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種編號:陜引麥2017007
引 種 者:陜西天丞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萊州953/百農AK58,經系譜法選育而成
審定編號:皖麥2015003
主要性狀:半冬性品種。幼苗半匍匐,株型半松散,葉片斜舉,莖稈蠟質,分蘗力較強,成穗率較高,落黃較好。長方型穗、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2016~2017年度陜西省引種適應性試驗結果:平均株高76.2厘米、畝穗數為43.5萬、穗粒數31.5粒、千粒重39.6克。生育期與對照品種小偃22同期。
適應性試驗產量表現:經在我省渭南市蒲城、臨渭、咸陽市興平、西安市戶縣、寶雞市陳倉5縣(市、區)試驗,5個試點均較對照(小偃22)增產,平均畝產 492.9公斤,較對照增產3.55%。
品質檢測:容重841克/升,粗蛋白(干基)16.17%,濕面筋33.0%,面團穩定時間10.2分鐘,吸水量60.1毫升/100克粉,硬度指數67.2;2013年品質分析結果,容重813克/升,粗蛋白(干基)14.11%,濕面筋31.5%,面團穩定時間10.1分鐘,吸水量57.8毫升/100克粉,硬度指數67.5。
引種備案區域:陜西省關中灌區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適播期10月1~25日,最佳播期10月5~15日。
2.播量(密度):每畝基本苗18~20萬。
3.施肥:每畝基施純氮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7~9公斤,氧化鉀6~8公斤,拔節追施尿素5~10公斤。
4.灌水:11月下旬冬灌,3月下旬趁降雨或澆水追施拔節肥。
5.除草:小麥分蘗期或返青期(日平均氣溫≥5℃)進行化學除草。
6.防治病蟲害:后期注意及時防治蚜蟲、赤霉病。
7.注意事項:該品種分蘗能力較強,播量不宜過大。
風險提示:
1.2017年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院鑒定,該品種中感條銹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因此在白粉病、赤霉病重發年份要注意加強防治。
2.該品種分蘗能力較強,播量不宜過大。
3.任何優質強筋小麥品種需要適宜的土壤、氣候條件才能生產出符合標準的優質強筋小麥,切忌麥黃時不能澆麥黃水,收獲前15日內若遇到天雨也會使強筋下降為中筋小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