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種編號:陜引麥2017003
引 種 者:陜西聚豐種業有限公司
選育單位:河南科技學院
品種來源:百農高光3709F2/矮抗58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7003
主要性狀:半冬性中旱熟品種,全生育期229.0~230.9天。幼苗半匍匐,葉片短寬,葉色濃綠,冬季抗寒性好;分蘗力一般,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節早,兩極分化快,抽穗早;株型偏緊湊,旗葉小,上舉,株高68.1~75.0厘米。紡錘形穗,上部穗碼較密,長芒、白殼、白粒、角質,籽粒飽滿度好。畝成穗數4 1.1~46.1萬,穗粒數30.5~32.8粒,千粒重45.0~47.5克。
適應性試驗產量表現:2013~2014年河南省冬水A組區試,l2點匯總,11點增產,增產點率91.7%,平均畝產580.9公斤,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3.98%;2014~2015年河南省冬水A組區試,10點匯總,9點增產,增產點率90.0%,平均畝產547.3公斤,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6.11%。2015~2016年度河南省冬水A組生產試驗,14點匯總,14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平均畝產540.5公斤,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6.1%。
引種備案區域:陜西關中灌區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播期和播量:播期10月5~15日,高肥力地塊畝播量7~8公斤,中低肥力可適當增加播量,如延期播種以每推遲3天增加0.5公斤播量為宜。6~7寸等行距種植。田間管理:施足底肥,一般畝施肥量,純氮12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氧化鉀7.5公斤;拔節后,每畝追施尿素6公斤。拔節期結合田間化學除草適當進行化控,以降低株高;抽穗揚花期結合天氣情況及時噴施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等殺菌劑防治赤霉病,灌漿期噴施磷酸二氫鉀。適時收獲,人工收獲的地塊在臘熟期進行,機械收割可適當推遲。
風險提示:
1.返青期注意防治紋枯病,中后期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銹病、吸漿蟲、蚜蟲、紅蜘蛛等病蟲害。
2.合理控制播種量,起身拔節做好水肥調控措施,構建合理群體,實現健株栽培。
3.在起身期噴施化控劑,控制旺長,預防倒伏。











