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
關于2017年京津冀小麥專業委員會初審通過品種的公示
根據農業部《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規定,京津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小麥專業委員會于2017年11月24日召開會議,初審通過了3個小麥品種,現予以公示,公示期30天(自2017年11月24日至2017年12月24日)。
公示期內如有異議,請向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反映。異議人應當使用真實姓名,并提供手機號碼、電子郵件等聯系方式;異議單位書面材料應當加蓋單位公章。
聯系方式: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地址:石家莊市建華南大街103號,郵編:050031,電話:0311-85697870,電子郵件:hbpinguan@163.com)。
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
2017年11月24日
附件:
2017年京津冀一體化初審通過的小麥品種
|
序號
|
品種名稱
|
選育單位
|
|
1
|
RS310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
2
|
輪選266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趙縣農業科學研究所
|
|
3
|
中麥122(CA12022)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高碑店市科茂種業有限公司
|
1. RS310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選育。
2014~2015年度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35.2公斤,15個試點,9點增產6點減產,比對照中麥175增產2.9%,差異極顯著,居13個參試品種第9位。2015~2016年度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9.0公斤,13個試點全部增產,比對照中麥175增產5.5%,差異極顯著,居9個參試品種第1位。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52.1公斤,比對照中麥175增產4.2%。
2016~2017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9.8公斤,13個試點, 12點增產1點減產,比對照中麥175增產5.3%,居5個參試品種第4位。
該品種屬冬性品種,平均生育期246天,比對照中麥175晚熟2天。畝穗數43.0萬,植株清秀, 株高80.2厘米。長芒,紡錘穗,白殼,白粒,硬質。穗粒數33.5個,千粒重42.6克。熟相好。
2017年河北省農作物品種檢測中心測定,粗蛋白質(干基)12.78%,濕面筋(14%濕基)30.7%,吸水量62.3毫升/100克,形成時間2.8分鐘,穩定時間2.4分鐘,容重817克/升。中筋。
抗倒性:2014~2015年度和2015~2016年度區域試驗在所有試點均未發生4級以上倒伏。2016~2017年度生產試驗在豐南種業試點發生5級倒伏,面積67.2%。
抗病性: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性鑒定結果,2014~2015年度高感條銹病,中抗葉銹病,抗白粉病;2015~2016年度高感條銹病,高感葉銹病,中感白粉病。
抗寒性:北京市延慶縣種子管理站鑒定結果,2014~2015年度越冬死株率10.5(%),越冬死莖率16.1(%),抗寒性級別3級,抗寒性評價中等; 2015~2016年度越冬死株率6.6(%),越冬死莖率14.0(%),抗寒性級別2級,抗寒性評價較好。
2.輪選266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趙縣農業科學研究所共同選育。
2014~2015年度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1.2公斤,15個試點,13點增產2點減產,比對照中麥175增產7.9%,差異極顯著,居13個參試品種第2位。2015~2016年度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53.1公斤,13個試點,9點增產4點減產,比對照中麥175增產2.5%,差異極顯著,居9個參試品種第4位。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57.2公斤,比對照中麥175增產5.2%。
2016~2017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1.5公斤,13個試點,12點增產1點減產,比對照中麥175增產7.5%,居5個參試品種第2位。
該品種屬冬性品種,平均生育期246天,比對照中麥175晚熟2天。幼苗半匍匐,分蘗力強。畝穗數42.2萬,植株清秀,株高70.5厘米。穗紡錘形,長芒,白粒。穗粒數34.4個,千粒重44.1克。熟相好。
2017年河北省農作物品種檢測中心測定,粗蛋白質(干基)13.25%,濕面筋(14%濕基)33.2%,吸水量64.0毫升/100克,形成時間2.8分鐘,穩定時間2.6分鐘,容重816克/升。中筋。
抗倒性:2014~2015年度和2015~2016年度區域試驗、2016~2017年度生產試驗在所有試點均未發生4級以上倒伏。
抗病性: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性鑒定結果,2014~2015年度中抗條銹病,中抗葉銹病,抗白粉病;2015~2016年度中抗條銹病,高感葉銹病,中抗白粉病。
抗寒性:北京市延慶縣種子管理站鑒定結果,2014~2015年度越冬死株率12.9(%),越冬死莖率17.6(%),抗寒性級別3級,抗寒性評價中等; 2015~2016年度越冬死株率5.1(%),越冬死莖率17.7(%),抗寒性級別3級,抗寒性評價中等。
3.中麥122(試驗名稱:CA12022)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高碑店市科茂種業有限公司共同選育。
2014~2015年度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55.8公斤,15個試點,13點增產2點減產,比對照中麥175增產6.8%,差異極顯著,居13個參試品種第3位。2015~2016年度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7.4公斤,13個試點,11點增產2點減產,比對照中麥175增產5.2%,差異極顯著,居9個參試品種第2位。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1.6公斤,比對照中麥175增產6.0%。
2016~2017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2.1公斤,13個試點,11點增產2點減產,比對照中麥175增產7.6%,居5個參試品種第3位。
該品種屬冬性中熟品種,平均生育期245天,比對照中麥175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分蘗力強。畝穗數45.7萬,株高76.3厘米。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紅粒,籽粒半硬質。穗粒數33.7個,千粒重41.5克。熟相好。
2017年河北省農作物品種檢測中心測定,粗蛋白質(干基)13.96%,濕面筋(14%濕基)35.2%,吸水量61.2毫升/100克,形成時間2.2分鐘,穩定時間1.6分鐘,容重822克/升。中筋。
抗倒性:2014~2015年度和2015~2016年度區域試驗、2016~2017年度生產試驗在所有試點均未發生4級以上倒伏。
抗病性: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性鑒定結果,2014~2015年度高抗條銹病,高感葉銹病,高感白粉病;2015~2016年度高抗條銹病,高感葉銹病,感白粉病。
抗寒性:北京市延慶縣種子管理站鑒定結果,2014~2015年度越冬死株率10.8(%),越冬死莖率15.4(%),抗寒性級別3級,抗寒性評價中等; 2015~2016年度越冬死株率4.3(%),越冬死莖率14.0(%),抗寒性級別2級,抗寒性評價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