。⑤田間管理:定植前施足基肥,防治地下害蟲;定植時防止烈日燒苗;及時抹去砧木發出的芽,除去苦瓜60厘米以下的側枝;整個生育期不定期用藥涂接口,防止接口感染病變;加強整枝打杈,摘除老葉病黃葉,鏟除田間雜草,摘除畸形瓜,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主要做好白粉病、瓜食蠅等病蟲害的防治。
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適宜四川省苦瓜產區種植。早熟品種大棚設施栽培于2~3月定植,露地栽培于3~4月定植,中晚熟品種露地栽培于3~6月定植。
注意事項(品種缺陷、風險及防范措施):主要缺陷:子葉較大較寬,在工廠化育苗過程中容易因密度大而感病。防范措施:育苗期空氣濕度不能過高,注意用藥,或用更低密度的穴盤育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