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太麥103
申 請 者: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yan)究所
育種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yuan)作(zuo)物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周麥18/V15。試驗名稱“太冬(dong)2503”。
特征特性:冬性,生育期245天,比對照中麥175晚熟2天。幼苗半匍匐,葉片寬短,葉色深綠,分蘗力較強。株高73厘米,株型緊湊,莖稈彈性較好。莖葉有蠟質,旗葉直立,穗層整齊,熟相好。穗長方形,穗長7.5厘(li)米,長(chang)芒,白殼(ke)。護穎卵(luan)形,穎肩斜肩,穎嘴中彎(wan),小(xiao)穗(sui)密度(du)中。粒(li)卵(luan)圓形,白粒(li),粒(li)角質(zhi)。畝穗(sui)數39.1萬,穗粒數32.0粒,千粒重41.9克。
2017~2018年度、2018~2019 年度山西農業科學(xue)院植物保護研(yan)究所抗病(bing)性鑒(jian)定(ding),中感(gan)條銹病(bing),中感(gan)葉銹病(bing),中感(gan)白(bai)粉病(bing)。2018年、2019年農業部(bu)谷物及(ji)制品(pin)質(zhi)量監督檢驗測(ce)試中心(xin)(哈爾濱)品(pin)質(zhi)檢測(ce),籽粒(li)容(rong)重784克/升(sheng)、752克/升(sheng),粗(cu)蛋白(bai)(干基)13.57%、16.90%,濕(shi)面筋28.9%、37.1%,穩(wen)定(ding)時間0.7分鐘、2.6分鐘。
產量表現:2017~2018年度參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麥區水地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67.8千克,比對照中麥175增產9.5%;2018~2019年(nian)度續(xu)試,平均畝產461.5千克,比中麥175增產7.4%。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64.7千(qian)克,比對照增產8.4%。2018~2019年(nian)度參(can)加(jia)生產(chan)試驗,平均畝(mu)產(chan)452.0千克,比對照中麥175增產8.1%。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畝基(ji)本(ben)苗(miao)25萬;施足基(ji)肥,增施有機肥;澆好越冬、返(fan)青(qing)、拔節和灌(guan)漿水,在返(fan)青(qing)至拔節期隨水畝追尿素10千克(ke);臘熟(shu)期適時收獲(huo)。
審定意見:該品種(zhong)符合(he)山(shan)西(xi)省小麥品種(zhong)審定(ding)標準,通過審定(ding)。適宜在(zai)山(shan)西(xi)中部晚熟冬麥區水(shui)地種(zhong)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