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種類:結球甘藍
品種名稱:圓綠
申 請 者:上海市農業科學院
育 種 者: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品種來源:0708-2-D-240-182×SHF-3-180-134
特征特性:雜交種。春、秋甘藍。早熟,從定植到采收僅需50~55天。植株直立,開展度小,約40~50厘米。外葉平圓形,約10~12 張,葉色綠,蠟粉少。圓球形,包心緊實,中心柱/球高<0.5。 抗黑腐病和霜霉病。葉球鮮綠,心葉嫩黃,口感脆嫩。單球重為750~1200 克。第1生長周期(春)畝產3212千克,比對照早夏-16增產7.5%;第2生長周期(秋)畝產3876千克,比對照早夏-16增產7.06%。
栽培技術要點:1.茬口安排:要求前茬為非十字花科作物。2.播種時間: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春秋兩季均可露地栽培。苗齡一般夏秋季30~35天,冬季管棚內需40~50天,定植到采收一般需50~60天,冬季氣溫低時時間稍長,可按需要的收獲期推算播種時間。春季種植一般在12月至1月利用小拱棚、管棚等簡易保護地育苗,開春氣溫升高穩定后露地定植。秋季種植可在7月底~9月中旬擇期播種。3.培育壯苗:選擇排水良好的苗床,適當稀播,每畝用種量約40克,播種后用無紡布加遮陽網雙層覆蓋,保濕。一般3~4天齊苗,齊苗后揭除無紡布和遮陽網。3 葉1心時移苗,移苗間距10厘米×12厘米,小苗成活后可施一次低濃度氮肥,促進小苗生長。育苗時應注意防暴雨、暴曬,注意病蟲害防治。一般30~35 天后幼苗生長至5~6 片真葉時即可定植。4.大田定植:大田備耕。需肥量較大,定植前2周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4000千克,然后機械深翻;再加氮磷鉀復合肥20千克,進行旋耕平整,開深溝作高畦。定植:幼苗5~6片葉時即可。宜適當密植,株行距一般為30厘米×30厘米,每畝栽3800~4200株。移栽時應帶土塊。5.田間管理:中耕除草:定植后由于多次澆水,畦面板結,應結合除草及時松土,使畦面疏松,有利發棵。澆水追肥:定植后及時澆活棵水,三天內需每天復水一次,促活棵。以后見干澆水。定植活棵后一周隨水追肥一次,以氮肥為主,每畝約15千克,促發棵。蓮座后期至結球初期再重施一次氮磷鉀復合肥,每畝約20千克。6.病蟲害防治:該品種田間病害發生一般較輕,常見病害有:灰霉病、霜霉病、軟腐病、黑腐病、菌核病等。在發病初期可使用殺菌劑有效防治。甘藍蟲害主要有蚜蟲、青蟲、小菜蛾和甘藍夜蛾等,可采用殺蟲劑防治。病蟲害防治預防為主,隨時進行田間觀測,發病初期、幼齡蟲時期比較容易控制防治。7.采收:定植后一般50~60天成熟,成熟后及時采收。要求2 周內采收完畢,葉球葉質十分脆嫩,若不及時采收易發生炸裂,影響商品品質。
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適宜在上海地區春秋兩季均可露地栽培。
注意事項:1.合理密植。單球重比較小,開展度也小,約45厘米,可適當密植,保證產量。2.及時采收。早熟,葉質脆嫩,及時采收,否則易葉球炸裂,影響商品性和產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