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渝審稻20200018
品種名稱:巴兩優132
申 請 者: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重慶大學
育 種 者: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重慶大學
品種來源:巴2S×科恢132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秈遲熟兩系雜交水稻。在畝栽秧1.2~1.5萬窩的密度下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40~169天,平均151.5天,比對照渝香203短2.0天。平均株高108.6厘米,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穗長24.7厘米,畝有效穗14.2萬,穗平著粒數179.1粒,結實率變幅81.1~94.1%,平均結實率86.7%,千粒重26.4克。稃尖、柱頭無色,葉鞘綠色。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3.75,抗性病級3級,抗性評價中抗。糙米率78.3%,整精米率62.1%,粒長6.9毫米,長寬比3.2,堊白粒率16%,堊白度1.5%,膠稠度7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9%,透明度2級,堿消值5.6級,達到農業行業《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三等。
產量表現:兩年區試9個點次增產,2個點次減產。平均畝產547.4千克,產量變幅508.5~604.5千克,比對照渝香203增產3.79%。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0.4千克,比對照渝香203增產1.53%。兩年區試和生產試驗增產點率75.0%。
栽培技術要點:1.渝西及沿江河谷地區3月上中旬播種,深丘及武陵山區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2.每窩栽兩粒谷苗,畝植1.2~1.5萬窩。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重慶市水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重慶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